全美一叮基督徒魔術師 藉魔術表演宣揚福音

8 月初,魔術師Dustin Tavella 在妻子Kari 陪同下,與他的兩個領養兒子參加「全美一叮」(America’s Got Talent) ,紙牌魔術表演獲評判和觀眾站立鼓掌,並晉級準決賽。他表示希望用自己的才藝來「頌揚神在他生命中的作為」。

Dustin在妻子Kari 和兒子陪同下參加初賽

Tavella早前接受訪問時說:「我主要想做的是傳揚神的法則,稱頌祂在我們生命中所作的一切。」Tavella表示自己是超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在求學時期,魔術幫助他集中注意力。他成長於一個功能失衡的家庭,父母吸毒,透過一對基督徒夫婦的幫助和付出,他認識了耶穌。「隨着時間過去,我的家開始改變,父母不再吸毒,麻煩的事情也迎刃而解。」經歷轉化後,Tavella現在奉獻時間和努力服事他人,他和妻子近年投入關懷無家者和意外懐孕的女子。Tavella說:「耶穌所做的就是付出時間和精力,這也是我們選擇要做的。我們只想激勵別人,成為教會和非教會之間的一道橋樑。」

談到基督徒經常對魔術表演持懷疑態度,甚至指魔術師會在現場表演時召唤邪靈,Tavella說:「我並沒有甚麼能力,只希望給人們帶來娛樂,創造驚喜。魔術是透過暗中的動作營造疑團和驚奇。在舞台上 、網絡串流平台,或在『全美一叮』,我沒有見過任何魔術師的表演不是一個純粹的魔術……很多魔術師是無神論者,許多人都曾經在教會遭受傷害,我覺得這是我的任務的一部分,要成為別人的鼓勵,並嘗試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傳揚基督的愛。」

禱告:願主興起各領域的基督徒,見證傳揚神奇妙的作為,釋放神的愛和醫治。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1年8月26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兩代對講】(2)靈活佈道

「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 

為探討年青人與上一代的想法差異,促進兩代間的理解和溝通,我們透過不同年齡信徒對同一議題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不同世代的心聲得以向信徒群體傳遞。

受訪單位:Jubilee Lo、波阿斯、淑娟傳道、柳牧師、阿儀

上一代

興起兒童佈道

針對問題:成年信徒不易與陌生人打開話題,孩子是很好的幫手,能夠用簡單的話語引起大人的注意。

在我們的群體,最小的孩子3、4歲就會一起出隊,雖然說話不太清楚,但他們能夠用簡單幾句說話,傳講福音的內容。我們逢星期三、五出去派飯後,就會帶同孩子出去傳福音1小時。有時商場生意不好,孩子打開話題後,我們甚至能與對方交談很久。

婦女群組

針對問題:新移民婦女同鄉之間的凝聚力很高,能夠互相理解和支持,並且容易接觸未信的朋友。

雖然教會的新移民姊妹廣東話說得不標準,但她服事新移民群體非常有恩賜,甚至比同工做得更好。通常新移民婦女信主一兩年就能自己帶Alpha Course小組。她們以地域分組,例如海南組,四川組等,在小組中以母語交流。10堂Alpha Course結束之後,她們自己能找到新人,繼續發展下去。

派發物資

針對問題:長者需要相對較多生活和心靈的關懷,讓他們能得到穩定的支持和牧養。

我們的教會服事社區的長者已有7年,我們透過食物銀行,穩定向他們派發7日每天3餐的膳食。同工在派飯中與他們建立關係,這樣不但令他們在飲食上有充足供應,也使他們有安全感,不再周圍去各個教會機構拿食物,能進一步透過教會的服事和關懷認識神的愛。

一分鐘佈道法

針對問題:香港人生活節奏繁忙,街頭佈道講求效率和把握機會,用簡短的傳講福音方法能夠收割預備好的莊稼。

最近兩年,我們的佈道隊出去傳福音的果效比以往都要好,疫情是神給予我們的機會,去釋放平安的信息。我們的策略是在1分鐘內講解福音然後邀請人決志。有些隊員甚至在過馬路的短短路程中,就已經能帶領人歸主。

門徒訓練計劃

DMM, discipleship making movement

針對問題:對於其他宗教信仰族裔,如果太心急分享福音容易被拒絕和帶來反感,需要尋找突破位置,一步步帶領他們認識耶穌和福音。

現時中東最復興的傳福音方法,就是根據耶穌所說,使萬民作門徒。 DMM過程:開始先聊天,關於日常的話題,如有平安的信號,進入第二步談論心靈層次的話題,如有平安信號,進入第三步談論屬靈層次的話題。如果他也願意開門,就是平安人的信號,就邀請他了解真理,認識一些普遍的重要價值觀。DMM精神:無論他們是否相信,一開始接觸就用神的真理教導和門訓他們,直到某一個時刻,他們自己願意信耶穌,那時他們的信仰根基就會很紮實。

下一代

突擊接觸

針對問題:年青人喜歡在上網,追蹤不同的youtubers,以網上流行的突擊方式與他們互動,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

在行人專用區或公園等地方,突擊邀請路人接受訪問,問問他們關於近期熱門話題的意見,藉此打開談話的大門。我們曾和中學生一起出隊,訪問中學生,他們也願意分享自己的狀態,以及對於信仰的看法。另外也可以舉對話貼紙板(conversation sticker),好像free hug(自由擁抱)運動一般,有人感興趣走過來,就可以和他們聊聊天。

城市獵人(city hunt

針對問題:向陌生人傳福音對年青信徒是一項挑戰,以遊戲形式進行,讓年青人更能投入其中,也是一種校園文化,讓被接觸者更易於接受。

每次出隊之前,我們先祈禱領受要接觸的人的特徵,然後在街上尋找有類似特徵的人。我們會告訴他,我們在玩一個遊戲,要尋找有這些特徵的人聊天⋯⋯如此去開始一個對話。通常有特徵的人停下聊天的時間相對長些,分享的東西也會多些。對於年青人來說,有時傳福音過於嚴肅正經,難以讓他們投入參與,如果以遊戲形式,心理障礙就會小很多,讓第一次參與傳福音的年青人有好的體驗。

野餐派對

針對問題:以往在街上行走幾個小時傳福音,讓年青人感覺疲累之餘又容易被人拒絕,以群體活動形式進行,青年既能自娛自樂,也能自然地接觸未信群體。

週末我們會去公園野餐,附近有很多工人姐姐停留。我們和她們交換食物,聊天,唱歌跳舞,拍片,以類似開party的形式,接觸她們。

藝術佈道(art jamming

針對問題:因應疫情關係,學生基督徒沒有太多機會認識未信朋友。而對於未信同學來說,整天獨自看著電腦,都會感到疲累和鬱悶,加上社會運動的影響,年青人心理有不同的情緒。

藝術佈道是透過畫畫療癒心靈,過程中與參與的同學分享感受、看法和信仰。我們曾經嘗試舉辦和諧粉彩、水彩、網上繪畫和口罩繪畫等工作坊。完成畫作後,以小組形式分享,讓基督徒聆聽未信者的故事,以及分享自己的畫作引入福音。

網絡媒體分享信仰

針對問題:學校因為疫情的關係停課,校園佈道行動都轉為網上進行,年青人透過社交媒體平台,分享信仰及關心身邊的人,使他們能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同時注入信仰元素。

我喜歡美食,所以我在IG上開始美食專頁(foodie),在分享美食之餘,與人討論信仰,我發現關注我專頁的人,不少都對不同宗教有認識,也很樂意分享,其實分享信仰可以很生活化,我鼓勵年青人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開始發掘創新的佈道方式。

 

掌握職場特性 有效發揮職場力量

明年是全備福音商人團契(FGB)成立70週年,香港商人團契成立超過40年;由職場基督徒發起的「奉獻力量」事工今年7月亦踏入15週年。今期我們透過採訪兩個致力服事職場人士的機構,分享職場信徒如何有效透過不同媒介,利用職場的特性,傳揚福音。

餐會中傳揚福音

陳世強律師

香港商人團契會長陳世強律師受訪時表示,2022年,商人團契進入70 週年,當初就是從一個早餐會開始,去到美國主要城市,直到世界各地。今次這個福音餐會,他們在疫情中已經等候了一年多,當晚有3、4位弟兄坦誠地分享他們生命的翻轉。他們以前在社會中浮沈了幾十年,但在餐會場合他們聽到見證,然後信主,加入他們的團隊,生命發生極大的改變。

陳指出,職場的人在不斷尋找答案,如果是真實有果效的,他們一聽就會明白:「我們就想要這些。」40年以來,他們在香港看到無數個這樣的例子。只要有福音信息和生命見證分享,就有很多真實的回應,而且很持久。因為切入點不是頭腦,而是打動他們的心,然後他們會繼續追求,其中有不少領袖被興起,在商人團契中經歷成長,甚至成為教會的牧師、長老及領袖。

陳亦分享,神帶領他透過午間聚集去訓練門徒,興起下一代。2018年尾,陳從神領受要在商人團契的運動中「辦理整齊」。主說,看我怎麼做,保羅怎麼做。聖經記載,原來有一群人,專注地與他們常在一起。於是每個星期,他邀請一些弟兄參與兩個小時午飯聚集,將自己的生命異象和一套神話語規模與他們分享。「我刻意地將我的生命向他們傾倒,過了兩年多,我們出現了第二梯隊,當中有些人成長很快。人的心需要培養感情,但也要有話語的規模,即是我們的共信之道。」

職場信徒的服事優勢

「奉獻力量」事工創辦宗旨是透過傳媒機構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帶動城市復興,推動宣教。創辦委員之一戴天為弟兄在訪問中表示,奉獻力量,除了指金錢奉獻,其實每個人都有其能力和力量,都應該向神作出完全的奉獻,以自己所有的能力和恩賜,在適合的崗位去完成神賜給我們的那份使命。

創辦委員之一鄭澤皆弟兄亦分享,奉獻力量學習跟隨聖靈的水流,以職場人所獨有的靈活和迅速,去配合神的工作,以及利用槓桿原理,透過媒體傳播渠道,以最少的力量觸及最多的人。「時代轉變,我們必須跟著轉變,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變的,就是我們的神,我們要定睛於神,我們要知道基督徒的位分,就是要傳福音。」

奉獻力量亦有為商人和職場人士舉辦午間查經聚集。奉獻力量主席Joshua分享,午間查經是一種傳福音模式,不少職場基督徒認識的人很多,就會利用飯局的機會去傳福音,其中陸續也有人信耶穌。我們不是要做大,而是做好本分。本分就是用自己有的資源和人力,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在職場中,我們告訴別人我們是基督徒,他們知道後,有些事情就不會和我們一起做,比起不講反而省卻更多麻煩。我們應該要在職場中標示出我們是屬於神的人。

奉獻力量午間查經聚會

商人的轉化見證

從事房地產生意的李旭鵬弟兄,在福音餐會中分享了生命從只想復仇到祝福仇人的翻轉。李在生意中遭人陷害,失去所有積蓄,於是他計劃向陷害他的人報復。在即將行動之際,有一位朋友向他傳福音,還邀請他參與福音餐會以及教會活動。後來李在教會中主動舉手決志信耶穌。「那段日子,我大部分時間不是讀聖經,就是去餐會和教會,我突然發現我忘記了報仇,覺得報仇不是那麼重要了,而我不明白為什麼。」

有一天,教會長老在講道中提到,如果你要原諒你的仇人,唯一的方法就是為他祈禱。這句話給他很大刺激。過了幾天,李回到公司,心裡就響起這句話。李想嘗試一下,開始只是拜年般念了幾句祝福。「講完後我站起,看著窗外的街景,突然發現幾個月前我還想報仇,剛剛卻為他祝福。」接著李再嘗試了10多次,慢慢認真一字一句為他祈禱祝福,結束後,李覺得從來未有過的輕鬆。

正當李開始慢慢回到正常生活,有一天,聖靈提醒他打電話給那個人。幾經掙扎,他順服而行。那人的太太在電話中哭著向李道歉,還告訴他,他們全家都信了耶穌,她的先生還受洗了。「我聽後,有3、4分鐘不知道如何接下去,內心演繹了無數次怎麼說話,唯獨這個結果是我沒有想過的。掛了電話後,我跪下來大哭,我感謝耶穌,我知道為何祂要我打這個電話。神讓他成為我的弟兄,在那一分鐘我才真正原諒了他。」

(記者莫嵐報導)

 

 

封閉國家傳福音遭追捕 流動裝置領兒童歸主

「耶穌電影」(Jesus Film)宣教隊於世界不同的國家以影片宣揚神的福音與基督的救贖,包括一些逼迫基督徒的國家。在一次被警方追捕過程中,神使用團隊留下的裝置,引領數百名兒童認識耶穌。

宣教隊每天服事之前都作同一個禱告:「聖靈,今天我們該去哪裡?」一天,當他們走在路上,一邊禱告的時候,聽到了孩子的聲音。他們隨著聲音傳來的方向走,進到一個大院子,看見許多孩子,就向孩子們述說關於耶穌的事,卻不知道正面臨危機。

警察得知宣教隊在跟孩子分享福音,隨即趕至拘捕他們。在被捕和拖走的前一刻,一名隊員把背包裡的「新生命盒子」(NewLifeBox)打開,並把背包留下。宣教隊被送到警察局,遭嚴刑拷問、毆打和恐嚇。「你們竟敢這樣做?你們在散播謊言……你們在傳講異端邪說……你們必須馬上停止!」直到警方認為給他們的威脅足夠了,就釋放他們。

離開警察局後,宣教隊回到那院子,想要取回背包。令他們驚訝的是,有數百名孩子,一群一群安靜地坐著,目光專注地看著他們的手機。宣教隊向孩子靠近,發現他們都在看「耶穌電影」。他們留下的背包裡的「新生命盒子」是一個流動熱點Wi-Fi裝置,打開後會向45米內正在尋找Wi-Fi熱點的人發出觀看「耶穌電影」的邀請。當時總共有672個孩子,他們大部分都在看。孩子開始認識耶穌,並向宣教隊問許多相關的問題。然後他們再問宣教隊:「你可以幫助我們讓父母認識耶穌嗎?」

宣教隊後來發現,那院子原來是富裕的武裝分子子女的培訓中心。主帶領宣教隊來到那些孩子學習作戰的地方,以奇妙的方式接觸他們。宣教隊祈盼福音的門繼續敞開,讓更多的孩子和他們的家人認識耶穌。

禱告:求主在封閉國家開福音之門,叫萬國萬民得知神的救恩。

(來源:God Reports,2021年6月10日,Amy Fong編譯報導。)

 

 

漁船航行50週年 回顧福音遍傳香港漁村

今年適逢世界福音動員會(簡稱OM)福音船航行50週年。福音船在過去50年間曾多次訪港,推動宣教。福音船與香港的淵源深厚,早在20世紀初,西方宣教士就透過福音船向香港漁民群體傳福音,在港口建立教會,使信仰得以在香港扎根。

福音船的服事

OM的四艘福音船在50年間環繞地球5次、探訪150個國家、有來自60多個國家的年輕義工曾在船上工作、全球接待逾4,900萬名訪客,其中三艘福音船多次到訪香港。

OM香港副總幹事王翠旋受訪時表示,從福音船1975年第一次訪港開始,香港就不間斷有信徒參與福音船服事。當年OM香港第一位總幹事陳平明在船上服事了5年後領受異象,於1989年成立OM香港分部。可以說,早期香港信徒參與OM事工,與福音船是大有關係的。「神使用一隻船的來臨,幫助我們創立OM分部,然後透過我們動員香港教會參與海外服侍。」直到今天,OM在全球有超過100個工場,OM香港現時差派了36個宣教單位前往不同的工場服事。

王談及,因著福音船的獨特之處,在一些宗教封閉、宣教士幾乎沒有機會進入的國家,當地政府批准福音船在港口停留之餘,還容許當地居民上船參觀,如同旅遊點一般。福音船亦是一個多元的群體結合,不同背景的義工擁有同一心志回應大使命,在服事中放下自己,嘗試融入對方,就好像天國的投射。同時透過福音船這個媒介,他們得以尋索神在他們生命的心意,以及如何回應大使命。

福音船祝福香港漁民

20世紀初,西方宣教士來港開展福音工作,不少教會及宣教士專門向漁民傳福音。由於漁民是流動人口,長時間在海上作業及生活,很少到岸上活動,實在不利於教會開展傳道的工作。因此,教會便想出一個靈活的傳道方式,就是發展「福音船」,進行海面傳福音工作。香港仔浸信會(1905年)、五旬節聖潔會(1909年)、海面傳道會(1911年)、便以利會(1914年)、東方水上基督教會(1949年)、中華完備救恩會(1955年)等教會大多位於香港漁民聚居的社區。

五旬節聖潔會於1909年建立筲箕灣堂。1924年,教會得美國熱心信徒捐款,建造了一艘福音船,停泊在筲箕灣。福音船使許多漁民得著救恩和聖靈充滿,他們常常在船上祈禱至半夜。當時教會主日崇拜聚會上午在教堂舉行,下午在福音船上舉行。後來,赤柱及鴨脷洲亦分別開設教會。

「海面傳道會」於1920年在鴨脷洲開辦義學,教漁民子弟讀書識字。此後10年,福音船逢主日便到別處佈道,會友在義學地點聚會。

東方水上基督教會 (前稱華南水上基督教會)創於1909年,異象是向華南水上人家傳福音。1939年,美國西差會出資安裝三艘福音船︰恩光、佈光及闡光,停泊於廣州沙面。1949年因中國內戰,三艘福音船駛至香港,教會正式於香港開始工作,宣教士不但宣講福音真道,亦收養孤兒、創立義學船、贈醫施藥等。

船載宣教士傳福音

據沙頭角和西貢等地漁民受訪時表示,他們的祖父輩當年就是從福音船領受救恩,直至現在,子孫已是第四或五代漁民基督徒。

吳泰福弟兄

吳泰福弟兄今年88歲,他的爸爸於1947年透過五旬節聖潔會接受救恩,並帶領全家信耶穌。「當時我14歲左右,爸爸很熱心信耶穌,還把船上的偶像都丟棄了。」二戰結束後日本人撤離香港,教會的傳道人與西方宣教士常來探望他們。當時吳家有一隻機動漁船,吳泰福爸爸就會用自己的船載宣教士去不同的海島及漁村傳福音。「爸爸開船帶著他們去不同地方,最遠曾去到大澳,我們的船行了半天才能到達。宣教士雖然是西方人,但是中文講得很好。」吳泰福見證了很多漁民信主。當時有很多漁船認出他們是信耶穌的,就會靠近他們,讓牧者為他們祈禱。

郭麗珍姊妹

郭麗珍姊妹自小在沙頭角西流江長大,在她小時候,已經有從美國來的福音船向水上人和漁村傳福音。「當時我的爺爺信了耶穌,漁民是很有趣的,家長信耶穌,就會帶全家一起去教會。」當時所有信耶穌的漁民都去沙頭角的教堂聚會。新年漁民不出海,就會到教會參與奮興會等。她的堂叔郭勝德弟兄為西流江現任村長,當時曾參與教會奮興會,見證不少人被聖靈充滿而劇烈搖擺。「漁民是很單純的,想抓住一個有平安的神,聖經中有很多很生活化的教導,例如門徒出海捕魚時遇到風浪。而漁民正正是面對這些情況,然後就依靠神,真實地經歷神的保守,平靜風浪,他們就更加相信,知道這個神是真實的。」

(記者莫嵐報導)

 

 

網路宣教共享影音材料 幫助教會度過嚴峻疫情

「KUA GLOBAL跨越」網路事工成立一年多,負責運作的台灣城市引力協會(CITY to CITY Taiwan,簡稱CTC Taiwan)執行長黃偉南牧師說,「KUA GLOBAL跨越」不只透過網路宣教,更會推出影音共享計劃,幫助偏鄉中小型教會傳道人把心力花在牧養關懷會友,以及社區傳福音。

黃偉南牧師推動影音共享計劃(CTC Taiwan提供)

CTC Taiwan屬於 「Redeemer CITY to CITY 都市植堂全球事工」網絡一員,異象是在亞太地區華人教會間,推動以福音為中心的「恩典•城市」植堂運動。關於開辦「KUA GLOBAL跨越」事工的起心動念,黃偉南說,一開始只是在去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時,為台北101教會及心欣城市教會兩間教會弟兄姊妹預備,共用線上崇拜、小組聚會等平台資源。線上平台啟用後,牧者團隊在禱告中就清楚領受,神的心意是KUA GLOBAL不只是為滿足教會的需要,更要透過無遠弗屆的網絡,向許多沒聽過福音的華人傳福音,或是幫助持續受疫情封鎖地區的華人,重新與神連結。

「KUA GLOBAL平台不是要取代Local church,而是幫助處在疫情境況中的弟兄姊妹經歷神!」黃偉南說,突破過去教會建造的思維,KUA GLOBAL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呈現截然不同的「教會」樣貌,不僅有廣東話、閩南語、華語等多種語言播放,且在每週線上主日中,牧者都會發出呼召,同步有線上陪談室,陪伴新朋友決志禱告。每週都有來自世界各地10多位男女信主,累積下來,過去一年多信主的人數很可觀。世界各地弟兄姊妹信主後,KUA GLOBAL就會建議他們委身在地國家的教會,接受牧養及裝備。

KUA GLOBAL目前已建立10個線上小組,每個小組10多人,每個小組分屬4個不同城市,小組帶領人通常是傳道人或教會同工。黃偉南說,與既有教會牧養思維不同,KUA GLOBAL小組的成員可能來自台灣、東京、上海、吉隆坡,或是帶領人在美國紐約,帶領歐洲、美洲不同時區的成員。小組利用臉書、Zoom、Line各種不同社群溝通平台聚會,聚會時間不受限制,等於一天24小時都有不同小組在聚會。

台灣疫情5月中旬轉趨嚴峻,團隊於5月底發出「CTC Taiwan can help」影音共享計劃,願意免費提供詩歌敬拜、信息及兒童主日學素材給受疫情影響的華人教會及機構自由使用。現時全球已有23個城市64個教會及機構申請共享計劃,服事逾6,000人。

KUA GLOBAL的敬拜讚美(CTC Taiwan提供)

黃偉南指出,教會暫停實體聚會,對於在偏鄉植堂不到半年的牧者,就遇上人力短缺,也無網路直播設備及技術等問題,於是有部分參加植堂訓練的傳道人希望使用KUA GLOBAL平台的敬拜、講道及兒童主日學影音材料。因此,團隊認為既然是共享,就開放給其他資源缺乏的教會申請使用,畢竟台灣4,000多間教會,有半數以上是100人以下的小型教會。

兒童主日學(CTC Taiwan提供)

CTC Taiwan只是幫助者,黃偉南說,目的是想減輕開拓教會的傳道人壓力,不用分心為線上聚會或錄製信息忙碌,把心力更多放在關懷弟兄姊妹及福音事工上面。而有些國外教會機構申請影音材料共享,是打算用這些華語材料開設華語團契和華語兒童主日學,讓孩子在國外同樣也能接受華文教育。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以色列的救恩(一) 國家層面的救恩(下)-【選民系列】專欄

使徒約翰在談到該亞法的預言時,提到耶穌為猶太民族而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約11:52)根據布朗(Raymond E Brown)的說法:「神四散的子民」是「注定要相信耶穌的外邦人」,他理解這個為教會的概念。教會的外邦信徒「要與那個真正的以色列民族合一,而那真正的民族將因耶穌的死而得以倖存。」

田尼(Merrill C. Tenney)也有類似的看法:「這些話可能適用於四散的猶太人。但鑑於這福音書的普遍性,他們在預言上可能就是指外邦人的靠攏,他們因承認基督為救主而成為神的兒女。」簡而言之,在基督裡有兩類神的兒女:以色列之內的猶太餘民,以及以色列之外的外邦教會。以色列全家得救始於餘民,並將在耶穌第二次降臨時完成。

自第一世紀以來,外邦教會一直在努力透過福音使世界與神和好。根據使徒保羅的說法,傳福音的順序是先傳給猶太人,再傳給外邦人(羅1:16)。的確,教會正在用耶穌基督的福音來使世界福音化,卻不會因而不向猶太人傳福音。

斯特恩(David H Stern)提出了他的彌賽亞觀點:「儘管猶太人與外邦人在神面前一視同仁,但我還是要說明,希臘文中的prôton這個詞字面的意思為『首先』,在這節經文中的意思是『特別』。因此,羅馬書1章16節這句經文可翻譯為:「特別是對猶太人,同樣也對外邦人」。斯特恩解釋說:「『先是猶太人』意味著向猶太人宣講福音是『當務之急』,教會應該承認這一點。」總而言之,薩菲爾(Saphir)敦促:「教會要向以色列傳福音。」

彌賽亞猶太佈道家羅斯(Sid Roth)創作了「傳福音之律」一詞,意指向猶太人傳福音是優先事項。他提到「先是猶太人」的好處:「使猶太人民重返彌賽亞身體將成為釋放歷史上外邦人最大復興的催化劑。」他將這種復興與猶太人得救聯繫起來,這意味著將死而復生的能力恢復給教會(羅11:15)。他引用馬太福音23章39節的話說:「更好的是,猶太民族的得救將迎來耶穌的再來。」這是向猶太人傳福音的末世意義。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千年一日豐盛特會 發揮藝人生命影響力

領受牧養藝人的異象,台北佳音教會於5月2日開始新型態的「千年一日豐盛特會」,透過藝人生命翻轉故事及才藝表演,帶領弟兄姊妹及福音朋友,浸泡在神同在的氛圍,更多認識耶穌、相信耶穌,得著福音及永生的盼望。

與會弟兄姊妹與福音朋友敬拜讚美神

灌錄了上千張色士風唱片、享譽中外的蕭東山牧師在訪問中回憶,昔日家中經濟環境差,他勤奮學吹色士風,後到電視台樂團工作,走出自己的路。即使事業經歷一帆風順,人生依舊會遇上風暴,然而因著一個15歲的學生把福音傳給他,改變了他人生下半場。當2000年1月1日台灣電視台樂團解散後,他面臨生計問題,但在神的保守下,在神學院讀書的他,全世界各地教會、監獄和佈道會的邀約不斷,甚至一年有152場邀約,感謝神的恩典。

蕭東山牧師吹薩克斯風

超偶冠軍歌手張芸京回想她如何從人生低谷被神的愛挽回。她記得信主後歌唱事業遭遇不順遂,甚至試過8個月沒有工作,整個人崩潰,兩次吞藥自殺不成,但神挽回她,對她說:「孩子妳很珍貴,不要再糟蹋自己了,該是回家的時候了。」神的話讓她流淚道歉,為自己的行為向神悔改,不再自殘。

吶喊式歌唱是藝人張芸京的風格

神讓她遇到經濟的大困境,讓獨居在外的她萌生回家的念頭。張芸京說,她跟家人相處不好,特別是跟父親關係惡劣。她問神怎麼辦?神回答她:「做個女兒就好了」。於是她順服神的帶領,回家並改變跟家人的相處方式。順服就開始蒙福,她開始受到教會邀約分享生命故事,她鼓起勇氣請父親開車載她前往。在服事過程中,神送她一個大禮物,父親舉手決志。神的心意是讓「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當我們恢復與神的關係,神就修復我們與家人的關係。張芸京的事業也開始蒙福,不僅到各教會作見證分享,而且出席演唱會,擔任主持人及YouTuber。

主持人彭文正、李晶玉夫婦訪問藝人講述生命故事,右一為蕭東山牧師

「因著神的手,讓我可以在30秒、1分鐘內就寫出一首歌!」被譽為「音樂才女」的音樂製作人黃韻玲感恩地說,她流行音樂的生命全是神的安排和旨意。在過去的年日,她有很多演出,在兩岸三地跑來跑去,但在神的安排下,她接下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的新工作。建造一塊音樂淨土,培育新的音樂種子,就成為她的使命。

黃韻玲說,感謝神,從小在教會長大,人生中雖經歷很多跌倒或自以為是,但靠家人的陪伴及禱告,一步一腳印渡過難關。「神要我們活出生命的芬芳,每個人的生命氣味都不一樣!」黃韻玲說,敬虔的祖母總是耳提面命地提醒她,每個人要活出基督的馨香,神永遠都在,不會丟棄我們。人生苦難不會因此而減少,但要用喜樂的心,勇敢地去面對,把「跌倒」的經歷變成下一次做得更好的動力。黃韻玲感謝神沒有放棄她,讓她成為傳福音的器皿。

與會弟兄姊妹與福音朋友敬拜讚美神。

對於發起「千年一日豐盛特會」新型態的聚會,台北佳音教會主任牧師葛揚明說,設教41年的佳音教會長期對牧養藝人有負擔,佳音教會的前身就是「佳音詩歌團」和「藝人之家」,孫越就是在佳音教會信主的。2009年葛揚明連結200位藝人,發起「愛在四月天」佈道會,用音樂領人歸主。

參加主日崇拜的弟兄姊妹及福音朋友

「對於藝人,不只是用他們,而是要牧養他們的需要。」葛說,期盼用新型態的主日聚會形式,透過這些愛主的知名基督徒藝人生命見證,發揮影響力。教會預定每兩個月辦1次特會,每次邀請4位藝人為主作見證。葛說,基督徒藝人在社會是有影響力的,他接觸基督徒藝人這麼久,絕不只是使用他們的才藝,而是更多牧養他們。當神的祝福及能力進入藝人的裡面,他們就開始改變,為主作見證。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華語有聲戲劇聖經上線 牧者藝人齊聚見證祝福

由救世傳播協會與Grace and Mercy Foundation(G&M)合作,集結華人世界近百位知名金獎藝人、專業配樂及聲音導演等專業人士獻聲,呈現整本聖經66卷書的全球首部《華語有聲戲劇聖經》(戲劇聖經)流動應用程式,於4月30日舉行全球發表記者會後正式上線。全世界超過100位來自北美、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香港、韓國等國的牧者及基督徒領袖,也在線上同步觀看,一同為全球首部華語有聲戲劇聖經獻上祝福及分享喜悅。

周神助牧師於台上分享

G&M全球共同主席之一的Andy Mills雖然因疫情緣故無法親自來台,但他透過視頻獻上祝福。Andy Mills引用以賽亞書55章11節表示,如今華人有機會聚集起來用華語來宣讀聖經,他要感謝製作團隊的用心,期盼神使用戲劇聖經,藉由這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安慰、勸勉、造就信徒及遍傳福音。

戲劇聖經製作人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董事長洪善群長老宣布,應用程式先前開放試下載期間,10天就有超過3萬2千次下載,這是好的開始。他指出,戲劇聖經是神給華人最棒的禮物,眾教會和信徒不但要自己善用來靈修親近神,也要更多分享給周遭還未信主的家人和親友,祝福他們「同得福音的好處」。戲劇聖經只要下載App,隨時隨地都可以聆聽神的話。他鼓勵大家,試著使用戲劇聖經,以100個小時讀完一遍聖經,相信會有很大得著。

主辦單位感謝全球線上參與者

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會長謝光哲說:「我們特別邀請到大家熟悉的資深演員演繹聖經人物,搭配經典古典樂及戲劇音效,讓聽的人感受經典的味道和神的聲音。戲劇聖經讓人能直接聽神說話,鼓勵大家透過聽來讀聖經,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與神親密對話。」

而參與戲劇聖經錄製的藝人也表示,演藝工作非常需要心靈的平靜,感謝神讓他們可以藉由參與戲劇聖經的錄製,在過程中更多被神的愛觸摸。本身具有演員及配音員雙重身分的班鐵翔指出,他要用聲音來呈現摩西40歲、80歲及120歲不同的樣貌,這是他的挑戰及突破,他感謝神的帶領。

多位與會的跨宗派的牧者及傳道人也分享他們對戲劇聖經的祝福與看見。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表示,在世界的歷史中,宗教經典都是可以窺見文化和社會風貌的重要圭臬。而聖經是各宗教經典中唯一可以自由翻譯為各國母語的宗教經典,戲劇聖經的問世,讓讀聖經可以與時俱進,而且容易吸收,這是非常好的創舉。

參與戲劇聖經錄製的藝人合照

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牧師則指出,1813年宣教士馬禮遜將希伯來文聖經翻成中文,就是讓聖經成為華人之間可以很容易讀懂的鄉談。21世紀的戲劇聖經同樣是用現代人習慣使用的線上閱讀,讓更多人願意給身邊的人使用,這是非常貼近人心的。

戴繼宗院長於台上分享

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表示,華福運動是福音運動,不是人而是神所親自動工成就的,他認為當代的年輕人會對戲劇聖經很有興趣,增加他們集體聆聽神的話,以及領受與宣講的意願。

美國慕主先鋒教會黃國瑞牧師及張瑋牧師伉儷也已經用戲劇聖經來帶領查經及傳福音了。黃國瑞說,由於他同時擔任漢字福音協會副會長,所以他會在帶查經時會適時導入戲劇聖經的內容,而他也會把APP的連結傳給大樓的管理員等福音朋友,這是很好的福音工具。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國度觀點】 人人投入 全民參與

今年兒童節,筆者機構的兒童團隊創作了兩首新歌,其中包含了電子音樂和說唱(rap)等元素,由年青人與孩子共同演唱,以歌曲向社會和世界傳達心聲。筆者有幸參與創作,由最初的理念到最後作品的完成,不禁發出慨嘆,世界已經進入了「全民參與」的時代。網絡文化的高度滲透,令每個人都能向世界分享自己的影片、音樂、故事和藝術作品,只要有創意和才華,總有發揮的空間和機會;Youtuber,網紅的盛行,打破過去成為藝人的固有之路;年青人想創業,建立自己的品牌,也可以透過社交媒體銷售產品;即使是傳統媒體,也會透過網友的投稿和分享,掌握社會突發事件的第一手資訊。人人皆歌手,人人皆老闆,人人皆記者的時代全面來臨。

其實「全民參與」的理念,對基督徒來說不應該是陌生的。500多年前,馬丁路德發起了宗教改革,已經提出教會要恢復「信徒皆祭司」的教導,然而直到今天,「信徒皆祭司」景象仍然未在普世教會中發生。信徒依賴牧者的餵養,有些信徒從未與人分享過福音,甚至也不懂如何禱告。「信徒皆祭司」乃是神透過新約賦予祂子民的權柄和身分。「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當這個世界已經進入「全民參與」的時代,作為信徒更應活出神子民身分與文化。每一個進入救恩之門的信徒,都是異象的領受者,都與神的計劃有份,神國裡並沒有旁觀者。

正如今天大型佈道會已不太湊效,反觀一位姊妹在一年內就帶領超過1千人信主(詳見今期頭版)。由佈道家和名講員主導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天是全民皆兵的時代,只要我們願意,聖靈的能力就能膏抹我們,成就不可能的事。同時,全民皆兵也意味著,每個人都能領受屬天的策略去傳講福音,彰顯神的榮耀,如1分鐘佈道法,屬神的音樂,先知性藝術,醫治禱告等等,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意的傳福音方式湧現。「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當我們不斷呼求復興要臨到香港之時,只要我們願意將此呼求化作行動,復興不就在你我中間彰顯了嗎?

 

 

福音船事工五十周年 航海觸及150國家

1971 年2 月18 日,世界福音動員會(Operation Mobilisation,簡稱OM)真道號(Logos)先驅船與義工船員離開鹿特丹(Rotterdam)造船廠,駛往倫敦向支持者展示改裝好的船艦,裝載書籍,啟航前往印度。

50年過去,4艘福音船航行的海里足以環繞地球5次。船員接待了近4900 萬訪客,並在岸上接觸更多的人。真道號(Logos)、忠僕號(Doulos)、真道二號(Logos II)和望道號(Logos Hope)為150個國家帶來知識、支援與希望。他們分發了數百噸書籍和援助物資,支援自然災害的受災社區,並與社會邊緣的人同行。船上的義工大多是年輕人,來自60多個國家,他們透過船上的服事經歷裝備自己,信心得著增長,他們的付出也激勵更多人走上服事的路。

OM創始人George Verwer憶述他第一次提出購買一艘船來使事工觸及全球的想法時,人們認為他「失去了理智」。50年過去,他回顧說:「我們為著神透過4艘船所做的一切而歡欣喜樂。全世界至少有1億人以不同方式接觸福音,成千上萬的人歸向基督。我們非常感謝神賜予我們無數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禱告夥伴和支持者。50周年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禱告夥伴、捐獻者、前船員和事工領袖將在網上聚集,分享他們的回憶,並共同展望未來的計劃。

他們還會跟現時的船員連線,聽取在新冠疫情的挑戰下,望道號如何繼續在加勒比海展開旅程。望道號剛迎來新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他們熱衷於延續福音船的傳奇,並希望尋索創意的方式與社區接觸,在需要的地方,效法耶穌,身體力行服侍人。福音船行政總裁Seelan Govender 指出:「我們回顧過去50 年福音船事工對世界的影響,非常謙卑和榮幸能被神使用。福音的信息使生命轉化,數百萬人透過福音船,經歷福音在他們生命和社區的大能。福音的信息將繼續推動我們前行,因為我們相信還有數百萬人需要經歷神的愛。」

福音船義工來自世界不同國家

禱告:求神繼續引領福音船向前邁進,打開更多福音的門,得著更多靈魂。

(來源:Assist News,2021年2月18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

 

 

手機遊戲設聖經英雄人物角色 盼傳福音給新世代

「Heroes 2」電子遊戲應用程式計劃於三月發佈,期望在18個月內接觸超過5,000萬人。程式開發人員表示,希望遊戲程式成為把耶穌的信息帶給新世代的工具,向每個遊戲者分享在耶穌裡的自由、醫治和盼望。

「Heroes 2」西班牙語版本推廣主任Vanesa Pizzuto認為,在沉迷虛構的超級英雄的文化中,能以科技方式呈現聖經的真實英雄是重要的。「遊戲玩家不僅可以享受遊戲的樂趣,更可以與從未聽過聖經的朋友分享聖經中的英雄人物。過去當我們想到傳福音時,往往想到要去外地。如今全球有47億智能手機用戶,想像一下,如果每個用戶都從手機直接收到耶穌基督的信息,那將會怎樣呢?」

遊戲將幫助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更了解聖經英雄人物的奇妙故事。

電子遊戲統計數據顯示,10個人中就有4個是電子遊戲用戶。而一項針對網上搜尋的研究顯示,每月全球有超過25萬次關於聖經瑣事、聖經遊戲和聖經測驗等搜尋,比任何其他遊戲類型都多。Pizzuto說:「我們不是要等他們來找我們,而是要效法耶穌,到他們那裡去,以他們的語言和文化接觸他們。」

遊戲程式其中一個最大的特色是「重大問題」,遊戲玩家在研讀聖經後回答不同的問題,神是真實的嗎?當你死後會發生什麼事?神如果是良善的,為什麼我們會受苦?這些都是人們在網上搜尋次數最多的問題。第一代遊戲程式「Heroes」在2013年推出,取得顯著的成績,錄得1千萬分鐘的互動量。新版本具有3D設計,並設有更多角色和不同難度的問題,分數取決於遊戲者回答問題的速度。

用戶可在排名頁面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成績。

遊戲配上由布拉格交響樂團演奏的原聲配樂,還有一個有趣的小丑系統,讓遊戲者策略地使用,其中一個是「耶穌效果」,可以抹去所犯的錯誤,並指引正確的方向。另一個是「拉撒路效果」,讓遊戲者獲得第二次機會。遊戲者更可以通過分享24小時有效的連結,邀請家人和朋友參與挑戰。此外,倘若遊戲者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有專責團隊全天候24小時回應遊戲者的禱告需要,並提供牧養支援。

「Heroes 2」的工作團隊現時有20個人,還有一群義工參與,目標是盡快發佈西班牙語、英語、葡萄牙語和法語版本,期望之後能翻譯成10多種語言。團隊現正邀請對遊戲有興趣的人參與測試和試用。

禱告:求神在科技界興起神國人才,使用科技網絡得著新世代。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1年2月15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新年是神對華人的祝福

農曆新年是中國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雖然今年因疫情關係,親朋戚友之間未能走動拜年,但新年仍然是家庭團圓和互相祝福的重要日子。來自美國的復興華人國際事工及香港基督教復興教會創辦人包德寧(Dennis Balcombe)牧師,來港宣教已經超過四十年,對他們一家三代人來說,早已融入華人文化,一年中最重視的節日就是新年,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傳福音,傳揚神的愛的好時機。

喜愛新年的宣教士家庭

包德寧牧師於1969年蒙召從美國遠赴香港建立教會,服事華人。復興華人國際事工致力服事中國教會,透過策略性地與各地教會和機構建立伙伴關係,共同推動「中國宣教 宣教中國」,為要興起末世的宣教大軍,幫助中國教會完成屬天呼召。

劉沙崙牧師對敬拜充滿熱情

出生於香港的宣教士二代,同樣蒙召要祝福中國的包德寧牧師女兒——劉沙崙牧師談及,她的爸爸很特別,一般宣教士會送自己的孩子去讀國際學校,或者在家教育,而且家裡注重保留本國文化,但爸爸是要拿走這些文化。劉沙崙3歲開始就入讀本地幼稚園,從來沒有讀過國際學校。爸爸在家中有一個規矩——只講中文。爸爸從來沒有和她講過英文,媽媽開始來港時中文不太好會講英文,劉沙崙上學學中文,媽媽也會跟著她一起學,到了弟弟出生,家裡就完全只講中文了。

 

一家人也從來不慶祝感恩節,聖誕節也是很忙碌的事奉,反而很注重過中國新年。與中國人一樣,除夕夜全家人會一起吃團年飯,新年期間很多弟兄姊妹會來家中探訪拜年。過年,爸爸也一定會派利是。劉沙崙笑言:「我的孩子也是靠這些利是存錢的。總之新年是很開心的日子,爸爸也很喜歡行花市,常常叫我們陪他一起去。」

中國文化與神的淵源

包德寧牧師一開始接受訪問就笑説:「『駛乜』講英文,我們是中國人。我一踏足香港,我就是中國人,我永遠都不會回去,很多人走,我也不會走。」

他談到中國文化與神有很深的淵源。中國的新年與逾越節非常相似,除夕夜中國人吃團年飯,而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的一晚會一同吃逾越節晚餐;中國人會在門口貼紅色的對聯和揮春,而以色列人則會在門框門楣塗血。這是神對中國的一般啟示,其實早期的中國人是認識神的。古代中國的祭壇會用羊牛作為祭物,甚至皇帝所寫的詩與聖經也有相似之處。古代學者,也有談到老天,天賜等,中國農村叫老天爺,這是中國人初期對神的認識。

中國人有信佛和拜偶像的習慣。漢代之後,佛教才傳到中國,但很早之前中國人是一神論的。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其實中國人是有根的,這個根是一神論,就是相信神和禱告,而不是拜偶像的。中國人是神的兒女,中國也叫神州,這個地方是神統管的地方。

包又分享,農曆新年,如果教會懂得傳福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過去他去探訪中國的農村,家家戶戶都貼紅色對聯。包問他們為何要這麼做?他們只知道是為了不讓不吉祥的東西進來,以及能夠保護他們,於是包能自然地與他們分享福音。他也說:派利是也是一個很好的行動,可以去祝福人和傳福音。例如大廈的保安,他通常會給200元,他們收到後都很開心,因為他們的工資也不高。有時他會在利是中放福音單張,或者會送一些聖經書籍。

祝福別人的好時機

今年新年亦在疫情中度過,關於社區和基層家庭的關懷,劉沙崙牧師談到,教會的關懷睦鄰中心,最近推出了食物銀行計劃(FOOD BANK),正在服事接近100個家庭。因為疫情令很多家庭失業,關懷的需要很大。中心透過每星期向他們派發食物,讓他們接觸福音,令很多婦女信主,慢慢地他們家中的孩子和丈夫也開始信主。而且很多婦女不只接受幫助,她們也想做義工出一分力。

同工也分享,神真的看顧貧窮人,當他們決定要做食物銀行後,供應就多到不夠地方擺放。除了柴米油鹽之類的生活物資,甚至每個星期都有從果欄送來一車車的水果。他們現在也收到50萬個口罩的捐贈。「這個新年我們會再派多些物資給那些有需要的家庭。」

包德寧亦提到,香港的教會重視商人或有錢人,而疏忽了基層人士的需要。香港是一個富裕的城市,亦是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教會覺得香港物價很貴,所以總希望多一些有錢人來奉獻教會,但是他們不是這麼容易聽福音。反而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我們應該轉向基層的人。而基督徒應該要委身香港,因為這是我們的城市。

最後包德寧牧師向香港教會和中國信徒拜年及祝福: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靈命豐盛,在未來一年愛失喪的靈魂,去傳福音,將你的祝福帶給他們,然後神會更大祝福你們。

(記者莫嵐報導)

 

 

艋舺愛無限慶聖誕 轉化萬華宮廟文化

第3屆「艋舺愛無限」於12月19日在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萬華眾教會藉由國台語詩歌、歌舞戲劇、樂器演奏、歌仔戲、長輩舞蹈及年輕人勁歌熱舞,歡慶耶穌基督的降生,主責的游澤民牧師(萬華靈糧福音中心)說,福音早在150年由馬偕博士傳到萬華,萬華不應只有宮廟文化,耶穌也是萬華的好厝邊(閩南方言,意指鄰居),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游受訪時表示,剝皮寮是萬華歷史文化地標,也是在地宮廟兵家必爭之地,3年前神給萬華靈糧福音中心開路,連結眾教會在剝皮寮舉辦「艋舺愛無限」聖誕活動。萬華福音中心已建立13年半,不只是傳福音,更要轉化萬華的庶民文化。游說,馬偕博士在150年前把福音傳到萬華,所以萬華不只是有宮廟文化而已,這麼多年來耶穌一直是萬華的好厝邊。教會期望透過聖誕節、復活節等節日傳遞「耶穌是我們的好厝邊」觀念,甚至從去年開始,教會在元宵節也傳遞「耶穌是世界的光」的信息,讓民眾在傳統節日也能聽見耶穌的福音。

在地宮廟的不同群體之所以會爭奪剝皮寮這個地方,游說,關鍵在於搶奪下一代的心,剝皮寮有很多年輕人出入,年輕人有幫助弱勢的熱情,盼望神透過教會、福音機構所做濟弱扶貧的慈惠事工,讓年輕人看見教會所呈現的好價值,逐漸參與其中,關懷並挖掘街友的故事,未來更要借重年輕人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展現教會所傳遞的美好價值。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穆斯林改信耶穌 定意不作隱藏信徒

生於伊拉克的穆斯林若改信其他宗教將遭受譴責、迫害,甚或招致死亡。因此有穆斯林背景的基督徒,常要向家人和朋友隱藏自己的信仰。致力向穆斯林群體宣教的美國前線差會(Frontiers USA) 最近分享了一位伊拉克前穆斯林的基督徒父親的故事。

Uday來自虔誠的穆斯林家庭,在20年前遇到一位宣教士向他傳講福音,自此開展跟隨基督的旅程。後來他遇見前線差會的同工,兩人開始一起研讀聖經,Uday的信心逐漸成長。前線差會的主席Bob Blincoe說:「Uday每天研讀聖經,回家後就與兒子分享。他希望身邊的人同得救贖,特別是自己的家人。能夠看到一個不想隱藏自己是信徒的人,實在是太奇妙了!」

後來Uday公開認信受洗,Blincoe說:「Uday從水裡上來,馬上走向兒子為他施洗。我們原都不知道他兒子已經信主,相信是因為父親一直在家裡分享信仰,兒子也相信了。還有另一位名叫Hamid的年輕人也信了,他是Uday兒子的同事。」

據「敞開的門」(Open Doors USA)關於伊拉克文化的資料,伊拉克擁有非常部落式的文化,拒絕伊斯蘭教就是拒絕傳統和家族。穆斯林家庭成員常會攻擊或殺死家中轉信基督教的家人,認為那是為家族清洗恥辱。Blincoe指出:「你可以理解為什麼當有一個以上的家庭成員信主,甚至是整個家庭信主,是如此重要。一個得救的家庭能改變所有後代的傳統,這樣就不再有來自直系親屬的威脅,但伊斯蘭權勢的威脅依然存在。

禱告:求主看顧穆民歸主者,堅固他們的信仰生命,引領全家得救。

(來源:Mission Network News,9月24日,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Irene編譯報導)

 

 

17歲少年運用社群媒體傳福音 贖回年輕人靈魂

屬於通常被稱為「後基督徒世代」(post-Christian generation)的17歲美國少年Elijah Lamb,眼看現代青年不再主動走進教會,於是大膽打破「教會四面牆」,運用熱門的TikTok、IG、YouTube等社群媒體傳播福音,幫助青年世代尋見耶穌。

Elijah以TikTok、IG和YouTube傳福音,引領青年世代認識耶穌。

Elijah的TikTok個人簡介上寫著:「從耶穌裡得到釋放與拯救」,明確表明自己對基督信仰的熱誠。他的TikTok帳號目前有超過66.9萬個粉絲,所發佈的講道視頻累計有1770萬人按讚, IG也有近7萬人追蹤。

Elijah坦言,雖然自己是教會長大的孩子,但過去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星期天的基督徒」,主日跟著家人到教會,但個人與主耶穌並沒有建立親密關係,更別說想要成為一名傳道人。直到一次,祖父母帶他一同到墨西哥宣教旅行,他才真實經歷到生命翻轉。「在那裡,我的生活徹底被改變!」後來,神透過這段旅程,把宣教負擔放在他的心中。

Elijah在一次宣教旅程被神翻轉生命。

儘管內心想要與他人分享耶穌基督的渴望愈來愈強烈,但Elijah不知道自己可以從哪裡開始,因此一直沒有實際行動。就在某一天,忽然「TikTok」這個社群媒體平台從他腦海裡閃過,於是他決定展開「網絡宣教之旅」。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顯示,美國Z世代的「無神論者」比其他國家高出兩倍。目前,TikTok社群媒體平台在美國有1 億用戶,60%是Z世代青年,且活躍度非常高,這也是Elijah選擇使用這個平台與年輕人進行信仰對話的原因,採用Z世代能接受的方式傳遞聖經真理。

特別的是,Elijah並不是用隱晦的方式傳講福音,而是直接以講道的方式分享信仰,有時候還會開直播與網友交流互動。從去年暑假開始,他發佈了捍衞基督信仰相關主題的視頻,獲數百萬人觀看和分享。他如今成為了一名網絡知名的傳道人,會定期舉辦線上聚會講道,牧養許多線上青少年網友,也有人因此認識基督信仰。

Elijah直接以講道的方式分享信仰。

Elijah分享說,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跟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打破過去對聖經及教會的乏味認知,用他們最熟悉的工具來講解福音,使無論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能受益! 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下,許多教會領袖都不知道如何傳福音給Z世代,身為同一世代的Elijah決定運用自己最熟悉的網絡平台發揮影響力,贖回更多年輕人的靈魂。

對他而言,這就是網絡宣教。他說:「若不是神為我開啟這扇門,帶我來做這一切事情,現在的我就只是一個在漢堡店工作的年輕人!」他也相信,神的救贖工作不會就此停下。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請持續為所有網絡宣教士禱告,讓每一位Z世代年輕人都能認識耶穌基督!

其實,Elijah這條宣教之路並不孤單。據TikTok統計,目前基督徒使用的主題標籤(Hashtag):#Jesus已達到76億人;#Christian則有64億;#Christian TikTok有4億多人使用;#DefendTheGospel曾有近1.5千萬人使用。

禱告:求主興起神國福音宣講者,贖回年輕人承擔神國任命。

(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iCDreSM28[/embedyt]

 

 

布農族宣教士 立志向少數民族傳福音

台南聖教會7月4日舉辦「滇緬邊境的布農宣教勇士」專題分享,邀請在中緬邊境山區事奉多年的魯瑪夫‧達瑪畢瑪牧師分享他的生命故事,以及他和團隊在戰火與逼迫下的福音事工。

魯瑪夫出生於花蓮深山布農族的小村落,祖先都是以獵頭建立功名。他指向現場約200名會眾打趣說:「假如福音沒有傳進我的部落,今晚以後,我就要成為頭目了!」這就是很多少數族群的寫照,他們沒有普世價值、不認識耶穌基督,可能正在做著「壞」事,互相爭鬥殺戮,但那些都是他們的文化、信仰與傳統。

魯瑪夫出生貧窮,每天走6小時下山讀書、被家人攔阻去聯考、打工被捅一刀差點見主面,但當中的經歷都讓他有感主恩夠用,且堅定一生一世服事神。當他越深入研究少數族群,就越感到慚愧,尤其是得知邊境山區有5萬少數民族沒有聽過福音,他如被當頭棒喝:「就像我的祖先能夠放棄獵頭傳統一樣,唯有福音能夠真正改變與翻轉他們!」

為此,他走到邊界,向被世界遺忘的少數民族傳揚福音。「他們生病、祈福找巫師巫婆,我對他們說我認識更強大的,幫助他們生病3天就痊癒,禱告後得到豐收,他們就搶著要認識。」魯瑪夫具體說明不認識神的部落就是這種概念,那裡交通不便、資訊不通,即便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邊界到了3月才知道有這個病毒。

魯瑪夫豪邁的笑聲極具感染力,惟當聽過他的生命故事,就深深明白他並不是天生很幸福,也不是現在活得很愜意,而是靠著主常常喜樂:「那位年輕人踩到地雷過世了⋯⋯;對面山頭本來是他們的家園,被攻佔了,只有7成人逃了出來⋯⋯;那些人說要他們放棄信仰⋯⋯」螢幕裡是同工們被強權欺負的畫面,踢肚子、踩頭,這些都是在邊境每天都有可能面對的「日常」。

即便如此,魯瑪夫仍堅守禾場,成立聚會點以後,每每花3至5年時間陪伴與培訓當地人成為基督的精兵,把福音一個一個部落的傳揚出去。他呼籲會眾成為前線事工最棒的後盾,協助禱告與奉獻。年輕人則來回應神的呼召,為主當「兵」,參加6天5夜的跨文化超極限野營門徒訓練,學成後到前線接下福音事工的下一棒:「邊界是關鍵的鑰匙,讓他們認識自己不是敵人眼中卑賤的民族,而是尊貴的、神的兒女!在末世的事奉機會不多了,我們要團結一心完成大使命!」

高敏智牧師在總結時表示,前線的同工正為大使命竭力奔跑,我們也得全力支持,甚至跟著起步奔跑,也要感恩有事奉的機會。他帶領禱告時說:「願我們為主擺上更多、更完全!」高於受訪時談及他對少數民族的宣教觀察。20多年來,台南聖教會去到海外少數民族及台灣本島的原住民部落當中宣教,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神國度的原住民」。然而,在犯罪之後發展出人文世界的文明,例如該隱時代、所多瑪時代,卻依舊有人在那個時代敬畏神。所以,對於少數民族的宣教,就更顯得重要,因為這也和聖經所應許的「東方海島的讚美」相關。

在以賽亞書24章15節提及當列國受審判時,神揀選一群人在東方海島上榮耀耶和華,相信這就是台灣與列島的讚美,也是最純潔的聲音。結合這段經文中的「東方海島」以及「以色列神的名」,高相信,原住民和耶路撒冷的呼召是結合在一起的。

因著和原住民教會的密切連結,高發現原住民普遍較單純,敬拜神的方式非常純真,愛主的心極為熱切。例如第一次聽到魯瑪夫牧師的事工,「一把刀,就可以在山中生存。」不僅求生能力極強,也從他服事的生命看到主的榮耀呼召。因此這天由魯瑪夫牧師分享宣教專題,除了要讓弟兄姊妹更多瞭解少數民族的宣教,也是更進一步使原住民和耶路撒冷的呼召能夠彼此結合。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韻邢、商可瑩台南報導

 

 

說唱歌手創音樂電台 以年輕人語言傳播福音

城市文化近幾十年間對藝術的影響滲透各社會階層,尤其是年輕人。在這樣的氛圍下,西班牙說唱歌手 Noé Serrano創立了網上音樂電台GLS Stream Radio,24小時廣播不同風格的hip hop(嘻哈)音樂。

Serrano熱愛hip hop音樂,擁有20年的說唱經驗。他接受西班牙新聞網站Protestante Digital訪問時說:「起初的想法是希望為年輕的基督徒設立一個說唱的平台,給他們機會成長。慢慢經營下來後,發覺原來我們可以成立一個以hip hop音樂為主的基督教電台,在美國和拉丁美洲都有這樣的電台,但在西班牙卻沒有。」

除了播放音樂,電台亦開始製作其他的節目內容,如靈修播客(Devotional podcast),是Serrano與來自阿利坎特省(Alicante)的Seth Vañó合作的節目。Vañó是福音派牧師,也是一名塗鴉藝術家,藝名為Dolar One。

Vañó分享:「我以前常在街頭塗鴉,後來我遇見了神,祂完全改變了我的生命,從此之後我就不再塗鴉。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神讓我知道其實我可以透過塗鴉去接觸那些迷失的年輕人,否則我就埋沒了我的天賦。」

對Vañó而言,這個網上電台是很好的資源。「我只需把電台的連結傳出去,這樣年輕人就能聽到關乎救恩和盼望的好消息。」靈修材料一般都是文章,但大多年輕人都不會讀,因此他們把材料製成錄音,配上悅耳的背景音樂。Vañó説:「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分享一個盼望的信息。我們收到了很好的回應,很多都是來自說唱或塗鴉界的,我們跟他們建立了關係,跟他們分享屬靈的事。我們知道神會在他們的心裡工作。」

Serrano解釋:「我們正在用年輕人的語言跟他們溝通,傳福音給有需要的人。福音的工作需要進化,我們需要更換包裝,但內容不會更改……我們需要給他們資源,讓他們能夠分享福音信息。」

Serrano還分享了一個新的計劃:「我正在準備一個訪問不同藝術家的節目,了解他們的過去和他們認識福音的經過。我們現正尋索不同的想法和計劃,希望可以跟不同的人合作,接觸所有熱愛說唱的人。」

禱告:願神祝福電台的福音工作,得著年輕一代和藝術群體,讓神在藝術領域中作王。

(來源: Evangelical Focus,2020年6月25日,Grazia Tsui編譯報導。)

 

 

西非族群新約聖經譯本於封城期間發佈

據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報告,火焰(Flame,化名)族群新約聖經的翻譯已經完成,奉獻禮和發佈會已於四月下旬封城期間在西非低調舉行。

火焰族群居於西非某國家的中部,在超過30萬的人口中,99%為穆斯林。雖然受新冠肺炎封城措施影響,原定的大型公開發佈會未能如期舉行,但翻譯團隊認為必須於齋戒月前讓印刷本和應用程式上架,不能等到封城措施解除,因為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會花更多時間禱告和反思。

在人們懼怕新冠病毒而更懇切地尋求神的時刻,讓火焰族群能夠讀到和聽到耶穌的福音更為關鍵,翻譯會因而決定在封城下進行發佈。

發佈儀式在車棚進行,翻譯團隊聯絡主任Dawuda(化名)說:「雖然受旅遊禁令所限,只有少數人能到場參與儀式。然而,參與其中的有族群裡最具影響力和最重要的領袖,包括村長、地區牧師、其他宗教領袖以及穆斯林首領。是神召集各界領袖前來慶祝,神的話以他們的母語臨到他們。」

與此同時,團隊正透過不同渠道宣傳。翻譯團隊負責人Paul(化名)牧師說:「我們於本地不同電台節目中朗讀福音書經文並發放聖經翻譯的消息。我們現在將開始發售和發送聖經,相信人們會想擁有這精美的印刷本,但按目前的情況,聖經應用程式或許會更受歡迎。在抗疫限制措施下,人們較從前多收聽廣播和使用音頻應用程式。人民現在很擔心會死於冠狀病毒,他們都在尋找神,這開啟了談論耶穌和傳講神話語的機會,請為我們禱告守望。」

團隊於電台節目朗讀經文時亦接聽聽眾來電,他們收到不少的來電,知道有人在聽自己的分享,感到非常鼓舞。當地教會也非常支持他們繼續電台的廣播。

威克里夫執行長James Poole表示:「對於火焰族群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刻。或許這次發佈會並不如我們所想,但顯然這是對的時機,讓福音信息傳到火焰族群。我們祈求當人們在這動蕩的時候尋求盼望時,能夠以自己的語言讀到和聽到神的話,可以找到只有在耶穌裡才有的平安。祈盼於封城期間,人們對神的恩典和饒恕的理解得以開啟。」

翻譯團隊將繼續翻譯舊約,並首先集中翻譯摩西五經、詩篇和箴言,因這有助於鞏固跟穆斯林群體的連結。團隊目前已完成翻譯創世記,預計於10年內會完成整個舊約聖經的翻譯。

禱告:願神以聖經話語向人說話,讓未得之民尋得生命的盼望。

來源:Assist News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2020年5月27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GO 2020 為興起全球豐收作預備

「全球外展佈道日」(Global Outreach Day)自2012年起,每年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行,截至2019年,已動員2,500萬基督徒、印刷2億份傳單、讓全球數以百萬人聽到福音、1,100萬人接受救恩,超過10萬人在加勒比海受洗。2020年,「全球外展佈道日」展開特別行動,「GO 2020」,活動由一天擴展至整個5月,目標是到20205月底,動員1億信徒向10億人傳福音。

釋放天國資源

GO 2020於4月28-30日 舉行網上醫治聚會「Online Healing Explosion」,邀請了新加坡Soakability Church 創辦人Jeff Yuen、Bethel Healing Rooms 總監Chuck Parry,以及Global Awakening創辦人Randy Clark分享信息,並在網上實時為人釋放醫治禱告。

Jeff曾見證4萬多個醫治神蹟發生。他以馬太福音16章13-19節向參與者分享。耶穌說:「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在希臘原文中,這段經文有更豐富的解釋:凡我們想在地上捆綁的,其實在天上已經不存在;凡我們在地上想釋放的資源,其實早已在天上釋放。

Jeff指出,因著啟示和我們所認識的彌賽亞,我們成為連接天國與地上的代禱者。我們能看到天國的資源,知道疾病並不屬於天國,所以我們就能奉耶穌的名去捆綁。同樣,我們看見在天上已釋放的,我們就能在地上釋放出來。這是一個耶穌已經完成的交易,釋放神蹟和醫治並不是我們的工作,而是耶穌所完成的工作。我們只是將天國資源帶到地上,釋放給有需要的人。

見證帶有能力

Randy分享了福音書中的3個故事。第1個故事在路加福音6章,許多人來聽耶穌講道,又指望醫治。眾人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第2個故事在第8章,關於血漏婦人得醫治。「她觸摸了耶穌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耶穌感到有能力從他身上出去。」而這並不是耶穌通常醫治病人的方法。

是誰告訴她這個辦法的?Randy認為,她肯定認識某些在6章中提到觸摸耶穌得著醫治的人。那些見證給這個女人希望和信心,她可以像他們一樣因為觸摸耶穌就得醫治。第3個故事在馬太福音14章:「那裡的人把病人都帶到耶穌那裡,只求耶穌准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摸的人就都好了。」聚集的人有如此大的信心,只是希望觸摸耶穌的衣裳繸子,是因為他們聽到了血漏婦人的見證,他們認為她能得醫治,自己也可以得著醫治。

Randy指出,醫治與見證是有關聯的,見證建立了人的信心,正如知識的言語建立了人的信心。隨後,他播放一段關於人得著醫治的見證短片,呼籲參與者憑信心去領受醫治,神蹟必定能發生。Online Healing三天的聚集,有不少人即時反應,他們得著了醫治。

覺醒的運動

GO 2020 全球禱告會於5月1日透過網上直播進行。這次祈禱聚會是為新冠病毒危機的全球大收割臨到而禱告。大會匯聚了145個國家的教會機構以及國際代禱網絡參與這次聯合祈禱活動,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牧者領袖,包括一些孩子來帶領祈禱。

13歲兒童佈道家Hadassah帶領眾人禱告

「全球外展佈道日」主席Werner Nachtigal分享,GO 2020是一場關於大收割以及教會覺醒的運動。有先知性話語曾提到,當葛培理離世,神會在全地興起最大的靈魂收割運動。2018年,在他返回天家的那天早上,我們起來禱告,呼求在座所有信徒加入GO 2020運動。經過兩年預備,我們原本計劃的很多大型聚會,都因為新冠肺炎緣故而取消。我們本來感到非常沮喪,但後來發現,這個意外也許能夠成就比我們想像和計劃更偉大的事情。你能相信嗎?在這段時間,Google上最多人搜尋的字眼是「禱告」。當這麼多人去禱告,耶穌就會成為他們的答案,雖然我們現在處在非常艱難的時刻,但卻是教會接觸人的最好時機。

Nachtigal向參與者發出挑戰,在5月的每個星期都為1個人禱告,以及向1個人分享福音。當我們都願意這樣做,在5月29日,我們能看到一個真正的五旬節,聖靈大大的澆灌在地上,上百萬的基督徒在各處都能經歷基督,分享基督,在5月30日這個星期天要將教會再次交在基督的手裡,讓我們的世代能夠覺醒,完成大使命。

Global Outreach Day主席 Werner Nachtigal

華人為列國禱告

戴冕恩牧師在聚會開場的致辭中談到,我們現在正進入一個新的季節,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的祈禱正在應驗和成就,基督身體有前所未有的合一,而且不單單是合一,我們還要進入另一個層次,就是要整個世界相信耶穌是被天父差派而來的,而且愛我們每一個。正如約翰福音提到,我們已經將榮耀賜給他們,好讓他們成為一。這不光是選擇或者盼望,而是耶穌真實的禱告,求神開我們的眼睛看見這個真理,我們能經驗聖靈的流,使我們能成為一。

來自中國武漢教會的Ruth Hao姊妹亦在會中為列國代禱。她非常感謝疫情開始的時候,列國家人為中國的禱告,如今中國的教會走過這段旅程,要舉起手為列國守望禱告。Ruth說,在最艱難的時候,神用啟示錄12章11節鼓勵他們,讓他們靠著羔羊的寶血和見證的道,成為得勝的戰士。今日他們要特別為列國禱告,教會在疫情中興起聖潔的祭司,為國家舉起聖潔的手禱告,預備教會去迎接這末後的屬靈大豐收和大復興。

(記者莫嵐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