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選委公開交流會 選委並未表達確切意向

香港下屆特首選舉在即,制度將沿用由一千二百個選委組成的選舉方式。基督教協進會於35日舉辦了《2017基督徒選委公開交流會》,讓基督教選委及其他界別的基督徒選委了解其他信徒的投票意向及考慮因素,以作參考。交流會當日下午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舉行,約有100人出席,包括7名基督教界選委及11名其他界別的基督徒選委。

 

交流會採用輪流自由發言的方式,每人每次發言3分鐘。2個半小時的交流會共有28人相繼發言,交流意見。大會亦提供紙張予參加者寫下問題,及在Facebook直播中留言發問。

 

《門徒媒體》的發言人提出要抵制小圈子選舉,建議選委投白票。香港中文大學的鄭漢民博士認為世上必定有現實政權,要改變社會,不應投白票。基督教選委林亨利亦認同選委現有的投票權是一種話語權,應把握機會表態。社會福利界基督徒選委黃旭熙亦發言表示:「既然不進入小圈子,小圈子都存在,我們應考慮如何反抗中央操控及如何加大民主參與。」

 

有人亦發言關注候選人對性傾向歧視及同性婚姻的政策,要求選委向候選人表達意見。基督教選委劉致滔回應指:「基督教選委們對此未有統一看法。三位候選人曾回應。胡官表示支持反歧視立法,但無意為婚姻立法;林鄭及曾俊華則表示,反歧視方面香港受到不少國際壓力,聯合國要求香港達標。至於同性婚姻,二人表示沒有立法計劃,但林鄭指出外國員工的同性伴侶來港有困難。」

 

對於林鄭月娥的政綱6.42 – 6.44段提出設立「宗教事務小組」,九名基督教界選委己聯署去信林鄭要求交待。信中指出「實在看不到有設立『宗教事務小組』的必要」及要求她承諾「不會設立任何部門影響一國兩制下香港之宗教自由」。醫學界基督徒選委彭潔儀代表聖法蘭西斯行動發起網上聯署,呼籲林鄭收回政綱6.42 – 6.44段。

 

最後,關於投票意向,有人發言要求咨詢全港20萬基督徒的投票意向,並跟隨民意綑綁式投票。醫學界基督徒選委彭潔儀表示,基督教界不應按自己界別的利益投票,應以全社會的遠景為標準,才是造福社會。其他界別的基督徒選委表示,他們將會以港大民調Popvote的結果作參考。由於《民主300+320日開大會,才有投票意向結論,他們在此以先不會表態。

 

(記者林暐皓報道)

台灣興起禁食禱告運動 40天守護婚姻家庭

由台灣基督教聯盟主辦、台灣禱告網絡協辦的「為國禱告‧守護家園——禁食禱告40天」,將於3月7日起至4月15日展開,訂於3月19日在全台各地同步舉行禱告會,4月15日舉行大規模的全台禁食禱告聚會。

負責籌劃禁食禱告40天內容的台北城市之光教會主任牧師李家忠受訪表示,現今台灣面臨許多困境,愈來愈多違背神心意的現象及政策正在發生。「禱告」是神量給眾教會和基督徒屬天的權柄,特別是3月24日司法院大法官要召開憲法法庭進行同性婚姻釋憲,其結果將對立法院已一讀通過的民法972條修改和同婚法制化的後續能否二、三讀,有決定性的影響。教會和基督徒不僅要採取公民行動來為捍衛「傳統一夫一妻的家庭」,更要合一起來禁食禱告,先為著自己的不足和不潔悔改禱告,盼人心先與神的心意對齊,讓神掌權。

李家忠牧師說,這四十天禁食禱告的理念是「全心悔改,全民得救;健康家庭,健全社會;轉變思維」。他提醒,現在高中的教材中,有很多關於兩性教育的內容是被扭曲的,這對下一代的感情及婚姻觀會造成很大的衝擊。加上立法院推動同婚法制化,更對傳統婚姻家庭良善價值造成衝擊,這些都需要教會和基督徒以禱告和行動來守望,尋求轉化的契機。

40天的禱告期間以「週」為單位,一週七天每天邀請不同職業類別的弟兄姊妹認領守望,在所在的職場禁食禱告、築壇獻祭。全台各城市地區教會將於3月19日在各地同步舉行禱告會,邀請在地的弟兄姊妹齊聚禱告;4月15日則是大規模的全台禁食禱告聚會。相關細節仍在研議中,會擇期公佈。

(台灣基督論壇報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

聖經原則投資基金成績矚目 回報率高於S&P 500指數

美國基金管理公司Eventide Asset Management,打正旗號以符合聖經的原則作有責任的投資。起初,其共同創辦人羅拔•約翰(Robin John)讓人莫名其妙,可以在聖經裡找出選股原則嗎?9年後,他交出輝煌的成績表。

截至2016年9月30日,該公司的一個基金錄得13.7%的回報率,超出同期標準普爾500(S&P 500)的9.03%,跑贏大市。若果有人在首年投資10,000美元給該基金,這筆投資已升值至26,050美元。

約翰認為盈利只是做好工作後的結果,卻不是首要目標。美國的金融投資行大多著眼於回報率,約翰卻反其道而行,從神學和社會關懷角度作出投資分析。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16年11月23日,時雨編譯報道)

禱告:金融投資者向聖經尋求財富管理之道

拒接同性婚禮花店案 七旬婆婆面臨鉅額罰款

華盛頓州最高法院九名法官就花店老闆斯塔茲曼(Barronelle Stutzman)拒接同性婚禮案進行裁決,認為被告不能以宗教信仰為由,獲反歧視法的豁免權。她還可能面臨數十萬美元的罰款,只因她堅持守護基督教信仰。

在對簿公堂之前,有九年多的時間,原告英格索爾(Rob Ingersoll)一直有光顧被告斯塔茲曼的花店,為生日、葬禮等訂購花束。但華盛頓州在2012年合法化同性婚姻之後,斯塔茲曼的小花店成為同運的針對目標,在拒絕原告的同性婚禮訂單後,遭到起訴。斯塔茲曼在當地報紙上提起訴訟時寫道:「雖然我深愛原告,但我與耶穌的關係是我的一切。沒有基督,我什麼都不能做。」

華盛頓州最高法院裁決斯塔茲曼支付原告的律師費,最終可能達到幾十萬美元。

除了向聯邦最高法院上訴外,捍衛自由聯盟還呼籲總統特朗普發布行政命令,保護宗教自由權利:「總統特朗普承諾將宗教自由作為其行政管理的第一優先,這是一個機會去反對一直努力邊緣化有信仰的人的力量。」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7年2月1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斯塔茲曼向聯邦最高法院的上訴得公正裁判

天主教靈恩運動50周年

今年2月,天主教靈恩更新運動(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慶祝50周年。不多人認識這個天主教平信徒活動,但它的規模僅次於基督教的五旬節運動,而兩個運動都發生在美國。

天主教靈恩更新運動始於賓州匹茲堡(Pittsburgh)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的兩位教授舉行的禱告避靜會(prayer retreat),參加的若干學生在其中經歷聖靈的洗。此後,更新運動迅即擴大到美國中西部各大學,諸如:印地安納州的聖母大學(Notre Dame)和密西根州立大學。

此運動在美國拉丁裔天主教徒中至今依舊興旺,他們早在1970年代就非常熱切追求,甚至藉由耶穌會和道明會的傳教士,將它推展到拉丁美洲。自1980年代以來,從阿根廷到墨西哥的天主教神職人員都狂熱地追求五旬節運動。過去50年,貧窮的拉丁美洲有數以百萬計的信徒離開天主教,轉向五旬節教派,讓拉丁美洲的天主教陷入危機。1950年時,99%的巴西人都是天主教徒,但據佩尤研究中心(Pew)最近的調查,如今巴西只剩63%的人是天主教徒,而基督徒人數則從1%劇增為22%。

(取材自Religion News Service,2017年3月1日,台灣國度復興報Icula編譯報道)

禱告:歐美的天主教徒也經歷到聖靈的恩福

研究發現 美國人對福音派觀感不變 其他信仰群體則有提昇

皮尤研究中心發現,過去幾年,福音派仍是美國最受歡迎的信仰群體,但評分不如其他信仰群體般有所提昇。

今年1月皮尤研究對4,20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比起2014年,美國人對福音派人士的觀感保持穩定,但對所有其他信仰群體的觀感則有提昇。猶太人、佛教徒、天主教徒、摩門教徒和印度教徒的評分都提升了。無神論者和穆斯林在「感覺溫度計」中評分提升最大。

福音派是該國最受歡迎的信仰群體之一,因為正面評價很大程度上是來自福音派的大多數。調查發現,44%的美國人對福音派有正面觀感,而中性有38%,負面則有18%。在非福音派的人士中,只有32%的人對福音派有正面觀感。

另外發現,認識福音派朋友的美國人從2014年到2017年下降了9個百分點到61%。最有可能不認識福音派的群體是千禧世代(45%)和非洲裔美國人(33%)。非福音派認識較少福音派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福音派不願意使用該標籤。據推測,在美國大選之後,福音派減少使用這個名稱來形容自己。

一位福音派自由教會牧師承認:「我仍然在學術界使用福音派一詞,但我在其他場合會避免使用該詞語。」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7年2月16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美國福音派對社會有更大影響力

美童軍實施跨性別政策 基督徒提供另類選擇

美國童軍總會自從決定接受同性戀領袖和跨性別會員後,一些宗教團體已經謹慎地表達他們與童軍的關係,而另類童軍的市場似乎正在增長。傳媒報道,多人轉投Trail Life的基督教童軍編隊,視之為另類選擇。

基督教背景Trail Life USA網站,則因為堅持性別是先天的立場而獲得大量關注。Trail Life首席執行官Mark Hancock表示:「我們得到了巨大的回響,很多人說他們會離開童軍,也有很多其他人說童軍離棄了他們。」Trail Life目前擁有約26,000名會員。其網站的流量激增和數以千計在其Facebook專頁的新Like,顯示這個數字即將大增。Hancock在Trail Life網站上發聲明說:「我們不想讓男孩在心理、靈裡和身體上被美國童軍總會的信息所傷害和迷惑。我們不希望男孩或女孩在不再能採取合理的預防措施的環境中被迫妥協。」

(來源:Religion News Service,2017年2月1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美國童軍總會恢復傳統精神,撤回有關政策。

健康題材電影在美大收 包括:基督教價值觀、家庭友善

一項電影票房調查顯示,美國觀眾偏好內容有強烈基督教和家庭友善價值觀的電影,這些電影的觀眾數目差不多是價值觀相反電影的六倍。

調查由美國基督教傳媒事工Movieguide進行。該機構分析了2016年上映的200多部荷里活大片及主要獨立電影公司作品後表示,內容在某程度上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和家庭友善價值觀的電影,在去年的總票房收入累計達到78.5億美元,平均每部電影票房收入為7,109萬美元,當中尚未計及愛國電影《NASA無名英雌》在今年賺取的1億1,900萬美元。相反,那些在某程度上帶強烈自由派和左傾思想的電影,去年的總票房收入累計只有8.3億美元,平均每部收入1,245萬美元。

Movieguide創辦人Ted Baehr於2月10日在洛杉磯公布調查結果。他表示,票房豐收絕非僥倖,自他們於2003年開始就電影內容進行政治分析以來,情況一直如此。Baehr說:「人們希望善能勝惡,邪不勝正,自由戰勝暴虐」,並列舉一些去年值得讚許的電影,包括《薩利機長:迫降奇蹟》、《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鋼鋸嶺》、《星夢動物園》、《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等。

(來源:Assist News,2017年2月16日,Ronald Cheung編譯報道)

禱告:健康題材電影在中西方皆成為主流

逾越節的含義 -【請教拉比】專欄

猶太節日「逾越節」這個詞的含義是什麼?

拉比回答:

出埃及記十二12-13﹕「因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又要敗壞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華。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做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我擊殺埃及地頭生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滅你們。」

以色列人遵照神的指示,把羊羔的血塗在自家的門框上。因為以色列的神如此說,那夜他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都擊殺了。事實上,眾人包括以色列人都犯了罪,本應受審判,唯有羊羔的血才能救贖以色列人並免去神的審判。為了讓以色列的孩子們不受審判,以色列人遵照神的吩咐把羊羔的血塗在自家的門框上,因為神的天使要越過以色列家並擊殺埃及的長子及牲畜。當神的天使見到門框塗著羊羔血時,便越門而過。

「逾越節」一詞來自希伯來語“lifsoach” “”לפסוח,意思是避免,或越過,意味著停止或不審判以色列家。因此,逾越節和離開埃及奴役之家成為色列人在身體上擺脫束縛的例子,也預表將來我們要靠著彌賽亞耶穌來脫離屬靈的埃及和屬靈的束縛,而這預表將在新約中成就。當神看到那些相信,悔改,並且把神的羊羔血塗在他們心門上的人,會越過他們的罪而不施行審判。逾越節的基本含義是停止施行審判,因為神是通過神羔羊(指代耶穌)的贖罪之血來看我們。祂(耶穌)替我們償清了本應由我們當受的審判,無須我們再去償還。我們現在可以走向自由,在應許之地完成我們的使命。

附注:許多埃及人相信以色列的神,他們也在自家門框上塗上羊羔的血,並且隨以色列人一同離開埃及。正如出埃及記十二38所述「又有許多閒雜人,並羊群牛群,和他們一同上去。」後來他們成為拿弗他利支派的一部分。


文@Ari Sorko-Ram (作者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人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精於教導聖經)

夜驚 -【夢解碼】專欄

夜驚嚴格上並不是夢或夢魘。夜驚被視為一種睡眠失調 ― 異睡症(Parasomnia)。什麼造成夜驚?原因有過度疲勞、吸收過量藥物或酒精,或長期處於情緒緊張、壓力及個人衝突裡,也可能與涉及巫術、算命或是任何超自然活動有關。

在之前的文章,我提到夢魘,當夢魘沒有被正確處理,就會轉化成為夜驚。夜驚通常是在午夜至早上2時之間發生,它總是給作夢者留下極大不安及驚恐,他會突然醒來,或半清醒,驚恐尖叫,喘氣,或哮叫。有些時候,作夢者會經歷到極大恐懼、疑惑或是快速心跳。根據研究,大部份經歷夜驚的人並不記得細節,卻被強烈的恐懼困擾。

夜驚的發生,也可能與巫術、吸收過量藥物或酒精有關,這些人較容易經歷靈界的事情。我所指的靈界是什麼?就是在身體上經驗到魔鬼的力量。他們會想起恐怖的幻覺,形容自己感到被蛇咬,有蜘蛛爬過他們的身體,有魔鬼壓著他們。這類受害者會聲稱魔鬼在夜間攪擾他們的思想,他們在靈界看到魔鬼在遊行,惡者在他們身邊徘徊,而他們卻無助地癱瘓著。

我曾經牧養的一名青年就經歷過這種情況。起初,她在少年時開始有夢魘。那時候她還未認識耶穌。當她成年之後,她的生命繼續停留在屬世的試探之中,有拜別神的事情,也有一個帶有性標誌的紋身。她在晚上不能入睡,總是看見黑暗的靈在她的睡房中行走。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夜驚就是被蛇咬。她在早上起來時,看見那些被咬的痕跡在她的頸動脈上。直到某一刻,她接受了耶穌進入她的生命,卻還未能停止夜驚的困擾。

我們要如何處理夜驚?以這年輕姊妹作為活生生的見證,看看神如何把她從混亂中釋放出來。我們分辨她生命中的根源問題,那問題在她少年時已造成了夢魘。我們求神啟示她生命中打開了什麼門,造成她有那樣的夜驚。

她成長於一個破碎家庭,並沒經歷到父母的愛,帶著破碎的生命進入少年時期。她的父親不忠,造成夜驚的根本問題。她看不見自己因涉足超自然崇拜,而對她的靈造成什麼損害。而有性含意的紋身圖案也影響了她的身體。我們把這一切釘在十字架上,她悔改,並求神把詛咒扭轉,將她釋放回到神的手裡。在一切屬靈的潔淨後,她可以整晚安睡,不再有夢魘及夜驚。後來她開始作一些夢,內容關於改正、方向,甚至是從神而來的啟示。她得到的最重要教導,就是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她得到分辨的恩賜,並有先見的恩膏在她生命中。她可以與神親密同行,看見並明白神要給她什麼。

撒旦的黑暗帝國是透過恐懼、欺騙、疾病、癮癖、死亡及破壞運作的。撒旦是你所知的最大撒謊者,會拿走所有神給你的祝福。因此,不要陷入仇敵的陷阱之中,以為你不需要處理夢魘及夜驚。

祝福永遠比詛咒更強。宣告這經文﹕「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睡得香甜。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祂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箴言三﹕24-26)神的計劃總是對我們合宜的,也不會傷害我們(參耶利米書廿九﹕11)。

讓我們再分享一個青年人的夜驚經歷,看看如何處理:「我突然間癱瘓了,我知道自己是甦醒的,但卻感覺在半睡狀態,知道發生什麼事。那是多麼真實,惡者的手掐住我的頸項,令我不能呼吸,不能呼救。我從床上跌下來,感覺被釘著,不能動彈,快要死了。」

大衛在過量吸收毒品及酒精後經歷到夜驚,這是他的妻子跟我分享的,她目睹整個過程。禱告觸摸到大衛,以大能的禱告去引導他,牧養他的妻子去為他祈禱。大衛很快就從毒癮及酗酒中釋放出來。因此,所有夜驚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從神而來關於他的生命方向及景況的夢。


文@Mary Chu(火石7解夢中心負責人)
譯@Ann Chan

聖經是創作靈感的源頭,你真心相信嗎? -【文化守望者】專欄

你很喜歡繪畫,同時又提醒自己:「我是基督徒啊,畫出來的東西要有基督教的信息!」於是你拿起畫筆,戰戰兢兢開始創作,你會畫出什麼呢?讓我猜一猜。我不是先知,只是根據過去觀察,再將你典型化,我猜想,你會畫十字架、綿羊、牧羊人、百合花、一束葡萄,還有繽紛的小心心,以及從上而下一束明亮的光。

不一定用這些經典的聖經象徵物才能表達信仰,這卻是別人一看就立刻認出是基督徒作品的方法,但我不相信這是你的創作目的,故意讓別人知道你在進行一項屬靈的工作,不,我想你有更高層次的創作意圖。我們透過藝術媒介表達對神和真理的經驗,卻不是在複製聖經,所表現的內容還可以包括生活記憶、對人生的感受和認知等,那麼畫出來的東西豈只有聖經的象徵符號。當然使用聖經的象徵符號絕對不是問題,問題只是創作者自己有沒有受到不必要的觀念所限制,結果創作變成重覆,失去原創性。(其實,聖經的象徵物不只是十字架、綿羊等,聖經作者都是象徵手法的高手。)

有一個常見的矛盾情況,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呢。一方面固執地使用聖經的經典象徵物,另一方面卻好像不太相信聖經裡有給你進行創作的靈感,於是你從很多渠道找尋靈感(幸好沒有參加新紀元的什麼覺醒課程),就是沒去聖經裡汲取靈感。你可能固執地認為聖經就是聖經,一本指導人生的神聖之書,怎能與創作扯上關係呢?創作就是與人生有關,這樣去想,我真看不出為什麼聖經裡找不到創作靈感。

在中世紀的歐洲,聖經是不少藝術家的靈感來源,有些還是經世之作。當宗教被推至邊緣,就越少藝術作品與聖經有關。有些人可能會反駁,中世紀的藝術家要為教會服務,他們被動地採用聖經主題。今天我們高舉自由創作,不認為「被給予主題」的藝術任務有高的價值,但別忽略有才華的藝術家,本身也有能力對古老的主題進行創新,又有卓越而創新的藝術技巧,讓他們的作品不落俗套。

生活中尋找題材是老生常談的話,我們感官所接受的資訊,都有可能成為創作題材,但為什麼就沒包括聖經呢?撫心自問,我們到底有沒有信心,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因此是帶著孕育生命的創造能力,如果有,你其實已相信聖經是創作靈感的源頭。


文@黃少芬

信靠越多 壓力越少 -【Joyce Meyer】專欄

我們的思想與我們生活的每個環節息息相關,我們的說話、情緒、態度、選擇,甚至與神、與人的關係,並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受它影響。研究顯示,有75% – 98% 的身心疾病和行為問題,都源於個人的思維(註1),身與心絕對是不可分割。你可知道,單是你的思維方式就能叫你身心俱疲?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苦惱是由周遭的環境造成,但事實上,我們對處境的「想法」常是憂慮和壓力的源頭。壓力是當今世代的流行病,已有研究顯示它帶來種種問題,如肌肉繃緊、頭痛問題、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動脈炎症、腸胃不適,便秘和腹瀉(註2),而這些只不過是壓力帶來的部份徵狀而已!

可喜的是,神已為我們的憂慮和壓力提供了治療良方,祂的處方就是「信靠」。箴言三章5節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信靠神是這世代最佳的減壓良方,而我們的想法在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們是有選擇的,我們可以「倚靠自己的聰明」,為自己的問題無休止地思前想後,要靠自己解決所有問題,或者選擇信靠的態度,說:「神啊,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處境,我已無能為力,若你要我作甚麼,求祢指示我。當祢在處理我的問題時,我要繼續信靠祢,喜樂的過每一天。」

從前的我是個擔憂專家,非常擅長擔憂。記得多年前,當孩子還很年幼的時候,我在廚房的餐桌旁呆坐了多個小時,看著一張張的帳單,愁煩著如何有錢支付時,我丈夫達夫卻可以坐在電視房的地板上,讓孩子用捲髮夾弄他的頭髮。

我說:「達夫,這樣的情況下你怎能仍然作樂﹗」 但他回答我說:「喬依絲,我們已經為這難題禱告了,並且知道要作的都已作了,我拒絕像你一樣的愁眉苦臉。」他的話簡直叫我瘋了﹗但達夫是對的,我容讓自己沮喪,又將可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白白浪費了。

在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中,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這話好極了﹗神實在是說,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但在乎你怎樣選呀!

藉著死和復活,主耶穌賜給我們新的生命,然而,要有新的生命以先,就要有新的思維方式。羅馬書十二章2節說:「……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經文何等寶貴﹗神為你、為我,設計了善良、純全、可喜悅的計劃,為此我們不能效法這世界的思維,唯有學習心意更新,效法神的思維才能得著改變。

因此,當你感到混亂徬徨,壓力達到頂點時,切記要從聖經裡找出積極正面、大有信心的說話,你可以想:主會處理這個的,現在情況看來如何並不重要,我相信神正在作工!事實上,你的問題還未來到以先,神早已知道,祂亦已為你計劃了解決方案。在等候期間,你可選擇喜樂的過每一天,祂已裝備你「有基督的心」(林前二16),有祂的幫助,你定能信靠更多,壓力更少。

1Dr. Caroline Leaf, Switch On Your Brain, Baker Books, pg. 33–38, September 1, 2013.  

2同上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進退兩難 -【愛有道】專欄

下屬與上司不咬絃,瀟瀟地揚言「炒老闆魷魚」?心裡不感覺委屈?如何面對前路茫茫。

兩個好朋友反目,一句「絕交」就得到解脫?彼此投放了的感情就此一筆勾銷?說來容易,心裡絞痛。

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丈夫妻子的關係更不能輕言斷絕,誰也不想揹負不孝、不義、不忠等罪名;更重要的是自己仍然愛著他們,不忍心傷害他們。

逃避是人遇到困難及危險時,自我保護的自然反應。雖然知道「一走了之」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但此刻無法面對,哪管誰對誰錯,或許揹上罵名,與其糾纏下去,不如退下,讓對方來收拾殘局好了。

有時候這個「逃兵」不一定是弱者,離開亦需要極大的勇氣。一方退場,另一方變了主導,事情的發展可能出現轉機。上司聘請新人的同時,亦可能檢討了自己待人的態度及改善公司對員工的制度;兩個朋友分開,各自找到新的朋友,擴闊了狹窄的社交圈子;就是最傷痛的家人關係,在分開之後,才能冷靜反省,不再執著誰對誰錯,願意走向復和。

不退下,就是作戰嗎?跟上司不合作,向別的朋友講好友的壞話,與家人繼續爭鬧。這些在惡劣關係中長期鬥爭的人,不一定表現強悍,有時會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角色,爭取更多人的同情,繼而施以「公義」的援手,這或讓「敵方」敗陣,亦可能兩敗俱傷。

「離開容易,留下更難」,若要決心尋求解決問題,哪有捷徑可行呢?肯定要迎候荊棘滿途,預備忍辱負重。不選擇全然撒退,有時要為保護自己而讓一步;不會因對方步步進迫而被唬住或以惡還惡,守住道德的底線更需要智慧。


文@徐惠儀

妥拉天地(一):什麼是妥拉?

torah01w2

 

另外,如果我們覺得新約信徒毋須讀妥拉,肯定是個誤會。保羅在提摩太後書 3:16 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保羅所說的聖經就是我們的舊約聖經,也就是猶太人的聖經。猶太人將聖經分為三部份,分別是妥拉(Torah)、先知書(Nevi’im)和聖卷(Ketuvim),妥拉就是五經,先知書的第一卷書是約書亞記,聖卷的第一卷書是詩篇。

保羅時代的信徒,沒有新約聖經,讀完妥拉,打開先知書的第一頁,就會讀到「這律法書(律法書就是妥拉)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書 1:8)讀完先知書,打開聖卷的第一頁,就會讀到「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律法就是妥拉),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 1:2)神期望我們喜愛祂的律法,晝夜思想,成為有福的人,道路亨通,凡事順利。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

國度1分鐘(23) – 心思的戰場

307mid_battlefield
+按圖放大

普通話版影片:

心思的戰場

攻擊

  • 仇敵不知道我們在想甚麼,牠會用我們熟悉的東西去試探我們,看看我們會否抵擋它 (雅 4:1)
  • 來自惡者一切的火箭(弗 6:16):
  • 姦淫,說謊,嫉妒,缺乏安全感,貪婪,受害者心態,壞脾氣,持續自

心思是戰場

  • 思想是自由意志和決策的地方
  • 沒有人知道你在思想甚麼
  • 思想是情感的門
  • 我們每一刻都身處爭戰之中
  • 你有否留意過 你在想甚麼?

經文:

  • 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那裏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 (雅 4:1)
  • 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 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 (林後 10:3-5)
  •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

被征服循環

面對攻擊:
容讓負面思想在心中扎根

  1. 回應錯誤的思緒
  2. 作出違背神話語的決定 (犯罪)

戰敗的表現:

  • 無效的禱告生活
  • 聽不到神的聲音
  • 不能專注於神的話
  • 受傷、有苦毒或感到憤怒
  • 變得被動和消極
  • 缺乏熱情

形成堅固營壘:

  • 疑惑、不信
  • 憂慮、被動、恐懼
  • 不負責任、不認錯
  • 發怨言、心急
  • 我不配
  • 我不能改變、我做不到

 

得勝者循環

面對攻擊:
把所有的心意奪回!

  1. 對付、奪回及勝過這些思想 (林後 10:3-5)
  2. 把錯誤的思想消滅在萌芽狀態

爭戰方法:

  1. 奉耶穌的名,我拒絕及斥責這個想法
  2. 以神的話語取代這個想法(腓 4:8)
  3. 求神保護我的感官脫離那惡者,用耶穌的寶血遮蓋我的心

堅固臺 ( 18:10) 立於心中:

  • 我是獨特的
  • 我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樣式被造的
  • 我有能力管轄地土
  • 我有基督的心
  • 我有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 神向我們所懷的是賜平安的意念,叫我們末後有指望

 

心思的戰場會一直重覆,時刻留意我們的思想才可以持續得勝!

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詩 19:14)

「Mercy憐憫」敬拜音樂會 李思敬博士:讓神在聖靈與真理中改變你

2月18、19日,由同心圓‧敬拜者使團主辦之「Mercy憐憫」敬拜工程高峰敬拜音樂會於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一連四場聚會共有近8,000人參與。其中李思敬博士在「全港敬拜讚美研習會」中,與會眾分享了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的真正屬靈涵義。

耶穌關心撒瑪利亞婦人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4)李思敬博士一開始與會眾分享,這句聖經金句對帶領敬拜讚美的弟兄姊妹應該一點都不陌生,甚至在祈禱的時候閉上眼睛都可以背出來。但耶穌為何要說,敬拜神要用心靈和誠實?上文是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論她的丈夫。基督徒經常因此段經文,對這個婦人有一個很不好的判斷。但細心思想,古代男性為主的傳統社會,一個婦人怎麼可能有5個丈夫。耶穌這句說話,只有一個理解,就是這個女人很年輕就結婚,帶著憧憬進入她的第一段婚姻。不知什麼原因,婦人的婚姻結束,但在哀傷當中,這個婦人沒有放棄生命,仍然追尋愛情,仍然相信婚姻,所以她有第二個丈夫……直到第五個。我們可以批評她現在的第6段關係不符合聖經,不過李博士認為應該欣賞這個婦人,仍然堅持每日中午出來打水。而耶穌是坐在井旁等她,還打發門徒去買東西,單對單和她談話。耶穌不是和這個婦人討論神學問題,不是譴責她沈淪在罪惡情慾當中不能自拔,耶穌關心的是她的生命。

真理的聖靈來到我們當中

耶穌說:「神是個靈。」耶穌的意思是不在乎敬拜的地方,只在乎心靈和誠實的敬拜。但李博士指出,敬拜不是耶穌在這個時候和撒瑪利亞婦人討論的焦點。參考一些比較近代的聖經譯本,「In Spirit and in truth」,意思是在靈裡及真理裡敬拜。這裡所用的「靈」這個字眼,不是說世間的靈,而是聖靈。根據約翰福音1-4章,每一次出現「靈」這個字,其實都是指聖靈。譬如施洗約翰為耶穌作見證。他說,我看見聖靈降臨在他身上。而第3章,耶穌和尼哥底母談論重生,人若不從水和聖靈生,就不能見神的國。敬拜不是講人的心靈,而是講神的聖靈。敬拜不是單單講人的誠實,而是神的靈和祂的真理。約翰福音13章到第17章祈禱之前,耶穌講的主題是真理的聖靈。而這個主題其實早在第4章,耶穌已經和撒瑪利亞婦人講過,敬拜神,是靠著神的靈和真理。耶穌說,人要從水和靈重生,是指施洗約翰的水,主耶穌所應許的聖靈。施洗約翰的洗禮是悔改的洗禮,但他說,耶穌來了,不單單是要你決志悔改,也不是要你參加約旦河的水禮,那些都是外在的。主耶穌所應許的,是生命的改變,是聖靈的能力工作,是真理改變人的心,釋放自由。

李博士又指出,嚴格來說,耶穌和這婦人講的不是敬拜,因為上下文都不是在討論敬拜。耶穌不是開敬拜研習班,而是在和這個婦人講活水,講生命的改變。耶穌明白這個婦人咬緊牙關,經歷這麼多的挫折,仍然沒有放棄。耶穌愛她,找她,並放下九十九隻羊,為了這一隻迷路的羊,耶穌坐在井旁等這個婦人。因此,耶穌不會改變話題,不會人講什麼,祂就跟著講什麼。耶穌的每一句說話,都拉回來到祂等這個婦人要和她說的主題。耶穌告訴她,不是靠你自己去改變,而是靠神。神的恩典臨到你,神的靈改變你,你願意嗎?這個婦人說,我等了很久,我知道彌賽亞要來。耶穌說,和你說話的這位就是祂。

敬拜是容許神來改變你

李博士最後談到,敬拜是生命的改變,不是人努力爭勝,做一場好的表演給神,為要得到神的掌聲及天使的歡呼。有時候領詩主席會鼓勵弟兄姊妹大聲唱,神才能聽到。但其實神無所不在,我們心裡唱不出的聲音,祂都知道。耶穌說,你來敬拜,是神改變你,是神向你動工。我們不想改變,只想安安樂樂及重複好的感覺。我們以為敬拜就在我們看得見的這個群體,但真實情況是,敬拜是看不見的神,是神的靈和真理改變我們的生命。曾經有位牧師說敬拜是天下間最危險的事,因為你來到獨一的真神面前,你承認祂是神。我們要祈求的,是我們要聽祂的說話,而不是祂要聽我們無窮盡的申訴:「主啊,我要這樣那樣……」祈禱不是給神一張購物清單。祈禱是求主改變我們。

李博士又講到一個金魚缸換水的比喻,養過金魚的人都知道,換水最多只能換走三分一,如果全部水換成清水,魚就會死。同樣,神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不會一次做完所有工作,祂可以出手,但我們會承受不住的,所以我們願意透過敬拜來到祂面前,其實是對神說:「主啊,我很不舒服,不過我願意聽你,請你動工,請你繼續完成你未完成的工作。」神是靈,所以敬拜神不是我們在做什麼,而是我們在聖靈和真理裡去經歷神的信實和慈愛。所以,這樣的信徒群體,生命經歷神的改變,來到神的面前,有不同的情感流露,但那個決心那個信靠,就成為托住整個敬拜的實質,而不是那個氣氛,不是說話流利,而是我們來到神的面前,願意祂的手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家庭及我們所愛的人動工。「主啊,你是陶匠,我是泥土,這就是敬拜。」

(記者莫嵐報道)

【Kingdom LIFE】培養孩子財務智商 由父母做起

農曆新年之後,許多父母頭痛如何教導子女運用利是錢,有的與孩子一起開立銀行儲蓄戶口,有的則會讓孩子自由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基督徒父母在這方面有否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曾主講多個親子財務智商工作坊的Persy Chung弟兄表示,金錢運用跟神國價值觀息息相關。

財務智商關乎人生價值

Persy修讀教育,曾任職教師,家人有超過三十年的投資理財工作經驗,自己亦曾參與其中,其後接觸到一些關於財經的事工及機構,獲邀開辦培訓課程,訓練財務策劃師。他又與商人團契合作,舉辦整全企業家培訓,不但鼓勵職場事奉,亦強調回轉到家庭,以家庭為核心,更會探討培育子女的良方。他亦曾參與國內的工商團契,及基督徒企業家的家庭活動。此外,香港的教會、學校也曾邀請他主講親子財務智培訓。

Persy指,坊間的親子理財書籍、課程,內容都是教小朋友分辨什麼東西是什麼東西是他們「需要」的,什麼東西只是他們「想要」;怎樣分配零用錢,以及如何替小孩子開戶口儲蓄等等。然而,真正的「財務智商」,不止是涉及計算及實際金錢運用,而是關乎小朋友全人的成長,包括節制的訓練。

「例如小孩子喜歡吃雞腿,看見雞腿便要立即吃掉它。原來我們的飲食、生活、溝通,都影響我們怎樣去看不同的事物,其中包括金錢。假如小孩子看見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卻能訓練到有所節制,那麼在金錢的處理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財務智商的培訓,是關乎孩子整個人的價值,靈性、品格、家庭關係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將來如何運用金錢。

家庭影響理財計劃

在培訓孩子的財務智商上,父母的角色十分重要。「許多父母都想子女看書,但他們自己不看書。」Persy強調,「親子」第一要緊就是「榜樣」。孩子需要有人與他們一起參與、討論、認識,才容易學會一件事物。「我認識一些弟兄,剛剛畢業已很懂得做生意,原來他們的父母平日不單會跟他討論學業,還會討論如何經營生意。」他說,「我們不是要教小朋友貪錢,也不是教他們如何去買股票,而是讓他們認識不同的東西有不同回報、風險,也是裝備的一種。」除了教育小孩子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外,同時亦是要讓他們知道,有什麼工具有助他們達成人生目標。

事實上,如何計劃金錢運用,充分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Persy曾接觸許多年青人,當中跟父母、家庭關係良好的,都會比較多思考怎樣儲蓄,以致將來能支持父母及自己的家庭生活。至於來自破碎家庭的年青人,的確比較少為家庭而計劃,甚至可能對自己的將來也沒有想法。好好利用金錢,為將來而計劃,是珍惜家人關係的表現,同時亦是重視天父為我們定的計劃,努力透過金錢計劃去實踐。

「曾有年青人畢業後從事財務,能賺到很多金錢,卻花很多錢在網上遊戲。」Persy指,年青人在現實世界面對壓力,缺乏成功感,因此尋求虛擬世界的肯定、滿足感。他鼓勵父母觀察孩子如何用錢,從中了解他們的價值及需要。例如有少年人將很多錢花在染頭髮,反映他希望令人關注。在財務技巧以外,父母應培養孩子有國度觀的財務智商,包括神的價值、健康家庭關係、生命目標價值,以致他們在金錢上做抉擇時,會考慮到自己及別人有什麼真正需要,訓練整個思考過程,學習解決問題及人際關係。

父母與子女切實同行

Persy說,親子財務智商的訓練,是父母與子女同行的歷程,也是父母自己的操練。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訂立中、短、長期目標,期間的溝通可以令彼此關係保持新鮮感。Persy舉辦親子財務培訓活動,會要求父母參與互動,甚至希望父母先來上課,因為真正影響小孩子價值觀的是父母。「參與工作坊對孩子來說,只是人生很小的一點,最重要的是父母與孩子切實同行。」

眼見現今許多父母只重視為孩子選購些甚麼玩具才能令他們學到更多東西,Persy認為更重要的是透過金錢運用建立正確價值觀及家庭關係。「財務智商是終身受用的生命價值,藉著親子財商,我看見兩代的關係改善,生命質素提升。」他鼓勵父母與孩子一起奉獻,或以金錢祝福其他人,例如跟子女一起買禮物給祖母,透過金錢運用學懂愛的回應,具體實踐尊重。

奉獻亦是對神的愛回應,帶著感恩的心,並非因教會要求而做。「除了教小朋友把儲蓄拿出來擴堂,還要教他們怎樣把金錢看成對家人、別人的生命禮物。」調查發現,傳統教會真正有行「什一奉獻」的人,只有5、6%。「大家『有』才去做,而其實像供養父母一樣,不是我們『有』才去供養,而是『沒有』也要供養。」正如做生意有高低起跌,但無論如何都要重視關係、感恩、信心。「耶穌表明要記述那位用價值很高的香膏來給耶穌洗腳的女士所作的,來表揚她,表示神非常看重此事。既然如此,相信祂對該名女士的祝福必定很奇妙吧﹗」

(記者陳淑安報道)

[國度觀點] 教會增長熱潮過後

美國教會在過去半世紀熱衷於教會增長研究,其間衍生不同的增長模式,而作為文化輸出大國,也滿腔熱誠將教會增長的理論、教材、專才帶到世界各地,香港是其一受惠地區。然而半世紀之後,雖然教會經歷人數增長,但社會文化不但沒有與蒙恩相稱的進步,更有被攻陷的現象,自由主義、性解放思潮、消費主義等相繼滲入教會,於是開始探索健康教會的本質,重塑教會在世界上的身分和使命。

台灣的周神助牧師曾表示,台灣眾教會過去熱心追求教會增長的知識和技巧,但卻是在教會開始合一後,真實的增長才出現。香港的教會也曾經有教會增長的熱潮,以此為主題的講座和出版出現過蓬勃發展,但調查數據卻顯示,整體教會只出現微增長,而青少年信徒的流失更響起警號。事倍功半,而事奉工人為增長達標已筋疲力盡,難免有一場空的感觸。

隨著香港政治氣候的改變,近幾年關注焦點移至政治和社會參與等議題,但似乎停留在討論階段,整體教會失去可以全力委身的目標。當教會增長已不是熱門的追求目標,在這熱潮後,教會應當開始尋求新的目標,或是回歸最重要的問題加以反思,就是教會本身存在的意義?後者當然為最重要,這是關乎教會的身分,也是一切事工及發展的原因。知道自己是誰,才曉得怎樣才是健康成長,成長的目標是復原神對教會的心意,回歸才有復興,「復」是在「興」之前,這是屬靈興旺的次序。

耶穌和使徒沒有將教會增長看為聖徒的目標,是神將得救人數天天加給他們。神不願看一人沉淪,得救人數的增多,確是神所喜悅的,但這不一定為個別堂會帶來增長。增長是數字的量度,而得救之人可以被差派到各地,而不必聚合在一處。保羅使徒對教會的勸導,多是關乎屬靈素質和人倫關係,忠心、聖潔、仁愛等等,才是基督的教會的標記。多結果子很好,但果子若不好,樹木本身其實出現了問題。

第26屆亞太兒少領袖特會 吳獻章:年輕人要分別為聖

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吳獻章,2月7日在第26屆亞太兒少領袖特會,藉以斯拉記傳講「影響力的秘訣」信息,期勉與會30歲以下的年輕人,學習經歷神、倚靠神,不跟從主流文化,改掉壞習慣,成為分別為聖的少數人,人生下半場才能為神所用,成為打造神國度、轉化台灣的精兵。

對於以斯拉事蹟,吳指出,約翰衛斯理曾說:「神不用一百個奉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要用一個百分之百奉獻的人。」而以斯拉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在波斯帝國摧毀巴比倫帝國後,以斯拉帶領被擄的以色列百姓歸回,重建聖殿;看到以色列人與異族通婚得罪神,以斯拉就撕裂衣服,俯伏在神殿前禱告認罪,因他一人的禱告,也帶動以色列眾民認罪悔改。

「君王是否倚靠神,決定了國家興衰。」吳指出,在聖約時代的脈絡中,大衛雖在曠野牧羊,卻因緊緊跟從神,被神揀選取代掃羅,膏為以色列王;而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雖然富有、建造聖殿,卻因遠離神,娶了1,000名妻妾,不僅造成他直嘆「虛空的虛空」,以色列也分裂為南北國,南北國的王也因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造成北國被亞述所滅,南國三次被巴比倫擄去,最後亡國。

吳提醒學員,「溫水煮死青蛙」,苦難如同燙水般是對人的警醒,遇上苦難不能放棄,仍得緊緊跟隨神。同樣地被擄到外邦的以色列人,也面臨苦難的處境,不僅被當成次等公民,且長期處在慾望、拜偶像的巴比倫環境,難免被世俗化,遠離了神。吳說,現在30歲以下的世代,如同當年以色列被擄歸回的人,會面臨許多挑戰,要打更大的屬靈爭戰,所以要把握人生上半場緊握住神。

因此,吳建議學員要廣泛涉獵歷史,譬如今年是1517年馬丁路德改教500週年,就要去了解過去改教的影響,且從歷史脈動中,瞭解到背後是神掌權,如神透過耶利米發預言,被擄的以色列人70年後歸回,預言果然成就。教會應多關心神的國度,愈合一愈能討神的喜歡。成功神學是行不通的,因為事奉路上會有苦難,想走遠就要有打不死的決心,學習摩西、國父孫中山先生,永不放棄,「含著淚水看天的人,往往會看到彩虹。」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