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上獻祭說明會 神要在南海做新事

「南海代禱異象——贏回海域,是一項很重要的事奉。」在4月3日召開的海上獻祭午餐記者說明會中,哈利路亞事奉中心創辦人Maria 分享了海上獻祭的異象。

在說明會中,Maria談到前兩次海上獻祭後神所作的工:2012年的揀選(一)恩典之旅完成後,台灣眾多的陸地災難平息及全地大批華人熱切的到以色列禱告;2015年揀選(二)榮耀之旅完成後,他們聽到聖靈微小的聲音說,要進入教育領域——創辦學校。

接著,Maria介紹了第三次航行——揀選(三)邁向成熟之旅,將在6月4-9日舉行﹕香港啟航南下,旅程包括﹕越南峴港—下龍灣—中國三亞—香港回程,主要為南海平安祝福。由香港啟航,是因為他們領受了香港的命定是列國宣教士的轉運站,而「邁向成熟」主要是指建造敬拜者與代禱守望者的生命品格。 他們期望建立先知性祭壇,猶如在海上的移動會幕,讓神的手可以在南海領域做新事,孕育新異象。 Maria相信,神要在眾教會中興起有使徒生命、以斯貼心志的新婦。

協辦機構新曙光敬拜中心石建華牧師,分享了所領受這第三次航海的三個重要意義:一、南海爭議與亞洲合一和分裂。現在美國宣布重返亞洲,意味著將戰場從中東調回亞洲,將造成亞洲分裂。南海一向太平,中國南海關係良好。若亞洲分裂將影響末後中國將福音傳回以色列的使命。 今次航程有著先鋒性的策略行動,祝福南海其他國家。二、古時福音是跟隨商隊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現藉著「一帶一路」商貿開通,將福音由中國經海上絲路傳回耶路撒冷,亞洲的經濟與屬靈復興將會帶入中東。三、香港是中國接通外國的重要港口,因明朝時是製造及輸出香的港口而得名。 香本用作獻祭,啟示錄中香是眾聖徒的祈禱。 現時中國正爆發宣教大軍,未來日子將會輸出更多宣教士,今次行程由香港出發別具屬靈意義。

(特約記者張綺薇報道)

大使命中心光榮結束

美國華人宣教機構「大使命中心」於4月初宣佈,將於本年6月30日正式結束該機構事工。

大使命中心在聲明電郵中表示,機構近年主要同工都先後身體欠安,需要較長期休息。董事會成員積極尋覓接班人,可惜至今仍未有合適人選;於是禱告尋求神的旨意,並多次開會,討論大使命中心的前景。最後,深覺大使命中心在過去24年中在口傳、文字、開荒宣教及宣教教育方面,對華人教會已經發生了應有的作用。因此,決定大使命中心的事工將於今年6月30日「光榮結束」,但4月至6月事工仍照常運作,本年度所安排的短宣仍會按計劃進行,並且交棒。

國際董事會決定,於本年6月在美國舉行感恩聚會,6月底事工結束後,將以三至六個月的時間作善後處理。而加拿大大使命中心將繼續推動已開始的羅姆人事工至本年12月31日,日後的羅姆人事工將交由另一機構繼續推動。

大使命中心於1993年在美國成立,創辦人王永信牧師盼望藉著他參與洛桑運動及主後二千福音遍傳運動在非華人中所建立的網絡,引介華人教會進入普世宣教。近年新開拓的東歐羅姆人事工,喚起普世華人教會的關注;美、加、香港,甚至東歐的華人教會和機構都已積極投入,並且願意承接,繼續與羅姆信徒同行。

(資訊由有關機構提供)

感動之旅聖經展 神的話是活著的

The Inspired Exhibit「感動之旅聖經展」於3月23日至4月11日期間在聖安德烈堂舉行,展出了七十多件來自各地的古代聖經抄本和罕有的早期印刷本,細說著聖經的歷史,晚上則有不同講員主講聖經講座。3月24日晚上,由「逐家歸主」(Every Home for Christ)國際總裁易迪克博士(Dick Eastman)主講「神的話是活著的,帶神的話語去到世界」講座。
展覽展出了七十多件來自各地的古代聖經抄本和罕有的早期印刷本,細說著聖經的歷史。
展覽展出了七十多件來自各地的古代聖經抄本和罕有的早期印刷本,細說著聖經的歷史。

「我深信神的話是活著的,更是神的屬性和性情的延伸。每一個信徒都需要有聖經。」易迪克博士以此開始他的講座。他接著以希伯來書4章12節及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說明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更是有益的。他相信世上每一個信徒都要有自己的聖經。他指出,按照他們的預測,因著科技的發展,在接下來的15-17年,每一種語言都會有自己的聖經。然而,更重要的是把聖經送給需要的人,特別是信主的人。易迪克博士說:「在歷史中,神的話被保全,以致今天人們可以讀聖經。」

神的話語透過不同形式展示。出來
神的話語透過不同形式展示出來。

神話語的七大路標

他接著分享詩篇119章,那是聖經中最長的一章。當中充滿智慧,說明神話語的權威。他引用第7-8節,指出耶和華的律法是清楚的,有一系列的路標指引我們。

第一個路標是「神的話帶領我們」。第105節說神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第二個路標是「神的話潔淨我們」。第9-10節提到遵行神的話就可以潔淨自己的行為,不會偏離神的命令或得罪神。下一個路標是「神的話帶來喜悅」。易迪克博士分享自己的經驗,他跟太太來訪香港四十多次。2004年,他們來港宣教期間,他們在美國其中一個5歲的孫兒在睡夢中過世。他們恆常為每個孫兒禱告,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呢?神透過一名醫生提醒他們,應當毫無憂慮,用神的話恢復喜樂。正如第143節說:「我遭遇患難愁苦,你的命令是我的喜樂。」第四個路標是「神的話裝備我們」。第96-98節提到,唯有神的話是沒有限制的,能夠使人有智慧。易迪克博士鼓勵眾人要開始背誦神的話,因為人必先有神的話,心中才可以一直思想。下一個路標是在第112-114節,當中說神是我們藏身之處,「神的話更新我們」。「神的話是我們禱告的力量!」易迪克博士說。最後兩個路標,首先是「神的話照亮我們」。第129-130節說到神的話很奇妙,會發出亮光。易迪克博士每次讀聖經都會禱告:「求主令祢的話語活過來,讓我看到一些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最後是「神的話堅固」。第175節指出神的話會幫助我們。神的話在我們裡面的程度亦是我們有多能夠讚美神的程度。

易迪克博士相信神的話是活著的,更是神的屬性和性情的延伸。每一個信徒都需要有聖經。
易迪克博士相信神的話是活著的,更是神的屬性和性情的延伸。每一個信徒都需要有聖經。

華盛頓聖經博物館的先知性基礎

在華盛頓的聖經博物館還未開始時,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華盛頓有一位弟兄叫Jason,2008年3月,一位他不認識的德國弟兄致電Jason,告訴他:「神要你買3,000本聖經,把它們埋在土裡,圍繞華盛頓。」當天晚上Jason跟代禱者聚會的時候分享這事。一個姊妹睜大眼睛,因為她曾在夢中見過一班青年在埋東西,但看不到他們在埋什麼。他也覺得這樣很瘋狂,沒有立即去做。其後他在每星期三晚聚集等候神的聚會中,有不同地區的人來參與。等候神之後,一人看到腰帶、另一人看到腰帶扣、一人看到耶利米書13章4節,提到把「買到的腰帶埋了」。這些人都不知道華盛頓的環城公路就是「首都腰帶」(Capital Beltway)。他就認為得到神的印證,開始預備。到8月的時候,那個德國弟兄再次打來,說有人會提供買聖經的錢。他們一班青年在超過一百公里的「首都環線」埋了聖經。在他們去埋聖經的最後一晚,地點是國會大樓前,那裡有一個巨大的白色十字架。他們就圍著十字架,埋下最後一本聖經。在這件事後,聖經博物館就開始收集聖經,並慢慢建立起來。

「逐家歸主」踏入70周年,已快將探訪第2億個家庭。他們有6萬名義工,每月探訪2百萬個家庭,把神的話帶到人的家中。他們已經傳講救恩信息接近5億次,收到將近2億個回應盼望知道更多或接受耶穌。「逐家歸主」每年也在世界各地建立超過2萬間教會。易迪克博士最後總結說:「我曾遇到非洲的牧者,帶領教會14年來都沒有整本聖經。神的話對每個信徒都是非常重要的!」

神的話是活著的,帶神的話語去到世界。
神的話是活著的,帶神的話語去到世界。

(記者林暐皓報道)

【Kingdom LIFE】「宣子」成長路

宣教士子女,簡稱「宣子」,是一個很特別的群體,他們隨父母到陌生的世界生活,成為第三文化孩子。他們是宣教運動的見證者,同時也只是一群面臨文化及身份認同衝擊的普通孩子。2016年,由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出版的《未為人知的故事——亞洲宣子成長路》收集了17個宣子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道出了宣子在宣教工場遇到的困惑和掙扎,以及如何以獨特的方式來回應神的呼召,同時承傳屬靈的產業。

宣子缺乏群體支持

本書的其中一位作者Sky Siu(蕭加欣),隨宣教士父母到西非迦納生活了15年,在美國完成第一個學位後返港工作,現時在香港一間為青少年提供預防和治療濫藥及酗酒的服務的本地機構工作。談到神怎樣給她負擔去關心宣教士子女,加欣分享:「這與我個人的親身經歷有很大關係,因為我也是宣子的一員,我明白他們的需要及掙扎。」當時加欣的父母回應神的呼召,被差派到西非迦納宣教,那個年代是沒有短宣這種形式的宣教體驗,所以宣教士都是憑信心去的。加欣的父母在當地沒有一個人認識,而且行李在3個月之後才能到齊,在艱苦的條件下,加欣一家在西非迦納扎根下來。

加欣坦言:「很多時候,當一個家庭去宣教,父母有從神而來的呼召,但小朋友是沒有領受呼召的,只是跟隨父母行動,不是理所當然地對於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在其他人看來,覺得宣子只是去外地生活,但其實有很多文化適應、身分認同及屬靈生命方面的問題。關於跨文化經歷,加欣是屬於比較幸運的,因為只是去了西非迦納這個地方生活,而有些宣教家庭因著事工需要,去過很多地方事奉,有些宣子在很短時間就轉了5、6間學校的情況並不罕見。很多宣子認識朋友很容易,但建立深入的關係卻有一定的困難。而因著跨文化的經歷,引起身份認同的問題,從而影響到宣子的屬靈生命。很多宣子沒有穩定及持續的教會生活,主要依靠父母去認識神,較少有屬靈群體的支持。加欣回港後,也感到適應上有很大壓力。別人會認為宣子一定與神的關係很親密,但其實這並不是必然的。

關心助突破身份障礙

作為香港的教會及信徒,又可以如何去支持這些在外的宣子呢?加欣這樣回應:宣教士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回來述職的,其實教會可以趁這個時間積極去認識宣子,例如帶他們出去玩,和他們建立關係,因為友誼及群體的關心很能幫助他們建立對香港及教會的歸屬感。我以前回來香港1、2天就會很想離開,因為我覺得和這個地方沒有連繫。通常教會及機構對宣教士的事工關心很多,但其實宣教士的家庭狀況都是很需要關心的。另一方面,教會可以鼓勵差遣短宣隊,除了支持宣教事工,同時也關心及支持宣教家庭,可以為宣子舉辦一些活動,例如教讀寫中文等。「我在迦納時,沒有機會學習中文,其實覺得好可惜及遺憾,以致之後回港要很辛苦地學習中文,其實語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連繫。宣教家庭及宣子作為中國人,是需要對自身的文化有一個認同的。」

另外,宣子雖然不經常在香港,但現時網絡科技發展迅速,已經有多種不同方式可以與他們交往。例如將他們放入教會的代禱裡等。宣教士可以分享事工,宣子其實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及見證,例如安排他們在兒童主日學裡與小朋友分享。「我8歲時隨父母回港述職,有一次我跟隨父母去一個教會分享事工。有一個家庭在崇拜結束後主動來認識我們,並在我們回迦納後開始同我們通訊,還不時送禮物給我們。而我也會回信,透過幾年的信件往來,我們之間就建立了關係。而正是因著他們的緣故,我會開始期待回香港的時間,因為可以與他們見面。這些事情好像很細微,但就好像一條線一樣將我與我的家鄉——香港聯繫了起來。」

因著對宣子的負擔,加欣由10年前回港後,就積極參與宣子的關懷事工。在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轄下有一個關心宣子的委員會,是由一群對宣子很有負擔的弟兄姊妹組成的,而加欣就是最早加入的委員會成員之一。每年的暑假,加欣與其他成員都會舉辦宣子夏令營,而今年已經踏入第10個年頭了,這個夏令營目的是為了幫助那些回到香港的宣子可以認識相同背景的朋友,找到一起同行的屬靈夥伴。

(記者莫嵐報道)

美國牧師被土耳其監禁

美國的基督徒發起了一個全球運動,要求釋放安德魯.布倫森(Andrew Brunson),他因為土耳其對福音派的鎮壓,被指涉及政治罪行。

安德魯在土耳其領導了西岸伊茲密爾(Izmir)復活教會23年,於10月初被拘留,並於12月初被判監。近幾個月,已有一些外籍牧師被驅逐出境。

安德魯被控與7月15日發動政變的葛蘭運動有關,因而被土耳其政府監禁。布倫森最初與他的妻子被捕,但她在10月被釋放。根據他的妻子臉書的貼文,她被禁止探望她的丈夫,每日寫給他的信件並沒有收到任何回覆。她請支持者用土耳其語寫:我們為你禱告。

代表安德魯家人的美國法律和司法中心(ACLJ)表示,超過十萬人簽署了ACLJ的請願書,要求釋放他。

政變失敗以後,土耳其已經搜捕幾個支持政變的團體。基督教組織關注中東報導指,7月以來,已有4萬多人被捕,包括反對黨政治家,軍事人員,記者和教師在內。土耳其指控多名牧師「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葛蘭運動的靈感來自牧師和政治活動家Fethullah Gülen,現居於賓夕法尼亞州,美國當局拒絕引渡他。根據土耳其議會的亞美尼亞成員的說法,政變失敗後,美國福音派人士被視為報復目標。

「新教或基督教教會被視為美國的影響力,現在土耳其是反美國的,他們被視為攻擊目標」,土耳其議會前成員高級研究員Aykan Erdemir表示。

根據土耳其新教協會,過去四年,由於政府拒絕續簽簽證或其他許可證,至少有100名在土耳其服務的牧師被迫離開。

根據美國國務院估計,土耳其只有大約7,000名新教徒基督徒。安德魯帶領一個大約40名成員的會眾,屬於福音派長老會教會,以前曾作為宣教士與改革教會長老會。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16年12月2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安德魯早日可以平安回家,為土耳其的教會和領袖的安全禱告

宣教中國2030會議宣告: 15年內中國差出二萬名宣教士

過千名中國的牧者及教會領袖9月底聚集韓國濟洲島,出席第二屆「宣教中國2030會議」,宣告中國在2030年前差派出二萬名跨文化宣教士。

「宣教中國2030會議」起源於2013年在首爾的亞洲教會領袖論壇,2015年在香港舉行第一屆會議。

今年的主題「和平之子」來自馬太福音五章9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召集人周牧師歡迎來自中國七大區域的參加者,他們正好代表中國七個軍區,說明「耶和華的宣教大軍已經預備好」。

大會主席金明日牧師致辭,他指出宣教不僅是主耶穌的命令,也是中國教會回應神百年來的託付。承接上屆會議,這次會議探討五大議題:宣教理論、宣教導向教會的建造、國內少數族群宣教、海外華人事工,以及跨文化及海外宣教。

濟洲島聖安教會主任牧師柳政吉在開幕時講道,以「和平之子」為題。他指出,在充滿腐敗和衝突的世界裡,只有耶穌基督能帶來真正的和平。世界福音聯盟的全球大使布萊恩·斯蒂勒(Brian Stiller)其後報告全球基督教增長情況。

(來源:WEA News,2016年11月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差派超過二萬名華人出去收祂的莊稼。

城寨禧年慶典 潘靈卓﹕盼望在於神的國

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50年前隻身來到香港,沒有買回程船票,沒有計劃回去英國。過去多年在九龍城寨服事吸毒者、妓女、黑社會和貧窮人。藉著聖靈的大能,她見證黑社會的吸毒者,靠著方言的恩賜立即脫離毒癮。因確信神話語而來的勇敢,她直接向黑幫「大佬」及手下傳講耶穌。50年來,許多人和家庭因為她見證耶穌而徹底改變。11月25-27日,聖士提芬會在九龍寨城公園籃球場位置,豎立了一個帳幕慶賀潘小姐來港50年。慶典透過五十個小時不停敬拜,單單尊崇耶穌。

星期六的黃昏,突然下起滂沱大雨,仍然無阻來參加慶典的人的興致。約二千多人冒雨聚集在籃球場的帳篷下,聆聽在九龍城寨中得救的見證,一起用廣東話及英文詩歌敬拜回應,並按領受呼召有特別需要的人禱告。

其中一位弟兄分享他的見證。昔日他在城寨作不少壞事,多次被控上庭,但他從不認罪。直到他遇到潘小姐向他分享耶穌,為他禱告,他突然放聲大哭,認罪悔改。他形容:「原來認罪可以如此釋放!」雖然他沒有讀書,並不識字,但後來神呼召他。他說:「不識字都可以做服事!」領導團隊之後領受要為在失望中的人禱告,宣告耶穌是盼望。

敬拜一段時間後,領導團隊領受聖經中「血漏的女人」的經文。因著她的信心,耶穌感到能力從他身上出去了。他們邀請正在患病,甚至已經無盼望的人,站到走廊之中,讓服事團隊為他們禱告。他們也提醒任何代禱者:「讓那人經歷聖靈的能力,不是你的同情。」禱告完了以後,有人分享見證。他的腸胃一直有問題,但被服事之後,他發現那痛楚不見了。另外一位姊妹說,她的頸一直有疼痛,但這晚的禱告以後,已經不痛了!眾人都投入敬拜,尊崇和感謝耶穌。這晚在九龍城寨的舊址,耶穌基督的見證比傾盆大雨來得更響更亮。

耶穌基督的見證比傾盆大雨來得更響更亮。
耶穌基督的見證比傾盆大雨來得更響更亮。

 

星期日的下午,陽光普照。更多的人聚集在九龍城分享遇見耶穌的故事。一位姊妹說,自從她認識潘小姐,認識耶穌之後,她一直很希望父親也可以接受耶穌,但父親不肯接受,仍然沉迷毒品。直到後來,病重的父親看到耶穌在女兒身上所做的改變,終於在臨終前一段時間離開毒品。領導團隊之後領受,要為現場願意接受耶穌和回歸神愛的人禱告,呼求耶穌的拯救。

後來,領導團隊亦領受要為下一代禱告。有人異象中看到一幅圖畫:在接力比賽中,藉著上一代的遮蓋和鼓勵,現在要交捧給年青一代。他們說:「年青人當中有些覺得自己失敗、不潔,或做得不夠好。我們希望祝福你們,與你們同行。你們將會是靠著耶穌的大能迎接耶穌回來的一代!」領導團隊呼召所有在服事中的年青人到台前,在上一代的陪同下,為他們禱告。數百位年青人來到台前,場面感人。

為數百位年青人禱告。
為數百位年青人禱告。

 

潘小姐隨後亦分享,當時她住在城寨中,讀到希伯來書11章時,在異象中看到那座永恆的城,就是神的國。她深信神正在向她啟示:「城寨也可以是神的國」。然而在她身處的城寨,每天的生活都在水深火熱中。其實,她並不知道如何可以把城寨改變成神的國,或何時會改變。她說:「我的任務就在於,我有否在每一分鐘,向所遇見的每個人,顯出神的恩慈。」多年來,她見過盲人看見、跛腳的起來行走,但這一切卻更提醒她,我們在地上只是客旅。「地上的政客會承諾給人民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國家。我們的盼望不是這些。」潘小姐說,「不要有一個錯覺,以為我所能得到的,就只是這個世界可以給予的。」這次慶典在一個帳篷之下舉行,正好代表我們在地上只是客旅,我們的盼望不是地上的,不是眼前的。正如耶穌在羞恥中死去,在城門外受苦(希13:12),我們也當和祂一樣,進到有需要的人當中,分擔他們的苦難。

之後,領導團隊領受要為那些因主的名,在「城外」受辱的人禱告。他們說,有些人在服事中甚至受到家人和朋友的誤解和鄙視,所以呼召這些人出來,為他們禱告。敬拜的詩歌唱出「看啊!被殺的羔羊」,鼓勵人仰望創始成終的那位。

(記者林暐皓報道)

恩臨萬邦2017青年宣教大會 將增設文化探索活動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於10月20日就第三屆「恩臨萬邦青年宣教大會」舉行發佈會,由營會籌委介紹有關營會的主題方向及活動內容,又請來過往參與的學生及堂會傳道人分享見證及經驗,現場有多位堂會牧者、長執、機構代表及傳媒出席。

「恩臨萬邦2017青年宣教大會」將於2017年6月9-12日舉行,營會主題為:「Y宣教 Challenge挑戰 Chance機遇 Change改變」,期望透過信息分享、宣教士見證及不同形式的活動,闡釋基督徒為何要宣教,及宣教所帶來的挑戰、機遇及改變,挑旺年輕信徒的心靈及建立他們的宣教生命。

大會特別提到是次營會名為「文化探索」的新活動,將按參加者對宣教差傳的認識和參與程度,安排不同的文化探索活動,例如透過Discovery遊戲,以體驗宣教士的跨文化歷程;或走出營地作行區祈禱及街頭佈道,甚至嘗試參與本地宣教事工,向不同文化的人傳福音。除此之外,營會也會承傳往屆的成功基石,繼續保留有果效的活動,例如與宣教士作面談的「生命分享」節目。是次營會將邀請超過10位不同地區的宣教士駐營,讓參加者可按需要一對一約見面談,更深入地了解特定地區的宣教士的宣教經驗及心路歷程。

活動介紹結束後,大會邀請一位年青人上台分享她透過參與3屆青年宣教大會,學習如何跟從耶穌回應宣教使命,不但在校園裡參與傳福音及帶領門徒小組,更在畢業後擺上一年時間到福音封閉國家參與宣教。另外,四方福音會的一位傳道同工亦分享教會推動青年宣教大會的重要性,以及參與過青宣的青年人如何在教會延續他們對事奉與宣教的火熱,使教會的青少年事工更有果效。

(記者莫嵐報道)

IHOPKC與YWAM結盟 目標:興起一百萬代禱者 遮蓋普世宣教

國際禱告殿(IHOPKC)和青年使命團(YWAM)的同工在9月初同心聚集,探討幾項宣教運動重心議題,包括聖經翻譯,以及福音轉化社會等。IHOPKC總監畢邁可(Mike Bickle)更接受和YWAM創辦人康寧漢(Loren Cunningham)的挑戰,承諾興起一百萬名代禱者遮蓋宣教運動。

「我們感謝神在過去50年透過YWAM造成的工作,我們將持續委身以禱告遮蓋他們擴展神國的大使命,並邀請世界各地的禱告事工加入。」畢邁可說。

IHOPKC認定禱告是傳福音、建立門徒和教會的燃料及目標,多年來持守24小時不間斷的禱告敬拜,作為IHOPKC的核心。現在,IHOPKC更將他們的禱告事工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呼求福音要傳遍列國。

康寧漢夫婦表示:「YWAM也是透過聆聽神和用經文禱告來起步。我們需要代禱,我們很感謝IHOPKC加入在這個偉大的工程中。」

YWAM名譽會長約翰.道生(John Dawson)指出,過往的禱告運動曾帶出復興,而復興就衍生出宣教運動。摩拉維亞弟兄會在長達100年間不斷守望禱告,與大覺醒運動及之後的宣教運動有關聯。他表示:「IHOPKC在過去17年來忠心維持24小時的禱告敬拜,對我們非常重要。當我們的宣教士在地球另一端艱難、危險的地方,我們能感受到這份愛的保護。我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因為有代禱者正在為我們劬勞禱告,有時甚至在深宵。我們來到堪薩斯城,本來是跟大家分享得勝的經歷,想不到獲得大家更大的禱告委身,對畢邁可及一眾敬拜者滿懷感激!」

道生又表示:「當這些代禱宣教士關注普世宣教,不同國家、族群,即使不是身在工場,他們仍然有份……一百萬名代禱者將帶來驚人的影響!」

(來源:Charisma News,2016年9月16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神在全球興起一百萬宣教代禱者

美南浸信會宣教士回報: 村長復活引發歸主潮

一班在東南亞的未得之民,因目睹村長死而復活而紛紛信主。

起初,一班美南浸信會宣教士帶了一名當地人信主,然後這名信徒便帶同其他信徒開始到偏遠的村莊傳福音。這些村民便把偶像,及與偶像有關的項鍊和護身符燒毀。但焚燒儀式結束後不久,村長過身。於是,一班基督徒便前往那位已過身的村長的地方為他禱告。禱告後,那位村長開始咳嗽,其他人得悉便湧入來,那村長便開始呼吸。於是,這班信徒就開始分享福音,接著村民紛紛信主,更把偶像焚燒。

美南浸信會國際差傳部主席普拉特(David Platt)說:「讓我們共同努力,將看到成千上萬的南浸禮會信徒把好信息帶到地極。」他在9月的一個美南浸信會領袖會議上分享這個死而復活的故事。

(來源:CBN,2016年9月25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差派更多宣教士帶領未得之民信主。

宣教動向直擊: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站立在一個很重要的屬靈位置,從中國新彊向西移的第一個國家就是吉爾吉斯斯坦,是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重要關卡。

吉爾吉斯斯坦的主要信仰是伊斯蘭教,回教徒佔87.2%,基督徒僅佔0.42%[1]。吉爾吉斯斯坦是鄰近五個「斯坦」當中,對福音工作相對較開放的國家。當地政府法例不容許在公開場所傳福音,但不禁止人參加聚會。吉國亦容許滿200名會友的教會註冊,現時能成功註冊的教會有數間,會友大部分是以俄羅斯及朝鮮族為主。多數福音工作是在北部首都Bishkek一帶,而集居於南部的本地吉爾吉斯族/柯爾喀孜族(吉族/柯族)就大多數是村落家庭教會。當地教會缺乏資源及牧養,亦很需要裝備,特別是村落工場缺乏工人。對於改信基督教的柯族信徒來說,最大的壓力是來自親友和鄰舍的杯葛,及面對社會上不公平待遇。

根據統計,現時吉國人口約六百萬,72%是吉族/柯族人,9%是俄羅斯人,14.5%是烏茲別克人[2]。 當地主要語言是吉語/柯語及俄語,因為曾受俄羅斯統治,俄語仍是主要商務語言。當地一般收入為每月100至300美元,在貧窮線以下。另外,當地家庭問題嚴重,倫理關係複雜,酗酒家暴情況普遍。

雖然現時在吉國的福音工作並不興旺,當中也有些令人振奮的見證。一位吉族/柯族牧師講述他信主的奇妙經歷。他以前是虔誠回教徒领袖,一次讀可蘭經時,竟三次說出「耶穌是主」,讓他非常震驚﹗後來,他接觸到基督徒帶他上教會,掙扎了半年後決意跟隨耶穌。於是,他全職事奉神,建立教會,現在正支援六個家庭聚會點,平均聚會人數由幾位到十多位,都是以吉族/柯族人為主,並與其他鄉村教會合作推行門徒訓練。聚會時只有簡陋的樂器,但卻滿有神的同在。

一位柯族姊妹藉職場事奉神的見證也非常鼓勵。這位姊妹因著神醫治了她病危的兒子而信主。她禱告神為她預備一份可事奉祂的工作,兩年後便被一間機構邀請推行社區發展計劃。這計劃包括教導村民探討村中的衛生環境和安全問題,及如何處理。藉著這工作,他們有機會接觸村民,向他們傳福音。後來,在主帶領下,她開始教導不同教會推行社區發展計劃,讓教會有機會進到農村服事。教會更與政府合作,在一個農村設立了一間照顧傷殘兒童的中心,透過這計劃帶了7人信主。

另一邊廂,當地的牧者要面對不少挑戰。一對吉族/柯族牧師夫婦曾被親戚邀請參加ISIS,他們堅決為真理站穩,後來這幾位親戚在一次聖戰中陣亡。

在回教國家服事神實在很不簡單,需要我們切切禱告支持。當地福音工作有很多不同層面的需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誠邀你參與10月7日晚上7:30至9:30於國度事奉中心舉辦的「吉爾吉斯斯坦祈禱分享會」,了解可如何參與當地福音工作或代禱。

(記者陳細細報道)

吉爾吉斯斯坦祈禱分享會

日期:10月7日(五)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國度事奉中心 – 九龍灣啟祥道22號開達大廈7樓A室
報名:http://goo.gl/O0nDuF

因場地座位有限,請盡早報名

 

[1] Joshua Project

[2]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創新聖經翻譯系統 惠及沒有書面文字族群

威克理夫協會(Wycliffe Associates)推出創新的「流動輔助支援翻譯系統」(MAST),為沒有書面語言的族群翻譯母語聖經。該系統令耗時的翻譯工作大大加速完成時間。

「流動輔助支援翻譯系統」僅面世兩年。在2014年初次投入運作時,翻譯人員僅用了兩個星期就為一項翻譯項目,完成了新約聖經48%的母語翻譯。相比之下,傳統方法需25-30年才能完成相同工作,新系統帶來突破性的進步。

威克理夫協會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布魯斯·史密斯(Bruce Smith)解釋為何協會如此重視聖經翻譯:「這世界上還有大量人口只有口述語言。但基督耶穌為他們死,正如他為你和我死一樣。我們不能撇下他們。我們必須,而且一定會得著這些群體。現在,我們的團隊正致力將這套翻譯系統帶到全球最偏遠的地區去建立福音的工作,並幫助更多人認識耶穌及在真理上紮根。」史密斯繼續說,「從我們的試驗得知,這策略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6年9月8日,莫嵐編譯報道)

禱告:MAST大大加速聖經翻譯工作

緬甸基督徒人口上升到6.2%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最新人口普查報告指出,緬甸基督徒人口成長驚人;基督徒人數現佔總人口6.2%,1983年時只有4.9%。

報告指出,緬甸有300萬基督徒,其中一半住在撣邦、克欽邦和欽邦;85%的人說,他們是欽邦基督徒,這裡是緬甸唯一佛教徒未占多數的省份。克欽邦基督徒占該邦34%。

基督教仍是緬甸第二大宗教。自1983年以來,佛教徒每年以1個百分點的速度下滑,但佛教徒人數仍高達總人口的88%,佛教徒依舊是緬甸主要宗教。印度教小幅成長,萬物有靈論者和伊斯蘭教徒微幅減少。不過,緬甸不承認的洛興亞穆斯林,人數約有100萬;若把這些人數加入,緬甸穆斯林人口就占了4%。

(取材自worldwatchmonitor,2016年8月,台灣國度復興報Amy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堅固緬甸基督徒信心,賜福教會增長。

基督徒商界領導力高峰論壇 興起大中華守城者

國際全備福音商人團契(FGB)大中華守城者將於9月16-20日舉辦「全球華人基督徒商界領導力高峰論壇」,主題為「創新與傳承」。FGB主席陳世強表示,論壇是為回應職場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下所發揮的功能和扮演的角色,探究怎樣的新皮袋才可以承載這末世的全球屬靈大收割

「作為『超級聯繫人』的香港基督徒領袖,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可以扮演怎樣的策略性角色?具體來說,是如何接棒歐美國家的屬靈傳承及如何實現中以屬靈接軌,幫助正在中國興起的西行大軍來完成耶穌托負我們的大使命。」陳世强說。

是次論壇的主要講員包括:Empower21全球議會主席Billy Wilson、彌賽亞猶太裔職場領袖Paul Szkiler、新加坡愛心爸爸運動創辦人Jason Wong、新加坡商人團契守城者負責人Georgie Lee、以色列香港總領事Sagi Karni、西行之旅運動創始人王紹宏、以色列知名企業家Adiv Baruch,以及中、港、台三地多位新一代領袖。

報名

差聯辦「跨文化訓練學院」 裝備精英宣教士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於7月下旬為新成立之「跨文化訓練學院」舉行招生說明會, 由院長洪雪良牧師及多位夥伴差會的負責人分享辦學目標及期望。

院長洪雪良牧師介紹這學院為一所跨宗派、堂會、差會的綜合學院,旨在裝備信徒參與跨文化宣教事工。課程名為「跨文化訓練證書課程,首階段為一年制課程,以多元彈性單元及勉導模式教學,一年四季都可註冊入讀。龍維耐醫生分享培育學員生命的重要性,以致我們不再送出受傷的宣教士,而是送出精英宣教士。為此,學院不單教導學員如何開荒殖堂(Knowing),提供模擬實際宣教工場(Doing),也會透過生活教育塑造學員的生命(Being)。

前線差會總幹事胡樂文接著分享到一項對非洲數百位宣教士的調查,發現宣教果效最強的5%宣教士是那些沒有受多年正規神學教育但持續進修的宣教士。他們一般有少至三年經驗在職場帶門徒訓練或研經。接著,海外基督使團(OMF)伍國華牧師指出宣教是跨文化工作,像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人群中一樣。傳福音不是單向式,如果不認識對方,就只是在自說自話。因此,宣教士需要明白工場的社會背景,人的生活想望,用對方感受到的方式把福音傳遞給對方。最後,恩福聖經學院宣教科講師羅兆麟指出,現在是宣教的世代,中國正在接福音重要的一棒,我們要帶領宣教更上一層樓,這也是這學院的使命。

(記者陳細細報道)

國度1分鐘(11) – 宣教未得之民

294-未得之民B
+按圖放大

中國教會自1940年代領受「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異象,要把福音沿著絲路經過中亞傳回耶路撒冷。絲路沿線國家位於「10/40之窗」內,即大多數未得之民的地域。這些國家主要為伊斯蘭教國家,教會需要有策略地得著這批未得之民。

為何要關心「10/40之窗」?

10/40之窗是指北緯10度至40度的區域,由西非至亞洲。
雖然地域僅佔全球土地1/3,卻擁有全球2/3的人口。

  1. 全球最少福音化的地區
    全球97%列為「福音未及群體」的國家位於這窗之內。
  2. 全球三大宗教的陣營
    這窗之內有7.6億多回教徒、7.2億多印度教徒及1.5億多佛教徒,涵蓋全球三大主要宗教的發源地和中心。
  3. 全球最貧窮的地區
    24億赤貧之民 (每年平均收入500美元以下)住在此窗之內。

宣教知多點

何謂「福音未及群體」?

一般來說是指基督徒不到2%的族群

目前全球有:

  • 6,671個福音未及族群(佔全球40.4%)
  • 4,000多個語言族群未有母語聖經
  • 超過3,100個族群沒有宣教士
  • 35億穆斯林﹑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需要聽到福音

(來源:The 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及Joshua Project)

何謂「MUUPGs」?

即Muslim Unreached and Unengaged People(福音未及穆斯林族群)

至2016年3月,全球有1,087個MUUPGs,保守估計共有1.2億名穆斯林。

何謂「40-70之窗」?

是指北緯40度至70度的區域,由歐洲至中亞洲地帶,包括歐洲、土耳其、俄羅斯等地。這地域的人通常已聽聞福音卻未曾真正接受福音。

是由差傳學家彼得‧魏格納(Peter C.Wagner)於2000年提出。

(來源:前線差會)

 

(各國家資源來源:Joshua Project)

俄羅斯法案威脅新教教會 擬立法大幅度限制福音傳播

俄羅斯的反恐新法案,被認為是自共產時期後,打擊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最嚴苛的法例,一旦立法,在教會及宗教場所外,便不能有任何福音活動,包括私人住宅和網絡世界。

新條例對於傳教工作有廣泛的限制,若實行,俄羅斯基督徒將不能通過電子郵件邀請朋友參與教會聚會或到自己家裡有信仰聚會。個人違例者罰款最高達美金780元,機構罰款可達美金15,500元,外國遊客違反法律則被驅逐。

新條例似乎是針對俄羅斯東正教以外的宗教團體,因為它所定義的傳教活動為「傳別的宗教」,意味著東正教能傳福音給俄羅斯人,但其他宗教卻不能。俄羅斯的民族主義向來與東正教緊緊連結,普京總統也與東正教關係密切,親疏有別,傳播東正教以外的信仰被視作威脅。

法案已在俄羅斯國會聯邦議會上、下兩院通過,普京總統於7月20日簽批落實。

俄羅斯的新教徒(約佔俄羅斯1%人口)為此禁食禱告,並去信普京總統請願。俄羅斯的新教教會負責人,及其他福音派領袖呼籲人關注這法律違反了宗教自由,並會給予政府不合理的權力去監管網上活動,侵犯言論自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16年6月2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讓福音繼續在俄羅斯廣傳。

【Kingdom LIFE】善用媒體與音樂 青年要為神建立教會

全球的教會都在面對年青人流失的問題,特別是文化、藝術和媒體領域的年青人。國度復興報5月底走訪台灣多間年青人的教會,學習台灣的宣教策略。我們拜訪了iM 行動教會的松慕強牧師、新生命小組教會顧其芸牧師及音樂創作歌手陳威全。他們除了分享網絡、文化和音樂的經驗外,也不約而同地挑戰香港的年青人要建立教會。

陳威全

984-1_292_PHOTO-16

陳威全,來自馬來西亞的創作歌手,曾經創作許多歌曲給不同的歌手;他自己也創作了不少歌曲來敬拜神,包括《成全》、《全然相信》。他幾年前來到台灣,從藝人變成製作人,到現在更有自己的公司,也是教會的敬拜牧師和區長。他相信,神祝福他有這麼多的角色,也是一份使命。

「以前唱情歌就是愁眉苦臉」他說,「來到教會才學習到,唱歌是要讓人感到溫暖,心裡得著力量。唱歌的焦點不是觀眾,而是敬拜神。」作為基督徒歌手,他的使命是透過音樂讓人對生命有新的看法。正如他之前發表的《傾聽》,談到人固然需要聆聽身邊的人,但我們也有耶穌去傾聽我們。對於他音樂的才華,他說:「上帝給你一個恩賜,是為了建立祂的教會。」他將神所賜的禮物,影響身邊的人,吸引他們到神面前。現在他在教會擔任區長,牧養年青人。他鼓勵香港的年青人,不管在甚麼領域,都可以把祂的愛傳出去,讓更多人認識祂。

「不要害怕,不要以福音為恥,大膽讓人認識耶穌﹗」陳威全深信,唯有上帝能改變人的心。

 

顧其芸牧師

984-2_292_PHOTO-17

稍有留意互聯網上的教會,你也會看過「新生命小組教會」。他們每年舉辦「青年國是論壇」,致力探討教會的未來。他們的主任牧師顧其芸牧師曾為周杰倫證婚,致力於新媒體的宣教。他指出,教會的宣教概念要大大改變。

「一個教會如果不完成大使命,她何必存在呢?」顧牧師的問題一針見血。他指出,教會要走入人群,了解他們的需要,又發出重要的問題:「教會的禾場在哪?」

說著拿起手中的電話,用力指著它說:「最大的國家、最大的禾場在這裡!」為了網絡上這麼多的靈魂,今天的教會要想想網絡世界的宣教進路。「這是虛擬卻是真實的禾場。」

新生命小組教會的多媒體創作很吸引人,那我們能學習到甚麼呢?顧牧師認為,更重要的是經營人,不是經營媒體。「如果只是傳遞消息,那已經落伍了。」現在是「素人」的年代,不是「藝人」的年代:「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媒體,而且比教會做得好」他表示,信仰越準確越好,但表達信仰的方式越自由越好。當他們花了幾年的時間學習新媒體,他們已經跨進了「經營網上社群」的一步。

「你有沒有建立教會的屬靈企圖心?」他鼓勵香港教會起來傳福音,「你們有能力建立教會。上帝把香港託付給你,不是我。」

 

松慕強牧師

984-3_292_PHOTO-06

iM 行動教會是一家非常時尚的教會,他們用現代的語言和文化分享基督的愛。

他們的主任牧師松慕強說:「iM 就是Inspiring Moment,我們企圖在每一次聚會,用各樣的方法,創造Inspiring Moment,讓人可以與神相遇。」他們的異象是不斷探索這個世界,前往一般人、一般教會所不願去、不敢去也不想去的地方、領域及族群,拓展神的國度。「No limit!」松牧師說,「我們不設限所用的方法和工具,又有很多創新的行動。」所謂多媒體,就是用聽得懂的方式跟現代人說話,讓他們遇見神。

「神一定要使用你!」他說,「這是一個沒有父親的時代,沒有信心、沒有盼望、沒有真愛。但神會使用你改變環境,把神的國度帶下來。」松牧師24歲的時候,聽到神的呼召,辭去當時的工作去建立教會。曾經有一段時間,他並沒有收入,要住在教會裡。「過了15年,現在我還活著。」言談間滲出一種勝過困難而來的熱情。

他挑戰香港的年青人參與在大使命之中,不要只留在教會內,做一些基督徒本來就會做的事。相反,只要在不犯罪的情況下,做出全新的行動,創造Inspiring Moments。不要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也不要害怕,自由地被神使用。教會應該是充滿創意、行動力和影響力的。 

「祝福你成為一個開拓教會的人,這是最有趣的事情,生命中最正確、最捧的投資!」


(記者林暐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