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LIFE】藝術家放下自我 為神興起發光

不知你對藝術家的印象如何,是否覺得他們離經叛道難以捉摸?「其實藝術家是一群渴望被理解接納的人。」沙畫藝術家馬仔(馬穎章)說。今期Kingdom Life 採訪了馬仔及演員June(林兆霞),他們如何被神呼召在藝術領域為神得著這個群體。

.馬仔的沙畫作品

藝術領域服事團隊

馬仔過去一直從事沙畫及藝術有關工作,直到2016年在一個職場轉化特會中,神呼召他起來為藝術山頭贏回土地,並帶領他到一間非牟利機構成為駐場藝術牧者。藝術牧者的工作,就是牧養藝術家,幫助他們在藝術領域找回命定。藝術家工作時間飄忽,觸覺敏銳,情感細膩,甚至非常自我,在信仰,教會及信徒這三角型的關係中,未必懂得如何平衡和遷就。「聽牧師講以前與我相處的事,他也覺得我很有性格,不易相處的。因為我也是一個藝術家,也是性情中人。既然我是過來人,我明白與藝術家溝通,是源於什麼基礎及方式。神讓我在前半生先處理自己與神的關係,然後讓我成為藝術家與信仰相遇的橋樑。」

馬仔曾帶一位音樂家去教會,這位音樂家之前是不喜歡教會的,因為他覺得教會的音樂很差。「我嘗試告訴他,其實神很愛你,很想你用不同的方式敬拜祂,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的音樂敬拜神的。」經過幾次的交流,他願意繼續去教會,因為他感覺到教會對他的接納。

June是一名演員,同時與馬仔在同一團隊中從事行政工作。June在2015年拍的一部電影中扮演流浪的婦人,一星期後巧遇一位朋友正要去探訪露宿者。「我聽到之後腦中好像微波爐一樣『叮』一聲,就立刻加入他們一起探訪。之後他們就邀請我去教會,所以很暢順地,我就信主了。」2016年,June偶然重遇馬仔,當時他正在現時的機構中開荒,正正也欠缺一名行政員工,就是這樣,June加入了團隊,並且在馬仔初信栽培的牧養下快速成長。June形容,這是她在信仰裡的一個轉折點,神感動她配合團隊在藝術範疇做職場轉化的工作。

.《春嬌救志明》劇照(左:June)

表演散播福音種子

「有時我會想,我是一名演員,如何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去事奉神或者愛別人?然後我想到,可以與別人的生命直接接觸的,我最拿手就是演戲了。」於是June想到用表演去接觸小朋友或街坊。「可能日後有其他人向他們傳福音,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其中一個點,當他們以後將所有點連起來,就會成為一條路帶領他們回到神的家。」最近June在參與一個與音樂有關的藝術項目,源於她有一個基督徒朋友是吹長笛的,他一直有在網上做直播。June發現他直播中演奏的音樂能夠安撫人的心靈。June很想與他合作,就嘗試以唱歌形式加入朋友的直播。June後來收到的反應都很正面,很多朋友都覺得這種的合作很好。偶然他們也會在直播中播放詩歌,她認為如同撒種一樣,期待神將有一天使它們發芽。

.June聖誕互動故事劇場《熊出沒主意》

而近期最令June深刻的一次表演服事,是在去年機構的聖誕活動。當時她既要負責行政工作,又要負責一個獨角話劇表演。因著行政工作實在太忙碌,臨近聖誕那段時間,她差不多通宵幾個夜晚趕工,而話劇劇本卻一直抽不出時間完成。最後在表演開始的前一晚,June已經筋疲力竭,但她深知這是神想她去做的表演,咬緊牙關用一個通宵的夜晚很高效率地排好整部劇。第二天的表演,小朋友和街坊的反應都很好。「我最記得表演結束後,有一位小妹妹本來一直很安靜地看話劇的,竟然突然抱著我的腿,對我說:『我想和你做朋友。』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眼淚忍不住湧出來。」

用藝術進入不同社群

.馬仔沙畫表演

神也透過沙畫,不斷擴張馬仔的服事邊界。當他第一次倒沙落燈箱時,神就說話,其實你也是一粒沙。人不喜歡沙塵,落到身上都想拍走,但神說祂喜歡,因為是祂創造的。「不要小看幾粒微小的沙塵,當它們堆積一起,有光就有變化,很美麗的圖畫就可以創造出來。」對馬仔來說,以前從沒有想過可以進入精神病院教精神病康復者畫沙畫。「我覺得很奇妙,畫畫可以去到醫院、監獄甚至肢體殘障社區等,那裡的人全部都是社會看來不美麗,殘缺的人。這又令我想起沙,因為沙也是石頭經歷過無數磨蝕及粉碎才變成。所以神也愛那些殘缺的人,神都愛的我們就要去服事。我發現自己在服事過程中也被建立和鼓勵,這才是我最大的得著。」

(記者莫嵐報導)

「響起全城敬拜的聲音」啟動禮

近期Busking文化在城中掀起熱潮,許多熱愛音樂的年青人擺脫狹窄空間的束縛,紛紛現身街頭為夢想高歌。為幫助香港新一代的基督徒音樂人搭建平台,發出屬於香港的敬拜聲音,奉獻力量與國度事奉中心合作舉辦「響起全城敬拜的聲音」的活動,計劃在6-9月期間,結集100隊本地的年青敬拜隊伍,走上街頭帶領300場敬拜Busking。5月20日,主辦單位舉辦了活動的啟動禮,奉獻力量事工顧問陳利泉先生,及國度事奉中心總幹事何寶生先生分別在會中致辭,並邀請了天虹小學兒童busking樂隊,德志香港武術團及國際青年音樂家朱芸編到場表演。

陳利泉在致辭中提到,今日是五旬節(Pentecost),一個主所預備的特別日子。這次的活動他從神領受「5P」:Prophetic(先知性),今次的活動是一個先知性的運動,要抓住神給我們的呼召與異象,以致整個活動都是由聖靈帶領;People(群眾),這個活動要去到群眾當中,將神的好消息,透過音樂及不同的藝術方式在街頭向群眾表達及傳遞;Praise(讚美)及Prayer(祈禱),這是一個向神發出的敬拜及祈禱的活動;Proclaim,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其實今日人的心靈就好像沙漠,需要聖靈的活水江河,我們要在城中宣告神的國要臨到。

何寶生在致辭中提起當年他在維園敬拜的經歷。當時因著他和弟兄姊妹的敬拜充滿神的同在及喜樂,吸引很多人加入他們敬拜的行列,又有多人信耶穌。因此,他祝福在座的年青人:「今日是全城敬拜的啟航日子,祝福100隊敬拜及表演隊伍為神走上街頭表演,就是將神的榮耀從天上帶下來,改變香港的屬靈氣氛及文化,使這片土地充滿「神氣」。

啟動禮中,主辦單位還邀請了兒童、少年及青年3個年齡組別的表演嘉賓以歌聲、武術及樂曲率先向全城響起敬拜的聲音。他們分別是:來自有Happy School 之稱的浸信會天虹小學的小朋友組成的Busking樂隊;德志香港國術會的少年武術團,曾於全港各大型武術比賽中屢獲殊榮;國際青年音樂家朱芸編先生,土生土長的香港年青人,以二胡演奏揚威海外,曾於國家主席訪英期間在與威廉王子夫婦的見面會上演奏,亦曾為BBC紀錄片及荷里活電影演奏配樂。

組隊參與「響起全城敬拜的聲音

(記者何雲深報道)

DreamKidz 唱遊港九新界 Busking 完成音樂夢想

4月4日兒童節,DreamKidz聯同浸信會天虹小學的學生組成Busking(街頭音樂表演)樂隊遊走港九新界各大Busking熱點,包括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銅鑼灣時代廣場及沙田大會堂,用音樂及歌聲為追尋夢想的孩子和大人打氣。因觀眾反應熱烈,最後Busking隊移師沙田偉華中心加開一場,天虹小學的朱子穎校長及幾位老師除了親自到場為同學打氣,更加入了busking行列,師生和睦合唱。

是次此活動發起單位DreamKidz表示,有感近期香港學童在學業、家庭及學校方面都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及挑戰,夢想及快樂的童年似乎已成為奢侈。Dreamkidz期望透過音樂的自由表達為孩子發聲,鼓勵孩子及家長突破限制,勇敢找回夢想及快樂。

DreamKidz自今年年初開始與天虹小學合作,聚集一班熱愛音樂及有夢想的小朋友組成Busking樂隊,期望在兒童節透過Busking這個平台,讓更多人明白孩子的心聲,看見他們身上的無限潛能!DreamKidz創辦人Mabel表示,整個團隊都非常享受夢想由計劃到實踐的整個過程帶來的喜悅。DreamKidz盼望將來推動更多小朋友發掘熱情,實現夢想。

(KRT訊)

電影《想更認識你》 見證上帝愛與寬恕

電影《想更認識你》改編自MercyMe樂團雙白金暢銷基督教歌曲《I Can Only Imagine》的創作背景故事。主音巴特(傑麥可芬利飾)在嚴父亞瑟(丹尼斯奎德 飾)的高壓教育下成長,無論他如何討好父親,亞瑟的心就像一道高牆,擋在他們父子之間,不讓巴特輕易接近。他傷心難過,也曾逃避,但音樂與信仰改變了他:音樂讓他有勇氣面對一切,而信仰讓他了解父親到過世前都說不出口的愛。電影提醒我們把握時間,讓苦難化為靈感,讓傷害被愛治療。

4月11日,影音使團於奧海城the sky戲院舉辦電影《想更認識你》的教牧友好試映,過百位教牧、長執及友好到場觀影。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先生表示:「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未能像天父一樣愛我們,因著人的軟弱,每個家庭有不同的問題,導致我們覺得父母的愛是扭曲了,失落了,取而代之是很多的傷痕,仇恨出現。《想更認識你》正正帶出福音能夠改變人,能夠改變令人絕望的關係。」電影將於5月24日在香港上映,影音使團鼓勵教會、機構、信徒團體參與包場計劃,祝福身邊的親友及眾社群!

【Kingdom LIFE】以音樂影響生命的承傳 Julian Chan 神預備的音樂路

在即將舉行的吉中鳴「鳴穌嘢」演唱會中,Julian擔任幕後編曲及製作。不說不知,早在10多年前,Julian同樣是吉牧師的音樂佈道會中決志。神何等奇妙的計劃,當年還懵懂無知的少年,今日已經成為獨當一面的音樂人,並立志以音樂事奉神。

「當年是同學邀請我去聽『演唱會』。我首先被現場的歌曲感動的,因著從小學音樂,所以我對歌曲,樂器和和聲等比較敏銳。我當時覺得很好聽,也很喜歡那個氣氛,甚至看著台上敬拜的人,覺得原來信耶穌可以很有型,很新潮,於是就舉手決志了。」Julian說。

「信主之後我試過埋怨神,為何我的會考成績這麼差?而前幾年回頭看,才知道神在默默看顧我,放了一個時間表在我身上。」Julian經歷會考成績不理想,就立志進入浸會大學讀音樂,後來更發現自己很想從事音樂創作,於是從第二年開始主修理論及作曲。之後那年高考,反而是媽媽催促他報讀香港演藝學院。Julian在過期報名被罰錢、遇上沙士、面試遲到等種種狀況下,最終還是順利進入香港演藝學院的作曲系。「別人會覺得我糊里糊塗就進來了,而有些人窮盡一生也未必可以。我覺得既然神在這種情況下都讓我進來了,我需要對自己負責任。」反而因為如此,本來很反對Julian學習音樂的爸爸,默默接受了他的選擇。雖然口裡不支持,但每次的演奏會,作品發布會等,他都必定來捧場,用實際行動支持兒子。

以音樂事奉神

Julian分享,小時候開始,他就夢想成為一位唱片製作人。在演藝的第二年,Julian透過一位弟兄認識了基恩的負責人,剛好她正在物色合適的音樂人製作唱片,她鼓勵Julian透過做音樂慢慢回到神身邊。「最初,我將音樂表演和音樂事奉放得很近。我曾經試過敬拜事奉後走到台前鞠躬,其實是將榮耀歸給自己,這是很錯的事奉態度。聖經有句說話﹕『在前的必會在後』,但音樂人是很自我的,永遠不想在人後。這就會令音樂人容易與別人產生摩擦,不能包容或接受別人說你一句不好或不行。我後來發現,人會這樣自我防衛其實源於缺乏信心,沒有信心就恐懼別人說出自己弱點,就會出現反抗。」

關於最近正在籌備的吉中鳴演唱會,Julian坦言都會遇到幾方面的挑戰。「吉牧師的歌,我由細聽到大,對我來說,這都是些很經典、很重要的詩歌,因為我初信時彈最多的就是吉牧師的歌。我不希望破壞了這些歌本身的好,但是在編曲上,也要作出合符潮流的效果,例如重新編排和聲、前奏間奏等,令它的聲音更融入現時的年代。因為聲音有不同年代的變化,合成器在不同年代也在不斷進化,我們需要考慮,是否保留歌曲原本的味道,還是捨棄某些部分放入新元素?這就是我們需要小心衡量及取捨的地方。還有一點,對我來說,處理這些歌一定要有心,不可以當編排普通流行曲一樣去做,所以,我需要去沉澱,當自己在祈禱及敬拜的氛圍中演繹一次,但同時也需要考慮未信朋友的喜好和感受,這也是我目前需要拿捏及平衡的位置。」

未來的音樂夢

談到未來的音樂創作計劃,Julian顯得非常雀躍。「我有兩個計劃一直在心裡醞釀:一是組織一個大型的管弦樂團,以古典方式將美好的詩歌用純樂器版本演奏。二是創作一個音樂劇,以『大跳大唱』的表演方式帶出屬靈的信息。這是我在音樂或者藝術上的一點『反叛』。EDM(電子舞曲)的動感及節奏很強,我正在反思可否用這個風格和元素帶出一種音樂的屬靈新體驗,以致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觀看。」Julian也坦言,以目前的時間安排,他需要清空一些工作,才能朝著這個理想繼續走,也期望能匯聚更多有同樣異象的編劇、導演和音樂人等,以敬拜與古典音樂的結合,以音樂與表演的結合,一起去誕生跨界別的新作品來榮耀神。

(記者莫嵐報道)

立即購票:吉中鳴「鳴穌嘢」演唱會

Profile

Julian Chan,小提琴與鋼琴演奏者、唱片監製、演唱會樂手及音樂創作人,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碩士,師隨羅永暉學習作曲,現為基恩敬拜音樂事工唱片監製,曾參與香港演藝學院大型多媒體表演《甕》及《The Creation》等。

基督徒音樂人黃國倫 北京鳥巢開演唱會

著名基督徒音樂人黃國倫於9月23日北京鳥巢完成「沒有不可能」演唱會,報道指票房爆滿。黃國倫在演唱會後於微博發文,形容夢想經過浴血奮戰之後被實現,與台前幕後各人共證「沒有不可能」。

今次演唱會雖然售出了所有門票,但由於沒有贊助商,故仍然虧損。黃國倫的太太寇乃馨在精神與經濟上都非常支持丈夫,更曾說﹕「我是一個不買名牌、不買珠寶的女明星,我這輩子買過最奢侈的奢侈品,就是黃國倫的夢想。」

音樂的迷幻性與宗教性 -【文化守望者】專欄

執筆之時,看新聞知道西九文化區發生死亡事件,一女三男在一個大型電子音樂節中昏迷,其中一人已死。新聞又說,有人被懷疑曾濫藥,而警方在會場也發現毒品。其實,所有參加者在入場時都要先被保安檢查,確保身上沒有毒品,為什麼有這嚴密措施?很簡單,某些類型的音樂節容易演變成毒品派對,也有可能是在某些音樂的影響下,人們對毒品較為不設防。

音樂可以讓人放鬆精神,也激發想像,使頭腦容易從理性的束縛掙脫出來,進入亢奮、甚至是意亂情迷的狀態,在這情況下,接觸到靈界也不為奇。今年11月,來自摩洛哥山區的「酋酋卡大師樂隊」將來港表演一種玄幻儀式音樂,主辦者稱他們的音樂帶著一種魔力,將人帶進出神、亢奮的精神狀態。他們是繼承伊斯蘭蘇菲主義的民族音樂傳統,蘇菲主義是伊斯蘭教的神秘主義教派,他們視宗教音樂為獲得神秘經驗的媒介。滾石樂隊就曾到酋酋卡村朝聖,汲取靈感創作搖滾音樂。

說到這裡,讀者可能心裡已響起警鐘,提醒自己萬萬不能接觸這些音樂,因敬畏神而遠離惡事,是聰明的做法。但除此之外,有什麼可以反思呢?神創造了音樂,讓人用音樂敬拜祂,接觸到屬天的榮耀,可惜今日被仇敵利用,成為通靈的媒介。如果我們的敬拜音樂只是講求正統、經典、藝術造詣、流行性、情感化,卻不能帶領人的心靈經歷神的同在,那就是很大的失敗。

大家都聽聞英國的教會有凋零的現象,但宗教新聞社(RNS)最近報道,倫敦西敏寺大教堂的晚禱崇拜吸引很多人排隊入場,他們靜靜地坐著聆聽詩歌,在神聖的氛圍下獲得靈性的喜悅。當然背後可能有一些社會因素解釋這個現象,其一是現代人只想有靈性經驗,而不想委身於一個宗教組織。但無論如何,人們渴慕經驗神的同在,始終是一件好事,我們的神是充滿恩典的。香港的教會可以想一想,是否可以在晚間有開放給公眾的時段,就只有詩歌和音樂,讓慕道者有經驗神的空間。


文@黃少芬

英國晚禱崇拜成熱潮 吸引教會稀客

在英國,教會人口正在下降,但一些小教堂的晚禱(Evensong)崇拜卻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包括一些幾乎不會進入教會的人。

倫敦西敏寺教堂下午常有長約400多人的輪候隊伍,包括當地人和遊客,他們正等待參與教堂的晚禱崇拜。

聖公會的晚禱源於中世紀的修道院禱告傳統,而禮儀來自公禱書,是聖公會教堂以聖樂為主的崇拜。晚禱由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默(Thomas Cranmer)於1549年創建,通常為時約45分鐘,包括誦讀聖經,詩篇,西面之歌(Nunc Dimittis)。

西敏寺的職員估計,當主唱合唱團獻唱時,最多可以有700人在場。約克郡大教堂(York Minster),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牛津和劍橋也有類似的情況。

晚禱的熱潮歸功於Choralevensong.org網站,它幫助人們在附近尋找崇拜點。自從去年創立以來,已經有500多個教會,大教堂和大學加入,各有自己的網頁,還有幾百間正申請加入。該網站每月獲得大約11,500次造訪,人們的興趣穩步增長。有一所教會加入網站後,晚禱的參加人數由20人升到200多人。

網站負責人Guy Hayward說:「很多人不想和教會直接接觸,想暗暗參加教會聚會。他們被藝術表現所吸引,然後漸漸靈性上也被滲透,覺得有意思。」

西敏寺教堂院長John Hall表示:「絕大多數參加者對晚禱是陌生的,但他們的態度一般都是非常莊重及虔誠的。我們在西邊出口與人道別,經常收到非常積極的評論和問題。我們不時收到參加者生命得改變的見證。我深信,參加美麗的崇拜活動,不論甚麼形式,都有轉化的能力。」

(來源:Religion News,2017年8月30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讓更多的人在聖樂中遇見活著的基督。

【Kingdom LIFE】從故事出發 Gsus:我們只做「真」音樂

(左起:Johnny、Esther、Jocelyn

有沒有想過,除了以言語講述生命見證外,還可以藉音樂帶出你的真實人生故事,觸動每個聽眾?Gsus音樂事工正是運用網上平台,收集人生故事及音樂創作,為這世代帶來具感染力的音樂,也為廣東歌創作帶來新氣象。Gsus總監嚴勵行(Johnny Yim)及陳思敏(Esther Chan)接受Kingdom Life訪問時都表示,盼望能以「真」的生命故事,創作出「真」音樂,復興香港的廣東話音樂。

流行文化不「流行」

音樂能反映一個城市的文化,轉化音樂可以是轉化城市的其中一步,能把天國文化帶進世界。Gsus又怎樣看天國文化與流行文化呢?作為演藝界經理人的Esther指,天國文化就是神所喜悅的人與事。「這世界的文化都強調『別人喜歡什麼』,人們很在乎世界怎樣看,因而顯得十分表面,思想跟內心差距很大,並不真實。」

曾為不少流行曲擔任音樂製作監制的Johnny則感嘆,現今的流行文化確實是一種很「膚淺」的東西,要靠人去推銷,且不會持久,很快便需要推銷別的去取而代之。反之,天國文化是不需要「流行」的,因為無論「流行」不「流行」,它也是存在的。「現在最大問題就是,沒有定義的『流行文化』成為最流行的東西。」以創作主流音樂為業的他,發現今日許多所謂「流行」音樂,其實都難以「流行」。他反思背後原因,認為這些創作都是寫「假故事」,而這類作品早已飽和,不能再滿足聽眾需求。

Gsus每季都會就某個特定主題招募音樂創作,參加者透過網絡遞交作品,同時必須寫出創作背後的真實故事。Johnny表示,以故事為中心,就是要用真實的事情去觸動別人。「現今流行歌為什麼不流行,就是因為什麼都是假,以前只是故事假,唱歌的人也是真的能唱,樂器伴奏也是真的。現在不懂唱歌可以用電腦調整,唱的是假、混音也是假,什麼都假,不值錢也是應該的﹗」他希望,即使樂器不能現場收音,最少歌曲的故事、精神都要是真的。

歌曲背後的真實故事

事實上,許多人對音樂創作都有興趣,也有故事可分享,只是缺乏信心與發表途徑。Gsus提供平台,讓人們大膽嘗試,鼓勵創作者發表作品,為夢想走出第一步。收集作品之後,大會評審會選出優秀而動人的作品,與其創作人合作,制作出具水準的音樂,再由公眾認識的歌手去唱,助創作人開展音樂事業。Johnny強調,這項收集活動並非比賽,評審的存在只是為活動找出代表作,讓人知道參加者的水平。他坦言,自己是因比賽勝出而入行的,也希望為其他人提供類似的機會。不過他亦觀察到,許多比賽的評審都互相認識,評鑑角度不夠全面,故Gsus會嘗試邀請不同背景的評審,有音樂人、演藝界管理層等等。

Gsus開展半年,過去一季收集到不少有質素的作品,而創作人都很用心去寫出作品背後的故事。Esther對於這麼多創作人都可以交出自己的真實故事感到意外。「由於一定要『真實』,所以他們不得不將自己最深層的東西拿出來,像一面鏡子般反照出他們的內心世界。」Johnny也補充﹕「歌詞本身是經過處理出來的產品,但那段描寫背後故事的文字,才真精彩呢﹗」這些故事大多涉及個人生命中面對的問題,例如對前路感到迷茫、身體健康問題等等,而這些問題亦可以引起其他人的共鳴。

復興廣東話音樂

「創作收集活動除了鼓勵人們發表創作,也讓我們有機會談信仰,再者亦要推廣這個事工,讓人認識我們。」原來Johnny與Esther對廣東話基督教歌曲的復興亦有負擔,自己也有參與創作,以音樂去回應人們的心靈需要。身為香港人,他們都有心著意發展廣東話音樂,以更豐富的廣東話言詞去表達生命、信仰,期望更多人欣賞以廣東話為演唱媒介的音樂,甚至復興廣東話詩歌。

的而且確,無論是詩歌或是流行歌,近年以廣東話為創作媒介的音樂顯得比較少。「復興是什麼呢?」Esther說,「也許是等於很多人喜歡。」她相信沒有人會「不喜歡」廣東話,只是未有人能發掘、發揮它的好處。「神又怎會做一些東西是祂所不喜歡呢?也許只是落差了、沒有被發現,或是過去做得不夠好,現在就是恢復的時間。

至於Johnny心目中的復興,也跟「真實」很有關係。「要寫一首歌很容易……但要寫一首敬拜神的歌,卻不容易寫出來。如果自己敬拜得不夠,或是不夠真實,甚至『真』得不夠『深』、『深』得不夠『入』,『入』得不夠『實』,也寫不出來。」

創作無年齡限制

「真實」不單止在Gsus的音樂創作中,更在他們的團隊合作中體現出來。除了Esther與Johnny外,負責宣傳及市場的Jocelyn同樣是Gsus的主力。三個人各自發揮恩賜,互相間緊密合作,在相處之中學習謙卑,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推展事工之先,必先要讓神「拆毀」自己,學會交托。

Gsus計劃每年進行四次音樂收集行動,而下次的收集將於8月19日開始,主題是“Me becoming me”,亦即鼓勵創作者想像「十年後的我」,尋塑自我身份。「在重生之後,每個人都要思考自己的身份價值,」Esther說。今次收集行動將打破年齡的限制,任何16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可以參加,務求搜括出最感動的故事,以及最有熱誠的音樂人。

(記者陳淑安報道)

【Kingdom LIFE】唱出生命主題曲 – 彭家麗

因《從不喜歡孤單一個》一曲而為人所熟悉的歌手彭家麗(Angela),2004年遭扑頭打劫嚴重受傷,康復期間認識神成為基督徒。樂於見證基督的她,多次接受基督教媒體訪問,講述神在她身上的恩典。近日,她正積極籌備5月份將舉行的演唱會,期望以歌聲代替言語,唱出正面人生價值。

王祖藍任演唱會嘉賓

「我會分享由我入行到現今衝擊我的東西,所有關於這主題的歌都會唱。」Angela談到今次演唱會的概念時說。「最初製作公司找我開演唱會時,我已表示希望在當中分享信仰,對方表示不必以佈道會形式舉行,可以多唱歌、少說話,讓觀眾從歌曲中感受,而非以口去講述神的偉大。」Angela亦曾為此咨詢牧師的意見,牧者也贊成以軟性的方式去分享。

Angela又邀請了王祖藍作為演唱會嘉賓,他們有一首合唱歌《好好戀愛》,歌詞講述等待戀愛,其信息是教人如何去愛,就是要學懂愛神,再學懂愛自己,然後才懂得好好去愛其他人。「大家不會來看一個佈道會,卻可以藉這些歌給觀眾帶來信息。」

生命的主題曲

事實上,主流歌曲也可以帶出信仰價值。Angela說,有一首歌叫《珍惜》,她視之為自己生命的主題曲,由盧冠廷作曲,向雪懷填詞。十多年前她已為這首歌錄音,當時卻因種種原因最終未能推出。遭遇扑頭打劫意外之後,Angela在休養期間重聽此曲,眼淚就不停的流。「那首歌正是講,你要珍惜生命,因為沒有生命便沒有一切。作詞者向雪懷雖然不是基督徒,歌詞沒有提到神,卻寫出了生命每天可以是酸也可以是甜,在乎你如何選擇。歌詞中還有一句是﹕『感激這上天』。」2014年,Angela再次推出唱片時,便收錄了這首歌,而今次演唱會她亦會現場演繹這首歌。

過去兩年,Angela接受公司安排,經常往內地一些「夜場」表演,令她覺得不適合自己,於是今年選擇不再續約。「我也會平衡自己,在觀眾飲酒耍樂時,在台上唱一些歌詞較正面的歌。」正當她停下工作等候神時,就有製作公司找她開演唱會。最初,製作公司希望她與另一些女歌手合作,但Angela經過祈禱之後,再向公司提出開個人演唱會,期望藉此表達她的信仰。其後,Angela聽了牧者與弟兄姊妹的意見,決定不以佈道形式進行演唱會,而是以音樂去展示自己生命。

專心信靠 勇於嘗試

信主十多年,Angela明白到信靠的重要,也相信神會帶領她走人生每一步。她坦言,一直以來最大的夢想就是組織家庭,現時仍然在等待中。「信主多年給我的經驗,無論是工作與感情,我都不會擔心未來的路。只要靜心看清楚神的帶領,即使是錯了也必定有東西可以學到。」她相信,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最好的計劃,任何事情只要做好本份,等待機會。

今次演唱會的海報中,Angela以前衛的造型,展示出一個「不一樣的彭家麗」。她表示,自己以往曾經長時間沒有踏上舞台,近年再次站台,常常都會聽取幕後製作人的意見,因此在海報造型上也樂於作出新嘗試。「我會聽別人說,因為不論是形象或是歌路,如果只堅持自己的想法,永遠就只有一個方式。」面對工作上的新季節,Angela既期待又興奮。

 

後記

今次找Angela開演唱會的公司「本地製作」,過往都曾作出許多新嘗試,鼓勵久未踏上歌唱舞台的歌手開演唱會,例如趙學而、李健達等等。公司曾拍攝多部本地電影,發掘新晉的導演及演員。今天香港社會,特別在演藝這些界別,不少人都慨嘆難有發揮所長的機會。如此敢於走在前端,以金錢及行動去創新的公司,實在不可多得。

(記者陳淑安報道)

【Kingdom LIFE】李健達 由福音出發 進入大世界

「回家,將傷痛放下,看透俗世謊話……」相信只要看見這句歌詞,大部份基督徒的心中自然就響起旋律。這一首《回家》,是少數能在主流媒體熱播的基督教歌曲,其創作人正是從事流行音樂事業多年、曾演繹及創作不少為人熟悉的流行曲,如《也許不易》、《天若有情》的李健達。今期《Kingdom Life》邀請到最近正在籌備個人演唱會的他,分享信仰與音樂創作上的心路歷程。

將於5月份舉行的《李健達十二門徒演唱會》,李健達將會演唱他創作的多首經典流行曲,並請來多位娛樂圈的好友擔任嘉賓。演唱會以基督教信仰字眼「十二門徒」命名,是否意味著將會是個音樂佈道會?「我不會分『福音』與『非福音』,因我未必是個福音歌手,而是個商業唱作人,然而在我的生命中,無論是每個動作,或是在樂壇中生存,全都在乎神。」他希望,「十二門徒」這字眼能引起非信徒的好奇心,在演唱中不用刻意講福音,只是透過音樂分享自己的生命,能做到「由福音出發,走進大世界」。除了想感動觀眾,他亦會特別邀請多位曾合作的圈中好友、音樂學生,期望透過演唱,把內心說話跟身邊未信的人分享。

曾有一段時間較少露面於本地樂壇的李健達,今次舉辦個人演唱會,可說是重新活躍於幕前的重要一步。談到未來的音樂路向,他期望能寫出對香港有貢獻的歌。事實上,十多年前他所創作的福音歌曲《回家》,也是從普遍人心出發,寫一個疲乏心靈的回轉。「其實那是在寫我自己,當時離開神很遠,因工作而活得像奴隸,生活豐盛,但心靈卻很空虛。我相信,無論什麼年齡的朋友,都有可能經歷這個階段。我希望多寫這樣的歌去鼓勵人,讓人認識神的大愛。」原來,過去初出道時,李健達曾經不敢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其後公開自己信仰,開始創作更多帶有盼望、正面信息的歌曲。

在許多人心目中,基督教歌曲跟商業創作完全是兩回事,李健達卻認為兩者有相通之處,都是在表達生活態度及心聲。「我們是信主的人,每日經歷神的恩典,當我們在寫自己發生的事,必定會牽涉到神。現時,我在音樂上不會將『信仰』及『非信仰』二者分得太開。」他笑言,以往自己曾有一些「小聰明」,把對神的愛慕之情隱藏在情歌之中。的而且確,有些未認識神的人會比較抗拒唱帶有基督教信息的歌曲,而音樂正正是破冰的橋樑。「任何事我都希望可以『撒種』,其餘的事情就交給神。」

除了表演及創作,李健達亦會從事教學工作,培訓年青音樂人。他觀察到,現今愈來愈多年青人喜歡音樂,只是未找到方向。「我鼓勵年青人追隨自己的夢想﹗一生人有多少時間?不去追夢是多麼浪費﹗」他認為,現時年青人對音樂、創作的心態、熱誠比過往更為健康,不只求做歌手,更不求大紅大紫,反而願意下功夫去學習樂器。「音樂其實是一種藝術,是表達心聲的好媒介,只是總是被商品化罷了。」今日很多人說,香港樂壇「已死」,但李健達認為,音樂是永遠不死的。「我追隨音樂,就像追隨神一樣,是不離不棄的﹗

李健達又說,音樂能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彼此互相分享生命。「音樂真的是從神而來的,不是我們有什麼能力,而是神給我們的禮物。」他說,創作出《回家》這首大熱福音歌,也不是靠自己能力,只是神揀選了他,讓他從神「下載」這首歌。「無論你信不信,人的所有才華,甚至是一呼一吸,都是從神而來的。」

(記者陳淑安報道)

生活是神聖的空間 -【文化守望者】專欄

星期日下午,在朋友邀請下去了一個音樂會,首次現場欣賞年輕本土唱作人的表演。不是在音樂廳,也不是在咖啡廳,而是在一幢舊樓的天台,藍天白雲和高高低低的大廈是舞台背景。有的表演者很會搞氣氛,講幾句話就能使大家情緒高漲,跟著節拍晃動肢體。

天邊殘留著夕陽餘暉時,兩個大男孩上台演出,說話不多,自認不會搞氣氛,只簡單說一兩句引子的話,就開始將自己創作的歌曲一首接一首的唱出來。唱出的是年輕人的故事和心聲,跟一同長大的昔日好友日漸疏遠的感慨,對城市人失去生活感覺的唏噓。最後一首歌是最輕快的,內容也是來自生活遭遇,講述一次坐西鐵時認識一位老伯,老伯對時下年輕人的批評寫進歌詞裡,老伯錯過了下車的車站,卻表現灑脫,也寫進歌詞裡。看似平平凡凡的事,看似平舖直敍的歌詞,卻帶出一種獨特的心境。他們的歌都是廣東話唱的,用生活的語言談生活的事情,很親切,也讓人容易有共鳴。他們不是講很深奧的哲理,卻是我們曾幾何時有過的感想,分享出來,就將大家拉得近一點。

耶穌喜歡用生活的事物,向似懂不懂的門徒講解天國的奧秘。我們創作人都知道,無論想講的是多麼深的概念,靈感通常都來自生活,在那裡有感官真實接觸到的事物,也有我們最真實的情感,最坦率的想法,最微妙的直覺。可是很多基督徒一想到信仰,視角就立即收窄至一個焦點——福音,而意思是「直接佈道」。我最怕別人問我:「你做這些做哪些,跟福音有什麼關係?」我能感受到對方對福音的前設,例如在電影裡加上「信耶穌就得永世」的對白,才是福音電影;又或是,在晚宴上加入牧師的講道,才是福音宴會。

我不反對以上的活動,但我對天國福音的理解卻更闊。我也不相信,直接佈道就是福音的全部,所以我們在信主後,不會放下工作,天天穿上「神愛世人」的福音制服,在大街小巷派福音單張,而是在生活中成為天國子民的樣式。不是從生命而出來的福音內容,不過是資訊而已。福音是進入神國的好消息,在地上以天國的樣式生活,就是福音的具體呈現。當你的生活是天國樣式的生活,生活就是你追尋真理的場所,當生活就是敬拜,生活也就會是我們經歷神的神聖空間。


文@黃少芬

【Kingdom LIFE】星級導師裝備參賽 藉音樂思考生存意義

音樂、影像是表達思想、價值、情感的重要媒介,不論是旋律、歌詞,甚至是演繹技巧與方式,都是表演者跟外界的溝通。透過學習及集體創作,導師與學生之間、創作團隊之間,不自覺會交換想法,產生生命與生命的交流及影響。「飛Club」今年舉辦青年音樂比賽,正是希望藉此平台,與年青人的生命對話。

「生存‧為什麼」

「飛Club」是由禧福協會轄下的「M9事工」三年前所創立的,以不同類型的比賽、工作坊,接觸更多年青人。過往,「M9事工」的服侍對象是邊緣青年,模式以一對一的生命指導為主,後來希望擴闊境界,以年青人有興趣的事物、與他們的夢想有關的東西,吸引及接觸他們,於是成立了「飛Club」,每年都主力推動一項比賽,配合具社會性的主題。第一年,舉辦了以「反援交」為主題的T-shirt設計比賽;第二年是短片拍攝比賽,分別有三個主題,就是反欺凌、港式人情味,及父子溝通。今年是第三年,將舉辦音樂比賽,主題為「生存‧為什麼」,用意是激發年青人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們總是以家長、老師、導師身份跟年青人說,但如果由年青人自己跟年青人說呢?例如他們拍攝了有關反欺凌的短片,可以讓朋友知道他們的立場是反欺凌的。」「飛Club」負責人阿Lem說。今年主題定為「生存‧為什麼」,正是因他眼見現今年青人自殺率高,對人生感到迷茫。「只有來自神的盼望才不會喪失﹗年青人往往把盼望放在錯的地方,例如考DSE,考不到就自殺,又例如是愛情,失去了就好像失去了人生意義。」如果他們明白到人生的真正價值,知道神愛他們、要使用他們,即使他們不適切於香港考試制度,或是任何群體之中,在神面前仍然有穩妥的安全感。

香港年青人困惑多

原來,阿Lem在美國長大,自己也曾經是邊青,生命陷入谷底之中,後來回轉向神,然後開始在教會服侍。「所以我比較明白邊青,明白他們跌倒之後其實有很多綑綁,知道他們的難處。不是說『壞』過可以就算,有時候『壞』了之後,會有很多包袱的。」他認為,年青人之所以做「邊青」,是因為覺得沒有希望。

其實香港年青人很難做,因為他們受東西文化影響,令他們非常困惑。西方社會的年青人很獨立,但中國人父母卻要求子女顧家。香港年青人受西方教育,接觸西方哲學,但回到家中卻被父母怪責不負責任。」年青人自己本身內心面對極大矛盾,常常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比賽題目「生存‧為什麼」正正可以帶他們重尋生命價值。

星級導師親授工作坊

是次音樂比賽共有四個項目,包括歌唱、歌曲創作、MV拍攝、樂隊比賽四方面,同時會舉辦音樂、拍攝、現場製作的工作坊,並請來多位國際級或本地星級導師。當中包括曾在荷里活工作,並為多名本地歌手拍攝MV的攝影師Tim Richardson;香港著名音樂監製、作曲及編曲人Johnny Yim;本地知名舞台劇演員蘇玉華等等。「我們不止想辦一個比賽,還要提供相關訓練,令他們更上一層樓。」比賽於7月底截止報名,8月完成訓練之後,「飛Club」會繼續與參賽的年青人同行,支持他們遞交作品,並會在下年1月舉辦最後階段的比賽。

為什麼流行曲必定是非基督徒所作?教會的作曲團隊,可以寫出一首歌,不一定用『神』這個字,卻是講述神的恩寵、盼望﹗」阿Lem表示,有時候歌曲能進入的地方,教會不能進入。年青人可以聽自己喜歡的歌,那麼為什麼不可以聽基督徒作的流行歌,當中有神的價值、意味?「贏了的作品,我們會拍攝MV,放在YouTube之上,然後嘗試催谷點擊率,讓年青人看見生命有盼望、生活有意義。」

(記者陳淑安報道)

【Kingdom LIFE】善用媒體與音樂 青年要為神建立教會

全球的教會都在面對年青人流失的問題,特別是文化、藝術和媒體領域的年青人。國度復興報5月底走訪台灣多間年青人的教會,學習台灣的宣教策略。我們拜訪了iM 行動教會的松慕強牧師、新生命小組教會顧其芸牧師及音樂創作歌手陳威全。他們除了分享網絡、文化和音樂的經驗外,也不約而同地挑戰香港的年青人要建立教會。

陳威全

984-1_292_PHOTO-16

陳威全,來自馬來西亞的創作歌手,曾經創作許多歌曲給不同的歌手;他自己也創作了不少歌曲來敬拜神,包括《成全》、《全然相信》。他幾年前來到台灣,從藝人變成製作人,到現在更有自己的公司,也是教會的敬拜牧師和區長。他相信,神祝福他有這麼多的角色,也是一份使命。

「以前唱情歌就是愁眉苦臉」他說,「來到教會才學習到,唱歌是要讓人感到溫暖,心裡得著力量。唱歌的焦點不是觀眾,而是敬拜神。」作為基督徒歌手,他的使命是透過音樂讓人對生命有新的看法。正如他之前發表的《傾聽》,談到人固然需要聆聽身邊的人,但我們也有耶穌去傾聽我們。對於他音樂的才華,他說:「上帝給你一個恩賜,是為了建立祂的教會。」他將神所賜的禮物,影響身邊的人,吸引他們到神面前。現在他在教會擔任區長,牧養年青人。他鼓勵香港的年青人,不管在甚麼領域,都可以把祂的愛傳出去,讓更多人認識祂。

「不要害怕,不要以福音為恥,大膽讓人認識耶穌﹗」陳威全深信,唯有上帝能改變人的心。

 

顧其芸牧師

984-2_292_PHOTO-17

稍有留意互聯網上的教會,你也會看過「新生命小組教會」。他們每年舉辦「青年國是論壇」,致力探討教會的未來。他們的主任牧師顧其芸牧師曾為周杰倫證婚,致力於新媒體的宣教。他指出,教會的宣教概念要大大改變。

「一個教會如果不完成大使命,她何必存在呢?」顧牧師的問題一針見血。他指出,教會要走入人群,了解他們的需要,又發出重要的問題:「教會的禾場在哪?」

說著拿起手中的電話,用力指著它說:「最大的國家、最大的禾場在這裡!」為了網絡上這麼多的靈魂,今天的教會要想想網絡世界的宣教進路。「這是虛擬卻是真實的禾場。」

新生命小組教會的多媒體創作很吸引人,那我們能學習到甚麼呢?顧牧師認為,更重要的是經營人,不是經營媒體。「如果只是傳遞消息,那已經落伍了。」現在是「素人」的年代,不是「藝人」的年代:「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媒體,而且比教會做得好」他表示,信仰越準確越好,但表達信仰的方式越自由越好。當他們花了幾年的時間學習新媒體,他們已經跨進了「經營網上社群」的一步。

「你有沒有建立教會的屬靈企圖心?」他鼓勵香港教會起來傳福音,「你們有能力建立教會。上帝把香港託付給你,不是我。」

 

松慕強牧師

984-3_292_PHOTO-06

iM 行動教會是一家非常時尚的教會,他們用現代的語言和文化分享基督的愛。

他們的主任牧師松慕強說:「iM 就是Inspiring Moment,我們企圖在每一次聚會,用各樣的方法,創造Inspiring Moment,讓人可以與神相遇。」他們的異象是不斷探索這個世界,前往一般人、一般教會所不願去、不敢去也不想去的地方、領域及族群,拓展神的國度。「No limit!」松牧師說,「我們不設限所用的方法和工具,又有很多創新的行動。」所謂多媒體,就是用聽得懂的方式跟現代人說話,讓他們遇見神。

「神一定要使用你!」他說,「這是一個沒有父親的時代,沒有信心、沒有盼望、沒有真愛。但神會使用你改變環境,把神的國度帶下來。」松牧師24歲的時候,聽到神的呼召,辭去當時的工作去建立教會。曾經有一段時間,他並沒有收入,要住在教會裡。「過了15年,現在我還活著。」言談間滲出一種勝過困難而來的熱情。

他挑戰香港的年青人參與在大使命之中,不要只留在教會內,做一些基督徒本來就會做的事。相反,只要在不犯罪的情況下,做出全新的行動,創造Inspiring Moments。不要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也不要害怕,自由地被神使用。教會應該是充滿創意、行動力和影響力的。 

「祝福你成為一個開拓教會的人,這是最有趣的事情,生命中最正確、最捧的投資!」


(記者林暐皓報道)

五旬節演〈恰巧〉恢復節期 七千人觀看神對人奇妙帶領

今年五旬節恰巧是6月11日傍晚至6月12日傍晚,611靈糧堂選定在這聖靈降臨的節期,於6月9日至6月12日,首次在教會施恩座上演聖經《路得記》大型音樂劇,以敬拜神的心和讀神話語來恢復神所定的節期。六場公演共7000人進場,觀看由神精心編排的「恰巧」故事。

因路得記出現了兩次「恰巧」,故音樂劇命名為〈恰巧〉。故事由拿俄米在摩押地聽到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予他們開始揭開序幕。昔日拿俄米離棄了猶大地和耶和華神,到外邦摩押地寄居,丈夫以利米勒和兒子先後離世,她生命走到谷底,徬徨無助;但當她願意回轉向神和屬於她的地,在歸回伯利恆之時,就正好遇上大麥收割的日子。拿俄米的人生就開始由苦變甜——摩押女子路得,因著願意跟隨婆婆和耶和華神,她往田間拾取麥穗供養婆婆時,「恰巧」到了公公本族近親的那塊田,遇上愛惜她、向她施恩的波阿斯,從此她由一個外邦寡婦,變成大財主的妻子,且成為大衛家族的先祖,成就神的國。

原來許多的「恰巧」,背後都有神巧妙的安排,讓凡願意跟隨祂的人,脫離困苦進入豐盛。611靈糧堂主任張恩年牧師說,只要我們好像路得聽從拿俄米一樣,跟從聖靈的聲音,神也會帶領我們的一生,進入豐盛之中

由2004年起,611靈糧堂領受要恢復神節期的原有意義,相信神會喜悅並賜下祝福。首個恢復的節期為普珥節,以簡單音樂劇形式表達,帶領弟兄姊妹更深認識神反敗為勝的大能。從2007年開始,先後在大學會堂、荃灣大會堂、馬灣挪亞方舟、馬來西亞吉隆坡、古晉公演不同劇目,包括〈以斯帖記〉、〈你是彼得〉、埃及宰相約瑟的〈大器〉等聖經音樂劇。

(新聞稿由主辦單位提供)

恢復聖殿音樂 為彌賽亞回來作準備

聖殿仍在時,音樂是用來事奉神的重要元素。但隨著聖殿被毀及猶太人被擄,聖殿音樂已遺失了二千年。今天,有人正在努力要恢復聖殿音樂,而一位18世紀的猶太教領袖曾宣稱,這將是彌賽亞回來前最後一步。

聖殿是昔日以色列的心臟,音樂是聖殿的核心。聖殿中的敬拜者是從利未支派中選出的。有說「利未」的意思是「陪伴」,所以他們的音樂能帶人更親近神。利未歌者需在25至30歲接受培訓,並通常在30至50歲時參與聖殿事奉。

拉比兼音樂家大衛.路易斯(David Louis)是聖殿研究所(Temple Institute)的編曲家,他正努力恢復聖殿音樂。他認為昔日聖殿音樂的遺失不是一個錯誤,而是有目的。這樣,聖殿音樂便不會被用作世俗用途了。

「我們已有些工具,只是仍未充分發揮其果效。其中最有能力的工具就是有關誦唱經文的規則,它告訴我們關於聖經的音樂學。」路易斯認為預言將隨著聖殿音樂復現,這過程已開始了。

當他描述聖殿音樂的獨特性時,他說:「聖殿音樂可同時有個人及群體的表達。猶太人是非常個人主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完整的世界。然而,猶太人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在音樂角度來說,這意味著我們能夠融合兩種相反的音樂技巧和編曲,並加上自由的即興創作。

「如果我們想實現這預言,我們應該開始排練。當一班人因著這神聖目的一起奏樂,它就會實現。」至於怎知道這出來的音樂將是真正的聖殿音樂?路易斯不擔心。他相信這樣的配搭就能呈現出聖殿原本的音樂,雖然沒有人能夠預測這音樂是怎樣的。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6年5月31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帶領恢復聖殿音樂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