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性婚姻法爭議 16牧者見總統表立場

為化解同婚修法爭議引發的社會高度對立,台灣總統蔡英文2月18日分別邀請正反方代表進總統府座談,反對同婚修法的16名基督教各宗派牧者代表及前立委雷倩,與蔡英文會談三個半小時,與會的台灣基督教聯盟理事長楊寧亞牧師受訪時表示,同婚修法核心問題不是修《民法》或立專法,而是家庭婚姻問題,因為支持或反對同婚者,心中最大渴望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主流化(Family First)」。會中,蔡英文允諾由副總統陳建仁建立正反雙方討論溝通平台的機制。

座談過程中,楊牧師表示,與會的十六名牧者,包括基督教各宗派,每位牧者都充分表達對家庭婚姻的關切,表達全台教會反對破壞婚姻家庭制度,以及所衍生的性解放、不當性平教材入侵教園的憂慮,因為婚姻家庭問題,超過性別、年齡、黨派、藍綠、國藉,沒有漫罵、控訴。

對於不當性平教材入侵校園,牧者們也建議善用家長資源,尤其學校性別委員會家長席次應佔三分之一。至於3月24日大法官對同婚釋憲案開庭,蔡公開宣示不能影響大法官立場,但對於立法院審議的同婚修法,楊牧師表示,牧師表達審議過程「沒有程序正義」,公聽會只辦二場太草率。

「不是民法跟專法的辯論,問題核心是家庭婚姻。」楊牧師強調,牧師不是法律專家,但不管修《民法》或立專法,只要破壞到婚姻家庭制度,牧師們就很焦慮,因為目前國家很多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依舊是婚姻家庭出了問題;不管同婚修法正反方支持者,其最深層的焦慮與渴望,都是渴望幸福美滿的家庭,反對同婚的家長與牧師是這樣,挺同婚法案者同樣也是渴望幸福美滿的家庭。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道)

美國宣教士上訴俄羅斯最高法院 挑戰傳福音禁令

自俄羅斯的傳福音禁令於2016年7月20日頒布以來,共有32人被起訴,18人最終被定罪,並被要求支付罰款。個人罰款可以高達780美元,一個組織的罰款超過15000美元。當中,美國傳教士(Don Ossewaarde) 的案件將上訴至俄羅斯的最高法院,將會是第一宗挑戰該項法例的案例。

據《今日基督教》報道,Don Ossewaarde是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宣教士。他在去年8月,因舉行每周查經班及傳教活動,被控違反傳福音禁令而被逮捕。

這項法例經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並於去年7月生效。它禁止各種傳福音和與教會有關的活動,如派發聖經,舉行不受國家認可的查經班,開辦家庭教會,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傳福音,以及允許兒童在聽到講道的範圍內玩耍。該法例也被視為保護與俄羅斯政府關係密切的俄羅斯東正教而設。法例已經遭到基督徒和人權分子很多的反對,但Ossewaarde的案件是第一宗上訴至俄羅斯的最高法院的。

《論壇18》指,「Ossewaarde案成為反傳教修正案的第一個對立法本身提出質疑的案例。憲法法院如果接受上訴,將審查修正案是否違反俄羅斯憲法的規定。」Ossewaarde和他的律師希望他的案件迫使俄羅斯政府重新考慮整條法例的有效性。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7年1月25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撤銷違反宗教自由的禁令。

薩摩亞擬修憲 確立為基督教國家

薩摩亞政府打算在憲法增列條文,明定薩摩亞為基督教國家。薩摩亞憲法已在封面和前言提到基督教,但是薩摩亞領袖希望在憲法中明確表達他們的信仰。

首相圖伊拉埃帕(Tuilaepa Sa’ilele Malielegaoi)表示:「我們不再使用『薩摩亞是上帝所建立的國家』這句話,而是把憲法修改為『薩摩亞是基督教國家,是由天父、聖子和聖靈所建造。』」薩摩亞國會廣泛支持這項修正案。

為何這個小國突然做出這麼勇敢的宣示?圖伊拉埃帕說,這是避免宗教戰爭的方法之一,免得像其他國家一樣,尤其是中東和非洲經常宗教戰爭動盪不安。而且薩摩亞明確表達是一個基督教國家,法令也會和信仰結合,但不會引致宗教迫害問題。圖伊拉埃帕說:「這個提案並不會限制各種教派的崇拜方式,也不會禁止不同信仰的人進入薩摩亞。」

薩摩亞是位於南太平洋、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由8個小島組成的太平洋島國,人口有19萬。

(取材自CBN,2017年2月14日,台灣國度復興報Amy編譯報道)

禱告:祝福薩摩亞成為榮耀神的國家

 

發現第12個死海古卷洞穴 60年來最大突破

考古學家稱在約旦河西岸昆蘭地區發現第12個死海古卷洞穴,但未有在洞內發現新的古卷,相信裡面原有的古卷已遭盜去。

考古隊在昆蘭以西懸崖一個山洞深處,發現曾經用來盛載古卷的容器和蓋,這些容器藏於類似壁龕的凹槽內,大部分已經破碎,裡面的皮卷全失。洞內還發現鐵製的鶴嘴鋤頭,相信是盜挖文物者於上世紀50年代留下。

其他在洞內發現的文物,還包括一塊在容器裡預備作書寫用途的空白羊皮卷、包裹書卷的布、綑綁書卷用的繩子、處理過的皮(原屬古卷一部分)等。洞內亦有燧石和箭頭,顯示早在銅石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在此活動。

領導考古隊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考古學院學者Oren Gutfeld博士形容,今次是60年來最令人興奮的發現,程度僅次於發現新的死海古卷。他說:「以往我們認為死海古卷只是存放在昆蘭11個洞穴裡,但現在這個洞穴肯定是第12個。」是次發現為研究昆蘭和死海古卷的考古學家提供重要的新證據。

死海古卷是在1947年由一名年輕的貝都因牧人在在昆蘭地區放牧時意外發現的。迄今發現的古卷或古卷碎片來自900多份手稿,內容包括希伯來文聖經和其他經典,成書日期估計可追溯至主前3世紀至主後1世紀,歷史較其他聖經手稿早一千年,是非常重要的文物發現。

(來源: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網站、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死海古卷數碼化圖書館,2017年2月,Ronald Cheung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賜恩給以色列考古工作。

以色列與中印關係升級

以色列正與兩個亞洲國家建立強而有力的聯繫:一方面印度總理歷史性訪問以色列,另外以色列和中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

印度駐以色列大使卡普爾(Pavan Kapoor)在以色列和印度建交25周年紀念日接受採訪時,宣布印度總理將會歷史性訪問以色列。他的訪問標誌各級關係的提升。

在過去兩年中,兩國官員之間進行了兩次高調訪問。2015年,印度總統慕克吉訪問了以色列。2016年,以色列總統里夫林回訪印度。今年1月,總理莫迪還會見了農業部長,她正在印度完成兩國農業關係升級的協議。

大使卡普爾還談到開辦德里直航特拉維夫的計劃。目前,只有以色列航空經營從特拉維夫到孟買的直航。印度大使館正在與印度航空公司進行談判,以便開展兩國之間的直航。

目前,每年有35,000-40,000名以色列人到訪印度,反之亦然。兩國都有興趣大幅提高每年的遊客人數。

以色列政府近幾個星期討論與印度和中國的關係,以紀念與兩個區域巨頭建交25周年。

外交部亞洲及太平洋副主任索弗和亞洲部副司長沙格里爾向部長們介紹了兩國議程的核心問題。沙格里爾說,中國和以色列政府之間的平台非常好,中國有很大的動力與以色列經商。他還指出,兩國貿易額為110億美元,其中只有30億美元是出口。

(來源:Y Net News,2017年1月3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中國及印度成為物質上及屬靈上都支持以色列的國家。

尼日利亞牧師籲基督徒買劍自衛

尼日利亞基督教協會的主教和主席說,基督徒應該「買一把劍保護自己」,對抗試圖殺死他們的伊斯蘭極端分子。

耶穌在路加福音22章36節說:「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主教Diamond Emubor說,「不應該因為你相信耶穌基督,就任人宰割。」

主教的話源於尼日利亞對基督徒的迫害和殺害。伊斯蘭極端分子在該國殺害了超過12,000名基督徒,毀壞了約有2,000間教堂。雖然「博科聖地」的士兵對許多襲擊承認責任,但另一個恐怖組織開始冒起:富拉尼牧民(Fulani Herdsmen)恐怖分子。普世基督徒關懷差會報告說,富拉尼組織在過去幾個星期殺死了幾十個基督徒。1月間,該組織襲擊一條基督教村莊時殺了10人。尼日利亞軍方一直在努力取締博科聖地,但據聞軍方官員拒絕處理富拉尼恐怖組織。

普世基督徒關懷差會地區經理Daniel Harris說:「這是一個例子,顯示政府未能為該地區的基督教社群提供充分保護,並拒絕消滅這些致命襲擊背後的激進運動。政府拒絕承認富拉尼牧民是伊斯蘭恐怖分子,威脅宗教自由和這個地區的基督徒生命。」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7年1月3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保護尼日利亞基督徒,並制止伊斯蘭恐怖活動。

對人性不能完全樂觀 -【文化守望者】專欄

之前參加一個神學講座,與會者輪流發言時,有人就說:教會忽視了社會的結構性的罪惡,而講員用誇張語氣覆述「結構性」這詞語,突顯這是今天流行的用語。正因為忽視結構性的罪惡,於是教會每次有針對個人倫理道德的罪惡時,就被批評有偏頗。將罪惡制度化,也是罪,而社會不能沒有制度,制度需要正確地建立和維護,而被破壞的制度就需要重建。但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我想起一次遠足的經驗。

有一次跟弟兄姊妹郊外遠足,上山時我感到吃力,所以慢下來,最後遠遠落後其他人。心臟和雙腿都軟弱,但我的大腦還有思考的能力。我想起跟教外朋友或行山隊的遠足經驗,他們會安排殿後,即留守在最後的人,確保在行程中不會遺留任何人。另外在分岔口做標記,讓後面的人知道走哪條小徑。相反,跟弟兄姊妹遠足,對安全措施較為鬆懈。比較之下,就感到有趣。有時候不是有沒有這方面策略的原因,我想出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弟兄姊妹在「慣性」相親相愛的關係裡,感到大家必然會互相扶助,對屬靈安全網很樂觀,自然地輕忽了針對人為錯失的措施。誰會在自己家裡設立制度呢?有的都是潛規則。

而教外的遠足隊,成員之間關係不深,或是根本是陌生人,不會經常注視你的安危和需要,於是感到需要設立安全措施,確保不會發生不幸的事情。當我們對人性樂觀,指望大家用愛心相待,有憐憫,有恩典,就不會去想到制度化的需要,幸福建基於愛的關係上,這是真理。在教會裡,我們還可以在溫室中學習愛的功課,不倚靠制度,有人犯錯了,就會有人在基督裡寬恕,有人接納,跟著大家就痛哭擁抱,到下次有人犯錯,這恩典的循環便再次發生。當然教會也不是完全沒有制度這回事,但在學習成為天國子民的地方,恩典勝於制度。但在社會裡,若對人性有完全的樂觀,因而輕忽制度,就會有危機。保護,也是一種愛人如己的行動。

當良善與兇惡並存,我們需要設立安全制度,我們所完全信任的不是(墮落後)人性,而是公義的神。在未完全得贖的世界,祂仍向世人廣施恩惠,包括保障安全和權益的制度,都是有祂的掌權。


文@黃少芬

美國優先,神國靠邊?-【國度角度】專欄

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為主打,戲劇性地贏得了大選,反映民心思變,也反映人民對美國跨國企業精英文化的貪婪資本逐利主義,數十年來所主導經營的全球一體化、金融一體化、貿易一體化所帶來的貧富極度二極化的強烈反抗。毫無疑問,肯定會對全世界金融貿易體系帶來動蕩與衝擊,相信好戲還在後頭。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牌,贏得了民心,也贏得了大選,這對我的內心同樣帶來了震撼與衝擊。我心想,若特朗普打出的不是「美國優先」牌,而是「神國優先」牌,美國選民在「美國優先」還是「神國優先」二者中要作出選擇時,他會否仍會勝出?我真的很有興趣知道答案。

美國立國先輩們正是以「神國優先」牌為立國根基,其國民教育都是以基督教文化、價值觀為基礎,經過累代先賢的努力及神的祝福,才得以建立成為全世界最富強的國家,無論在政治、金融、科技、教育、工業、軍事、文化、價值觀等各個領域,都佔有領先的地位,影響著全世界的價值取向。

根據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有關宗教與生活所作出的數據顯示,美國基督徒佔總人口70%(包括基督教與天主教)。若以這基數,美國每屆大選,理應選出來的都是「合神心意」的總統,但何為這些民選出來的領袖,卻帶領國家離開神越來越遠,甚至醜聞不斷,成為世界的笑柄?美國向全球輸出的,不再是「天國文化」,而是美國貪婪無道的政商資本逐利跨國企業所提倡領導的全球一體化、金融一體化、貿易一體化。民主政制作為普世價值,而不再是以「神國優先」所帶出的「天國文化價值觀」作為普世價值。

香港特首提名及選舉在即,同樣也刺激我們再反思,「神國優先」是否只是口號。 神國的君王——主耶穌語重心長向祂的子民說:Seek first the Kingdom of God「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太 6:33)我們作選擇時,應以什麼為首要,什麼為次要?趁著這次香港特首選舉,作為天國的子民,這是否正是值得我們用心反思的時候?「因為神國不在乎外面的架構組織,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17:23)除非天國文化及價值觀自小就已經深深植根在我們下一代的心裡,否則我們的選擇仍會深受世界觀所左右,天國降臨只能變成兌現不了的空洞口號!


文@何寶生

人算不如天算 -【蹤跡】專欄

在好朋友家作客,他親自下厨做家鄉四川菜,我當副手,重任是把大盤的朝天椒大蒜切成粒狀丟進熱鍋裡,嗆得涕淚交流。這位被公認為商業奇才的W老闆一邊炒製著辣子雞丁,一邊在回顧過去一年的種種。他說,在公在私都出現了突如其來的變數,沒可能發生的都發生了。在商場上素來目光如炬的他感慨地說:人算不如天算!

深悟到人的智慧和計算終歸有限的他在日記上這樣寫著:神的智慧沒有窮盡,深不可測,祂的計劃永不落空。誰能測度神的深奧?比諸天還高,比陰間還深,我能知道什麼?我能做什麼?人又算什麼?

坐下來吃飯時,我跟他講了一個「人算不如天算」的故事﹕1991至2008年間,我的時裝零售店開在港島中環銀行區。租約每兩年修訂一次,想必是方便大業主能每兩年乘勢加租。不管經濟好與壞,租金從來只加不減,議價空間也等於零。2002年11月循例收到物業代理書面通知,舖位將在2003年5月約滿,我方必須儘速表明意向。續約的話,新租金呎價是54元,否則約滿時收回單位另租。我的去與留當然交由天父這位CEO作主,因此從收通知那天開始禱告等候。可是四個月都過去了,從天上而來的只有沈黙。於是我把行動升級,禁食禱告了三天,但沈默依然。2003年3月,眼見時間迫近,擔心再不表態便會遭業主收回舖位,白費了努力耕耘多年的心血。憑我十多年零售經驗得來的計算,54元呎價雖然偏高,但絕對是有利可圖,於是去信表達了續約的意向。那是2003年3月15日。

人算不如天算,不出數天,沙士疫症在港爆發並迅速蔓延,令全城陷入恐慌,學校宣佈停課,多國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到處人心惶惶,各行各業大受打擊。我的店連續十四天零顧客、零收入,更聽聞有十數間商舖連夜關閘跑掉了。我連忙去信物業代理,撤回每呎54元續約的意向。這才猛然醒覺,天父多月來的沈黙本是衪的策略。除衪以外,人豈能預計得到一個聞所未聞的疫症的將至?

5、6月,沙士疫情受控,世衛剔除了香港疫區之名,店鋪生意迅速復甦。這時候,從天上而來的下載明朗化﹕「續約呎價不得超過32元,那怕只超出了五角,都不得留下來。」6月中,業主特別派了高層來見我,建議呎價由原先的54元減至45元,另免我五個月的租金。這商廈數十年來的作風,是寧可空置鋪位,也絕不在租價上妥協。這回不但落價,更破例免租,條件非常的吸引﹗然而我仔細一算,不妙﹗$45 ÷24月x19月=$35.62元﹗從商業上的計算來看,$35.62和$32不過是$3.62之差,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數目,但神有言在先,我不可心懷二意,唯有婉拒了。高層錯愕地說:「可知道整幢商廈以你的條件最優惠?唯一能享有免租期的只有你﹗」他不理解的是,人的計算VS神的計算=天VS地之分別﹗神若要我續約,衪自會作出安排,業主也得配合著的。

再過兩星期,大業主出動了自己的親信帶來新的建議﹕呎價40元,免租五個月,也即是每呎31.66元。成了﹗從天上而來的策略,帶來超低的租金﹗往後的五年,直到2008年離場,我店所付的租金都一直由天父去掌管,也保持著是全塲最優惠的。

箴言16:33說得好﹕「人可以搖籤求問,但耶和華決定一切。」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同行者 -【愛有道】專欄

有云「久病牀前無孝子」,責備孩子無情,置老邁多病的父母於不顧。也是一種嘆息,長期的病患,不只是病者本身受苦,身邊的照顧者,同樣承受壓力,以致想逃避。

社會的醫療及福利制度仍有待改善,病者的親人或親密的朋友,自然要分擔更多照顧的責任。顧及病者需要的同時,同行者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才不會因負荷過重而「燒盡」(burn out)。

雖然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同行者對病患親友的身心需要多了解一些,例如一個因腳痛不能自由活動的老人家,物理治療師鼓勵他要多點行路,否則腳的活動能力會每況愈下,家人不要怕他埋怨走路會痛而不讓他行走;一個抑鬱的人不願出外,不是讓他整日留在家中,反倒要鼓勵他嘗試出外。病人除了要定時服藥之外,最需要的是心靈的支援,這不只靠愛心可以做到,還要加上一點溝通輔導的技巧。

此外,同行者只是凡人,不能完全滿足病者的需要,雖然以同理心去跟病者相處,卻仍要有一道界線,一方面是保護自己,免得陷入病者的情緒之中而不自知,另一方面要協助病者學會自我照顧,逆境自強,走出心靈的幽谷。

與長期病患同行,照顧者更需要支援。若年老的父母與你同住,邀請其他的兄弟姊妹在假期來幫忙,讓你有喘息的機會。獨生孩子要照顧老人家,可以尋求社區的福利資源,不要以為這就是不孝。有些重情義的人,連自己的家庭也放下去照顧陪伴患病好友,的確令人動容,短期還可以支撐,長遠則要為病者尋找支持系統,例如其他朋友輪流幫忙。

先照顧好自己,才能與病者同行走更遠的路。


文@徐惠儀

從神學角度 看電影與飲食

「神學路思」於農曆新年期間(1/31-2/4)舉辦了第二屆培靈研經大會。本次大會除研經及培靈講座外,更在工作坊中,與信徒探討神學與電影及飲食等生活議題的聯繫,期望能從大公而多元的神學向度,重新對福音及信仰作深度及在地的詮譯。

電影與神學

講員王礽福指出,看電影其實是看故事,而每個故事總有一個歷程,總有一個問題要去處理。世俗的電影想講的是:人關心什麼;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能否用信仰的眼睛去看電影及萬事萬物。

首先,我們應該學習如實地解讀電影。現時,大部分基督教影評都有「借題發揮」的現象。有時電影中的角色是否說過某句話,還是透過一些象徵性的方式去表達想法,這些都需要分清楚。其次,我們要思考應從什麼位置引入信仰的討論。基督徒不能先有一個神學觀念,然後套入電影裡面去講自己想表達的想法,而是應該透過剖析電影裡的故事情節,將電影裡面含有的信仰及神學成分帶出來。就如同講道一樣,有時牧者的講道內容感覺上千篇一律,是因為他們心裡已經先有自己想說的話,然後再找一段經文來解釋,而不是讓經文自己講說話。同樣地,如要從電影帶出信仰的話題,首先要喜歡這部電影的故事,才能根據電影的實在內容去探討信仰。

飲食與神學

講員趙崇明先生在「飲食與神學」工作坊中,就從聖經內容去闡釋飲食與福音的關係。聖經中神對人類第一個明確的命令,就是和食物有關。創世紀2章16-17節提到:「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而亞當和夏娃想和神一樣能夠分辨善惡,有神性,但食了之後不但沒有神性,連人性也扭曲了,罪就出現了。本來在伊甸園裡關係親密的一對戀人,變得關係破裂,互相推卸責任,更加逃避見神的面。聖經描述人類第一次犯罪就是從食而來的。西方有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亞當夏娃吃了想如神一樣分別善惡的果子,最終就成了罪人。

為要幫助我們解決罪的問題,耶穌道成肉身。這位很強調肉身性的耶穌基督出來傳道之前,是先進入曠野受試探。聖經中兩處福音書都講到耶穌受試探,不過第二及第三處的試探次序是調轉的,唯獨關於食物的試探,兩處福音書都是放在第一位。這個次序遙遙地呼應著之前所說的:人的罪因為食而來。當時耶穌已經禁食40日,但他選擇不吃,然後說出那句大家很熟悉的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話。」遙遙地呼應創世紀最開始記載,人不聽神的說話。耶穌沒有否定食物的重要,唯有食物加上神的話,才能養活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裡,吃什麼及怎樣吃,我們可以有好多選擇,可以在生活裡做出一些判斷和辨識,這就是福音的見證。

而「大使命」中耶穌吩咐我們要作門徒,而耶穌自己是怎樣宣講這個福音呢?福音書中記載了耶穌經常被人說貪食好酒,以及被文士批評,和稅吏、娼妓及罪人同枱吃飯。文士法利賽人以不能跟那些人一起用膳這講法,來排擠異己。耶穌正正透過與罪人吃飯,批判文士法利賽人的偽善,來說明天國福音的核心精神,就是無條件去接納罪人。有人說,耶穌這種做法是一個好有福音性行動,透過飲食實踐另一種的平等精神,打破階級及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作耶穌門徒正是成為耶穌的同伴,同伴在英文原文中,是指一起分享麵包的人。原來福音呼召我們成為耶穌的門徒同伴,也是去實踐成為一起分享的人。

資本主義與本土經濟

在另一工作坊中,社區傳道人孔維樂則談到他目前正在推動的飲食事工,從實踐中去探討信仰能否對社區提出新的價值。這個名為「廚師@KUC」的項目,由一群廚師透過共廚共食來與食客思考信仰,在食飯的同時,也邀請不同人來分享及介紹食材,讓互不認識的人可以走到一起,從新角度談論基督教文化,從飲食方向思想生活。他們期望從基督教角度去提出一種公義、健康、節制、環保及支持小店的精神,並將所有元素加進去成為一種新的飲食習慣。

同時,他們也會支持社區中有需要及有價值的活動。例如他們認識了社區裡有兩個無家者是種芒果的,就嘗試透過項目中食客的奉獻去支持這兩個人的工作,而社區經濟就這樣策動了。隨後,孔維樂又向觀眾展示幾包芒果乾,是從「家家士多」買到的韓國合作社的產品。他指出,關注食品來源以及支持香港本土生產的產品,就可以幫助本地產品製作者繼續為大眾提供不經長途運輸及污染的產品,推動社區經濟。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藝術治療與信仰

創造者不單是最大的藝術家,更把創作藝術的能力賜給人類,成為表達情感的最佳工具,將說不出的話展露出來,更可應用在心理治療中,使受傷者得醫治。「藝術治療」近年在坊間漸漸興起,可惜與信仰結合的卻不多。「藝覓心理治療中心」「杏樹枝創意教育」早前合辦藝術治療與信仰」講座,由註冊藝術治療師及婚姻及家庭治療師董美姿主講,從信仰角度探討藝術治療,以及藝術在教會工作的應用。

回轉才是真醫治

董首先以信仰角度指出「治療」的定義,就是生命得以修復達至完整,正如以賽亞書6:9-10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原來對自己、對事情真相有更多「看見」、「了解」,回轉到神那裡去,才是真正完全的醫治。作為藝術治療師,董強調自己並不是醫治者的角色,只是負責幫助對方。

所謂「藝術治療」只是簡稱,是指以藝術作為溝通工具,進行心理治療,完整名稱應為「藝術心理治療」。「藝術治療」的過程中,必須有一位治療師作為「第三者」,因應受助者創作藝術作品時的狀態作出觀察、分析、評估、介入,再而進行心理治療。董認為,執行「藝術治療」的治療師必須具有認可的學歷,持有專業輔導學會的專業會員資格,確保治療對象得到有質素的幫助。她又提醒,藝術治療並非指自己獨立創作藝術,那只是減壓,不是真正的「治療」。

藝術治療著重受助對象在創作過程中發掘、理解、認識自己,進而有所改變。透過繪畫、陶藝、併貼、雕塑、書法、攝影,甚至寫作等等不同類型藝術創作,受助者可以認識他們的感受,知道這些感受如何影響他們的社交、對事情的期望、如何做成焦慮。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會有不同的回應,有些人會對作品認同,另一些會感到驚訝,抑或是不願接受,這都反映了他們的心理狀況。

創作中發現自己

創作時,受助對像會不斷跟作品互動,調整自己的作品,例如加入顏色、素材等等。「作品會告訴你『夠不夠』,滿不滿足到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治療師運用人類學、心理學知識,輔導技巧去觀察對方,提出問題引導對方思考自己的創作行為,卻不會介入對方的創作思路,例如問﹕「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受助對象在創作中會找到滿足感、新體驗、新想法,並在治療師的提問及引導下,發展出新的目標、期望、願望。「這一切都要靠自己去經驗。」心理輔導的功能並不是告訴對方怎樣去做,而是提供安全、開放的環境,引導對方自我發現。

「治療師永遠不會判斷對方所畫的是什麼,而是會去問對方,他們想要表達些甚麼。」董指出,藝術治療並不是心理分析,不可以只看作品來判斷創作者的心理狀態,因為在不同情況下創作,創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東西都不同,不可單憑符號、標誌性的應用去閱讀作品。

董又引用科學分析指,人類的理性思考常常受情緒影響,而「藝術治療是左右腦的平衡。」腦部很多東西不是語言文字可表達的,尤其是兒童、曾受創傷者。「有些人在創傷過後,腦部產生保護機制,告訴自己某些事情不曾發生過,因而失去了某些記憶。」透過創作,腦部可以處理情感的部份,以致我們可以再次以理性分析問題。有時候,一張圖片會勾起回憶、想法,刺激右腦情緒、聯想。另外,太過私隱的事情,人有時不想從直接說出來,卻可以透過創作去表達。有些藝術創作,更會表露出自己缺乏、想要、期望的東西。「例如以『快樂的一天』為題,有些小朋友會畫出一個遊樂場,原因是他們平日很少時間到遊樂場玩耍。」

小心選擇治療工具

提到藝術治療在信仰中的應用,她說﹕「基督信仰的最大目標,就是重修跟神的關係,藝術治療在信仰上的應用亦是一樣。」基督徒信主後並不是立即與神完全連結,而是要經歷一個旅程。我們經歷過失去後,就會尋求長久的東西,知道什麼才是可靠、永恆,認識真正的愛,才懂得愛其他人、愛自己。藝術治療正正就是有助於這個發現旅程的工具。

另一方面,董提醒,某些藝術治療的應用與信仰亦有衝突的地方,例如較著重個人主義,強調每個人都有治療自己的力量,甚至會借助其他靈界力量,如氣、磁場等等去做心理治療。從「禪」而來的靜觀默想,跟信仰也有衝擊,基督徒必須小心分辨。至於現時流行的「禪繞畫」,以繪畫纏繞線條來默想,也有異教根源。此外,透過繪畫「屋‧樹‧人」進行心理分析,其結果受文化、環境影響,亦不一定準確。

最後,董指出藝術在教會中的應用可以很廣泛,包括透過創作及分享得到鼓勵。無論是裝備成為藝術治療師,尋求相關服務,或是在教會中進行藝術創作,藝術技巧並非最重要,更要緊的是懂得欣賞神的創造。

(記者陳淑安報道)

[國度觀點] 福音變質起因:神學被希臘哲學模造

日前舉行的「神學路思培靈研經大會」,課題涉及政治、經濟和生活,都是現今社會人士認為「落地」的事務,相比傳統的培靈會,內容更著重於神學對今天世界的多方面積極參與,同時有更新對福音的詮釋的神學任務,而後者顯然是影響前者的重要因素。雖然「做神學」是在世界裡不斷實踐的過程,但每一小步的起行都是先有思想的意識,想法先於行動。當福音的定義出了偏差,神學反思在復原真理上就有必要,然而不可忽略的是,我們所使用的神學眼鏡本身有沒有偏差了?如果有,我們需要從哪裡開始修正呢?再次借用世界的哲學,或是從聖經尋回詮釋真理的模式?

「神學路思」是由本港不同神學院的老師發起,希望建立一個有多元神學向度的平台,而宗旨是「對整全的福音作具深度及在地的詮釋」。這個宗旨意味著今天教會對福音的詮釋有三方面的欠缺:不夠整全、不夠深度和不在地。正如講員之一、趙崇明牧師在工作坊上表示,今天教會所宣講的福音,僅關乎個人的「靈魂上天堂」,因此不夠整全、不夠深度和不在地。

使徒時代和初代教會對福音的詮釋確實與今天的普遍認知有別。對福音的詮釋的改變,不能不追溯至三至六世紀的教會時期,當時外邦教會極力與猶太信徒割斷關係,屬靈文化承傳出現斷層,後來外邦神學家從希臘哲學吸收養分,開始發展「靈魂才屬靈」的信念,講道更集中在靈魂得救的主題上,漸漸淡化福音對全地(世界)的救贖,而將「新天新地」的意思屬靈化。宣教學者大衛‧博許(David J. Bosch)在其著作《更新變化的宣教》中表示,當時教會受希臘哲學影響,一方面撇掉末世論,另一方面強調靈魂得救,導致信仰內容的焦點從神介入人類的未來,轉移至行善有賞賜,並有上天堂的福氣。

無疑,現今神學的重大任務是更新福音的詮釋,以致教會發展合乎聖經的整全使命,福音的擴展不是僅關乎個人的靈魂救贖,而是世界各方面的文化內涵、文化結構都是神國實踐的範圍。然而,神學本身也需要更新,可行之路是檢視在過去歷史中受希臘哲學的滲透影響,並展開屬靈尋根,尊榮與新舊約時代已領受神話語的希伯來民族的屬靈遺產,而這也是尊榮神的揀選,就是祂在人類歷史上行事的方式。

2017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禱告將影響領袖價值觀

由Asia for JESUS 國度豐收協會、台北靈糧堂主辦,2017天國文化領袖高峰會於1月底在台北靈糧山莊舉行。會中邀請比爾・強生牧師再次來到台灣分享天國文化核心價值,以主禱文「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作為開場,認為「教會的盼望是耶穌的再來,但世界的盼望是福音的大能。」期勉會眾透過禱告將天國價值觀釋放在地上,委身自己成為世界的解答之一。

天國文化特會至今已舉辦八屆,今年,美國伯利特教會使徒性治理團隊資深領袖比爾・強生牧師,偕同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團隊主席周神助牧師、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牧師、Asia for JESUS執行長周巽光牧師,向全台眾教會牧者領袖分享天國核心價值。晚會免費入場,首日有南部轉播共吸引超過1,800人參與,透過網路直播觸及約4萬人。

比爾・強生牧師以聖經提摩太前書二章1至2節勉勵會眾﹕「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他表示,無論是為了在悖逆裡的或你不同意的領袖、掌權者禱告,特別當基督徒以感恩的心禱告時,聖靈會影響領袖的價值觀,帶來翻轉與復興,以致於「使萬人得救」,這也是天國文化的大使命!

比爾牧師認為,所羅門王時代的前半期是天國文化的典範。他以鑽石與戒座作為比喻,鑽石代表神的能力,戒座代表智慧,當兩者結合就會帶下文化的轉化、影響地上的生活。而所羅門王因為他的禱告與選擇,讓當時的以色列成為最巔峰的國度,列國列王都來到以色列朝見他,聽他說智慧話,而這個智慧就是「卓越、正直、創意」。同時,所羅門王的天國文化也帶下尊榮與慷慨,神知道給予所羅門王恩寵,他必造福他的百姓,因此,基督徒也必須學習慷慨的行動,造福神所愛的人。

周神助牧師以耶穌在世、死裡復活、升天後到聖靈降臨等七階段來分享從門徒到使徒的歷程。他指出,耶穌在世時,也傳講天國文化的信息,但是門徒似乎離天國文化很遠,直到耶穌被釘在十架上、經歷復活與升天,以及聖靈降臨後,他們的關係才更緊密更真實,也讓他們終於成為使徒,帶出天國文化。

周神助牧師期勉牧者領袖,從門徒成為使徒,領受天父的愛,才能去使萬民成為神的門徒!而周巽光牧師則以自身的見證分享神帶領他一步步的與自己的父親和好,讓他真實經歷天父的愛,並且成為一個可以感同身受的牧者。他期勉眾教會也能在神的同在中帶來轉化與改變。

(台灣國度復興報報道)

香港福音盛會2017 發起「1領3」領人赴會

「香港福音盛會2017」於1月21日假尖沙咀聖安得烈堂舉行「領人歸主祈禱大會」,目的是鼓勵各教會及弟兄姊妹領人參加今年底的全港佈道大會。出席活動人數逾六百人。

當天邀請了佈道大會公開場講員李炳光牧師分享信息,李牧師提醒各教會本身的責任就是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傳揚開去,領人歸主,千萬不要將教會變成「俱樂部」,反之,我們要將佈道付諸行動。不佈道的教會就等如一潭死水,保羅説:「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9:16)我們已得到神的恩典,我們必須分享,「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0)

在領人赴會組組長張啟明牧師帶領下,全場站立一起誦讀「齊心為主傳福音、同領三友得救恩」的口號,正式啟動「1領3」領人赴會行動。大會呼籲各教會的傳道部部長或同工擔任領人大使組長,推動教會弟兄姊妹成為領人大使,積極帶領三友即老友、親友、朋友參加佈道會。大會的推廣工作包括製作「領人錦囊」、展開「3合1培訓」課程及於各教會舉辦「推動佈道主日」。

「香港福音盛會2017」獲得全港各基督教宗派的支持,將於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四日七場全港佈道大會,包括四場公開場及三場特別場(中學生場、普通話場及國際場)。

(消息由主辦單位提供)

巴勒斯坦在梵蒂岡設大使館

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沒有出席1月15日巴黎和平會議,反而前往梵蒂岡與教宗方濟各會面,並主持巴勒斯坦駐梵蒂岡大使館的開幕。

阿巴斯和教宗已是第三次私人會面。阿巴斯帶同兩份禮物:一塊來自耶路撒冷聖墓教堂的石頭和一部解釋伯利恆聖誕教堂的修復過程的紀錄片,強調以色列是基督教的發源地。在私人會面之後,阿巴斯為巴勒斯坦駐梵蒂岡大使館主持開幕。他譴責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往耶路撒冷,並呼籲世界各國承認巴勒斯坦國。

教廷於2013年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後,兩年前跟巴勒斯坦簽署了一項關係升級和建立巴勒斯坦外國特派團的協議。新的巴勒斯坦大使館位於梵蒂岡城牆外,該建築物自去年以來一直租給巴勒斯坦。

阿巴斯在羅馬向記者表示,搬遷美國大使館將「肯定無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和平談判。他威脅說:「任何將吞併東耶路撒冷合法化的企圖將破壞政治進程,消滅『兩國解決』方案的希望和挑起極端主義。」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發誓,如果他被選為下一任美國總統,他會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當選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特朗普遵守承諾,甚至將這事列作「第一優先」。

耶路撒冷是以巴衝突的關鍵問題之一。直到1967年,猶太和撒瑪利亞,包括東耶路撒冷和老城,都在約旦控制之下。在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統一耶路撒冷,宣布耶路撒冷為猶太人不可分割的永恆首都。包括美國在內的聯合國各國拒絕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因此在特拉維夫設立其大使館。巴勒斯坦人認定猶太和撒瑪利亞作為他們的未來國家的土地,東耶路撒冷為其首都。如果特朗普決定將大使館搬遷到耶路撒冷,這將意味著美國接受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這是阿巴斯不惜一切代價阻擋發生的舉動。

阿巴斯還利用梵蒂岡會議的機會指責以色列作惡,包括:「把耶路撒冷變成一個猶太人獨享的城市,拆毀巴勒斯坦人的房屋,擴大非法定居點,建立非法的城牆把我們的首都從巴勒斯坦的其餘部分隔離。」

梵蒂岡在會議後發表的聲明中說,教宗和巴勒斯坦主席討論了「中東和平進程,並希望各方恢復的直接談判,結束對平民的暴力和痛苦,並找出公正和持久的解決辦法。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17年1月1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天主教教宗持平地看待歷史事件,從聖經認識神對以色列的應許。

前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批評「巴黎和平會議」:「錯誤的信息、時間和地點」

1月15日,72個國家於法國首都巴黎召開中東和平會議,各國派出高級外交官參加,目標是要重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和平進程,只是以巴雙方都沒有派代表赴會。前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普洛瑟(Ron Prosor)評論會議的成果,認為會議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舉行,也傳達了錯誤的信息。

普洛瑟表示:「幾個星期前,法國人和英國人舉手贊成安全理事會的一項反以色列決議,並且在1月15日召集世界各國到巴黎,進行另一次愚蠢的行動,旨在『促進和平』的誤導性標題下,執行該決議的內容。」

他認為這會議不會改變任何東西,就像在聯合國大會決議中確認巴勒斯坦人作為「非成員觀察國」一樣,沒有任何改變。它所做的一切都是提高期望,最終只會帶來沮喪和暴力。愛因斯坦將「瘋狂」定義為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樣的事情,卻期待結果會不同。國際社會什麼時候終於意識到,一再給予巴勒斯坦人的單方面認可,是一種錯誤?

他又認為,這次會議缺乏任何真實的內容。國際會議應該作為一個平台讓雙方進行直接談判而達成協議。

預計這次會議將重申安理會的一項決議,鼓勵抵制以色列,更判定哭牆、東耶路撒冷和其他地方是「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當然,會議不會處理和平的真正障礙,例如巴勒斯坦拒絕承認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家,因此結果乏善足陳。不但沒有讓雙方接近,而是將他們推離談判桌,加劇僵局,鼓勵暴力。

另外,會議在一個可悲的時間舉行,就在美國新政府宣誓就職和法國即將舉行的大選之前。普洛瑟形容:「奧巴馬政府給予以色列一個冷冰無味的甜點,伴隨著法國廚房在廚師被更換前一刻,遞上即興開胃小菜。問題是,廚師喜歡干預他人的事務,完全忽視其他水深火熱的種種問題,比如敘利亞的種族滅絕,歐洲內部的恐襲和移民問題。」

地點也是錯誤,如果在開羅聚集是不錯的,在巴黎則不然。毫無疑問,以巴和平進程必須重啟,但應通過在「2 + 6區域會議」的方式,由美國和俄羅斯主持,有埃及、約旦、沙特阿拉伯、海灣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參與。

(來源:Y Net News,2017年1月15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列國要明白神對以色列地土的計劃,而不是作出政治正確或順從穆斯林國家的決議。

美演員摩根•費曼:方言禱告是「天國的語言」

美國著名演員摩根.費曼(Morgan Freeman)正在拍攝《神的故事》(The Story of God)記錄片,這是關於世界上不同宗教的故事。

節目的其中一集名為「天堂與地獄」,摩根.費曼嘗試理解基督徒說方言的奧秘。他說:「所有人都被一種隱形的力量所包圍。他們相信自己在說一種『天國的語言』。從他們的面貌,我看到他們真的是去了某個地方。

雖然他沒有參與敬拜,但他感覺到會場中有一種改變的力量。他說:「不管那力量是甚麼,他們是感受到的。他們不再一樣。這樣的經驗改變了他們對自己的看法、與人相處的方式和他們的生活方式。

他又訪問一位女士,問她是否知道自己的方言是甚麼意思。她說:「當你跟隨聖靈的流動,你不能控制祂,是聖靈向你說話。我想立即去到天堂,因為那裡會一直是這樣。」摩根.費曼形容這樣的經驗非常「強勁」,「我感到空氣中的能量,一些普通人突然被一股能量改變,之後又回復普通人。然而信徒們相信他們正在把神的國帶到地上。

(來源:CBN News,2017年1月3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讓所有基督徒都經歷方言禱告的大能,領受屬天的祝福。

Facebook創辦人約見教牧 了解教會社群特色

社交網站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與神職人員會面,了解教會如何建構社群,以及教會與社區的關係。

會面於1月18日在美國德州威科鎮一間咖啡廳進行。據出席會面的美國聖公會牧師Aaron Zimmerman 表示,朱克伯格解釋,他此行是為了發問和聆聽,而非發表演說。牧師在整個會面中發言的時間佔了九成。

Zimmerman表示,他向朱克伯格解釋,教會由大小兩種社群組成,前一種相聚是為了敬拜神和引人歸主,後一種是為了將人聯繫起來。Zimmerman 又稱,與會者事前未獲告知與朱克伯格會面,對方的出現令所有人驚訝,並形容朱克伯格的態度謙卑。

今次會面是朱克伯格在德州進行的第二場會面,此前他在另一個城鎮威斯特與教會、學校和商界領袖會面,與會者之一、第一浸信會牧師John Crowder表示,朱克伯格想知道教會如何平衡宗教工作和社會服務,並特別希望了解威斯特鎮在2013年發生肥料廠爆炸事件後如何復原,以及不同宗派的教會在事發後如何合作。

朱克伯格在他新設立的Facebook專頁「Mark’s Year of Travel」(意為「朱克伯格的一年旅程」)上表示,每年都會挑戰自己學習新事物,讓自己在工作以外有所進益,希望藉此走出去與更多人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而今年的目標就是到訪美國每一個州份。他於18日在該專頁上發文表示,在德州過了非常好的幾天,大家縱然背景不同,但同樣希望在超然的事物中尋找人生意義和真諦。他感謝所有在過去幾天與他分享人生故事的人,並表示這段經歷將令他回味良久。

(來源: Baptist News Global及CBN News,2017年1月23日及1月25日,Ronald Cheung編譯報道)

禱告:朱克伯格獲新的啟發,未來的工作更能貢獻社會,同時有助於教會的發展。

韓國教會經歷「拉撒路的復活」

「列國守望者」(Watchmen for the Nations)在最近發送給支持者的電郵中表示,他們相信現在是發生約翰福音裡「拉撒路復活」的日子,人們被釋放進入自由。而上次在韓國的聚集,便是這種神蹟的發生。

電郵寫道,在耶路撒冷的全球聚集期間及之後,主藉許多先知性的話宣告這是突破的一年,而在今年1月的韓國聚集,再一次因在主裡面的合一,同享得勝。韓國是全球聚集後的第一個聚集,充分見證了突破的彰顯,他們相信拉撒路的復活與釋放是一個先知性的圖畫,象徵主為韓國所作的事情。

另外預告今年5月2-5日於泰國清邁舉行的族群家人聚集(Tribal Family Gathering),異象來自啟示錄七章9-10節:「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 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

(來源:Watchmen for the Nations通訊消息,2017年1月3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繼續在列國及族群中帶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