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聖經人物NFT  藉新科技傳揚神國度

近期,一群基督徒自行籌措資金,憑信心跨入元宇宙,發行聖經人物NFT,希望在科技領域做光做鹽,發揮影響力。藝術和技術總監陳威全分享,作品經反覆修改,設計師既要畫出聖經人物的「神韻」,還要外形可愛、吸引人,盼能讓大眾廣為接受,藉此傳揚福音。

關於發起此次計劃,是因發起人兼顧問林德豐一直認為,基督徒要走進科技領域,影響更多人。去年,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關於元宇宙的報導,經研究後,發現未來可能會更普及,發展更成熟;同時,還看到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的一系列探討元宇宙的信息,深受激勵,於是想運用新科技傳福音。

計劃發起人林德豐(圖/林德福 提供)

林德豐招聚了其他基督徒一起同工,起初,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執行,常「一起發抖禱告,求神開路」,但過程中,看見神恩典不斷。其中團隊透過社群平台推廣NFT,林德豐曾擔憂會被誤認為詐騙集團,但卻意外收到很多支持。有牧者、基督徒藝人、敬拜領袖、影音創作者等肯定此項行動。「起初要推廣相當緊張,我們是沒有人認識的小人物,需要鼓起勇氣詢問他們,但看到有人願意支持,是很大的鼓勵,也是從神而來的恩寵。」

負責社群媒體推廣的林德福,過去極少接觸元宇宙,剛聽到此計劃時,非常猶豫是否要加入,但後來感受到這是重要行動,決定參與其中。他指出,團隊遇到的一個挑戰是要解釋何為NFT。NFT為數位藝術,除可自行收藏外,還會連結購買者成為社群。團隊期待透過數位連結,創造更大影響力,為被逼迫的教會、孤兒院募資;連結企業,造福社群成員;最重要的是,有機會領人認識耶穌。最終,他們會鼓勵人回到現實,與神和他人連結。

Biblicaster: Alpha & Omega (AAO),是基於聖經人物和元素,創作的1萬件NFT藝術作品集合。(圖/AAO官網)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五旬節的力量」特會 盼聖靈大澆灌 翻轉土地

CWCA台灣亞洲基督教會舉辦「五旬節的力量」特會,邀請眾教會於6月4至5日齊聚台北市政府廣場前,同心合一敬拜。在4日的開幕現場上,原本陰雨綿綿的台北市,在敬拜讚美之後立刻雲雨散開、天空灑下金光。

敬拜讚美後現場立刻放晴。(翻攝YouTube@CWCA 台灣亞洲基督教會直播)

瓦特.羅斯牧師(Walter Ross)及白萍師母於開幕活動上分享,2018年時領受異象,在台灣,所有愛神的基督徒,將在一個特定的地點,合一敬拜、高舉耶穌的名。然而2020年以後,因為疫情肆虐,大型敬拜讚美活動為配合政府防疫暫停兩年。今年在神的引領下,他們得以在市政府廣場舉辦「五旬節的力量」特會,盼望藉著眾教會、眾聖徒再一次聚集,在這個末世動蕩、疫情攪擾的時代裡,顯出基督徒不畏懼風浪的信心,一起迎接聖靈的大能,從天澆灌下來。

瓦特羅斯牧師(Walter Ross)及白萍師母。(翻攝YouTube@CWCA 台灣亞洲基督教會直播)

6月4日的活動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由磐石之家帶領敬拜,並由張豔牧師以「誰是天父」為題分享,張問會眾:「知道神是愛、光、生命、永生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她表示,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約10:20),顯示祂與天父關係親密、合而為一,如今每一位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也同樣住在天父裡面。張表示,因為我們的神是光,所以在祂裡面毫無黑暗;神是愛,祂的愛是聖潔的。但是如果我們要跟天父與聖靈合而為一,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那便是世人都虧缺了神的榮耀,都是有罪的人。因此神差遣耶穌基督來到世上,除滅一切罪、塗抹一切過犯。若我們的罪不能除去,就沒辦法與聖潔的神合一。

接著由黑珍珠宣教士獻唱改編為詩歌的爵士樂,如《Can’t Take My Eyes of You》、《Anointing Fall on Me》。她分享,她本是美國舊金山的靈魂歌手,在夜店唱歌,後來在神的呼召下,回應以歌曲敬拜神。有一天神告訴她,音樂和藝術是屬於神的,因此讓她把世俗的歌曲重新譜曲獻給神。如今她回應神的呼召,在台灣服事20年。黑珍珠鼓勵大家,疫情固然嚴峻,但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神,凡事都不用怕。

羅禮德宣教士(Richard Roberts)分享「誰是神的兒子」。(翻攝YouTube@CWCA 台灣亞洲基督教會直播)

第二階段的信息分享,由羅禮德宣教士(Richard Roberts)以「誰是神的兒子」為題分享。他指出,今天如果現場群眾有人舉手說我是基督,沒有人能相信。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必須透過聖靈來告訴我們。在馬太福音16章13-17節,耶穌問眾門徒他是誰,只有西門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在那個沒有人認識耶穌基督的年代裡,這麼重要的話語,是需要聖靈啟示的。耶穌也曾經講過,將來的世代會有很多人出現自稱是基督,千萬不要相信他們。聖靈會親自向我們顯現到底耶穌是誰。羅禮德鼓勵基督徒要「專心尋求神、全心全人來尋找神」。若總是把自己的生活順序排在神的前面,要如何才能找到耶穌?但是聖經裡的應許是只要「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

第三階段由朱奔野牧師以「聖靈」為題分享。他特別指出,明天就是聖靈降臨節,神要帶下聖靈的能力來給我們。聖靈能賜給人智慧和啟示,甚至還能祝福人的事業和家庭,活出豐盛!朱表示,在當牧師前,他做了30年的貿易,相當努力,週六日都不得休息,但是生意並沒有明顯的起色;自從信主後倚靠聖靈,經歷了許多來自聖靈的提醒、智慧的選擇、神蹟奇事不斷,越服事神,生命越蒙福。

「聖靈會在關鍵時刻引導我們,賜我們各種護衛和神蹟奇事。」關於如何得著聖靈,朱分享,首先需要的是「調整頻率」,與神對齊;接著是「回原廠設定」,發出我願意尋求神、悔改的心和倚靠神的心;再來是「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醫治我們心中所有不討神喜悅的事情,讓我們身上所有不屬神的雜質都沖開,讓聖靈自由運行在我們的生命中。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RPG佈道法 禱告連結佈道爆發動力

2019年美國「國際禱告學校」(College of Prayer International)楊道諾牧師(Rev. Donald Young)接受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邀請來台,舉辦「熊熊烈焰復興禱告特會」之後,在楊寧亞牧師繼續推動之下,形成了眾教會的「復興禱告小組」(Revival Prayer Group,簡稱RPG)禱告運動,緊接著又發展出「RPG佈道法」。台北真理堂的羅悅亨牧師及負責啟發課程的許德輝傳道在專訪中談及RPG佈道法的運作模式。

羅悅亨認為,RPG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涵——佈道。沒有佈道、沒有外展,也沒有復興果子的話,那個RPG就不是真正的RPG。「究竟RPG佈道跟傳統佈道方式有什麼分別呢?」首先,RPG顧名思義就是復興禱告,因此RPG佈道是一個以禱告為核心的佈道法。以前佈道多講話,很少禱告;而RPG佈道以禱告和連結為核心,再加上「愛之語」以及「滿福寶」作為操作平台。

台北真理堂RPG探詐訪佈道行動。圖/來源:擷取自YouTube@台北真理堂taipeitlc

許德輝描述,「愛之語」是RPG精神。蓋瑞·巧門(Gary Chapman)所說的人際關係愛之語有五種不同接受和表達愛的方式,比較容易懂。要用對方的愛之語來表達愛,目的是讓對方接收到愛,我們基督徒還加上禱告。至於「滿福寶」的核心就是神的話、人的需要和禱告。許德輝將它定義為「把人的需要跟神的應許,透過禱告串接在一起,成就在人的需要上,讓人經歷神是又真又活的。」

2022年最近結束的一屆RPG小組長訓練,共有超過239人參加。羅悅亨表示,「每週主題是按不同祝福的分類來開辦佈道性小組,學員直接在課程做好預備,而楊牧師也會帶著他們做預備,進行實際的示範跟演練,再直接針對狀況調整,給他們一些建議和鼓勵,以達到實際佈道的果效。今年2月開始進行了為期15週訓練,239個學員每人接觸平均超過170個新朋友,開拓了60個線上佈道小組。」

(KRT訊)

 

 

高雄愛心物資送達烏克蘭 當地軍人曬照表示感謝

烏俄戰火仍然持續,烏克蘭當地因連綿戰火已滿目瘡痍,甚至斷水斷電,許多來不及逃跑,與沒有能力逃跑的難民,勉強靠存糧度日。當他們陸續收到來自台灣的愛心物資時,感動得流下淚來。更有烏克蘭士兵穿著從台灣送過來的防彈背心,站在物資前感謝從台灣來的愛。

高雄鹽埕國小家長會與志工團,3月份在烏克蘭裔的林歐莉亞與先生林岳的發起下,為烏克蘭當地受戰火波籍的難民募集人道救援物資。他們找到可協助的貨運公司募集近4噸的愛心物資,於4月8日從台灣出發,歷經1個多月「空陸接力」,於5月11日送達烏克蘭,發放給受災的難民,部份物資也送到了最前線。

一箱箱物資送往難民手上,許多難民激動落淚 (林岳提供)

發起人之一林岳是高雄市鹽埕國小家長會長,他受訪時表示,由於妻子林歐莉亞自烏俄發生戰爭後,便非常關心遠在家鄉的家人和學生,因此自戰爭開打以來,一直透過網絡與學生們互動,了解戰爭狀況,學生們也非常熱血,很快就組織了義工隊幫助當地的老弱婦孺。在台灣各界的愛心和幫忙下,很快地就募集到各項當地缺乏的物資,也陸續發送物資到災民手上。

林岳表示,這些義工很多都是他以前教過的學生,都滿腔熱血想幫助難民,但眼下是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慘況,若當地百姓有急需的物資,如成人紙尿褲或是某些特定物品,必須組團隊開車到遙遠的城市尋找,需要花上大量時間、金錢和人力。「當地義工收到從台灣來的物資都相當感謝!甚至穿上『台灣隊』背心,讓烏克蘭人注意到竟然有一個遠在8000公里外的東方海島關心著他們的需要,有的人還感動得落下淚來」。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亞洲最大規模十字架特展 神的視覺人的仰望

從4月23日至5月22日,全亞洲最大規模的十字架特展「十架之光」(THE CROSS EXPO)於淡江教會淡海堂2樓的愛藝廊舉行。展覽中展示的25支十字架藝術品與淡海堂頂部的巨大十字架相映生輝。

本次特展由「HIS十字架概念店」主理人陳書豪策劃,他分享,盼望每位觀眾與讀者不僅看見十字架,更看見自己與神的關係,進而找到自己的十字架。經過1年籌備,2021年5月發表了12支不同材質的十字架,於台中「十分幸福」展出。許多福音禮品會把經文印在各種商品上,能鼓勵造就基督徒,但對於未信者而言,卻有距離感。他在規劃展場時思考,若在福音書店辦展,就失去與非基督徒交流之目的,因此他設法讓十字架看起來像美術館中的藝術品,減少宗教氣息,貼近普羅大眾。

參與者在欣賞各種不同的十字架

此外,陳書豪希望藉由「十架之光」展覽,在信仰上更多與不同教會、牧者、設計師連結,甚至和非基督徒交流。此次共展出25支十字架,共5位創作者共同參與,其中3位是首度合作,亞洲首度集結展出這麼多十字架創作者的作品,作品數量創空前紀錄,陳書豪認為這次策展經驗別具意義。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苗栗禱告山戴義勳牧師安息禮拜 以禱告服事這世代

戴義勳牧師,中華祈禱院(苗栗禱告山)創辦人於4月23日安睡主懷,享耆壽93歲。其追思安息禮拜於5月14日上午在苗栗中華祈禱院耶路撒冷堂舉行,眾海內外牧者在會中分享,共同見證戴義勳牧師從無到有建立禱告山,在聖靈工作的帶動下,以禱告推動復興,為台灣眾教會帶來深遠影響。

以禱告帶動復興

戴義勳出生於1929年,是新竹客家人,受過日本教育,20歲時開始學國語,當時教他的同學是山東人,所以戴義勳的國語帶有濃厚山東腔。27、28歲時,戴義勳任職警察,當時蔣宋美齡邀請許多宣教士來台,戴義勳由羅玉光宣教師帶領信耶穌。30歲後,戴義勳修讀神學畢業,先後在苗栗開拓教會,以及進入學園傳道會服事。

1974年,戴義勳第一次去到韓國,看見韓國肢體舉手為國家禱告的火熱,非常震驚,也在那裡被聖靈充滿。1975年,戴義勳開始投入通宵禱告,從家中4個人的呼求開始。當時小小的空間裡有時就擠了20、30人,不住晝夜禱告。後來戴義勳再次去到韓國禱告山,當他繞著山禱告,情不自禁說:「主啊,台灣要是有禱告山多好啊!」 5年後,因著葉榮照弟兄奉獻了苗栗造橋這塊地,當時戴義勳帶著全家和同工來看這即將成為禱告山的地方,荒草漫漫,一棵樹都沒有,只有一間小小的房舍。

1981年,戴義勳51歲,從一片荒蕪之地建立苗栗禱告山。禱告聚集先從搭一個棚子開始,沒想到獻山禮拜來了五百人,這也鼓勵戴義勳後來興建大的會堂。40年來,禱告山成為無數生命改變、神蹟奇事,推動海內外禱告復興的搖籃。神呼召他成為禱告的器皿,使他看見唯有禱告可以帶來復興,以及神的國降臨。他還訂下了三個目標:「以禱告復興台灣、以禱告復興中國大陸、以禱告復興華人。」在40年前的那個年代,出國並非易事,神卻把華人復興的遠見,放在他的心裡。

戴禮聖牧師(右)追憶父親生平及禱告山草創故事

以禱告點燃教會

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分享,當年他帶領新店行道會,每年一到兩次,包兩、三台遊覽車到苗栗禱告山禱告。教會復興運動的開始,與苗栗禱告山有密切關連。他記得有一位體育老師帶摔角隊學生20多人去,這些學生平常喜歡打架鬧事,到了聚會現場也不得安寧。聚會最後一天上午禁食禱告,他鼓勵年長的姊妹抱著孩子們,為他們一起禱告。這些孩子幾乎都嚎啕大哭,認罪悔改。聚會結束後,學生對老師說:「這裡是天堂,我們不要下山。」這些孩子後來成為國家代表隊,甚至也成為代表隊的教練,帶領很多孩子信耶穌。

張茂松說,不只是他的教會得幫助,很多原住民教會也從禱告山得到幫助,包括新竹的梅花教會、石磊教會和花蓮光復教會⋯⋯而且也點燃各處的禱告山,包括台東、花蓮、宜蘭、雙溪、頭城等地都相繼出現禱告山。

禱告的深井持續湧流

TOD大衛會幕禱告中心章啟明長老,曾見證當初苗栗禱告山的成立。1979年開始,章啟明經常參加戴義勳家中的通宵禱告會達6年之久,並在其中領受到感動與負擔,要透過文字向眾人介紹聖靈工作,因而催生出以琳書房。

章啟明形容,戴義勳的服事如同挖了一口深井;禱告山的運動,不斷保持著井中的泉水湧流,是使眾人重新得力的所在。「因為他一直持守的緣故,使耶和華殿中的燈,沒有熄滅,且持續點亮!」 「戴牧師是禱告運動的將領!」章啟明分享,戴義勳是當年的將領,推動著禱告事工,而如今台灣整個禱告運動,將進入團隊事奉,擴大影響力。章啟明相信,過去從苗栗禱告山出來的人回到各自地方建立禱告殿,現代的禱告運動方向,將朝著團隊合一前進,有更多連結與不同恩賜特色的肢體配搭,讓「井水」變成「生命河」湧流。在這個時代中,禱告事工需要有持續性、一波又一波更深入性的禱告運動,帶來更強烈的事奉。

 

(KRT訊)

 

 

 

Z世代教會印象調查 年青人來教會多是因朋友邀請

新店行道會Radical顛狂世代協會於4月29日發佈「Z世代教會印象調查」(Z世代教為1995年後出生者),顯示國中到大學階段的年青人第一次來教會的最大原因,都是「朋友的邀請」。至於過去穩定聚會的Z世代,不想再來教會的前兩大原因分別為:「教會的領袖或組員讓我感到失望/受傷」,及「不想整個週末都花在教會」。

這次的調查,主辦單位共抽樣921位目前正處於國中(185人)、高中(312人)及大學(424人)的Z世代年輕人。在所有填答穩定聚會的基督徒中,54.4%是第二代基督徒,37.3%是初代基督徒,他們第一次來教會的原因都是「朋友和教會的邀請」。對於第二代基督徒來說,信主的家人扮演著幫助他穩定聚會的重要角色。對於初代基督徒來說,教會活動能否引起興趣很重要,且他們較易因朋友的緣故,持續來教會。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說,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此刻,從這份調查報告的結果中可以發現,傳福音領人歸主,無論時空環境怎麼改變、實體聚會還是線上連結,「友誼」(建立關係)是從邀請人來教會,到後來他們可以留在教會、委身教會及成為傳福音的人的一大關鍵。雖然調查中也顯示,Z世代可能因著「教會的領袖或組員讓我感到失望/受傷」,而不想再來教會。這也提醒教會要更多幫助來到教會的Z世代年輕人「自己經歷到神」,建立跟神穩固的信仰關係。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馬偕故事將拍成電影 《教會》金像獎導演執導

為紀念馬偕博士在台宣教150週年,一部有關「馬偕精神台灣魂」的國際電影鉅作,邀請了奧斯卡金像獎《教會》(The Mission)導演羅蘭.約菲(Roland Joffé)執導,並將透過國際製片發行,這也是台灣史上第一部走向國際發行的傳教士電影。為了有好的劇本,籌拍的中華民國基督教會協會,特別舉辦了馬偕電影劇本大賽,獎金高達152萬新台幣,超過國內編劇行情價的紀錄。

4月27日,在台北福華文教會館舉辦的「寧願燒盡,不願毀壞」的「馬偕精神台灣魂的電影劇本徵件大賽」記者會,邀請了朱延平導演、中廣公司董事長趙少康、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秘書長紀寶如、金鐘影帝李天柱、中影公司董事林麗珍等人在會中站台,支持馬偕生命故事拍成電影,推動本土電影走向國際。會中也宣布電影劇本大賽的參賽時程及參賽辦法,廣邀海內外各界寫手共襄盛舉,競逐首獎。獲得首獎的劇本,若獲編劇採用,最高可獲得新台幣152萬元獎金,而且有機會與榮獲三次奧斯卡提名的大導演羅蘭.約菲合作。

主持人紀寶如表示,馬偕博士一生對台灣的醫療、教育和農業都有巨大的貢獻,一生傳遞愛的力量,也將生命奉獻給台灣。但是多數民眾只記得馬偕醫院,馬偕博士所做的遠超過這些。這部電影是國際製作和發行,導演這部影片的羅蘭.約菲將於8月來台,為公布的劇本大賽優勝者頒獎,同時勘景和選角。

中華民國基督教會協會理事長洪國隆表示,因著「馬偕精神台灣魂」的激勵,除了馬偕故事改編成電影之外,期望未來持續拍攝宣教士感人影片,讓神藉著祂的僕人,對台灣犧牲奉獻的愛心,感動族群融合,更愛台灣。中華民國基督教會協會副理事長朱奔野牧師提到,多年前他帶領教會團隊參與基督教論壇基金會主辦的全球華人福音微電影金鷹獎,並屢獲獎項,也把他帶進電影世界,對如何透過影像詮釋福音,有很大的興趣。他在神學院教傳媒神學,認為未來傳道人要用運用影像來說故事。

朱指出,馬偕的故事非常豐富,馬偕為了融入台灣,不顧當時差派他來台的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反對,娶台灣女子為妻,付上很大代價。馬偕在加拿大長大,進修神學;也到英國愛丁堡,學習建立西式學堂和醫療宣教。他從新北市的淡水登陸,之後終身在台灣宣教,淡水成為安葬之地,真正認同台灣。他們期待下一部電影,能延續宣教士的愛,繼續拍攝彭蒙惠老師的故事。

「教會怎麼可能拍電影?」「要花費六千萬美元,又怎麼可能?」中華民國基督教會協會影視部、春暉映像有限公司執行長孔繁芸,在會中公布徵件競賽辦法時表示,當他們聯絡好友羅蘭導演拍攝時,他馬上答應。而羅蘭導演拍攝的《教會》去年在台灣推出數位版,重現電影拍攝的精神。當他們又聯絡發行商甲上娛樂時,甲上娛樂也支持他們在全台放映。因此他們相信,這件事絕對有可能發生。她說,這部電影主要傳遞「愛世人取代爭鬥」價值觀精神。

羅蘭.約菲曾獲得三次奧斯卡獎提名,特別是他執導的電影《教會》更贏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攝影獎。電影講述18世紀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赴南美傳教的故事,由巨星勞勃.狄尼洛(Robert  Anthony De Niro)及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John Irons)主演,未來拍攝新的電影,是講述傳教士馬偕赴台灣傳教的感人故事。

朱延平導演現身記者會,支持國內電影走向國際舞台。對於羅蘭導演願意執導這部片,相信是因為教會的緣故,也期待這部電影能在台灣完成,他也盡全力支持。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美宣教士來台18年 漁村小鎮建立跨文化交流基地

新北市東北角的福隆,是一個人口不到兩千人的純樸漁村小鎮。福隆火車站前,一個紅色招牌的教會,規模不大,卻肩負起跨文化宣教的使命,來自美國的宣教士羅禮德,領受耶穌在馬太福音得人如得魚的呼召,在這裡打漁18年。

剛到台灣時,羅禮德領受神要他融入當地文化,用台灣人的方式傳福音。他從學中文起步,接著因為旅遊發現這個靠海的偏鄉地區,他與YMCA(基督教青年會)配搭英語教學開始,在福隆澳底等東北角十個學校帶英語營隊,積極有活力地傳福音。

羅禮德宣教士接受訪問

以英語教學傳福音的策略非常有效,帶來不少當地孩子及家長進入教會,羅禮德甚至與美國家鄉教會合作,開啟台美雙向文化交流的暑期營會,並打響口碑。羅禮德分享:「美國的孩子與我們的年青人一起唱歌,美國父母不相信他們的孩子會用中文讚美主,所以他們很感動。」

在台灣多年的宣教經驗,也讓羅禮德學會用華人的觀點來傳福音,剛開始他常碰到人們拒絕,讓他不知所措。而東北角福隆教會人數雖然不到百人,但弟兄姊妹都樂意擺上,大家忙進忙出,讓教會更像溫馨的大家庭。會友蔡麗香分享,其實在這裡建立教會是比較辛苦的,因為這種漁港都是拜媽祖的。「開始的時候我們想,他們到底能做多久?我們可以有教會聚會到什麼時候?還好真的是神恩典,讓這個教會愈來愈興盛。」

「你應該回家賺很多錢啊,你為什麼在這裡浪費時間?有時候人會這麼跟我說。」羅禮德分享,「可是在我心裡有一些事情是我不能解釋的,那就是喜樂。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喜樂,如果不是因為耶穌,當然要去很熱鬧的地方,但神就叫我來這裡,如果我在這裡到生命的最後一天,我也願意。」

18年開拓教會之路,艱辛又漫長,羅禮德困惑或苦悶時,就到海邊禱告,得人如得魚的呼召,一次次重新堅立他的信心。他在美國原是木匠,帶著滿滿的愛橫渡大西洋,在台灣,他是神的漁夫。

(新聞來源:GOOD TV新聞中心)

 

 

德國宣教士夏義正 來台22年服事南亞移工

來台22年,泰文比中文流利20倍的德籍牧師夏義正,擁有數學、教育、哲學及神學碩博士頭銜,在神的呼召下走上宣教之路。夏義正28歲到泰國、48歲到台灣,如今已經70歲,幾年前雖然已經從德國馬堡差會退休,但仍留在台灣服事東南亞移工。他說,自己會繼續服事下去,直到神喊停。

夏義正年輕時還能快速穿梭在泰國朋友間打招呼、派發福音單張,隨著年歲增長,現在還是堅持每個週末到各移工聚集的廣場佈道講經。對泰國朋友來說,這位像是肯德基爺爺的外國人總是用泰文帶來好消息,讓他們倍感親切。

夏義正目前仍在中華信義神學院任教,平日他除了教課,也固定到6個監獄及收容所探訪外籍移工,以及帶查經班。夏義正分享,神帶領那麼多印尼人從一個禁止傳福音的地方來到台灣,但台灣人很少看到這個傳福音的機會。不少印尼人會帶病人來教會,教會可以趁此機會向他們派發福音單張和聖經。而在台的越南工人更多,大約20萬,他們大部分沒有宗教信仰,是無神論者,向他們傳福音是最容易的。台灣外籍移工的分佈狀況,面臨的生活問題,對信仰的接受度等情況,夏義正精確掌握、如數家珍。

在30歲不到的年紀離家到亞洲宣教,如今夏義正的父母都已離世。當初他帶著4個孩子來到台灣,現在最小的孩子也30歲了,都已經長大返回德國工作。前幾年已從德國差會退休的夏義正,仍堅守在台灣跨文化宣教的事奉領域。他分享:「這是神給我的呼召,目前我可以做的,還沒有別人可以做,因為很多政府人員都認識我,我為那些移工寫的信很有效果,所以我離開台灣的話,目前還沒有人願意承接這個工作,而且南亞人的服事工作不易做,因為他們不被看重。」

(新聞來源:GOOD TV新聞中心)

 

 

靈風再次吹起 跨世代寫下復興篇章

「泰雅靈風吹起,聖靈造訪」運動今年進入50禧年。為了傳承復興的火,由基研智庫與跨教派教會聯合舉辦的「靈風young起來」聖靈復興青年特會,3月26日從桃園三民教會正式開跑,其中5場特會將在桃園和宜蘭陸續展開,最後在7月7日,特會將重回當年的新竹尖石田埔教會,舉行24小時不間斷的讚美敬拜,迎接聖靈再次造訪。

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林鴻信老師

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林鴻信老師分享,他們期待把歷史中的資源和養分,轉變為年青人能夠理解的信息,也期待現今的年青人,甚至是跨族群的,都能夠被聖靈的力量再次帶動,再次經歷教會的復興。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梁越美分享,作為中間傳承的一代,去認識曾經發生在我們自己族群身上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梁越美

 

 

特會由各教會青年負責的舞蹈、戲劇與敬拜串聯,並由青年講員輪番上場,透過回顧歷史和分享生命見證,挑旺年青人的心,讓復興能夠跨族群跨世代的傳承下去。這次泰雅爾青年特會的重要推手,前桃園慈光教會李保盛牧師,也與女兒李晴牧師及年青一代一同站立,彰顯兩代攜手合一的恩膏。泰雅靈風復興運動進入50禧年之際,不只是慶祝過去的榮耀,更是要迎接全新的開始,當父親轉向兒女、兒女轉向父親,跨世代的連結合一必能迎來屬靈復興。

(新聞來源:GOODTV 新聞中心)

 

 

愛在四月天音樂佈道會 逾2萬人同步上線

近期台灣疫情嚴峻,確診人數連續兩天破千例,社會人心籠罩在不安的氛圍中,藝起發光號召百名藝人,在復活節前夕(4月16日),舉辦「愛在四月天」線上音樂佈道會,超過2萬人網上同步觀看。

服侍前眾人跪地禱告

宋逸民牧師帶領眾星以申命記3章22節宣告:「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神」,因著耶穌死裡復活的救贖大能,無論眼前所見的爭戰有多大,要更加警醒禱告,得著「耶穌是平靜風浪,完全得勝的救贖主」的信心確據;也在這末後充滿天災人禍的震盪中,將天國的福音傳遍地極,成為全地的安慰和祝福。宋在晚會開始前,帶著全體藝人及工作人員一起俯伏跪地禱告,宣告將自己的恩賜及全人全心獻上當作活祭。愛在四月天,是他們獻上敬拜禱告,為台灣及受苦的百姓求平安及身心靈醫治的祭壇。

群星齊唱回到天父愛的家.jpeg

「今天不唱《太儍》,因為信耶穌是最聰明的選擇,更是奇妙的救贖恩典!」新加坡歌手巫啟賢到場獻唱《這是奇妙恩典》及《永不棄絕的情書》兩首詩歌,相隔10年再度參加愛在四月天的服事。巫啟賢說,他2007年信主,是因為神醫治他的女兒。但初信之時,他並沒有花很多時間追求真理,單純就是感動和衝動,可以說是「糊里糊塗」。但有一天,他讀到以賽亞書49章16節:「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掌上。」他心有所感,因為自己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算是小有成績,一直尋找人的承諾卻不可得,但聖經卻提醒他,在人未出母胎之前,神就已經眷顧他。這讓他非常感動,後來他在教會聽到「一人信主,全家得救」,他立定心志要向家人傳福音。

巫啟賢先帶太太及女兒信主,但對於什麼傳統信仰偶像都拜的爸媽信主,巫啟賢坦言,他真的沒有太大信心。但爸媽看到巫啟賢信主後的生活態度(戒煙戒酒)及生命品質(言語變柔和謙卑)的改變,媽媽在76歲時信主。原本最硬心的爸爸還沒有信主,但有一天他收到弟弟從新加坡傳給他的照片,影像中,巫爸爸接受牧師的祝禱,「爸爸信主了!」

歌手巫啟賢分享見證

今年佈道會的主題舞台劇,是由「寶島歌王」洪一峰的小兒子洪榮良擔任編導音樂舞台劇《豆豆的元宇宙》。劇情以年輕人豆豆穿越時空,重回50年代洪一峰創作《舊情綿綿》等膾炙人口歌曲的時代。看到劇中的洪一峰在事業成功的背後,經歷了家庭及婚姻的風暴,陷入空虛與悔恨,但因著妻子先信主,把福音傳給兒女,並且饒恕先生的傷害,後來洪一峰也接受耶穌成為生命救主,全家從破碎到和好,修復成為祝福的美好見證。洪榮良說,這出戲不但是洪家的故事,更要成為這無父世代受傷的每個人的醫治與安慰,因為「主愛來了,家就幸福了。」

 

宋逸民牧師祝禱

宋在會後呼召時表示,疫情帶來毀壞,但神要在2022的復活節,透過祂死而復活的大能,在信祂的人的家庭及職場與生命中,帶出醫治和盼望。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挪去。神就是愛,神的愛進到人的當中時,一切的咒詛就化為祝福。疫情讓很多事情都變得艱難,但昔在今在永在的神帶出愛和醫治,當光照進來,黑暗就被驅散,相信疫情終將過去。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愛在四月天 相約宜蘭見

由藝起發光促進協會眾藝人參與推動的「愛在四月天」佈道會,已邁入第13年。佈道會今年將在4月16日挺進宜蘭,與宜蘭聯禱會及全福會合作舉辦,節目包括《愛,家就幸福了》音樂舞台劇,由金鐘導演洪榮良改編自父親——台語歌王洪一峰一生被神救贖的故事,表達孩子對已過世父親的懷念。

洪榮良說,我們的家經歷破碎,父母離婚,所以有一個孤兒的靈在我們心中,自我形象非常不好,但是因著神的愛,改變了我們的家庭。剛好今年佈道會的主題是「愛, 家就幸福了」這樣的主題, 我心裡就突然有一個感動,想把家庭的故事搬進音樂劇,搬到舞台來。藝人小甜甜也帶著家人一起出席記者會,她將在佈道會中分享得救見證。她說,我能夠成家,我覺得這是神對我的翻轉,因為在過往,我被好多人判斷,你就是會孤老終身,你就是一個人,你絕對不會有老公,不會有小孩,但是那些都是人說的,神說的才算。

「愛在四月天」佈道會已經走過13年,台灣藝起發光促進協會理事長宋逸民牧師回顧推動的初心:「讓更多人靈魂因著神的愛,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得著全新的生命跟盼望,我想對我們這群剛開始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藝人朋友,別具意義,也有特別的感動。」眾藝人除了在佈道會中演出及服事,更有25位藝人隔天將到宜蘭各教會的主日崇拜中分享生命見證。

(新聞來源:GOOD TV新聞中心)

 

 

德國華人宣教士 26年建立13城市聚會點

在德國宣教長達26年的華人宣教士洪立民,與當地弟兄姊妹一起,先後在德國13個城市開拓華人聚會點,共帶領超過1100人決志信主,超過600人受洗。洪回想,當初之所以到德國開拓教會,主要是看到當地有不少來自中國或各地的留學生和學者,全都是受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若是他們信主,將來回到自己的國家,在他們的專業領域必會帶出福音的影響力。

洪立民牧師夫婦在德事奉圖(Tim Cheng攝影)

 「華人人口眾多,散佈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或留學生也很多,接受神學裝備的人更是不少,是最有條件把福音傳到地極。」洪說,儘管在德國服事面對很多的挑戰,但他仍堅持回應神給他的呼召與異象。洪回想1990年他受台灣浸信會聯會國外部之邀,到德國評估當地事工需求,隔年全家被差派到柏林宣教,與10多位查經班的弟兄姊妹一起開拓教會,後來教會成長到80多人,有詩班、成人主日學,也舉辦兒童和青少年營會。

洪在德國8年後,應聘到溫哥華教會牧會4年,直到2004年6月在溫哥華的教會以及眾教會支持下,再度返回德國宣教至今。他談到,每年都有留學德國的新生進來,教會舉辦迎新會,還有各種聖誕、中秋等節慶特會,以及音樂佈道會等。早期舉辦迎新會,介紹德國人的禮節或是在學校如何選課等,都很切合他們的實際需要,因此來參與的新同學非常多。但是近年來,傳福音愈來愈困難,尤其現在年輕人物質條件愈來愈好,來到教會意願不如從前,對教會挑戰也增加了不少。

洪一直有一個習慣,不論在街上或火車上,凡是見到黑頭髮的學生,他都會衝過去主動打招呼,向對方傳福音。2004年,他在萊比錫教會牧會,教會中三分之一的會友都是他在路上追來的。美國德州達拉斯恩友堂,幾乎每年都組短宣隊前去,有超過50人到過德國短宣,其中有6位獻身當傳道人。

這次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烏克蘭有近200萬人湧進波蘭,有些從波蘭轉往德國,他在柏林的教會也協助接待陪伴。教會的同工為了將難民從火車站接到難民營,光是排隊就花了5、6個小時,之後還要協助他們申請及填寫各種文件,他們才得以住進難民營。原本教會準備持續關心他們,帶他們到教會,沒想到幾天過後,他們都被分送到其他的城市,雖然無緣再見面,教會也持續為他們禱告。

洪所屬的差會──中華福音使命團於1975年在香港成立,現今總部設在美國,另在香港、加拿大及澳洲都已成立分會推行差傳事工。最近洪返台,四處奔波,在各教會分享德國宣教的負擔,也積極在台灣推動設立中福團分會。他說,分會有三個目標:一、差派宣教士;二、成立短宣培訓中心;三、在北中南,每月有一次的宣教禱告團契,每次會介紹差會的一個工場。他期望透過台灣分會的成立,願神呼召更多人參與宣教。「莊稼已經成熟了,整個歐洲約有近200萬華人,德國也有近20萬華人,其中基督徒佔不到十分之一。」他也請大家為眾多迷失的羊能聽到福音歸向主禱告,並求主差派更多的工人來收割莊稼。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華人教會認清敵友 以得勝身分進入應許之地

由九龍城浸信會、香港聖經教會和播道會恩福堂華語部主辦的第六屆環球華人釋經培靈大會於3月7 – 11日在網上舉行。播種者國際協會遠東事工部主任張路加牧師一連5晚「進入應許之地」為講題,分享認清敵人與盟友的重要,使我們成為真正的得勝軍隊,進入應許之地。

識破仇敵的三大詭計

在「認清仇敵」的主題分享中,張路加牧師首先指出,前往應許之地的路是一條爭戰之路。我們不單要認識到神是我們的元帥,更要擦亮屬靈的眼睛,在爭戰裡認清仇敵。仇敵會化妝成光明的天使,我們一旦在屬靈上放鬆和懈怠,就給仇敵有機可乘。

張分享,仇敵常常不是在外面,而是在裡面。約書亞記7章中,以色列人以為仇敵是他們看得見的艾城,但他們潰敗的真正原因是內部的問題。首先是他們中間有破口:亞干違背神的命令,取了當滅之物,更行詭詐隱瞞,結果使眾人受連累。張說,仇敵會找到我們內部的破口,不斷將之擴大。從心裡的意念,到付諸行動,再到遮掩欺瞞,仇敵的計謀是一步一步的勾引和陷害我們,讓我們的焦點開始從神轉向世界,使我們的家人和同伴都受到連累,使得我們沒有辦法打仗,在艾城面前逃跑。

自大輕敵,是以色列人面對仇敵時的錯誤態度,他們以為派二三千人就可以攻取艾城,結果遭受慘敗。「仇敵會讓我們高估自己,特別是在一個大的勝利以後,如果不全然把榮耀歸給神,很多時候會覺得自己也有一點力量。」最後,仇敵常常會使我們誇大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埋怨神,甚至看不到自己當負的責任。以色列民在艾城只是被殺了36人,眾人的心就消化。仇敵的三副嘴臉一環扣一環,首先以罪來誘惑我們,讓我們陷在其中。罪會蒙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產生傲慢和自高自大的心態,看不清仇敵的位置,然後在屬靈上越來越後退,覺得仇敵太強大,我們無法戰勝。

戰勝仇敵的關鍵

張指出,要戰勝仇敵,首先要停止不蒙悅納的禱告。約書亞在第一次戰敗後就伏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他的禱告充滿埋怨和後悔,越禱告越軟弱。神讓他起來,不要再埋怨退縮(書7:10)。我們需要求神幫助,發出積極的禱告,讓我們的靈能再次起來。第二個關鍵是,人人當自潔預備明天(書7:13)。神提醒我們,不只有一個亞干,每個人都當自潔,每一個人的靈都需要再次敏銳,屬靈的眼睛再一次被擦亮。第三個戰勝的關鍵,是將罪乾淨徹底的除去,斷絕罪的牽連。當亞干和他的一切被徹底除掉,從約書亞到所有的百姓都在神的面前悔改認罪,與罪一刀兩斷,以色列百姓才迎來大捷。最後艾城倒下,以色列百姓得勝,走出亞割谷,走出使他們失敗的地方,真正進到應許之地。

10多年前,張突然喉嚨出血,檢查後發現裡面有腫瘤,要接受手術。這消息讓他的心消化,想要馬上放下所有的服事,甚至開始埋怨神呼召他做傳道人,認為這腫瘤大概就是常常大聲講道所致。「神透過祂的話語光照我,讓我看見自己誇大了仇敵給我的恐懼,也連累身邊的人過分擔心。當我把所有難處交給神,我的心就安然,決定繼續完成已安排好的服事。」兩個月後他動了手術,而腫瘤切片的結果是良性。張指出,很多時候我們最大的仇敵是自己,當我們對神失去信心,就很容易會得罪神,在大試煉中我們當專心倚靠主,必定能把艾城攻下來,繼續往前走。

錯誤結盟的無窮後患

在「認清盟友」主題分享中,張指出,攻破艾城之後,以色列百姓在吉甲安營整頓。就在這關鍵時刻,魔鬼撒旦來攻擊神的軍隊,讓約書亞和百姓敵友不分,以致認錯盟友。當時基遍的居民以偽裝欺騙以色列人,他們受了對方的食物,卻沒有求問耶和華,就與基遍人講和、立約和起誓。基遍人就這樣混在他們當中,整個迦南地的混雜就是從基遍開始,對當時的以色列人和他們的子孫後代帶來無窮後患。(書9:3-18;撒下21:1-6)

錯認盟友引起以色列人中間的內亂,會眾向首領發怨言,首領帶領的權柄因而受到挑戰 (書9:18) 。當五個亞摩利王得知基遍與以色列人立約,就聯合攻打基遍,因為盟約的關係,以色列人要幫助基遍人應戰(10:1-7),失去了本來得以喘息的機會。撒母耳記下2章記載,大衛家和掃羅家兄弟殘殺,就發生在基遍池邊。他們本來是親如一家的兄弟,因為一句玩笑的話而打起來,更彼此為仇。大衛年間,因過去掃羅王想要殺滅基遍人,造成以色列民背約,沒有得到祝福,有三年的時間處於饑荒。基遍人要求大衛交出掃羅的直系親屬和後裔,結果奪取了七條人命(撒下21:1-6)。張指出,在基遍發生的事情不是一個偶然,基遍有說謊和挑撥離間的DNA,是屬靈的摻雜。從會眾對首領不滿,自己人自相殘殺,這一切從內部開始的分裂和瓦解,都可以追溯到以色列人與基遍錯誤結盟。

不分敵友的傷害

張從自身在歐洲服事的經歷分享,他看見老一輩的華人信徒在歐洲為神開疆闢土,廣傳福音,建立教會,但兄弟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玩笑或非基要的問題而互相攻擊,甚至造成教會分裂。一代過去到下一代還是面對同樣的問題,把真正的朋友當成敵人,把魔鬼所化妝的人當成自己的盟友,這問題也同時存在於環球的華人教會。

張提醒,無論在職場、家庭和教會的各種人際關係中,我們需要求神給我們屬天的智慧和分辨的靈,能以分清敵友。不能因為一言不合,跟真正的朋友各奔東西。面對仇敵的偽裝,我們不應被外表和花言巧語所欺騙,被小恩小惠所迷惑,也不應靠自己的聰明擅自作主。我們需要遵守神給我們的命令和教導,仔細分辨和察驗,好使我們成為神真正大能的勇士和軍隊,不斷攻城掠地,得勝再得勝。

(記者艾美報導)

 

 

40天自潔禱告運動 深層悔改 迎接台灣命定

「悔改、更新與復興40天自潔禱告」於3月9 -10日假靈糧山莊,一連兩晚透過實體及線上聚集啟動。這次自潔禱告運動(3月10日至4月18日),是歷年來首次共同使用禱告手冊,並以RPG(復興禱告小組)方式進行。

在第1晚聚會中,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分享「40天自潔禱告」的異象和負擔,半年前,周跟眾父老一同禱告領受:「不但要聚集禱告,更要悔改;不但是悔改,更要深層的悔改;不但為個人的罪悔改,更要為我們所不知道的罪孽、家族及血脈裡面的罪悔改,甚至是為教會、城巿和國家悔改。」後來他更進一步領受:「先是清潔,後是和平。」周解釋,「先是清潔,不是靠我們自己,是因為我們更深悔改,不但求主赦免我們的罪,除去一切的罪孽,更讓我們看見神的聖潔成為我們的清潔,以至帶來後面的和平。和平不但在人與人、人與神之間,更讓我們看見神超乎想像的工作。」

台北基督之家主任牧師寇紹恩認為,全地正面臨「普遍性」天災,就如聖經所記載——「多處有天災」,意味著不論是飢荒、地震、瘟疫,甚至戰爭,都不止一個地點。「以前的SARS非典型肺炎也很可怕,都只在幾個地區出現。可是,這次新冠疫情卻是在全世界多處蔓延,災難是全面性的。」聖經以產難作末日的比喻,意味著主耶穌再來的日子像陣痛一樣已經開始了,快要生了。這些都只是起頭,災難不會越來越少,反而越來越多。

「很多教會和基督徒都心想這次疫情什麼時候會過去,可以回到原來的生活?但聖經所講的不是這樣,像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之後,40年曠野的日子就結束了,是新的爭戰的開始,再沒有雲柱、火柱和嗎哪,也不會有衣服不會破、鞋子不會壞的日子。同樣,神帶領我們像以色列人過約旦河,走一條新路。如果我們還在等什麼時候可以過以前的生活,就不會預備自己跟隨神走一條新的路。」

耶穌在馬太福音24-25章描述,末後的人像挪亞的日子一樣,照常吃喝嫁娶。其實吃喝嫁娶沒有問題,再正常不過。問題在於「照常」意味著照著平常,不知不覺變成對神的話無感的人,於是便回去過原來的生活。寇以自己為例,當他太太懷孕陣痛,快要臨盆的時候,他竟然回家換衣服。回家換衣服當然不是錯事,但時機不對。「在末世,無感就是人搞不清楚狀況,甚至連基督徒也搞不清楚,在關鍵時刻做不關鍵的事。」

第2晚的聚集中,GOOD TV執行長曾國生弟兄分享自己裡面有一份急迫感,神放在他心中對末世超前部署禱告的負擔。他曾訪問楊道諾牧師,有疫情風險,又要隔離,為什麼付上極大代價來到台灣?楊道諾牧師說,他想要告訴台灣的教會,「台灣是被神揀選的,有命定的,會成為列國的祝福,未來有復興跟大收割,收割之間也有大震動,但是台灣教會還未預備好,要趕快預備好。」

曾國生表示,可能因為自卑,台灣跟世界脫節,好像孤兒一樣,沒有感受到神的心意。其實很多國外牧師也曾經對台灣說同一番話,但因為不相信、自覺不配,以致台灣沒有預備好自己。他認為這40天禱告唯一的目的是與神的心對齊,「神對台灣有一個榮耀的命定與託付,但願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跟主說:主,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使用我,我不要在祢的復興中缺席,我要緊緊跟隨祢的腳步。」

最後,敬拜團帶領回應台語詩歌《願》,為所愛的土地和國家禱告,眾弟兄姊妹齊聲呼喊阿爸天父,向神呼求賜下悔改的靈、甦醒的靈,願主裂天而降。

(KRT訊)

 

 

柯希能宣教士受呼召回故鄉 烏克蘭宣教 佳美事工仍在繼續

從加拿大來台灣宣教長達57年的以琳基督徒中心創辦人烏克蘭裔柯希能牧師,在世時曾經多次與同為烏克蘭裔宣教士的「全球異象事工」(Global Vision Ministries)創辦人瓦特.齊加雷維奇(Walter Zygarewicz)牧師,到烏克蘭宣教。如今,柯希能雖然已經過世,瓦特仍投身烏克蘭事工。以琳基督徒中心也依然持續以禱告和奉獻支持當地的工作,傳為美談。

瓦特表示,從早期開始,全球異象事工就負責照顧在前蘇聯建立的許多教會。後來柯希能與一些教會牧者,一直參與並支持他們在烏克蘭、俄羅斯和亞美尼亞的事工。瓦特的父母離開故鄉烏克蘭西部(當時屬於波蘭),到巴拉圭宣教,他便是在巴拉圭出生。而他自從主呼召傳道以來,就有感動去服事斯拉夫族群。第一次訪問蘇聯,是在1970年代的冷戰時期,當時他被扣押了很多聖經,多年不准入境。這些年來,他在世界70多個國家,包括台灣,傳道服事。1982年,他參加台灣的國際佈道會,遇到了柯希能,與他相談甚歡,知道原來他的父母也是烏克蘭人,兩人有著相同的背景,因而建立了多年的友誼。

瓦特說,烏克蘭和俄羅斯當地的教會領袖邀請他協助推動莫斯科的福音工作,這讓他很驚訝。因為隨著蘇聯解體,有很多知名的傳道人開始來到烏克蘭。他們制定了一個計劃,舉行了幾次高層會議,並展開傳福音行動,目的是與那些初信的基督徒一起建立新教會。他們在基輔和莫斯科推廣福音,並迅速擴展到其他城市。柯希能還為他們籌措了許多奉獻,幫助烏克蘭與俄羅斯當地牧者、教會購買箱型福音車,並也資助了基輔第一所短期聖經學校。

1994年,柯希能的父親安息主懷後,他常想到如何報答父親養育之恩,有一天能回到父親出生地傳福音和建立教會。1989年,烏克蘭脫離蘇聯統治,百姓重新得到自由,70年關閉的福音之門又打開。4年來,他和幾位好友配搭,回去服事烏克蘭的本族人。因著主的恩典,及眾弟兄姊妹的代禱,他們開辦四期全職傳道人班,每期3個月,看見主正裝備、塑造,並差遣優秀之青年人收割廣大禾場。

柯希能在台灣文化大學教課時,俄文研究所所長明驥教授,也是主內弟兄,來訪問他說,俄文系要增開烏克蘭語班,猜他是俄裔或烏克蘭人。但柯希能說,他父親是烏克蘭人,早年已移居加拿大,自己在渥太華市出生,烏克蘭語和俄語都不會說了,特別是當時他已在台灣30多年,從未用過烏克蘭語。所長邀請他來上課,免費旁聽。

不久,基督教耕耘會陳傳黃長老與他們吃飯交通時,忽然對柯希能說:「你是烏克蘭人的後裔,又學烏克蘭語,應該可以去烏克蘭宣教。主告訴我,烏克蘭將有復興,我願奉獻您烏克蘭宣教機票和費用。」同年,瓦特從美國打來越洋電話,邀請柯希能一起去烏克蘭:「你最適合,因你也是烏克蘭人。」聖靈微小聲音對他說:「是的,你應該去。」1995年,他們踏上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土地,神敞開大門。

當時轄下有1000個教會的監督Mykola Melnik帶著瓦特和柯希能,到各大城市展開烏克蘭宣教事奉。每到一處,他們租借文化會館佈道3天,每次決志信主者一兩百人,會後就宣布從這主日開始,這裡成為教會,每主日可作禮拜,設立牧者,安排硬體設備,募款支持傳道人一年生活費,復興臨到烏克蘭許多城市。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RPG網絡推出資源平台 推動台灣成為禱告之島

「復興禱告網絡」(RPG)於3月3日舉行分享會,邀集線上線下近50位全台各地區領袖牧者,傳遞RPG推廣策略與異象,也提供影音等資源,幫助眾教會讓RPG成為全民禱告運動,使台灣成為禱告之島。

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楊寧亞牧師分享:「我們今天聚在這裡,不管在線上還是實體,我們有一個盼望,就是集合成一個身體,一起為自己,家庭和我們的城市帶來真正的復興,抵擋仇敵,帶下神的同在。」RPG李協聰牧師說:「禱告能促使關係的建立,也藉著不同城市的牧師有深度關係的建立,讓他們回到各自的城市去宣講,點燃禱告復興的靈火。」RPG總幹事曾國生分享:「RPG推動台灣建立成為禱告之島,各城市建立為禱告的城來超前部署。」

為了讓RPG更有效的傳遞給弟兄姊妹,RPG網絡提出推廣架構,連結各城市區域牧者,透過應用程式、網站及手冊等資源平台,幫助RPG深入到全台灣各教會的角落。最初來台傳遞RPG禱告異象的國際禱告學院楊道諾牧師,也透過預錄影片鼓勵眾牧者,將復興禱告的火持續傳遞下去。楊道諾分享:「為了讓RPG運動在震動臨到時繼續發展,就必須要有更深層的扎根,觸及更廣層面的信徒,去明白RPG的真諦,不要只停留在目前的小組聚集中。我希望你們能學習去傳遞接力棒給下一個群體,讓這個運動能在台灣各城市各教會都能延續下去。當這件事發生,RPG就能觸及凡有華人的地方。而這一切從傳遞接力棒開始。」眾牧者舉起禱告的手,同聲開口,願在台灣築起禱告城牆,彰顯神的榮耀。

(新聞來源:GOOD TV新聞中心)

 

 

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慶典 呼召年輕人獻身

由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簡稱北部大會)主辦的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學馬借/帶門徒/傳福音」慶典晚會/青年獻身會,於3月5日晚上在台北和平籃球館舉行。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研究智庫林鴻信牧師,以「我願意」為題證道。馬偕年輕時回應神的呼召,從「我願意」開始來到台灣,學台語,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家鄉,在醫療宣教、傳福音、神學教育,有很大的貢獻和影響。馬偕把神呼召去的家鄉看得很重要,我們應反思「神呼召你的家鄉在哪裡?」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會中身著醫師袍,帶領市政團隊向防疫英雄致敬

林鴻信引用約翰福音15章13-14節:「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這段經文談到,做朋友是心甘情願,能為朋友捨命是最大的犧牲,是完全付出、不計代價,這也是耶穌對我們的愛。「耶穌是我們的朋友,祂也邀請我們做祂的朋友,遵行耶穌所吩咐的。」馬偕就是來台灣尋找耶穌基督所要尋找的朋友。與耶穌做朋友,就是與耶穌一同喜樂、一同受苦,一起背十字架。當年馬偕來台灣非常困難,因馬偕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團隊。馬偕來了台幾個月後就有人信主,就請學生邀人來,開始做神學教育,為未來預備同工。

馬偕有三個故鄉,父母的故鄉在蘇格蘭,自己出生的故鄉在加拿大,他的呼召故鄉在福爾摩沙。福爾摩沙對馬偕是非常遙遠的地方,但是馬偕回應呼召「哪裡是他的呼召,哪裡就是他的家」。他提到,我們的一生中,常會受到父母的期待、自己的意願和神的呼召所影響。我們很容易為別人而活,受到眾人聲音的影響;另外是為自己活,當我們想到都是「我」時,眼界就變小。但若我們為神而活,開始看神喜悅的,會追求神看為好的,眼界就會被打開。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會中特別身著醫師袍,帶領市政團隊向防疫英雄致敬。他在致詞時讚揚馬偕是台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他景仰的對象。他說,馬偕博士在1872年來到台灣後,為這塊土地奉獻了一生,對台灣的現代教育與醫療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

馬偕宣教故事戲劇

柯文哲也表示,熱愛神學、科學與醫學的馬偕,除了宣教以外,來台不久就成立了「滬尾偕醫館」,為所有貧困的病人提供治療服務,並建立了台灣第一家西式醫院,也就是現在馬偕醫院的前身。馬偕博士在幾十年間,替齲齒病人拔了2萬多顆牙齒、也幫助偏鄉貧苦病人,這種精神可以說是醫者的最佳典範。此外,馬偕也成立牛津學堂,教授自然與社會科學,對推動台灣的現代化教育功不可沒。最後,他希望大家在紀念馬偕的同時,也為守衛我們的前線醫護人員鼓掌與致敬。

北大會議副議長周信榮牧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馬偕在台灣近30年,開60間教會,為4000人施洗,現今北部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延續下來,有270多間教會以及6個機構,包括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醫學院、真理大學、淡江中學、台灣神學院、馬偕專校等,都是因著馬偕建立而逐漸擴大,對北部台灣帶來極大祝福。這次活動為喚起教會追隨馬偕宣教腳蹤,愛台灣、愛百姓、愛傳福音,特別希望能呼召150位年輕人,全然奉獻給神、服事神。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全台大停電人心不安  牧師街頭傳講救恩不斷電

3月3日上午9時許,全台各地出現大停電,停電影響交通燈無法運作、民眾受困電梯、商家無法正常營業等,使民眾生活秩序大亂,初步估計受影響民眾達500萬戶。

走在停電的高雄市區,可以看見部分民眾自行發電,發出濃濃的柴油味。而街頭紅綠燈停擺、交通混亂,十字路口上警察全面出動,但因人力不足,仍有路口沒有警察,許多民眾冒險穿越馬路。也有不少民眾在街上徘徊、內心恐慌, 擔心有戰爭臨到。

就在人心惶惶不安之際,前金長老教會牧師黃明宗,站在教會門口,以台語對著信徒與路人傳講「信心」的道。許多長輩和路人圍坐在教會門口,聽著牧師講道,不少民眾表示非常感動和得安慰。

黃表示,由於這是無預警停電,也停得比較久,許多住得比較遠的弟兄姊妹,已經來到教會了,所以還是要把握機會傳講信息。他笑著說,這次的戶外講道,也是神所賜的恩典,讓他雖然沒有拿麥克風,但是音量也夠,所以從唱台語詩歌開始敬拜,接著傳講創世記6-8章,盼望能激勵現場許多長者,將信心建立於神的話語中。雖然天父像爸爸一樣有慈愛有憐憫,但是有一天救恩的門還是會關,有耳可聽的都要積極進入!黃當時相信,不久之後南部地區會恢復供電,也祝福全台灣平安。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