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 -【愛有道】專欄

中年友人圍坐一起,除談論孩子以外,就是年老雙親或老爺奶奶的健康及相處問題。

身壯力健的老人家,對下一代不無挑剔,友人甲性格溫婉,對奶奶千依百順,十多年下來仍未能討得奶奶的歡心,這幾年奶奶健康走下坡,情緒更差,倒更依賴媳婦,友人形容自己變了家傭,給呼來喚去,雖然是一個重擔,心卻是愈來愈輕省,感到自己已盡所能,無愧於心。丈夫也感激妻子盡心盡力服侍母親,反倒自己作為兒子有點愧疚,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她。

友人乙婚後與母親同住,家務有傭人負責,但自己的孩子仍由母親照顧,母親日漸年老,身體欠佳,病痛纏身,常埋怨自己年老無用,友人心感不安,母親一生為家人付出,不只照顧她的家和孩子,對其他不同住的子女也經常探訪,就是移居外地的孩子,心裡時常牽掛,孩子回港探親,總是大包小包的給他們買好吃的。後來媽媽離世,兄弟姊妹都十分傷心,感到未盡孝道;友人倒感到釋懷,因為自己跟母親相處的日子多,亦盡力照顧了她最後一程,看著她受著病魔折騰,更是心痛,情願她息了世上的勞苦,返回天家。

愧疚是一種失落的情緒,事情發生了,無法改變挽回;關係結束了,沒法重頭再來一次;錯失已沒有改正的機會。能做到無愧一生的人不多,最纏繞心靈的愧疚感莫過於與親人的關係,尤其是父母離世後,總有「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傷痛。頗佩服兩位友人,能夠陪伴父母走過最艱難的末後日子,回望更是無憾,只有感恩。

趁著還有機會,趕緊給家裏的老人家多點關心,不要讓自己跌入愧疚的陷阱。


文@徐惠儀

為什麼藝術可作為教會的情感教育? -【文化守望者】專欄

藝術是有關對真善美的追求,也離不開情感這重要元素,沒表達情感的,沒觸摸別人情感的,便算不上是藝術作品。藝術可以成為情感教育,在創作過程中感知內心的情感世界,培養對真善美的感受力。

很可惜,情感世界是今天我們基督徒所忽略的,愛是最大的誡命,但沒有真實情感的「愛」,是很容易假裝出來的。噓寒問暖,探訪病患者,代禱服侍,甚至醫治趕鬼,都可以是沒有情感的外在行為。而在信仰上最大的失落,莫過於對神作出沒有情感的回應,祈禱、讀經、事奉,即使還未成為例行公事,也可能不過是「順從命令」的宗教行為,以換取我們一直以為還未得到的天父兒女的身分。

我這看法不是沒有根據的。在弟兄姊妹禱告後,服侍後,甚至為神創作藝術後,我問他們有什麼感受,回答不是感受,而是「命令」,例如:「神要我更多親近祂」,「神要我放下一切跟從祂」,「神要我更多禱告等候」。這些「神要」都是好的,但感受呢?內心有什麼情感呢?啞口無言!神造的是沒有感受的人嗎?

過去,我們談呼召,談神的引導、神的心意,若然提到自己的感覺、熱情、喜好,好像不夠屬靈。有一種設想,滲入情感,就會滲入人的意思,那就不純正,神的意思豈能滲入人的意思呢。於是情感被排拒於教會門外,但人不可能沒有情感,這違反神造人的設計。我們在信仰上壓抑情感,只會導致情感沒經歷聖化,有些人變得冷漠,對神只有機械式的順從;有些人則永遠處於掙扎狀態,理智與情感在屬靈成長中失衡發展,長期不協調,在這種狀態下,很難辨識神的引導。

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大腦情感區受損,可以導致人無法作出簡單的生活決定,本來以為是純粹理性的決定,原來沒那麼簡單,其實涉及情感。我們都會說,基督徒如果只是不停聽道、讀經,而沒行動,大腦越來越大,四肢仍然瘦小。但加上情感的缺失,只是一部分的大腦越來越大,樣子更加怪異。藝術能作為情感教育,所以當藝術進入教會,就可以造就健康信徒,讓心理得平衡發展,邁向全人康盛。


文@黃少芬

從天上而來的暗號 -【蹤跡】專欄

上期的主題「從天上而來的強心針」提到有一次,醫治室下載得來的只有三個英文字母的知識言語:NPC。果然不出神所預料,一位患了NPC(鼻咽癌)的人在一小時內就出現在醫治室,其後更得到完全的康復。很多讀者都嘖嘖稱奇,覺得不可思議。有些人更把這文章發送給患了重病的親人,以作激勵,讓他們醫治的盼望得以重燃。其實,透過知識言語帶來各類的神蹟醫治,在我們的事奉學校和醫治室是常見的事,但我必須強調,這都不在乎人的功勞,也不是我們團隊擁有過人的恩賜或能力去接收從聖靈而來的下載。我要歌頌的是天父上帝永遠不停息的慈愛。那些來自聖靈的啟示,是為了顯明神要人得醫治的心意。每次我們把求醫治的訪客帶到報告板前説﹕「看哪!天父多愛你,祂預知你今天會來,把你的病況都寫在這上面呢!」當事人頓時有遇見了神的感覺,被神濃濃的慈愛擁抱著,在這相遇的一刻,醫治的神蹟便隨著而來。

年青人余靖住在加拿大滿地可,十二年前他才十四歲,練武術時不慎受傷,以致右手腕的尺骨(Ulna bone)斷裂了,同時也嚴重扭傷了肌腱,從此右手腕和手指持續地痛了足有十二年之久!修讀設計的他經常要繪圖,但右腕的劇痛令他不能畫下去。多年來他遍訪中西名醫,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脊醫、跌打、物理治療、按摩……但都沒帶來任何的改善,疼痛依然。為此他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也屢受挫折。最近的八個月,右手腕的情況更是惡化了,痛得寫字、刷牙、拿筷子吃東西都不行,更遑論是彈結他和素描繪畫這等愛好。

余靖來港旅遊住進朋友家。朋友媽媽說早上會去一趟醫治室,邀他一同前去。余靖不太知道是什麼一回事,當晚就登上 禱告醫治室的網頁看個明白,發現我們會在報告板上列出神要醫治的各種病症,他就輕聲説﹕「神啊!明天請給我一個暗號吧,你就讓他們把我的病況寫在報告板上!」

第二天早上,年輕又健碩的余靖踏進醫治室,,眼前的報告板上寫著:「右手腕痛」。他先是呆了一下,跟著整個人彎下身來緊抱著頭,久久未能平伏。從天上而來的暗號,帶來與神相遇的一刻,多少年的委屈,屢醫無効的挫敗感都全淹沒在天父濃厚的慈愛裡。醫治室團隊只作了一個很簡短的禱告,這纏繞了余靖十多年的痛楚瞬間完全地消失掉。接著,他花了半個鐘去測試右手腕的每一個角度和動作,並執著鉛筆不斷地素描繪畫,捧著結他去彈唱。這都是以前不能作的,現在竟然是沒丁點兒的痛!為了確定已得醫治,他還特地用這曾經廢了的右手去托起一座巨大的揚聲器。余靖喃喃地說﹕「不再痛! 太奇妙了!」

有些人說:「耶和華離棄了我,我的主忘記了我!」主問:「一個母親豈能忘記抱在她胸前哺乳的嬰孩,而不去憐憫她親生的孩子?即使她可能忘記,主說:我也不會忘記你。看哪! 我已經把你刻在我的掌上。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對你的慈愛永續不息。」(以49:15-16,耶31:1)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成也男人、敗也男人 -【國度角度】專欄

男人是神的形像和榮耀(林前11:7 中)。神將自己的形象、樣式、榮耀及天國的管治大任都交付給男人,這是極大的信任,可惜男人卻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叫仇敵大得褻瀆神的機會。但神從始至終沒有改變過祂原先的計劃,從來沒有放棄過男人,直至幫助男人得以完全反敗為勝!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能制服必然得勝,被制服必然失敗。亞當最大的失敗不是吃了女人給他的禁果,乃是逃避承擔罪的後果,且「永不悔改,死不認錯」,結果被罪所俘虜。當神警誡亞當的大兒子該隱說:罪的權勢(仇敵)必戀慕你,你卻要起來制服罪(仇敵)。可惜該隱並沒有聽從神的警戒奮起制服罪,竟繼承了父親「永不悔改,死不認錯」的死性,而去擁抱罪,反被罪所制服,結果成為魔鬼的兒子(約一3:12),更成為人類歷史中第一位謀殺犯。本應是「征服者」,卻成為「被制服者」,真是情何以堪!

最近有機會服事一群男人,他們坦然承認在情慾的綑綁中屢戰屢敗,如喪家犬一樣抬不起頭來。我深表同情,也不怕撕破面,分享了受洗前我在情慾綑鎖中痛苦掙扎,哭求主拯救的經歷,以及如何藉聖靈大能得以制服並得勝心魔,重獲自由,並從懦弱退縮內向的性格轉化成為剛強戰士的心路歷程。他們大得鼓勵,且同心奮起向仇敵宣告:你來一次我們打一次,直到完全被滅絕為止。我不會迷信「恩膏與權抦」乃單從被按手即可無條件獲得,永遠不會失去,卻深信「恩膏與權柄」乃是從屢敗屢戰,永不言敗,越戰越勇,至終學會在爭戰中得勝再得勝而獲得。我更深信唯有那得勝的,才能幫助別人得勝;先勝過自己的罪,才能幫助別人得勝罪。

「聖民」終必成為「勝民」

沒錯,男人曾使神的心破碎,神也曾後悔造人在地上,但祂卻沒有放棄過男人,反在每一個黑暗世代中,為自己留下不向仇敵屈膝的關鍵少數之「餘民」,因祂最終的計劃是要使祂的聖民在基督裡得以反敗為勝,使「聖民」最終成為「勝民」。至終弟兄必不枉神的託付,靠著主得勝仇敵(啟12:11)。

弟兄們,我們必須抱著一種「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與罪惡的權勢決一死戰的決心。我們要奮起向魔鬼宣戰:不是你死就是你亡!大衛是聖經中唯一被神稱為合神心意的男人,更是一個真正的戰土。我很欣賞大衛如此向仇敵宣告:我要追趕我的仇敵,並要追上他們,不將他們滅絕,我總不歸回。我要打傷他們,使他們不能起來;他們必倒在我的腳下。(詩18:37-38)難怪大衛在面對巨大的敵人如哥利亞仍毫無畏懼,因他早己在上戰場前先學會戰勝了自己,繼而戰勝獅子與熊。

弟兄們,你欲在真正的戰場上得勝,務必先學會去征服你生命裡頭的獅子與熊,追趕、追上、不將牠們滅絕,誓不歸回。男人,神已給你應許及命定:牠必戀慕你,你卻要制服牠!(創4:7)弟兄們請緊記,你每次的失敗,都是神的羞辱,同樣你每次的得勝,都在活出神的形象,彰顯神的榮耀。


文@何寶生

禮俗難免? -【愛有道】專欄

結婚大日子對年輕人是最緊張和興奮的,但籌備的過程卻不是無驚無險。令他們感到煩惱的和最容易引至衝突的,其一是要滿足雙方家長及長輩的繁文縟節。就是最開明的長輩,總會對禮俗傳統有所執著,要求大至如何宴請親朋戚友,小至穿戴什麼衣飾,足夠惹起爭議。更難達至共識的是不同的信仰禮儀,例如要否祭祖,敬茶需要下跪嗎?

不想喜事變成僵局,事前必須了解長輩各人的想法,意思不是要全數滿足他們的要求,而是掌握足夠的資料,再思考如何回應。就以「過大禮」為例,若等到雙方長輩會面時才討論,出現爭執的話,局面難以收拾,親家隨時反臉變冤家。好像國家元首會面之前,外交部早已作好斡旋,鎂光燈下進行的儀式才會順利。

不過,預備結婚的當事人,可要小心調整自己的心理,既要站在自己父母尊長的一方跟對方作出要求,也要顧及未婚夫/妻的感受,大家要共同面對難處,而不是強對方所難,婚前不能同心,婚後更難同行。

至於不同信仰的儀節問題,若事前談不攏,更要小心面對婚禮當日被迫就範的情況。兩人應就可能出現的局面,預備應對的方法,就是受到辱罵,總不要以惡報惡;溫柔地堅持或婉拒,總比情緒化的回應佳。

長輩最需要的是關心與尊重,這在平常相處的日子,可以多點表達,建立了更親密的關係,讓他們更了解未來女婿/新婦的行事為人,尤其是不同的信仰價值,更要多點日子相處,才能理解和接納,放下成見。

縱使婚禮的過程中,或有不順遂的情境,亦只是一天的不愉快事件,不要長久放在心上,影響以後的生活。


文@徐惠儀

追求聖潔、更美的你! -【Joyce Meyer】專欄

我們身處一個十分隨便的世代,也輕易抱著這樣的態度與神同行,很多信徒缺乏了應有的認真,容讓生命裡有很多不應有的東西。

但希伯來書十二章14節說:「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這經文是說不完全的人就不能到天家嗎? 不,當然不是。我們白白蒙神的恩惠,並不是靠一己之力,乃是耶穌在十架上的作為。但若我們在世上不分別為聖的話,我們就不能經歷耶穌捨身賜予的豐盛生命(約十10),而我們也表現不到基督的樣式,叫人渴求與祂建立關係。

在上述的經文中,追求是一個關鍵詞,追求一件東西表示你十分渴求,全心要得著它,因此這經文指出的是,若我們不追求聖潔,就不能見到主,關鍵在乎我們與神同行有多認真和投入。

若你與神已建立了深厚的個人親密關係,你定會渴望改變,追求聖潔,你不會滿意自己未認識耶穌時的生活方式,因為聖靈在你裡面活著,作你的安慰者、輔導者、幫助者和倡導者,祂是你的中保、力量和守護者。(約十四16) 「祂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 ,你便開始見到生命中需要作的改變,以致你能更靠近神,照著祂創造你的美意而活。

開始認真看待與神的關係和研讀聖經後,我的生命才真的開始改變。平安和喜樂的生活,並與家人和朋友良好的關係,這是多美妙的人生! 因此,我渴望繼續每天靠著祂的幫助,努力作更完全的人。

神愛你,為你的人生定下精彩的計劃,問題是你是否盡心盡力的渴求神,抑或繼續我行我素,把神放在一旁,不理會祂對你的心意? 若要活得喜樂,擁有神賜你的優美人生,就斷不能這樣。

我們都需要耶穌,因為人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 ­「罪」這字是指沒有達到目標,這目標就是神的標準,但它也可解作­「錯過」了獎賞,沒有達標表示你放棄獎賞,因得不著神賜下的智慧和平安,你就無法享受人生的旅程,而天上還有獎賞也是你不容錯過的。

你可曾發現,我們能從別人身上感染病毒,卻不能靠別人得著健康? 就如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我們需要為自己負責的抉擇,聖潔生活也是如此。然而,只要你終日與損友為伍,又常接觸到罪惡,很自然便會沾染不潔。那些情願繼續不良的生活習慣,只在周日才到教會的人,並沒有追求聖潔。

神給予我們的人生目標,就是在這黑暗的世代作光,讓世人認識神的慈愛,及為祂而活的意義。世人看不見我們心裡的基督,卻看到我們的言行舉止,因此,即使所有人的生活都亂七八糟,我們仍必需分別為聖,我不是說要表現批判人的宗教態度,而是認識到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活出祂教導我們的生命,週而復始,直到其他不認識神的人也渴求得著我們所得著的。

記著,無論神要我們作甚麼,祂一定會賜予我們相關的能力,使我們能靠著祂的恩手作工。所以神既要求我們活出聖潔的生命,豈沒有在我們心裡栽下了聖潔的種子? 因此,盼望認識聖潔能催使你更靠近神,不作他想,只想得著祂為你預備最好的,而你亦要竭盡所能,向世人宣揚基督的大愛。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傳奇之所以是傳奇,因為…… -【文化守望者】專欄

九龍城寨的歷史遠早於潘靈卓首次踏足香港的時代,但說起城寨舊事,總不會不提潘靈卓在50年前孤身一人來港宣教,進入城寨的故事。至今半世紀,她仍在香港,仍在服侍相同的群體,當然也有別的,甚至領域已延伸至海外。最近在九龍寨城公園舉行了50小時的敬拜聚會,以敬拜耶穌作為她來港的禧年慶祝。就在活動前,她的訪問出現主流媒體,其中更有以「港版德蘭修女」為標題。是什麼使一個英國女子的宣教歷程變成社會流傳的傳奇故事?

構成一個傳奇故事,人物通常是有特別的身分或社會地位,但不可缺的其實是不尋常的經歷,所走過的路,很多人沒走過,或不敢去走,所以我們這些沒走過的,不敢去走的,就對那些經歷感到好奇,想知道是怎樣的。或許在心底裡,很想知道我們沒選擇那條路,對我們的人生是否帶來缺失或遺憾,看別人的傳奇,往往同時在探索人生的意義——我該如何生活。傳奇人物的經歷固然有趣,但更想知道的,其實是為什麼,為什麼他們會走上少數人會走的路。簡單的說,為什麼他們這樣做?

他們之所以有不平凡的經歷,部分原因是來自他們也不能控制的大環境,所以大時代就有很多不平凡的故事,不可能的事情會發生,特別的遭遇顯露深層的人性,是平靜安穩日子不會展示的一面。另外的原因是這些人有不是常人有的思路,所以有不同的態度、反應和行為,沒有依從主流的意識,做出很多人沒想過,或沒信心去做的事情,於是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他們的故事就成為傳奇。

不是每個人都蒙召進入城寨,但每個主的門徒都可以留下傳奇故事,因為他們是將耶穌基督的故事帶進世界。有一次在衛理營,朋友帶我走到偏僻之處,去看宣教士墓碑,是死在中華大地的西方宣教士。除了廣為人知的宣教英雄外,還有數目如天上星星那麼多的無名英雄,在神聖的呼召下,獻身甚至葬身在異鄉裡,但安息在天上的家鄉。他們的故事雖然沒有出版,或是流傳開去,但確實是傳奇,記在天上的生命冊上。


文@黃少芬

對立 -【愛有道】專欄

魯易斯(C.S. Lewis)論朋友:「戀人是面對面的,朋友是肩並肩的。」戀人的心思會被對方佔據,而朋友的相交是以共同的旨趣出發。

與一個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聚,大家會渾然忘我,激發奇想。能夠並肩作戰,稱為「戰友」的,是經歷過開墾荒原,克勝險阻,患難與共的日子。

「友誼永固」是好友之間的期許,卻非必然。朋友由「肩並肩」變成「背對背」的對立的局面在所難免,原因可以有千百種,最普遍也是最難處理的是嫉妒,原來不分彼此的「我們」改換成「你我」。

兩個好友分道揚鑣,因「我」不能接受「你」跟另外一個人或一夥人交往,「他」或「他們」跟「我」不同道,「你」選擇「他」或「他們」等同背叛「我」。說到底,兩人之間,早已是你要跟在我後面的關係了。

三人行的小組,其中一人忽然感到另外兩個關係比較密切了一點,漸漸出現了「我」跟「你們」的分歧,「我」感到被孤立,「你們」聯盟叫「我」難受。再大一點的朋友圈子分裂,站到「我」這邊來的才算是朋友,是「我們」,站到另一邊廂的,是「你們」。兩邊都不願意加入的,也就歸在「他們」之列,是屬於第三幫人,同樣不算是「我」的朋友。

非友即敵不一定是朋友背道而馳的選擇,若心胸寬廣一點,眼光放遠一些,昔日的友情是人生一段寶貴的經驗,感謝對方陪伴走過。雖然今日的「你」與「我」道不同不相為謀,但放下過去,生活可以各自各精采。

緊抓著對方,視之為敵,最終可能發現你的敵人其實是子虛烏有,你花了太多心思力氣去築起防護的圍牆,結果把自己困在其中,失去了重新建立友情的自由。


文@徐惠儀

[特稿] 向聖靈運動進言 – 劉達芳博士

筆者曾被指為將第三波聖靈運動帶進香港的一位。人對我如何批評,我從來不介意,只在乎自己是否行在神的旨意中,又是否帶著別人這樣行。近日,我觀察到在聖靈運動中一些危機,必須提醒主內賢達,要慎思明辨,懸崖勒馬。茲將危機詳列如下:

1. 在聖經之外,建立了另一個權柄核心

A. 過份相信使徒先知

福音派一向以聖經為信仰及生活的唯一準則,”Sola Scriptura” 是福音派及靈恩派共同篤信的。福音派在這方面,有其盲點,常把教會傳統高舉於聖經之上,其「反方言」是最好的例子,但靈恩派也不是沒有盲點。

靈恩派近年來,高舉五重職事,特別著重使徒及先知。一方面,靈恩運動按立使徒,使他們成為地區性教會的權柄,及至權柄敗落,許多人就跌倒。好些靈恩信徒崇敬先知,只要是某某先知說的,就百份百相信,依預言定個人取向,以及教會的長期目標。筆者在這圈子那麼久,自己也有很多經歷,親自體會到這個危機。有時先知可以很準,準得驚人,但有時卻會搞錯了。若信徒奉先知為一近乎絕對的屬靈權柄,那就很危險了。

打個比方,若有一醫生,同時是一位先知,他一天對你說:「我昨晚禱告時,神突然對我說,你的腸有瘤,要馬上開刀,我為你約了手術室,今早就開刀。」你會如何回應?若我是你,我一定會說,慢點,先做些化驗,看看我的癌指數如何等等。可惜,今天靈恩的信徒,對先知的話,一點都沒有聖經建議的「慎思明辨」(林前14:29),倒將自己的前途、事奉、教會的方向全放在先知的「手術台」上。

B. 倚重夢、個人領受,在禱告中有圖畫、找數字

筆者不是不相信夢、圖畫、數字等都可以是神與我們溝通的途徑。我個人奇妙的經歷多得很,至今天仍預期神會說話。問題仍是一樣:這些都只能作助證,而且需要幾個指標都同時指向同一信息,不能只是單一的領受,就以之為行動的綱領。

很多靈恩信徒,篤信不疑夢、個人領受、數字的巧合等等的指引。又加上不熟聖經,性格不成熟,帶給聚會及教會很多混亂。他一時說﹕「我的領受是這樣」,一時云﹕「我看見甚麼甚麼」。沒有屬靈操練做基礎,在架構保護上亦沒有監管、沒有遮蓋,就像在風中飄來飄去。本來該好好花時間傳福音,在聖經上紮根、愛顧窮人、關心社會,但這些「過靈」的領受,叫這些機會都失去。信徒因而不成長,教會也沒有增長。(欲聽其詳,請選禧福十二月初開的「理性與靈恩」一科)

2. 騎劫聖經去支持政治立場

A. 騎劫聖經

聖經及基督教信仰,歷世歷代以來,都被騎劫成為政治工具﹕El Salvador 的解放神學家,騎劫出埃及記,去合理化其政治行為,稱各種暴力活動為「宣教」,用宣教基金去買槍械。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黑人不能在較好的地區找工作、讀書等),曾幾何時牢不可破,就是因為荷蘭改革宗的教會領袖,以使徒行傳17:26節為根據,倡議種族分離主義。他們漠視經文的原意是在乎神的豐富與預備,神要每一民族都有其發展,不要入侵別人的彊界,強說種族隔離是神的旨意。

今天,在北美,許多白人「先知」及靈恩(或非靈恩)教會領袖,也以徒17:26為建牆及拒絕收容敍利亞難民的根據,牧師在講壇鼓勵教會內的信徒在選舉中這樣投票。他們抓住一節經文,卻推翻整個舊約對接待外人及寄居者的教導。這釋經錯誤,在「理性與靈恩」首二課會詳細處理。

B. 叫信仰與政治掛鈎

特朗普的當選,按北美Charisma  Magazine說,是要多得福音派教會力挺。福音派及靈恩派支持特朗普,部份是因為寄望他能在高院內提名一些法官,可以推翻墮胎及同性婚姻的法案。但政治是極其殘酷的,特朗普在當選不夠十天後,就說「墮胎及同性婚姻的法案」是現實,他覺得可以接受。將永不改變的真理與瞬息萬變的政治掛鈎, 就會有這樣的下場:樹倒猢猻散。

將信仰與政治掛鈎的極端例子,是某「國家級禱告領袖」指出,今年是猶太曆5777年,5字代表聖殿山復得五十週年,而777是指特朗普宣誓後的第一日,是他70歲又77天。而特朗普是第45任總統,應驗以賽亞書45章有關古列王,他們因此認為特朗普是受膏作總統建牆的!

但那邊廂,又有教會領袖指出特朗普的家族買了紐約第五街666號,而所付的錢是18億,18是等於3 X 6 =666。他們又說。特朗普大樓是203米高,等於666呎,而特朗普是住66樓。特朗普的祖母是在1966年,六月六日死的,她的名字是Elizabeth Christ Trump,是要將基督趕出的意思……這些教會領袖,用以上的數字,證明特朗普是敵基督。

如此種種,叫相信數字的人,無所適從。歸根咎底,就是有些靈恩信徒,可能讀經不多,無法自己按聖經去剖釋事物,去洞悉秋毫。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只知信權威人仕的說法。

是時候,聖靈運動的信徒,回歸福音派「唯獨聖經」的根,這根叫我們可以吸取聖靈的活水,從之得力,又廣結聖靈的果子,叫榮耀歸與神。

無牆教會的藝術創作 -【文化守望者】專欄

今年是宗教改革運動五百周年,有歷史的距離,就可以蓋棺定論,馬丁路德和同時代改革家的主張和言論,到底說的是什麼?有什麼影響?聽過不少人就這樣說,因為當時改革家激進地要清理教堂裡的偶像物件,連帶所有宗教藝術品都完全棄絕,恐怕有形象的東西會使人墮入拜偶像的陷阱,於是今天我們的敬拜地方僅有的象徵物,就只有十架。這因果關係應該是沒錯的。

今天福音派教會不重視藝術發展,也可能是基於對「唯獨聖經」的偏執,有經文,有講壇的道,何需其他神聖載體!聖經確實是我們檢視真理的最高權威,但也不能因此否定真理透過其他媒介的彰顯的可能性。誰有這權柄,決定神應如何向世人說話呢?

有藝術家認為,藝術是人心裡最深的情感的實體表達,如果我們在最深的情感中能夠經驗神,又能夠將這經驗轉化成五官所能感知的東西,這麼說,藝術就是可以傳遞宗教情感的媒介,而真情與真理的融合,也就是道成肉身的藝術化過程。人是神所造的,情感深處的需要也是祂能完全滿足的,經驗神的深度遠遠超過我們今天所能想像的。所以別以為我們「掌握」了真理,我們不過是活在真理中,而「活」是有情感的,但情感是否豐富,卻是因人對神的渴慕程度而有不同的結果。

藝術不是教義,不是教條,不是宗教總綱,藝術有很強的主觀性,也反映個人的獨特性。所以在今天的教會文化處境裡,尤其是要求統一,誤以為「統一就是合一」的信徒社群裡,藝術在教內很難遇上合適的土壤,好讓它茁壯成長,開花結果。事實上,不少的基督徒藝術工作者,也不喜歡在教內從事創作,甚至拒絕被稱為基督徒藝術工作者。但在基督裡的人,每一個都是天國的使者,即使在教外從事創作,也是在參與天國的事業,只是有獨特的形式。

雖然有人說世俗主義使藝術不再服務宗教,不再是以榮耀神為目的,卻轉向榮耀人的目的,但藝術出走教會,卻可以是將光帶到全地的機會。今天蒙召做藝術工作者,不必像文藝復興時期前的古人,半生躲在教堂,整天在牆壁上畫畫。無牆教會運動的焦點不是建築物,而是社會的人群,如果這是一種新的可能,藝術創作豈不也應走出牆外,進入社會的人群中。


文@黃少芬

從天上而來的強心針 -【蹤跡】專欄

「醫治室」每逢星期六早上開放,在短短的兩小時裡,尋求醫治的「訪客」從港九新界各區紛紛而至,可說是「客似雲來」。有坐著輪椅的、有倚著拐杖的,也有痛得寸步難移的……一些病情較重住進了醫院,或是住在香港以外未能親身到來的病人,會透過SKYPE或電話接受醫治服侍。遠在印尼的雲黛眼睛得以重見光明;馬來亞小女孩的長短腳一下子對齊了,都是透過SKYPE而得到醫治的。主耶穌醫治的恩典確能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彊界,這些精彩的故事,留待日後再跟大家分享。

「醫治室」的團隊約四十人,成員來自香港十多間教會,都是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HKSSM)歷屆的精英。他們在先知性預言和知識言語方面可算是訓練有素。每次對外開放之前,我們會先把「下載」得來的病名和癥狀列明在一塊 5 X 3 呎的報告板上面。我們預期這些病人不單會出現,並且會得到醫治, 因為我們相信聖靈是信實的,祂是「講得出做得到」!

記得有一次,下載得來的知識言語共有十多項,但其中一項只有三個英文字母:NPC。起初我們都摸不著頭腦,網上查看始知是Nasopharyngeal Carcinoma,也即是鼻咽癌。於是我們將 “NPC” 寫在報告板上。當時是早上九點半,「醫治室」仍未開放。誰又會料到,與此同時一個患了NPC的人剛決定要到「醫治室」來為他的病禱告!陸奇正值壯年,卻兩度確診為三期鼻咽癌,病毒指數超高,正常值約為10,他的高達10,000!電療破壞了唾液腺和舌頭的組織,使他不但失去了味覺,且留下滿嘴苦味和疼痛的潰瘍。

那天早上,他一腳踏進「醫治室」, 見到報告板上寫著 “NPC”,激動不已,心中驚嘆:「我的主!祢都知道了!祢竟預知了我今天會來!」從天上而來的三個字母有如一枝強心針,打進陸奇的心深處,令原本極度沮喪的他重拾希望,信心激增,決意為主作美好的見證。他說:「自發病以來,今天是我頭一次感到有莫大的安穩。」

陸奇繼續回到「醫治室」來接受醫治服侍。不久之後,他的唾液腺和味蕾恢復了正常的運作,病毒指數也從一萬多返回正常的10。後來,醫生確定了他體內所有的癌細胞都已完全消失掉了﹗陸奇報告喜訊時禁不住讚嘆:「父神多愛我!祂差派天使看守我和家人。祂是行神蹟奇事的神!」

因著上帝的同在加上聖靈的指引,我們的醫治事奉既輕鬆又極有果効,神蹟奇事源源不絕。使徒保羅是我們的榜樣,他緊靠著從天上而來的策略去履行主差派下來的宣教任務。使徒行傳十六章實在是一個精彩的示範:保羅原定前往亞細亞講道,因為聖靈的禁止,他們沒有去,正想改道去庇推尼地區,耶穌的靈卻又不許,但一個夜間的異象成功地把他們帶到了腓立比。顯然保羅和他的團隊對聖靈的敦促和指引持極高的敏感度及絕對的順服,因此美好的福音得以衝出亞細亞而打進歐洲和西方的領域,與天上預設的行程和時間選擇全然接軌。就如箴言十六章9節所指:「人心中籌畫自己的道路,但耶和華決定他的腳步。」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男人肯悔攻,咒詛不復再 -【國度角度】專欄

「男人肯悔攻,全世界脫苦海。」當我求問父神,這紛亂的世代真正的問題及出路在那裡?聖靈就給我以上的啟示。當我再求問神:「悔改的真諦」又是什麼?聖靈向我啟示:一切受造之物都是為了彰顯三一神的榮耀及滿足神的計劃而被造。

聖經中說﹕「我們也在他裡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做萬事的,照著他旨意所預定的。」(弗1:11)In Him also we have obtained an inheritance, being predestined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Him who works all things according to the counsel of His will。又說﹕「耶和華的籌算(Plans)永遠立定;他心中的思念(Purposes)萬代常存。」(詩 33:11)

神在創世以前,對每樣受造之物的被造都有其本意(Original Intends)及目的 (Purposes)。每樣受造之物都為滿足神的計劃而被造,而被造者若順服神創造的原意及目的而活,就能完成神的計劃。萬物都活在「神命定的祝福」下,生生不息,不斷繁衍,以致遍滿全地,以三一神的形象與樣式代表神去「治理」。萬物也彰顯神的智慧與榮耀。

反之,受造之物若「背叛」(Rebellion)神造物的原意及目的,選擇與神的原意作對,罪就得著破口而入侵,不單使神的計劃及榮耀受虧損,更使神的名受羞辱。結果,神原先向萬物所賜「命定的福」反成了「命定的咒詛」,墮入萬劫不復之悽涼境況,真是情何以堪!

男人女人不單一同背叛了神,也彼此背叛,破壞了神命定的合一所帶來的祝福,但夫妻彼此都沒有向神「認罪悔改」,也沒有彼此認錯求饒恕,無可避免,大地因此受到災難性的咒詛。

所以,男人與女人何時一同自卑、禱告尋求神的面,願意悔改轉離其惡行,就能堵住破口,罪得赦免,關係得以恢復,大地因此也必得著醫治(代下7:14)。我全然相信,一男一女若都「放下己見」,一同回歸到神創造的原意及目的,同心委身去完成神託付的計劃及目的,神「命定的福」必定重臨。你相信嗎?

為什麼悔改這麼困難?因人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後,就中了「自義的劇毒」,變得「自以為是」,如箴言21:2所說:「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神所要所看重的祭就是憂傷的靈,就如聖經說:「憂傷痛悔的心(A broken and a contrite heart),你必不輕看。」(詩 51:17)人愈是驕傲與頑梗,心就愈是剛硬,除非經歷神的破碎,才會柔軟過來,而「破碎」不是出於人的定意,乃是從神的「憐憫」而來。謙卑認罪,乃是唯一的捷徑!

神的本意及目的乃從男人開始,所以悔改也必從男人開始。男人,你要尋回神對你的本意及目的,帶領一家一同悔改!


文@何寶生

真情假意 -【愛有道】專欄

你會在什麼時候想到找朋友呢?又會找誰呢?無聊時,喜慶宴客時,有困惑苦惱時,有急難需要幫助時或想關心一下身邊人時,你心中會有一些人選,一份名單,按著當時的需要處境去聯絡,你會捫心自問,分辨出誰是你真正的朋友,跟你的交情孰近孰遠。

至於誰可以得失,誰可以捨棄?你心中的價值量器自然作出篩選。以喜宴為例,長袖善舞的人,喜歡高朋滿座,不論遠親近鄰,一律在邀請名單之內,只怕掛一漏萬,得失了權貴,所謂「俾面派對」,與主人家關係浮淺的參加者亦深明這是個應酬活動,到場陪笑而已。以親友為主的中小型的宴會,擬訂請客名單比前者更有難度,有云:「擺酒容易請酒難」,你心目中的好友不一定有空光臨,亦有不在你心上的人風聞你請客,即表示你不請他是不當他是朋友。我個人頗不愛酬酢活動,前者不請我,絕對沒有所謂;後者不把我放在名單之內,若是真心的好友,亦不會介懷。若以一頓飯去定義朋友,忘卻過往的深交情誼,氣量未免太狹窄。

聖經的箴言17:17,「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有解說患難見真情的朋友關係如兄弟般親密,經驗這樣的友情是一種幸福。患難是友誼的試金石,在軟弱無助之時,需要人扶一把,或一句鼓勵安慰,或站出來說句正義公道的話,或一粥一飯的施予,點滴見恩情。真心關懷你的朋友不一定天天陪在身邊,只是一通電話,一個訊息,即時作回應,不需客套多言,已是心有靈犀。

朋友交往不一定望回報,卻也不要忘記:「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7:12)


文@徐惠儀

擁抱真理、自在人生 -【Joyce Meyer】專欄

神愛護你,為你的人生作了精彩的規劃,祂要你喜樂,要賜福予你,然而,祂對你的計劃和心意,遠比這些應許更多。

首要的是,神定意要與我們建立個人關係,祂渴望我們夥同祂,向世人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祂願意我們關懷未信的,為他們祈求,向他們見證神的愛,及作為信徒真正的意義。

記得多年前我想服侍神,向眾人作見證,但生命裡缺乏從神來的能力,雖然我每周都去教會聚會,又參與教會的外展小組,到市內的街上向人派發福音單張,但在過程中並不享受,原來我這樣行,只是出於為神作見證的責任感而已。

直至1976年的某一天,當我向神呼求更大的改變時,神就大大觸動我的生命,讓我認識到當時與神的關係是多麼的不足。神聽了我的禱告,在我的心裡動工,徹底改變了我的所求所想,以致我不再渴求得著別的,只願照著祂造我的美意而活。

於是,我開始認真讀經,並發現了在基督裡有真自由的鑰匙。耶穌說:「你們若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1-32)這些經文清楚的告訴我們,不面對真理就無法得著自由。

但真理究竟是甚麼?真理就是事情的真相,並不在乎我們的想法、喜好或期望,乃是從神的角度看各樣的事情,這也是聖經的主旨。耶穌是真理的道(約一14、17),聖靈是真理的靈,祂要引導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而作為神的兒女,我們也是屬於真理的。(約八31)

要擁有自由,使你可以照著神的美意而活,及得著主捨身賜你的新生命,你就必須面對真理,並且由面對你自己的本相開始。

這是我的經驗之談,當我開始研讀聖經,聖靈就在我的生命動工。記得有一天,當我為到要丈夫達夫改變祈禱時,神就在我的心裡說:「喬依絲,這不是達夫的問題。」我想:「好吧,那是誰的問題?這事只關乎我與他,若不是達夫,會是誰?」那個自欺欺人的我,當時已到了從未想到問題就在自己的地步。

隨後的三天中,神讓我看到與我這人一起生活是怎樣的一回事。想起了自己的種種態度、言行舉止,及每有不能任意而行時發怒的情景,我感到歉疚不已……這過程難熬得很!但我需面對自己的真相,才能得著被釋放的自由,脫離罪的綑綁和所有的攔阻,擁抱神在基督裡要我得著的仁愛、和平、智慧和喜樂。

改變的路是漫長的。但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指出,只要我們歸向主,就能「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透過禱告和讀經,每天與神同行,我的情況得以漸入佳境。

當然,我們在心裡都隱藏了不易面對或處理的事情,但若不去處理,它們就會為我們的人際關係帶來麻煩,奪去我們生活中應有的喜樂。神願意我們邀請祂——就是真理的聖靈——進到心內一起去面對,好顯明那能叫我們從綑綁中釋放的真理。

因此,既然神已為你的人生預備了至好的,你就別退而求其次。若然你願意的話,請跟我作以下的禱告:「主啊,奉耶穌的名,我求祢察看我,試驗我,熬煉我,好叫祢的靈引導我明白一切的真理。」看哪,神正等著向你顯示真理,要使你更新變化,活出祂造你應有的精彩人生!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無地方,如何做文化工作? -【文化守望者】專欄

文化工作是什麼?最簡單的說法是運用創意和能力,將自然界的物質,造成有價值的東西,而高價值的東西不只滿足身心需要,更是對人是有意義的。最近在課堂上,有學員聽了,就問我:「在網上發表內容,沒用上什麼物質,這不算為文化工作嗎?」

在我們的想像中,網絡世界好像是與物質世界分離的虛擬空間,所以容易有錯覺,以為網絡真的是免費的世界,不用花成本,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因為不需要使用工具器材。看來很美好,只要接通網絡,按按鍵盤,貼出有意義的內容,就可以改變世界。但我們忽略了建造虛擬世界的物質基礎,包括接通互聯網的電腦或手機、路由器、伺服器、網路電纜等等,我們眼睛未必看見所有基礎設施,但沒有它,就沒有讓電子信息傳播天下的虛擬世界。人類始終不能脫離神所創造的物質界,而能發展自己的文化。

城市文化發展更不能脫離一種屬物質的自然界資源– – — 土地。有土地,人群才能聚合,有聚合,才有創造和傳承文化的可能。上星期,我去了兩個教內的聚會,參加者和講員不約而同談論土地問題。第一個聚會提到教會得土地的屬靈權柄,第二個聚會提到經濟資源公平分配的問題,不同圈子的信徒都急於尋找土地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僅是文化工作,天國的偉大事業也涉及土地的使用,土地問題同樣會大大阻礙發展。今年下半年,香港政治及民生議題突然聚焦在土地問題上,又有教牧朋友開始鑽研土地神學,也許神憐憫我們香港人的時間到了!

在聖經裡,神的應許很多時候與土地有關,畢竟人有管治大地的使命和權柄。在樓價失控的香港,我們不是完全沒有地方,而是地方不夠用,但即使地方小,若然好好運用,也能創造價值。耶穌施行五餅二魚神蹟,不只是預告救贖計劃,也說出好管家會經歷倍增資源的能力,手上的少少資源,在神的祝福下可以有倍增的結果,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資源有多少,而是有沒有善用,有沒有拿出來祝福別人。倍增神蹟之後,還要用籃子好好拾起零碎,雖然神可以供應豐富資源,但好管家要懂得珍惜,在小事上忠心,主人才給他管理大事,若珍惜微小的資源,主人才放心交給他更多的資源。沒有人完全沒有地,你所站之處,就是你管治的範圍。我相信土地政策需要改變,讓人人安居樂業,但個人的責任和態度,卻是今天可以做好的事情。


文@黃少芬

手足情深 -【愛有道】專欄

家庭是我們學習人際關係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老師,兄弟姊妹是同學。

同學之間互相砥礪,同時又產生爭競。童年時,這一刻一起玩得歡樂相擁,轉過頭卻變臉扭打。最團結的場景是對抗鄰居的孩子,不管誰有道理,哥姊們會站出來維護咱家的弟妹,所謂「打死不離親兄弟」。

可是手足的內部矛盾也不少。哥姊們經常被訓誨大要讓小;兩三歲的哥姊,在弟妹出生以後,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地位,爸媽把時間和專注都投放到新生嬰兒身上,哥姊們的嫉妒感覺悠然而生,父母處理不當,就成為日後手足關係的嫌隙。在長幼有序的傳統之下,弟妹又會受「孔融讓梨」的教導,哥姊們亦懂得運用身形權力去以大欺小,弟妹們也學會保護自己,向爸媽打小報告。父母的偏心,加劇了孩子之間的競爭,甚至造成手足相殘,聖經中以掃和雅各的故事是最典型的例子。

父母是維繫家庭的關係的軸心,不時扮演著警察、法官又或輔導者的角色,讓孩子們的緊張關係得到舒緩或平息紛爭。當父母年事漸高之時,手足關係考驗期才來到。有的選擇不相往來,有只在節慶相聚吃飯,算是給父母面子。最大衝突在於年邁父母患病,就是送往醫院或護老院,誰會去探望?有資產的家庭,當父母離世時,還會爭產對簿公堂。

當然也有美好的見証,有朋友告訴我,他跟兄姊們本來感情一般,但母親患病在醫院時,大家卻緊密地聯繫,不只是協調探病照顧,還互相支持慰問,讓他再次感受到一家人的親密。如詩人所描述的手足情深圖畫:「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133)


文@徐惠儀

經驗神與思想神,哪一樣更危險? -【文化守望者】專欄

「靈恩不一定有問題,但有危險,自己要有穩固的聖經基礎才好去接觸啊。」有時候聽見弟兄姊妹說這語重心長的話,按表面意思,「問題」似乎是指真理的問題,所以要打好預防針,才闖入危險之地,免得被歪理邪說感染。若然真的傳講謬論,早已被定為異端或極端,事實上,靈恩的神學和教導很少與聖經觀點對立,大多數情況是在釋經和詮釋經驗上與傳統福音派有所不同,特別是關於超自然世界。世界觀的差異會形成文化的差異,彼此難以握手接納,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文化的差異,而不是真理的分歧。

大家常以「傳統福音派」和「靈恩派」劃分兩群信徒,其實我不認為這是準確的描述,但約定成俗,我也沒有更好的建議,本文還是使用這兩個名稱。第三波的靈恩運動,主要發生在傳統福音派,我們在香港的靈恩派信徒大多數是來自傳統福音派,信仰仍然保留其特色,例如熱心傳福音、服從聖經權威等。但受靈恩神學影響,也塑造另一種文化,本文只說一種,就是經驗神的勇氣。對屬靈經驗的開放態度和熱情探索,有時候被誤以為「重視經驗多於真理」,但有些人確實有這問題,所以也要操練辨明恩賜。

傳統福音派對經驗神較為保守,但對思想神卻較為開放,可是對新的、不可知、未能確定的經驗領域有高度提防,而靈恩派卻有相反表現,在追求經驗方面,講信心,少懷疑。我相信這能某程度上解釋為什麼傳統福音派說不出靈恩有什麼真理的問題,但總覺得靈恩信仰有危險,而靈恩派認為傳統福音派沒信心,抗絕經歷聖靈工作。

但靈恩派又不是完全開放的,對「思想世界」較為保守,也沒太大的熱情追求。建立了一個思想框架後,就停留在那裡,所以有時候給人思想狹窄、固執、充滿偏見的印象。傳統福音派卻正好相反,思想較有彈性,容易接納不同的思想,也較有信心和動力探索全新的想法。靈恩派卻認為這種開放態度有危險,錯誤的思想會使人遠離神。

思想與經驗脫鈎,就不是完整的信仰,偏重任何一方,就會形成習慣,形成觀念,在群體裡形成文化。靈恩派的更新通常始於經驗(合乎真理),若沒有思想的更新,日後的發展傾向經驗主導,物以類聚,自然便吸引對經驗世界開放的人,從而形成追求經驗的文化。傳統福音派教會即使在思想工作上不斷創新,但少有對神的實質經驗,也只會停留在思想世界裡。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但兩個不同世界的群體能彼此接納,是需要相信並行出「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的真理。


文@黃少芬

探病 -【愛有道】專欄

試過因切除腫瘤住醫院,手術前最想要的是安靜及丈夫的陪伴,從手術室出來,麻醉藥未過,但睜眼見到親人,滿心感恩與平安。昏昏欲睡的我,對於有甚麼人來過探病,已不太關注,連打個招呼也沒精神了。

有剛經歷生產之痛的姊妹,亦最怕在頭一天被大群的親朋戚友來探訪,看見自己蓬頭垢面,一臉倦容,不停迎賓送客,還要照顧初生孩子,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但又不好意思掛個「謝絕探訪」的牌子。

有弟兄動大手術,牧者熱切地表示手術前後都要來為他祈禱,令他受寵若驚。令人不解的是這牧者十年都沒有探訪關顧他,甚至有時打招呼也沒有,再探問之下,牧者表示這是他的關顧工作,但凡患病入院的,他都一視同仁這樣做,這真夠「專業」吧!

曾經是病人,也曾有家人住院一段日子。我最近才因為探訪一位患癌症經常出入醫院的姊妹,學會一點關顧病人的常識。

那位久病的姊妹告訴我,她的家人為照顧她已筋疲力竭,我為她送來的飯食是最美味的,雖然我其實並非烹飪高手,但這對姊妹來說是舒緩了家人的照顧壓力。

需要全身麻醉動手術的病人,通常最少臥床休息一至兩天,他們要的是親人或好友的陪伴,一個或兩個輪流己足夠,更不要在這時送什麼水果糕點來,因為病人根本不會吃。太多人探訪,只會影響病者休息和增加他虛弱身體的感染機會。之後要探病,最好先跟家人聯絡一下,可以作更合適的支持。探訪的時間也不要過長,以免影響病人的休息。

真心的關懷不只在於出現在病房的一刻,私下的代禱,發問候鼓勵的訊息,也是看不見的關注。


文@徐惠儀

從天上而來的下載: 「現在就去!」 -【蹤跡】專欄

這是好幾年前的事,但記憶猶新。當時我的公司位於中環銀行區。那天工作安排得份外緊密,完全沒有空間停下來透一口氣。衝剌了大半天,餓得兩眼翻白,放下手上的工作,到附近的食店坐下來享受遲來的午餐時,已是午後三時多了。我心想,終於可以歇息一會﹗ 正感到無比幸福之際,電話就在這時候響起來。朋友説:「Lindy,有個人很想妳見見她,你哪一天有時間?」我即時的反應是:「這陣子工作忙不過來,恐怕會是兩個星期以後的事呢。」我放下美食,伸手到手袋裡尋找我的工作記事簿。就在這一刻,有四隻字在腦際一閃而過——「現在就去」。我略為定神,回答朋友說﹕「現在就見她,請叫她來。」朋友深感驚訝﹕「當真?那我立即試著找她。」

從天上下載的四隻字帶著迫切,令我不敢怠慢。丟下只咬了兩口的美食,付過賬就急急趕回公司。十分鐘後抵達時,傲蓮已經坐著在等我。我對她一無所知,只聽說有點抑鬱狀況。坐在我面前的她約廿多歲,漂亮清純,大眼睛含著涙,神情慌張,正像聖經上講到「被魔鬼壓制的人」那樣。(使徒行傳10:38) 我說﹕「想不到你這麼快就到了! 剛巧在附近嗎?」她撲上來使勁地捉著我,彷如一個在怒海中遇溺掙扎求存的人抓著了浮泡。她說﹕「我正要去跳樓,途中接到電話,叫我立即來見你,我就來了﹗」

傲蓮患上抑鬱症一年多,失去健康、工作和生存的意義。醫生配給的藥令她終日昏昏欲睡,焦慮恐慌,絕望到極點,覺得死去比活著更容易。那天她正步往選定了的那幢高樓,準備一躍而下﹗耶穌的名字是「拯救」,衪在這生死關頭策劃了奇妙的拯救計劃。就在她路過我公司樓下那一刻,電話就響了,不遲也不早,時間剛剛好。

那一天,傲蓮當然沒去跳樓。她重投天父的懷抱,禱告醫治後康復神速,自殺念頭從此沒再騷擾她。不久之後,她投入了新的工作,幾年間晉升至領導的位置,在行業裡贏到不少超卓成就的獎項。

阿摩司曾說,主耶和華若不向祂的僕人衆先知顯明衪的計劃,就不會採取任何行動(阿3:7)。耶穌也曾提到我們會得明白祂的聲音。(約翰十章) 「禱告醫治室」(The Healing Rooms)很著重跟隨從聖靈而來的下載去執行醫治事奉,所收到的知識言語都在報告板上列明出來。記得有一次,我們收到的只有三個英文字母,大家都不明所指,最終的結局竟是三期癌病得醫治﹗請耐心等候,下次繼續向大家訴說上帝奇妙的作為。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男人被召作戰士:撃殺仇敵、保家衛國 -【國度角度】專欄

繼華夏回家之後,我們深深感受到父神心中的逼切,要將全地族群帶回家。為此,我們剛剛在泰國曼谷完成了一個「族群家人聚集」(Tribal Family Gathering)。來自東南亞國家,包括印度東北部、中國、台灣等地數十個不同族群,猶如散落一地的珍珠,但神要再一次親手將他們串起來,成為一串珍貴無比的珍珠項鍊。當各族群穿上其本士服裝,用其本士樂器、語言,同聲歌頌敬拜,頓時釋放出一種嶄新的屬天而來的聲音及能力,衝破了空中靈界的壓制,震撼著與會每一位家人的心靈,帶來極大醫治及釋放。

特別的是,泰國家人正剛剛失去心中極其敬重的君王,而神卻超然地差派了各族群在這最關鍵時刻前來陪伴,與他們一同站立,帶來極大的安慰與鼓勵。我們更同聲宣告,泰國人民雖然失去了一位敬重的君王、一位慈父,但父神將成為泰國國民的父親、君王,起來保護、看顧泰國,並帶領泰國將進入下一個新季節、新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有五位屬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的家人,個個身形魁吾,手臂幾乎等於我的大腿,竟在聖靈感動下跳起戰舞。在強勁的節奏、合拍的動作中,他們個個炯炯有神,殺氣騰騰充滿整個會場,震撼著靈界堅固的營壘,大大激動了各人的靈,領導各族群一同進入了爭戰性的敬拜當中。我心中不禁雀躍莫名,想到這樣帶著神同在及權柄的敬拜,正是仇敵所最懼怕,也是教會現今最缺乏的敬拜﹗

酋長及後分享,他們的男人都被訓練成為戰士,爭戰狩獵是每個男人必需的責任。男人的天職就是好好保護妻兒、家園、族群,使妻兒可活在安全的環境下安居,開枝散葉。男人作為戰士,為悍衛家園而爭戰,不惜捨命,是他們最大的榮耀。反之,為自保而犧牲家園,就是男人最大的恥辱。

首先的男人亞當,被賦予的第一任務就是生養眾多遍滿全地,然後治理這地(創1:28)。「治理」這字的原文包含征服、克制、統治,既然要征服就必然要面對敵人。他被賦予的第二個任務是修理、看守家園(創2:15),所以男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家面的妻兒,而是要偷偷潛入家中的惡者——全地最狡猾的「蛇」,也就是魔鬼。神曾對該隱説:「魔鬼及罪必伏在你家門前,魔鬼必戀慕、死纏男人,直至男人完完全全被制服,成為魔鬼的俘擄及爪牙」(創4:7),但男人卻要奮勇起來悍衛妻兒保衛家園,抵擋魔鬼,抵擋罪,直至完完全全將牠制服,克敵制勝,家園才有安泰的日子來到,因治理之先必須先能制服仇敵。

最後,酋長警告所有男人:不能保護妻兒家園的男人就不是男人﹗因這句話,我整夜都在沉思反省,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反問自己是否一個真正的男人?男人要麼被魔鬼制服,妻兒家園都成為魔鬼的俘擄;要麼就是奮身起來反抗制服仇敵,不惜流血捨命,為要悍衛妻兒、保衛家園。除了起來爭戰,男人們還有何選擇?


文@何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