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賴婉兒:剛柔並重的屬靈母親 – 【巾幗戰士】專欄

成長於英國的陳賴婉兒,是香港商人團契創辦人、以及基督教敬拜會長老陳世強律師(Hugo)的太太。大學時期信主,經歷聖靈充滿,婉兒直言從此沒有停止經歷神的同在和無微不至的看顧。除了盡心照顧家庭,婉兒亦全心擺上建立教會,並且抓緊異象,忠心推動城中教會合一,造就了沙士期間眾教會興起禱告城牆52天,為香港合一禱告祭壇的建立奠下根基。

大學畢業不久,婉兒就跟隨丈夫Hugo回到香港生活,並且開始建立敬拜會的新歷程。他們開放自己的家讓弟兄姊妹聚會。「三個女兒小時候並不理解,家裡有許多人進出,小朋友搞亂她們的玩具。她們不喜歡,哭問我們,為甚麼要讓人來。」因著婉兒無條件的開放,家聚的人數越來越多,教會不斷增長。作為家聚的家長,婉兒以身作則,與聖靈同工,不放過任何一個傳福音的機會。她常常在坐的士時向司機傳福音,更帶領不少人信主。有一次,她坐上的士後,又很自然地向司機傳福音,誰知司機竟回答她:「陳太,你以前已經向我傳過了!」

又有一次搬家後,婉兒希望向一位鄰居傳福音,本以為大家的女兒年紀相若很容易接觸,但那位太太卻從不搭理她。「我禱告神,聖靈挑戰我每天以方言為她禱告半小時,方言禱告三天後,我所發出的悟性禱告都是祝福她的話。第四天我們就在升降機相遇,她主動邀請我到她家,我就藉此機會向她傳福音。」

與天父親密同行的關係,令婉兒以為自己願意為神擺上所有,直到有一天神提醒她要放下心中的偶像。「起初我不以為然,後來我明白,原來作為全職主婦,我不知不覺過於重視丈夫和三個女兒,原來神要我如亞伯拉罕一樣,毫無保留的獻上。」婉兒掙扎良久,最終完全放手獻給神。「我的三個女兒長大後都被神大大使用,成為宣教士,分別在中東、非洲和不同國家宣教。」後來神呼召婉兒牧養年青人,她起初並不願意。「主跟我說,你的心要轉向兒女。當時我的年紀已不輕,而我一直都是牧養成人,不懂怎樣帶領年輕人。我跟主說,我不想,不要迫我。」有一年的時間,主在晚上叫醒婉兒禱告,在禱告中她看到年輕人在犯罪,難過得不斷痛哭。直到有一次,主在一個聚會中問她是否願意為這些年輕人捨棄自己的生命。「我跟主說,我願意!如果我一個人的生命能夠興起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取走我的生命。神對我說,我看到你的心,現在我給你權柄去做下一代的母親。」

1998年,婉兒看到中國內地許多人信主,但香港教會的人數寥寥可數,失去活力,許多人都想離開。「我問主為什麼?主跟我說,因為我的兒女不合一。」婉兒知道主要祂的兒女走在一起,就馬上開始致電給香港不同宗派教會的牧者。「我並不認識他們,我跟他們說,主要我們走在一起,合一為城市禱告,但他們都叫我找教會的代禱者。」五年的時間,過程中婉兒看到很多結黨分爭,流了不少眼淚,但她沒有放棄,不斷的聯絡,希望有一天聖靈會感動牧者們願意走在一起。「五年後,神給我一個計劃──一家人一起吃飯。」 2003年1月,婉兒邀請牧者一起吃飯,每次到不同牧者的家裡,每個人都要帶自己做的菜,席上不談事工,只談自己的生活和家庭近況。

幾個月後,香港爆發沙士。神向婉兒啟示,祂要使用華人教會做更大的事,祝福以撒和以實瑪利的後裔,但教會有許多隱藏的罪,如果不處理,罪會如沙士一樣變大,最終使教會衰亡。婉兒給牧者發訊息,後來有牧者領受到52天重建城牆的異象。因著先前建立了家人的關係,不同的教會很快就走在一起,在維園同心合意敬拜,為香港認罪禱告。就在第52天,香港從疫區名單中除名。「神讓我們看到,合一帶來的權柄和力量。」婉兒深信一切都是從一個家開始。家裡有父母,下一代就感到安全,就會有方向。「當我們的教會和城市有許多健康的家庭,不同的教會彼此相愛、互相扶持,合一禱告會帶來爆炸性的力量,城市和國家就會強壯,充滿神的公義。」

 

 


在世界舞台上,有不少女性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聖經也記載了女士師底波拉率領希伯來人成功反擊迦南王耶賓的軍隊,她有勇有謀,又有公義慈愛。在現今華人教會裡,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屬靈領袖,本專欄由國度復興報編輯部撰寫,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述說巾幗戰士的特質,激發女性回應時代的任命。

 

 

九禮堂連成一體的主教座堂 – 【出發進行】專欄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又被稱為聖巴西爾大教堂,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紅場南端,被視為俄羅斯的代表象徵之一。1990年,該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很多人以為「沙皇」是俄羅斯自創的皇帝名稱,其實這是原來羅馬帝國「凱撒」(無錯,就是聖經中的該撒)的俄語發音。俄羅斯帝國自認為東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是為世界中心,所以自稱沙皇;而在俄羅斯傳統文化中,他們也會稱呼聖經故事中的先知領袖為沙皇。

有「恐怖伊凡」之稱的沙皇伊凡四世和聖瓦西里主教座堂模型

俄羅斯沙皇國的開創者,有著外號「恐怖伊凡」的沙皇伊凡四世在位期間,以高壓統治手段聞名,東征西討,最大戰功就是收服了喀山汗國。就在勝利之後,他委託了當時最偉大的建築師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建造了當時莫斯科最高的建築——聖瓦西里主教座堂。聖瓦西里為東正教的聖人,以苦行修行和俠盜精神馳名。教堂雖名為「主教座堂」,建築規模卻不巨大,而且更「貪心地」在一個地基上集合了九間禮堂建築——結果成了該教堂極重要的特色:一個個色彩繽紛的「洋蔥頭」屋頂,塞滿了教堂的裡裡外外,使這個穹頂教堂成了俄羅斯的代表建築之一。

著名的「洋蔥頭」建築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由九個小聖堂組成,中間的主教堂整合了全個建築
美侖美奐的小聖堂,供奉著不同的東正教聖人
美侖美奐的小聖堂,供奉著不同的東正教聖人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之所以會建有這麼多小禮堂,最初設想就是以每一個禮堂代表一個聖人,以此寓意伊凡沙皇每到一個聖人的節日,就能打贏一場勝仗。小禮堂中間則有一個單獨的穹頂將所有聖堂連成一體。事實上,這教堂不止在今天被人認為是建築奇蹟,傳說伊凡四世也對這所教堂十分滿意——應該說是太滿意了,以至他後來居然命人將建築師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的眼睛弄瞎,以阻止他為其他人建造出一樣美麗的建築!

主教堂的聖障,用以分隔「聖所」和「至聖所」之用

這位看似大能的恐怖沙皇,表面風光,但其實在位時,幾乎所有錢財都耗費於戰爭上,後來更錯手連親生兒子都殺死了。真如聖經所言,給你賺得全世界,又如何?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七教會,以信仰反思生命。

 

 

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 -【國度角度】專欄

主耶穌用他自己擘開的身體和血與門徒立下新約(太26:26-29),並吩咐門徒:「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但在前往橄欖山的路上,耶穌卻突然向門徒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太26:31)我們為主的緣故都要跌倒?這怎麼可能呢?而且不是個別例子,而是「都要」跌倒。相信當時門徒對主這句話都大惑不解,所以主耶穌向門徒進一步解說。「這是因經上記着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太26:31)耶穌「要」擊打祂的牧人? 門徒及我們可能都會心中暗想,主你豈會擊打自己的牧人?我們又豈會如此容易就跌倒?我們已經撇下一切來跟從你,難道你還不知道,我們都是向你忠心耿耿的麼?你實在誤判我們了!

彼得就第一個跳出來,向主耶穌宣示效忠:「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結果証明,彼得正如主所預言。「雞叫以先,彼得你會因我而跌倒,不單一次,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卻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太26:33-35)結果是誰口中的諾言兌現了?當然是主的話,不單如此,立約的主更兌現了經上所記着的話:「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

試問僱工又何以能在好牧人主耶穌面前自誇呢?「正如主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雇工逃走, 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約10:11-13 )牧人的自誇、自信及自我感覺良好固然無益,當在被主擊打之日,都必全然崩潰而跌倒,只証明一件事:我們被主擊打之日,都很容易就跌倒,失信又失腳,唯有主才是守約又施愛的神,但祂正提醒祂昔日及今日的牧人:我為羊捨命,用血所立下的盟約,你們也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守主餐不是守儀式,乃是謹守主的盟約,猶如主要為羊捨身流血,也絕不背約,因牧人背約,羊就四散,這才是領主餐的精意所在!

主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因這世界恨我們,但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己經恨了主耶穌,這世界只愛屬自己的人,卻恨愛父、愛子、愛天國的人,所以世界恨你們且說,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15:17-20)我求問父神:門徒為主的緣故都要跌倒,主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難道這也是我們今日香港教會的宿命嗎?我可以起來拒絕這宿命嗎?父神反問我説:人子來的時候,遇得上世上有信德,甘願為羊捨命的牧人麼?(路18:8)我久久沉思,無言以答……

 

 

文@何寶生

 

 

四面受敵的生活 -【火煉的使徒】專欄

因著詩歌本和聖經的事,最後上級決定給我留黨察看三年的處分,並把我送到王莊生產隊進行勞動改造。王莊生產隊距離我家十多里路,有專人監督我,連家人都不准我見,更不用說弟兄姊妹了。在王莊的那一年,我是在上千隻眼睛的監視下,幾百張嘴的威嚇下,幾百隻手指的指責下生活,那是多麼艱難、困苦、飽受折磨的日子啊!

過了一段日子,葉縣郭莊的李文生弟兄心中火熱,前來與我見面。我心中特別激動,當時我求主一定要給我們機會交談,哪怕是一句話。主忽然開了我的心竅,提醒我:前面不是有個公廁嗎?你們假裝上廁所,不就可以說幾十句話了嗎?我照做了,李文生弟兄隨後也假裝上廁所。我們交談了幾分鐘,心中高興極了。因為在患難時刻,神終於差人來安慰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歡喜。從此以後,那個廁所成為我會見弟兄們的一個平台。多麼奇妙啊!誰能想到平日又髒又臭的廁所,竟成了愛的會客廳,成為弟兄們團契相交,彼此鼓勵安慰的好地方。那個年代,對我而言,那個廁所竟勝過一切富麗堂皇、賓朋滿座的高雅地方。

1972年6月底,我勞改已經快一年了,可想而知我心中對主及聖經的話語渴慕到什麼程度。白天幹活時,我只能心中默念神,晚上沒人監督的時候,就偷偷起來與神親近。每夜起來三次禱告,每次皆穿好衣服、洗臉,然後才跪下禱告。一天晚上主對我說了句話:「再過四天,給你預備一輛自行車。」得此話語,我 欣喜萬分。我向主發出的無數「信件」終於有回音了。

第四天的早飯之後,生產隊隊長對我說:「你今天和幾個地主分子去交公糧。」我們用人力車拉了10車小麥到鎮上交公糧,誰知糧管所的人一驗就說麥子沒乾,還得再曬一天才收。這時已經下午6點了,又不能再拉回去,於是只好留宿,明天再曬。但我們晚上沒有被子蓋, 無奈之下,大家推派我去找。我來到一個叫至彥賓弟兄的家,找出10條被子。我先和彥賓弟兄說好,被子交給他們後,趁他們感激之時,再拉我到他家裡住。我假裝不願去他家,然後他硬拉,我就裝作只好去了。我來到彥賓弟兄家中,連坐都沒坐下,就立刻出發去找教會。

我往拐河鎮南溝李莊李河弟兄家去。那是不用電的時代,家家都不關門,於是我悄悄進入李河弟兄家。他家在主裡久經考驗,事主忠心。一進去便看見幾個人在禱告,再一聽,全是提名讓主釋放張榮亮弟兄:「主啊,袮釋放榮亮,他在那裡困苦,祢幫助他。袮站在他的旁邊, 袮與他同在。」「祢是彼得的神,也是榮亮的神。袮怎樣救彼得,也必怎樣救榮亮。」我立刻跟著說:「阿們!」當時我激動不已,大聲流淚哭 泣。大家一看是我在他們中間,每個人都站起來,拉著我, 分不清是哭是笑,全都激動萬分,稱耶穌是活著的主,祂使天使釋放彼得的事件重演。當時整個拐河教會都在為我禱告。

我連夜又跑到10幾里外的邢書典弟兄家。那天聖靈特別的工作,是主耶穌預備好的日子,又是主開道路的一 天。那天的信息特別蒙神祝福,邢弟兄講的是列王紀下6、7章。就是說,別看今天環境多麼窘迫糟糕,你知道明天如何嗎?如撒迦利亞書8章23節所記載,10個人必拉著1個猶大人的衣襟說,我們也信你的神。教會將會大復興。我的心大得安慰,深受鼓舞,邢弟兄的講道,使我渾身都是力量。

下午回到鎮中的糧庫,見到同行的人正在入庫交糧,沒人問我去了哪裡,也沒人問我做什麼去了。原來這就是主說的「自行車」,「自行」的意思是「主自己行」 不是我自己的力量,而是主為我預備一切。四十多年過去了,那天的奇蹟,到今天仍無法忘懷。

 

 


張榮亮是中國教會最黑暗時期的福音拓荒者,其創辦的華人歸主教會(前稱方城教會)是中國五大家庭教會之一,他走過如同在爐火中行走的歲月,也見證了中國家庭教會從火中出來的血淚史。本專欄節錄自其自傳——《火煉的使徒》。

 

總結:以色列與教會的連結 -【選民系列】專欄

論到橄欖樹的樹根(羅11:18),霍納(Harold W. Hoehner)表示:「樹根可能是指亞伯拉罕和/或先祖,因28節提到以色列『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列祖是「猶太人的忠信祖先,是神子民最初及堅定始創者……通過這批滿有信心、根深蒂固的猶太渠道,神應許有一天救贖和祝福會臨到外邦人。」由此,邁克爾(Boaz Michael)總結說:「外邦人與神有關係,只有通過猶太人,特別是經由彌賽亞。」使徒保羅說,回歸到樹根將有助於外邦教會獲得圓滿,這將引起猶太人發憤或嫉妒,以致相信他們的彌賽亞,使他們重新接枝到橄欖樹上。鄧恩(James Dunn)總結如下:「猶太人的希望沒有外邦人的參與就無法實現,所以基督徒的希望現今沒有猶太人的參與也無法實現⋯⋯直到猶太人和外邦人能夠一起讚美神,否則像羅馬書15章8-12節這段落的異象就不能應驗。」

中國教會在連結這場景中發揮了作用。彌賽亞領袖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提到強大力量「從日出之地上來」(啟7:2),意味著東亞國家的崛起。他說:「要一位天使以大權能興起,必須有該國聖徒團體大有能力的祈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教會是中國大陸,也許最活躍的是南韓。」他說,家庭教會的華人基督徒很少接觸外面的神學,他們以「原始」簡單的方式閱讀聖經。「他們讀到以色列是應許之地。他們領受了關於將福音『帶回耶路撒冷』的啟示……『東方之星』正在升起;『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正在鋪設。」

在文化上,華人基督徒與以色列相距甚遠,連結過程十分漫長。開辦跟以色列有關的課程和旅遊是一個切入點,通過講述和眼看去掌握事實,可消除連結的障礙,以便準確認識以色列。課程和旅遊還可令參加者將自己視為接枝到以色列橄欖樹上的野生橄欖枝,並支取其肥汁。近年來,筆者向香港基督徒介紹猶太節日,並在自己教會舉行逾越節晚餐。越多基督徒將自己回歸其猶太根源,就越容易接觸到猶太人。教會猶太身分的恢復將彌合猶太人與教會之間的鴻溝,使猶太人能夠考慮承認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當華人基督徒設法將福音帶回耶路撒冷時,有必要讓猶太人與猶太耶穌相遇。當他們看到華人基督徒守猶太人的逾越節、贖罪日和住棚節,而不是復活節和聖誕節時,他們可能會敞開心扉去傾聽他們的彌賽亞如何在華人中間所做一切美好的事物。

以色列存在於一個孤立和敵對的世界,猶太人是歧視和仇恨的目標,他們需要朋友。隨著西方反猶主義再次興起,華人基督徒應該通過支持以色列國、欣賞猶太文化和結識猶太朋友來與猶太人建立真正的友誼,以此來對抗這種反猶趨勢。連結方式除了課程和旅遊外,還有為以色列祝福祈禱求平安。目標是回到猶太根源並彌合與以色列的差距,使猶太人發憤或嫉妒(羅11:14),叫他們能認出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並重新接枝到橄欖樹上。

(本專欄完結)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生命樹的根 – 【栽種生命樹】專欄

生命樹的主根——愛,對應的是羞恥:愛能帶來醫治和建立,在健康的環境中孕育和成長,人可以經歷到愛和學習去愛。父母子女間的愛原是沒有條件,不含功利計算的,所以哥林多前書13章中的「愛是永不止息」常被引用。「愛」是生命樹苗茁壯成長的主根,為其他根部成長提供主要養分,更可以為沉溺的根帶來改變和醫治。

生命樹的第二根——感恩,對應的是憂傷和憤怒: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9節:「凡事感恩,因為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凡事感恩」不是指,神的旨意是要人在消極或不愉快的事上感恩,而是當人在傷痛,被人誤解和被人踐踏的時候,基督已經藉著十字架救贖了自己,將人從困苦,傷痛中拯救出來。因此人可以用耶穌的赦免去赦免傷害自己的人,叫人不被這事情或情緒所控制,因著主賜下跨越仇恨的能力而發出感謝。

生命樹的第三根——安全感,對應的是恐懼:安全感的根生長需要合適的「土壤」——人需要被尊重和肯定。由感恩開始,使人進入讚美、敬拜和禱告的狀態,令人經歷神的同在。當人發覺及意識到神是我們天上的爸爸,是供應、保護、遮蓋的源頭,會陪伴祂的兒女去面對歷史中不能面對的傷痛。人找到這份愛,從而也找到安全感。

生命樹的第四根——接納,對應的是孤單:福音書裡最能表達接納意義的,是路加福音15章中描述的父親等待浪子回家的故事。那等候的父親預表父神,當人感覺到,無論自己多麼污穢和軟弱,父神都願意擁抱自己,接納自己,因著這份奇妙的愛,人就會更懂得去信任神,信任自己,信任別人。「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羅15:7)

生命樹的第五根——由感恩到信任:對應沉溺樹的根「羞恥、恐懼、孤單」,人難以相信自己和別人,更加沒有安全感。然而,神就是愛,祂就是等候我們回轉的父親,那份超然、無條件的接納和犧牲的愛,教導我們去愛,因為神已經先愛我們。經歷愛、懂得感恩,自然就能建立安全感,信任別人。

當人開始信任自己和別人,相信前面的人生路有神帶領,開始明白真理,愈來愈體會是恩典成就主在自己生命中的救贖,就能成為一位充滿信望愛的人。

 


「栽種生命樹」專欄介紹:

詩篇1篇將人的生命比喻為一棵樹,壞的根會結出壞果子,好的根會結出好果子,就是神所祝福的生命。本專欄資料由基督教巴拿巴愛心服務團提供,透過一系列的專題文章,剖析生命樹的根、果子以及沈溺行為之間的影響與關係。

 

 

羅斯文化的木教堂 -【出發進行】專欄

冬天的斯維亞托戈爾斯克修道院

位於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歷史可追溯至1627年的國寶級斯維亞托戈爾斯克修道院(Sviatohirsk Lavra Monastery)近日遭受戰火殃及,修道院內一座依照16-17世紀俄羅斯全木建築結構來建造的「諸聖修道堂」(All Saints Church)被燒毀。諸聖修道堂特別之處在於,根據原有教堂的古蹟依樣原建:對於不能經久的木建築,採用這種持續原建方法,就能讓建築和維修等技巧,世代相傳下去。這就如同我們將聖經知識教導下一代傳承,而不是只保存起一本永不揭開,只放不看的聖經—樣。諸聖修道堂剛於2005年建成,想不到卻被毀於戰火。戰爭期間,烏克蘭境內共有113座教堂遭破壞或摧毀,包括一些從二戰倖存下來的教堂,希望在人中間傳承著的種種建造教堂的技巧,能使這些毀掉的教堂再次重建吧。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木的「聖三一教堂」

除了斯維亞托戈爾斯克修道院諸聖修道堂,無獨有偶,俄羅斯,白羅斯和烏克蘭這三個羅斯民族國家,都存有這些獨特,深具屬靈和歷史價值的全木教堂。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同樣有一座全木建成的「聖三一修道院」,和隔鄰全新建成的「諸聖大教堂」相映成趣。走進這些深具羅斯文化的東正教木教堂,除了金壁輝煌的聖像畫,聖屏和裝飾,更叫人嘆為觀止的是其木結構。我們平時的木建築多是用一塊塊的木版拼砌而成,這裡的木結構卻是用大得驚人的原木主幹,一枝一枝「堆起來」成為牆壁,加上東正教堂獨有的高高的「洋蔥頭」屋頂,光透過玻璃窗照射到教會裡面,那些「耶穌光」經過木材的漫反射,除了巍峨,色溫更覺溫暖。

除了金壁輝煌的聖像畫,「聖三一教堂」的原木主幹大得驚人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也有這樣的「木教堂」存留:科羅緬斯克(Коло́менское)原是皇家莊園,後於 1967 年被列為古蹟文物保護區。修道院旁更建有獨特的「木建築博物館」:不同於依樣原建,這裡的木建築是從俄羅斯各地「搬」來集合一起的,成為了一個博物館園區。參觀這博物館就像去了幾百年前的俄羅斯小鎮一樣,有教堂、民居、商店、教堂、風車和磨房等建築。「木建築博物館」原意是想展現當年俄羅斯人的鄉村生活,但這樣東拼西湊,又太過商業化,結果成為四不像,就算木建築蓋好了卻只有外觀,內裡都是虛空,沒有那種「原汁原味」,實在可惜。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科羅緬斯克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七教會,以信仰反思生命。

 

 

劉達芳博士:持守異象,身體力行的戰士 -【巾幗戰士】專欄

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博士,服事基層四十多年。

父親革命的血脈,流進她內心

劉博士生於書香之家,父親劉凌翼先生,是民初的復旦大學生,父親開明的思想塑造了劉博士獨立自主的性格。「爸爸在中學時是學生代表,與孫中山先生開會,他的思想話題總是圍繞如何承擔使命,改變世界。爸爸從不跟我說女性要三從四德,溫柔斯文。他跟我談大時代,叫我要做自己。我長大後,我們的關係就如朋友,常常一起討論世代的需要,華人教會在其中的角色。」她讀女校,校訓為「勵志揚善」(Daily Giving Service),所以服務社會的抱負自小根植在劉博士心中。她笑言:「因為是女校,毋須與男生競爭,女性也能人所不能,可以承擔社會使命!」

回應城中的死亡

劉博士在美國讀神學期間,讀到蘇恩佩女士的文章「城中的死亡」。這文描述香港妓女、工人和釋囚的生活,但當信徒卻視若無睹。讀這文章後,劉博士有一週之久,每晚都夢中回到香港,見到基層人,在夢中哭醒。於是她就決心回港服事基層。

為了明白基層的需要,劉博士去工廠服事工人。劉博士直言,若非神給她憐憫人的心,她無法服事貧窮人。「許多人說我像男性,理性和邏輯思維主導,做決定時斬釘截鐵,但我也有從媽媽來的女性特質,憐憫人,與窮人身同感受,不然我根本做不了貧窮人事工。」

女性要堅毅,實幹及卓越

作為女性領袖,劉博士以身作則,以個人所作的為女性領袖發聲。「女性領袖服事的機會只有一半,特別教會,重男輕女的陋習根深蒂固,只需要有男性出現,他一定會先被選上。但女性有雙倍的難處,因要同時兼顧家庭子女,所以女性要做領袖,要花上4倍努力,表現卓越,才能完成命定」。誠然,成功背後一定有支持自己的另一半。「當年我丈夫修讀神學博士時,一看到有關女性神學的新書時便會介紹給我,他看重我的服事,這對我有很大幫助。」

在取得宣教學及人類學博士後,劉博士一直以來,都擔當領導和培訓的角色,身體力行,帶神學生出去服事貧窮人,一同去清潔籠屋。

八福匯:傳福音、愛窮人及宣教的大樓

2007年11月14日,天父清晰地向劉博士啟示,禧福要得著一整幢大廈。「那天早上,當我一踏進自己的辦公室,神吩咐我把辦公枱旁的百葉窗簾拉起,祂說:『我應許禧福的全幢樓,在簾後面,但不是現在,你要耐心等待。』」當時大樓的1、2層都是夜總會,上面是酒店,頂樓卻是「鴨吧」。後來,六福珠寶買下全幢樓,成為裝修豪華的總部。

這等待歷時10年,其中經歷不少困難和考驗,但神不斷給予印證和鼓勵。10年間,劉博士帶領禧福同工每週為此禁食祈禱,神向他們啟示,這幢大樓是無牆教會,是眾教會機構合一服事城市的平台,貧窮人、不同膚色、階層和職業的人都會在這裡得到幫助,經歷神的愛。

2018年,眾教會機構進駐這應許的大樓改名為「八福匯」。「八福匯不單是基督教大樓和傳福音大樓,而是宣教的大樓,當香港教會得復興,信徒熱心愛主,服務社區,轉化城市,就會啟動一個宣教運動,宣教士將要從這裡去到世界各地。」

劉博士相信,在未來的日子,神會繼續帶領,親自作成這圖畫。

 

 


在世界舞台上,有不少女性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聖經也記載了女士師底波拉率領希伯來人成功反擊迦南王耶賓的軍隊,她有勇有謀,又有公義慈愛。在現今華人教會裡,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屬靈領袖,本專欄由國度復興報編輯部撰寫,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述說巾幗戰士的特質,激發女性回應時代的任命。

 

 

客家與基督教相遇 跨越文化與語言障礙的宣教故事

由台灣苗栗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辦的「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特展將於6月14日提前結束。該特展展示了19世紀後期,西方宣教士來到台灣的客家族群中宣教,有系統地編撰有關客家語言和文化等珍貴的歷史資料,以及他們與客家族群互動的故事與事蹟。

19世紀後半,西方傳教士在東南亞、香港、廣東及台灣等地,認識到一批使用不同於官話的客家族群。傳教士被客家人質樸、勤勞的特質感動的同時,也開始學習被其稱為「Hakka」的語言及文化,同時還編寫客語辭典、諺語及教科書等等各式文本,經由教會將客家的歷史與風俗介紹給西方世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總部設於瑞士巴色城(Basel,又譯巴塞爾)的「巴色差會」(Basel Missionary Society),目前在其教會的檔案館裡,收藏著大量早期客家的珍貴文獻與資料。本展藉由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的故事,讓更多人在全球視野中瞭解客語的獨特性,及客家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隨著大航海時代遠航的船隊抵達東方大地,傳教士越過地理的阻隔,由歐洲東來到亞洲,展開新的福音領域。這些不遠千里來到東方的傳教士,不論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語言。語言不只是傳播福音之必需,也是瞭解各個族群文化的鑰匙。為此,傳教士最先努力的就是克服語言問題;而為了能掌握當地語言,也能分享經驗讓後繼者有更快學習的工具,編撰語典便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巴色差會的傳教士在進入客家地區傳教前,並未有客家人歷史的專著可為參考,所以他們在進入客家地域之後,便非常努力嘗試以各種方法瞭解客家。他們觀察、記載當時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傳統文化和族群歷史,並以客家語言寫成辭典、文本後出版,使近代的西方教會可以經由這類文獻了解或進入當時的客家聚落,而近代客家人也因此和更廣大的世界產生連結。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

 

 

【國度角度】聖靈澆灌與神國拓展

五旬節降臨在即,每天我都心跳加速,充滿期待,好像有榮耀的事即將發生。我裡面的靈一直在攪動,這一直壓在我們頸上的重軛彷彿將要被打開,又好像一隻將破繭而出的蝴蝶,蓄勢待發,兩種力量又一直在較勁交戰!

耶穌在復活的主日,向門徒吹了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20:22)他又向門徒顯現了40天,講論「神國的事」。就在這一切蓄勢待發之時,耶穌說,你們要等候父所應許的 ( 徒1:4-8)。主又好像在說,沒有這天上來的能力,你們又豈能在全地作我榮耀的見證?就如使徒行傳對基督的描述: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遊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 ( 徒10:38 )。事實上,若非父神以聖靈和能力膏耶穌基督,他也無能力去彰顯天父及天國的大能,成為那榮耀見證了!

那父所應許的是什麼?門徒要等候的又是什麼?主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徒1:5)可見門徒已受了悔改的水禮,也受了聖靈,這還不夠,還要更上一層樓(馬可樓)接受「聖靈的洗」。約珥書對末後日子的應許,聖靈將澆灌在祂所差遣的僕人使女身上,這與舊約只有個別極少數被揀選作君王、士師、先知、祭司、巧匠等,才會被聖靈充滿有所不同。主卻在説,你們要受聖靈的洗,是「集體」而不是只是「個體」,是受聖靈的洗、聖靈的泡浸,而不是單單受聖靈而已。

執筆之時是6月3日,第二天正是五旬節,主從復活的第一天開始,用了40天講論完神國的事之後,就升天離開他們了,但卻囑咐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因為不多幾日,他們就會受「聖靈的洗」,但這不多幾日,沒有人知道是多少日。我們只知道在場聽見的弟兄有500多人,對父的應許和主的囑咐全心相信並聽從,鐵了心,在馬可樓上堅持到底,得著聖靈如火焰落在其頭上的只有120人 (徒1:15)。

今天,我們正活在末後的末後,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場靈界極高層次,天國受膏君王與空中屬靈氣的惡魔,為爭奪靈界制空權的末日決戰!作為耶和華軍隊元帥耶穌基督的身體,新郎的新婦,我們絕不能存幸免於苦難,以及戰之僥倖之心。要緊記,沒有預備好油的童女是不能進天國的,唯有那些早有預備,拿着燈又有油,領受了聖靈澆灌,得著那從上頭而來的恩膏、權柄、能力,去降魔伏妖,殺敵建國,與基督一同爭戰得勝的得勝者,才能得著父所應許的天國獎賞。僅可得救,卻不能得勝,這豈是你我的選項,更絕對不是神的選項!

文@何寶生

 

 

世界與天堂的抉擇 -【火煉的使徒】專欄

1971年5月22日,上級發出通知,將提拔我成為國家幹部。當天晚上我去參加一個秘密的受洗會。天黑之後,大家躡手躡腳陸續到達,共有160人。 弟兄姊妹一見面就手拉手哭泣,愛的氣氛十分濃厚。聚會正安靜進行時,突然30幾名荷槍實彈的士兵包圍會場,殺氣騰騰。之後,幹部逐一審問,聲稱誰若否認主名,就立即釋放他回家;若是死不悔改,明天要做義務工,拉沙修路,遊街批鬥。面對這樣的威脅,神卻給我們剛強不畏懼的心。有位弟兄帶頭唱起一首詩歌,大家同唱數遍,全都哭得泣不成聲。

在場的幹部見無人否認主名,又見我們全都信心激昂,立場堅定,只好把我們全趕到村支部大院,等候天亮然後逐個過關。 第二天一早,我想到先去見上級的鎮黨委談談。見到李書記,我主動告訴他昨晚我參與聚會的事,然而他沒有追問什麼就讓我回去了。

幾天後趕上一個整建黨運動,整建黨工作組去我的村子整建,讓我寫個報告。 結果我寫了我信耶穌的理由, 以及我爺爺對我傳講耶穌的過程細節,還有主耶穌的再來。 李書記說:「你這不是寫檢討,是向上級黨政機關傳道。連 我都差一點作基督徒了。」他一定要我表明會不會改變信仰。「若是放棄信仰,就作你的國家幹部;若是堅持信仰,後果不堪設想。 要不你要黨,要不你要主,二者只能選其一。今晚寫好報告,明天上午交給我。」末了還叮囑我說, 這是決定你命運的一個晚上,再也沒有機會了。

那夜是我在幸福與痛苦、世界與天堂、前途與耶穌、自由與牢房、死亡與永生、當官與作主門徒之間,作出艱難決定的一夜。二者必擇其一,我心中不斷思索、猶疑、徘徊、掙扎。 一會兒起來,一會兒跪下,直到黎明快來。 我禱告時,聖靈向我說話,彷彿耶穌站在我旁邊。 聖靈當時啟示我一段關鍵經文, 是雅歌8章6-7節。

我心中立時增加了如洪濤巨浪般的力量和勇氣,毅然決定耶穌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人,別的通通與我無份無關,同時也為昨夜的徘徊不決而羞愧臉紅。我與主的愛情如死之堅強,人若拿他全部家產來換愛情,應全然被藐視。

第二天早晨,即1971年6月1日早晨,在上交的表決書上,我只寫下:「耶穌基督,鴻恩浩大,無可比擬!」十二個字。鎭黨委李書記看了表決書後,氣得臉色發青,怒氣衝天。 他大聲質問:「這就是你最後的決定嗎?」

「是!」

「是你最正確的選擇嗎?」

「是!」

「你一生不後悔嗎?」

「是!」

我再沒有任何猶豫,剛強壯膽,信心堅固,大聲答出三個「是」,這就是我的選擇。當我離開李書記的辦公室,心中甘甜、靈裡滋潤、天使伴隨,一身輕鬆、天地一新。 那種甘甜言語無法訴說,文字無法描述,肢體動作也無法表達。 內心的喜樂滿溢,又是一個新天新地的日子。

第二天,我就被關起來了,他們到我家抄到一本手抄詩歌本,惡狠狠地追問我它的來歷。那些詩歌都是我聽很多弟兄姊妹唱後記下來的,於是我交代,這是我編寫的。他們不信,天天打我、讓我挨餓,要我供出是誰編出這些歌曲。我被逼得太狠,20天後,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我說這是一位老信徒教我的,他已去世三年,再沒有別人。

後來又有人揭發我有一本聖經,他們就強迫我交出二爺給我的傳家寶聖經。主提醒我想起二爺的話:「榮亮,你要與聖經共存亡,只要你在聖經就應該在。」當時有兩位弟兄偷偷來見我,我讓他們通知我的母親,在垃圾坑中燒掉兩本雜書,並把聖經轉交給一位弟兄代為保管。當他們押著我回去拿聖經時,我母親說已經把聖經燒了,把灰燼指給他們看。他們看了便說,既已成灰,那就算了。聖經就這樣地保住了。

 

 


張榮亮是中國教會最黑暗時期的福音拓荒者,其創辦的華人歸主教會(前稱方城教會)是中國五大家庭教會之一,他走過如同在爐火中行走的歲月,也見證了中國家庭教會從火中出來的血淚史。本專欄節錄自其自傳——《火煉的使徒》。

 

Sylvia Yu:女性是神國的秘密武器 -【巾幗戰士】專欄

加拿大籍韓裔基督徒Sylvia Yu Friedman是作家、調查記者、電影製作人,從二戰時期的慰安婦,至21世紀被拐賣的亞洲婦女,多年來,她持續為受壓迫的婦女仗義執言。

Sylvia自小在加國長大,親歷種族歧視之苦,從年少時起,尋求社會公義和種族平等的火苗就在她心中燃點。縱使屢次在採訪中陷入險境,身心備受攻擊,也曾質疑自己能否繼續,但因著祖母和母親等長輩和代禱者的遮蓋保護,同行鼓勵,以及禱告爭戰,讓Sylvia能繼續走在前線,明白神要使用她的身分和經歷,為神在末後興起華人、亞洲婦女宣教大軍預備道路。Sylvia相信這是神給她的召命,並從小就預備她。

當Sylvia在16歲第一次聽到母親述說二戰時期的慰安婦歷史時,她感到非常震驚。「這些慰安婦和我年紀差不多,若我生於她們的年代,這很可能就是我的遭遇。」當Sylvia愈發掘慰安婦的歷史,就愈發揪心,她花了14年寫成《不再沉默──來自慰安婦們的聲音》。期間她經歷很大的屬靈攻擊,有3個月的時間陷在抑鬱之中,更面臨生命受威脅。

有一次她在紅燈區訪問時,被黑幫分子包圍,威嚇要殺死她。正當她心想可能要喪命之際,突然有人大喊警察來了,眾人就四散!又有一次在柬埔寨訪問,當黑幫想捉住她時,她大叫,不知何故又得以脫險。「我相信是神保護了我,我祖母在世時,每天晨禱都為我禱告,到現在我還能感受到她禱告所帶來的力量。而我的母親和姊姊都是禱告戰士,常常為我禱告。我有好幾次身陷險境,幾乎沒命,後來我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在那時刻正為我禱告。」Sylvia不諱言,當我們踏上神給我們的使命,會有爭戰,仇敵會來攪擾,也會經歷痛苦,但神會給我們力量去戰勝一切,取得最後勝利。

Sylvia曾經問神為何揀選她。「神對我說,我的書將會喚起很多中國40歲以下的女性進入宣教,並為公義而站立。我相信女性是神的秘密武器,中國女性在福音回歸耶路撒冷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韓國女性是先行者。神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祂的人得益處,包括我痛苦的經歷。」在搜集資料期間,Sylvia住進收留曾遭拐賣婦女的安全屋。當時她剛經歷婚姻破碎,感到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無面目面對父母。然而她同時發現,離婚的經歷讓她能更明白受壓的婦女,能真實感受到她們的痛。

因多年從事社會公義工作,令Sylvia結識現在的丈夫Matthew Friedman,他倆攜手為全球人口販賣問題努力。現在Sylvia負責動員電影拍攝等工作,丈夫聯繫環球企業及職場,推動更多人關注人口販賣問題。「我相信因我承擔這項差使,神給了我這個美籍猶太裔丈夫。我倆同時對下一代有負擔,深信隨著這全球回歸運動逐漸展開,中國下一代最終會回歸耶路撒冷。」

Sylvia在中學時受到種族歧視的經歷,讓她一度不想承認自己韓國人的身分。後來當她在種族身分認同上得到醫治後,韓國的門就為她打開,同時也明白了為何過去無論身處何地,圍繞她身邊的總是華人,後來她在北京居住也建立了許多華人的連結。Sylvia現在希望成為華人和韓國人的橋樑,並推動中國、日本和韓國的連結與復和。在撰寫關於慰安婦的那本書期間,她見證了日本基督徒向中國慰安婦道歉。「復和之路正在開展,近年有愈來愈多中國和韓國宣教士開始到日本宣教。」

Sylvia在香港定居逾10年,她認為香港在回歸耶路撒冷上有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媒體也將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下一步,她期望透過寫書、拍攝電影及清談節目等,進入娛樂領域,將神國美好的價值宣揚出去,盼能喚起更多人關注社會公義議題。


在世界舞台上,有不少女性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聖經也記載了女士師底波拉率領希伯來人成功反擊迦南王耶賓的軍隊,她有勇有謀,又有公義慈愛。在現今華人教會裡,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屬靈領袖,本專欄由國度復興報編輯部撰寫,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述說巾幗戰士的特質,激發女性回應時代的任命。

 

 

生命樹的栽種工程 – 【栽種生命樹】專欄

當明白沉溺樹的扭曲後,我們便更容易掌握戒除沉溺行為的目標——將沉溺樹移植轉化為生命樹。創世記2-3章記載,神設立生命樹和分辨善惡樹,但人卻違反神的吩咐,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沉溺樹解構了從分辨善惡樹帶來的惡果。追索這惡果的由來,能夠了解沉溺背後的成因是罪的根源,再加上不良的成長土壤,帶來了許多羞恥感,並引發沉溺行為。

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生命。聖經使用了不同的名詞形容耶穌基督,幫助我們明白和接受衪成為我們生命的主。祂是生命樹、生命的糧、生命的水、生命的靈和生命的話語。生命的糧需要吃,生命的水需要喝,生命的靈是神的靈,生命的話語提醒我們、塑造我們,重建我們的屬靈人生。

聖經也常用葡萄來比喻神的子民,用葡萄樹比喻以色列民族,預表今日神的教會和肢體。耶穌比喻自己是葡萄樹,門徒為枝子。枝子與樹連結成為一體,比喻我們的生命不單要扎根,也要連結於主耶穌。如同昔日耶穌跟門徒所說的,若生命要結果子:第一,生命必須先被修剪;第二,枝子要常在主裡面。若人不在主裡面,離開了生命的源頭,當面對試探時便容易迷失、墮落、缺乏生命力。

事實上,生命需要處理成長經歷中的傷痛,檢視沉溺樹的根及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重新清理及包紮傷口。生命的更新,需要時間去抽離過去,以及沉澱在神的話語中,去處理歷史中的沉溺根源,否則沉溺者根本無能力活出一個有健康身心靈的人生。因此,戒除沉溺行為的焦點不單是完成一個療程,而是以生命樹為藍圖,進行生命重建的工程。

第一,認識歷史的創傷,找出自己的傷口,認識歷史的包袱,了解自己有沉溺行為的原因。第二,謙卑沉澱和默想。最重要是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認識神的屬性、祂對自己的慈愛、救贖和肯定,甚至是對自己未來人生的帶領。因此,人若要重建生命,需要從聖經的真理領悟與葡萄樹連結的關係,要常在主裡面才會多結果子。這是建基於人明白神的話語,因為神的話語帶來潔淨,是生命必須的屬靈養份。第三,重建生命及家庭,並且回饋社會。人的焦點應該放在建立生命的根基及成長上。

當然,日子愈長,根基愈好,生命發揮的影響力也更大。例如摩西有40年在曠野沉澱,等候神,然後他在荊棘裡與神相遇就改變了他一生。神使用摩西,改變了當時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命運,救贖了神的子民。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與主相遇,但他沒有即時開始他的事奉。根據加拉太書記錄,保羅有三年的時間是在阿拉伯的沙漠裡沉澱,等候神,重整他的神學思想和人生觀,思考及預備神於三年前給他的召命——將福音傳遍外邦這個偉大的宣教使命。


「栽種生命樹」專欄介紹:

詩篇1篇將人的生命比喻為一棵樹,壞的根會結出壞果子,好的根會結出好果子,就是神所祝福的生命。本專欄資料由基督教巴拿巴愛心服務團提供,透過一系列的專題文章,剖析生命樹的根、果子以及沈溺行為之間的影響與關係。

 

 

【國度角度】當事奉神,還是那殿

很多人問我,對於信徒現今守節期與安息日有何看法,我沒有個人的看法,我想一切當根據經上所記的話!「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西2:16-17)這是强而有力的宣告,值得我們深深反思。究竟當事奉神還是殿,事奉影兒還是那本體?

經上記著説,大祭司基督已坐在天上全能者的右邊,在非人所支,乃主所支的聖所,真帳幕裡作執事,地上祭司所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正如神警戒摩西:你要謹慎,作各樣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參來8:1-5)這豈不更指明,地上祭司一切供奉的事,都只是天上事的「影兒」而不是「實體」,而「山上指示的樣式」豈不更預表一切當「照著天上指示的樣式」。若人所支的帳幕不是真帳幕,人所供奉的事只是影兒,山上指示的樣式只是預表,那我們應當追求事奉的「本體」又是指著什麼所説的呢?

經上又記著說,耶穌的職任是「新約」更美的「中保」,前約因有瑕疵,所以主才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因他們都不恆心守我的約,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為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參來8:6-12)若前約是因有瑕疵,且有缺欠,神才另立新約,那我們可有必要重回那漸舊漸衰,必快歸無有的形狀與影像去嗎?

經上再記著說,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總不能藉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啊,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那時我說:神阿,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可見他是 「除去」在先的,為要「立定」在後的。(參來10:1-9)到了新約,神所要的不是祭牲的「死祭」,乃是與主聯合的身體之「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因一切都是按照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而活的。(羅12:1-2)神要破舊立新,以成全律法的不足,正如主所説:「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不在乎外在的儀文,乃在乎基督內裡對天父那最單純愛的動機,成為我們一生渴慕追求的榜樣!

傳統猶太教至今仍固守舊約的禮儀、節期、月塑、安息日……但卻因心地剛硬,心中的帕子仍未除去 (林後3:10-16)。時至今日,猶太人仍不認耶穌基督是彌賽亞,且因硬著頸項、心耳未受割禮,時常抗拒聖靈(徒7:51),所以強烈地逼迫彌賽亞信徒。然而經上卻應許,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3:16-17)可見,固守禮儀、節期、月塑、安息日,既救不了猶太大哥,更救不了我們,唯有藉聖靈的重生及啟示,脫離影兒的事奉,歸回那以基督為本體的事奉,才能使我們重獲靈裡的自由。焦點是活出神兒女的真像,以彰顯父的榮耀,願與家人共勉!

文@何寶生

 

 

山洞教會 信徒的搖籃 -【火煉的使徒】專欄

1967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一年,我看到希伯來書10章25節記載:「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我想,沒有聚會是不合聖經的。我當時雖然才17歲,但主卻給我很大的信心和膽量。與母親商量之後,我們決定在家裡開始聚會。在那個時期的中國,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許多弟兄姊妹勸我別往釘子上碰,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教會成立了,但村民都不敢來我家參與聚會,於是我決定和母親兩人在家裡堅持主日聚會。我們母子二人就在一塊兒讀經禱告。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聚會,但主仍在我們中間。 到了下半年,我們有5個人在一塊兒聚會敬拜。1968年增加到13人,大家情投意合,彼此相愛,把這個聚會看得很重要。我們聚在一起時,不會講什麼長篇大論,只是讀幾節聖經,唱幾首靈歌, 一同禱告,一同哭泣,就是一種享受。若不是因爲怕天亮後被人發現,即使整夜聚會也沒有倦意,誰都不願意離去。那些年日的聚會,真有一種在地如在天的感受。

1968年,文革愈來愈熾熱,為了安全的緣故,我家的聚會轉移到離我家約300公尺的山洞中,那是中原的第一所教堂,也是華人歸主教會具有歷史意義的產業。洞不太大,也不太深,可容下10來個人。洞在叢林中,無人發現。我們在裡面唱詩,外面聽不到聲音,我們在那裡高聲讚美主,它就成為讓人得以釋放的地方。每個主日晚上,我們都到山洞去。洞雖小,主的同在卻很大,不少人在那裡重生得救,更多人在那裡與主相遇。那山洞成為人間天堂。

1980年後,人們停止在山洞聚會,但那裡孕育出來的人才正在神的禾場上撒種收割。這個簡單的教堂已成為歷史,但人們很珍視那段歲月的見證及生活。直到今天,還是有人要到山洞教堂,體驗當年信徒的卓絕生活。那地方還在激勵不少信徒爲主獻身,努力工作。山洞教堂不只是華人歸主教會的遺產,更是中國教會歷史的一段記憶,今天它雖然已經停止使用,但它的影響及魅力仍不減當年。

1968年冬天,在一個零下10多度的寒冷日子,神僕張世選帶我到一個位於山腰的河塘,奉主名爲我施洗。當時河塘已冰封,有位弟兄用木棒把冰砸破後, 我就下去受洗。那時一點兒都不覺得冷,反倒渾身發熱。受洗之後,無比歡喜快樂,充滿了新生的感覺,覺得天開了,心開了,靈開了,生命也開了,好像是一個新天新地。

從那天起,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要求,要在屬靈的追求及愛主方面登上新的台階,我開始傳福音結果子。我先回到我的出生地,我重生得救的村莊,找到我的同齡好友,以及血緣較近的同族兄弟姊妹,一同傳揚主耶穌的十架救恩。 那年為主結了不少果子,在我的親族中不少人悔改歸主。

1967年的時候,因緣際會我被人硬推上造反派司令的位置,從此離別高山的牧場和熟悉的羊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人們議論說這是因禍得福啊!當時我想,萬事都互相效力,爲要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第一,當造反司令不能犯罪,做事要對得起神,也對得起人;第二,可以保護基督徒不受批鬥遊街的衝擊,可保護聖經不被抄走或扔入火堆。

感謝神,在我負責管轄的36個村子裡,沒有批鬥過信徒。僅有幾次因非法之徒私自抄家抄出3本聖經,但在他們交給我後,我都一一送回本人手中。信主家的子弟在政治方面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也沒有一本聖經在我所管轄的區內被毀。

鑑於我對國家的忠誠,對工作的積極,並且克己奉公,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上層機構經研究,決定邀請我成爲黨員,並任大隊副支部書記及民兵營長一職。1970年7月1日,我在紅旗下宣誓就職,也不知道信主是不准許入黨和當幹部的。那時我是一個跟隨黨認真工作的基層幹部,直到1976年1月18日,我因現行反革命罪獲判刑七年。


張榮亮是中國教會最黑暗時期的福音拓荒者,其創辦的華人歸主教會(前稱方城教會)是中國五大家庭教會之一,他走過如同在爐火中行走的歲月,也見證了中國家庭教會從火中出來的血淚史。本專欄節錄自其自傳——《火煉的使徒》。

 

 

連結的認知(下)-【選民系列】專欄

由於妥拉是猶太教的四大支柱之一,邁克爾(Boaz Michael)呼籲注意遵守妥拉。這並不意味著外邦基督徒要成為猶太人,而是要表現出對律法的熱愛和對猶太人的尊重。他重申,所有信主外邦人的基礎是耶穌,基督徒通過耶穌與神、以色列和律法建立聯繫。他說:「彌賽亞外邦人的信仰必須以基督為中心,而不是以妥拉為中心。妥拉告知外邦人的義務,但彌賽亞是這些義務的來源和原因。」

鄧恩(Dunn)還說:「對於新約的基督教來說,律法的履行仍然很重要。」儘管有這樣的承認,但在猶太教中仍有一種印象,即「保羅對外邦人的使命涉及對律法的拒絕」。嘉格(John G. Gager)解釋說,保羅對律法的所有明顯負面評價都是「針對一些基督教宣教士,而非反對猶太人或他們與律法的關係」。

那些基督教宣教士是很猶太化的人,試圖將割禮和飲食法等猶太法律強加給外邦信徒。保羅反對猶太化,因為它可能會扭曲單靠恩典的救恩。希夫曼(Schiffman)說:「律法的初衷不是提供一種救贖的手段,而是為那些已經被救贖的人提供一種生活規則。」他還堅持說:「根據保羅的說法,律法的目的不是叫人稱義,而是要讓人意識到自己的罪孽。」 對保羅來說,「割禮和摩西之約確實不再適用——這是對外邦人而言。」根據鄧恩(Dunn)的說法,保羅期望信徒成全律法,但要避免以此為榮,也不要限制神的恩典。

耶穌說得很清楚:「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考慮到這一點,耶穌一生遵守了律法。迦拿變水為酒的神蹟象徵著新的比舊的更好,但谷勒(Morna Hooker)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聯繫。他說:「舊的並沒有被拋棄——它可以說是被回收了:猶太教的舊水沒有被丟棄,而是變成了福音的酒。」

邁克爾(Boaz Michael)總結道:「知道這一點會讓人重新評估妥拉的重要性、其持續相關性和具有約束力的權威。」他說,耶穌福音的核心信息「不應被視為放棄猶太教的呼籲,而應被視為對聖約忠誠的呼籲,是對妥拉及其教義的號召。」對於基督徒來說,遵守律法,要知道不是稱義的手段,而是對希臘化和恢復其原始猶太本性的戲劇性逆轉。這是為了恢復與猶太人的共同點並幫助建立聯繫。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沉溺的循環 -【栽種生命樹】專欄

根據雅各書1章14-15節經文,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沉溺是循環性的行為模式,由思想佔據、行為儀式化、強逼行為以及絕望四個階段環環相扣,組成系統。

思想佔據,沉溺者時常會有抽離,開心或滿足的感受。這種放鬆、舒壓的感覺會在大腦中形成記憶。當人進行沉溺行為時,大腦神經馬上會產生變化,人會希望回到那種抽離的感受中,因為大腦神經已經有這種聯繫。每當人遇到不快或困難,便會產生渴求,很難再抗拒這種沉溺行為,由思想佔據形成習慣性。

行為儀式化,人開始被習慣性地訓練到不斷繼續這沉溺行為,例如吸毒後馬上好興奮、馬上止痛、馬上忘記煩惱。漸漸地,沉溺行為成為慣性行為,難以停止。

強迫行為,許多人戒斷沉溺行為後,自己不想再犯,但那種慾望會不自覺地在腦海中浮現,因為一旦曾經上癮(就算已戒除),大腦神經細胞已經被改變,產生不平衡的狀態,大腦神經會經常「提醒」你,希望返回之前的狀態。這是一種神經衝動,令人有一種渴求,這種渴求是自動產生的。

絕望,人一旦進入了沉溺系統,生命就形成一個巨大的危機,因為身體會不斷提醒人進行沉溺行為,不斷戒又不斷重犯,形成沉溺循環,由失望至絕望。正如羅馬書7章18節所說:「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當人陷入絕望,容易自暴自棄,拒絕別人協助,覺得自己「無得救」,唯有「等死」,加強了沉溺樹中的恐懼和羞恥感。

在某種程度而言,沉溺是與一些人或東西形成一種聯繫,而這種聯繫會令人變得沒有自由。從醫學角度看,這種聯繫是不會忘記的。當人脫離沉溺行為,大腦神經依然保留著以前沉溺時的感受。一旦以後遇到什麼困難或不開心的事情,這種舊有的聯繫就會出來引誘我們重複沉溺行為。沉溺很容易「復發」,難以徹底解除。福音戒毒是從生命樹的土壤入手,改變沉溺行為,最重要是我們的生命時刻與神相連。

如果我們聯繫的對象是人或物件,我們很容易陷入沉溺,而且它會經常回來引誘我們重複沉溺行為;如果我們與神的聯繫很強,這聯繫就可以成為我們生命最大的力量,喜樂的源頭,幫我們抵擋舊有生命中不好的聯繫。正如詩篇1章1-3節所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栽種生命樹」專欄介紹:

詩篇1篇將人的生命比喻為一棵樹,壞的根會結出壞果子,好的根會結出好果子,就是神所祝福的生命。本專欄資料由基督教巴拿巴愛心服務團提供,透過一系列的專題文章,剖析生命樹的根、果子以及沈溺行為之間的影響與關係。

 

 

拆了這殿,七十年再建立起來 – 【出發進行】專欄

「你們拆毀這聖殿,我三天內要把它重建起來。」在約翰福音2章19節中,耶穌預言聖殿被毀,同時宣告以祂的身體為殿,從死裡復活過來。現實中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Храм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曾經歷不一樣的拆毀和重建,歷時不是三日,而是足足七十年。

重新建成的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和原初的教堂一模一樣

作為莫斯科及俄羅斯牧首的座堂,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於1812年12月25日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修建。其建造由1837年開始,到1860年才完成基本結構,完成內部的裝飾和壁畫又花費了20年的時間,到1883年才告落成啟用。

1931年12月5日,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被炸毀,夷為平地

然而好景不常,1917年「十月革命」將俄羅斯帝國推翻,蘇聯政府開始迫害東正教會,不單教會財產被沒收,教堂被查封,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也被停止一切宗教活動。1931年,蘇聯政府更決定將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用地作為修建龐大的蘇維埃宮之用,結果在當年12月5日,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被炸毀,夷為平地。

蘇聯原本計劃將教堂拆毀後興建歌頌自己的蘇維矣宮,但最終失敗

但神要作成奇妙的事,往往出人意表。教堂雖被炸毀,然而蘇聯當局因缺乏資金、工地地基不牢等原因,始終未能建成蘇維埃宮。教堂廢墟此後一直保持荒蕪狀態,又因原地下室被水淹沒,蘇聯後來干脆將之改為世界最大公眾游泳池。

蘇聯後來將教堂改為泳池,號稱全球最巨型的泳池

神的重建時間表,就在蘇聯解體之後啟動。1990年2月,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舉行了重建奠基儀式,奇妙地,重建的地基穩固,過程超快又順利。1996年,依足原本樣式重建的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舉行了祝聖儀式。整座教堂最終於2000年8月19日重建完成,再次成為莫斯科及全俄羅斯牧首的座堂。

教堂內的新建壁畫,繪有聖人,歷任沙皇及牧首

可是,在今次烏俄戰爭中,立場一向親普京的第16任莫斯科及全俄羅斯牧首基里爾(Кири́лл)多次為俄羅斯的侵略辯護,支持侵略戰爭。英國前聖公宗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Rowan Williams)就公開呼籲將俄羅斯東正教會驅逐出普世教會協會 (WCC)。他指出:「當一個教會積極支持侵略戰爭,而沒有譴責赤裸裸違反所有戰爭倫理的行為,那麼其他教會確然有權提出質問。」

當全世界都期待,俄羅斯教會的牧首會譴責對無辜者的屠殺時,俄羅斯教會卻連最低要求的停火呼籲都沒有做得到,還為侵略戰爭美化背書,實在叫人氣憤。神會為此再次拆毀已失去見證的教會,然後將之在三日內再建立起來嗎?實在天曉得!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七教會,以信仰反思生命。

 

Salina:向天父說AMEN的女兒 -【巾幗戰士】專欄

從世界的標準來看,任嘉雯(Salina)可以說是人生順利組的代表。「爸爸常說我貪玩, 無論從3歲到80歲都能玩到一塊!」貪玩的性格使Salina常常成為群體的開心果,也造就了她人緣極好、凝聚力強的優點。2010年,當時初信、從未做過生意的她創辦了時裝品牌AMENPAPA,品牌全盛時期於亞洲多處設有分店,更受到不少明星捧場。

回想AMENPAPA的誕生,Salina說:「有段時間我受情緒病和失眠困擾,經常想被車撞死。有天我過馬路時,抬頭望見一間教會外牆寫著:『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當下我就淚崩了,我不完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覺得很感動,然後聽到神說很愛我。」Salina感受到神的話語滿有能力,一點也不離地。後來有一次,她參加了一個基督徒藝人的戶外演唱會,看到有人拿著一個時尚有型的隨身袋,上面寫著「Jesus Loves You」。從事時裝行業的Salina開始思考如何將神的話放在衣服上,讓衣服說話,成為福音的活招牌。她製作了1,000件T恤,得到很多朋友支持,老闆更讓她放在店舖寄賣,結果T恤很快售罄。Salina感謝神讓她與希望在潮流文化帶出天國影響力的弟兄姊妹走到一起。「我也沒想到會一呼百應。原來在神所指定的時間去做,是不費力的。只要願意踏出,就能乘著神的浪推進。」

Salina婚後一直期待有孩子,2020年,夫婦苦候9年,終於盼來了神所應許的孩子。Salina懷孕後無睱兼顧生意,於是退下火綫,回歸家庭,Salina始發現這是信心之旅的開始。「我看別人的孩子白白淨淨,以為照顧孩子很容易,但其實有很多我想不到的事會發生。孩子有濕疹,工人上工不到一個月就辭工,我不懂得換尿片,又患上乳腺炎……兒子出生幾個月後,老公更要做開腦的大手術。那一刻我崩潰了,在工作上我看起來很能幹,但原來自己不懂解決問題,也不懂照顧家庭,加上疫情,我每天都感到害怕,只想避開不好的事情發生,很自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丈夫手術後不久,Salina的鼻子上突然長出粉瘤,對天生愛美的她而言,簡直是要了她的命。就在這風起雲湧的季節,Salina真實的經歷到主的恩典夠用。「雖然面對這種種問題,我天天哭,卻可一覺睡到天亮,而且很平安,我都覺得很驚奇。原來神的恩典真的夠用,所以不在乎是否有壞事發生,乃在乎我選擇以神的恩典去面對困難。」

經過在神面前謙卑、被調整後,Salina發現更大的禾場。「最近我發現我要服事同住的工人姐姐,原來我可以轉化她的生命。第一個工人因為年紀大,不適合照顧初生嬰兒而辭職,但她說在我家經歷了神的愛;第二個工人到埗第二天便信了主,離開時已是渴慕神的基督徒;第三個工人是基督徒,她說看到我與先生在家中敬拜,看見我們夫婦恩愛,她感受到神的愛。我終於明白,為何我的工人停留的時間總是不長,原來一個完成了訓練,被差出去,就是時候門訓下一個。」

媽媽群組的龐大力量,更令Salina目瞪口呆。「只要你在群組說我的孩子中招了,會收到幾百個媽媽的回應,告訴你該怎麼做,更會速遞送上你需要的藥物。」現在Salina每天清晨與媽媽好友一起禱告,呼求神祝福丈夫、家庭,以及香港新一代。「女人的影響力很大,只要女人肯改變,順服丈夫,丈夫也會改變,愛家庭更多,整個家庭也會脫胎換骨,繼而令整個香港大翻新。」

Salina從初信時對神的熱情至今未變,在人生不同的季節和遭遇裡,Salina都選擇順服父神的帶領,同意天父爸爸所說的,願意對天父說:「AMENPAPA」,繼續在不同的舞台上綻放光芒。


在世界舞台上,有不少女性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聖經也記載了女士師底波拉率領希伯來人成功反擊迦南王耶賓的軍隊,她有勇有謀,又有公義慈愛。在現今華人教會裡,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屬靈領袖,本專欄由國度復興報編輯部撰寫,透過她們的生命故事,述說巾幗戰士的特質,激發女性回應時代的任命。

 

 

讓天國聲音蓋過世上雜音 -【國度角度】專欄

二千多年前,神藉先知施洗約翰,在曠野釋放出一個吶喊。這正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在曠野有人聲(The Voice)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太 3:3,賽40:3 )接著,一個滿有權柄的聲音,劃破長空強而有力地向這黑暗掌權的世界宣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太4:16-17 )這天外之音 (The Voice)被䆁放出來,要蓋過世上一切的雜音( noise ),且一錘定音,恆久致遠,世上凡有耳可聽的,就必能聽見!(太11:15 )

十個童女的故事告誡我們一個事實,她們都有耳,都曾聽見約翰這曠野的呼聲 ,也曾聽見那羔羊君王的呼聲 ,所以才會拿著燈去迎接新郎。但當新郎遲延來到,經上記著説,她們竟然全都睡著了 ( 太25:5 ),直到夜半有人聲喊著説:「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 Midnight Cry 夜半呼聲 )童女雖然聽見了,但只有那些聰明又早有預備的童女,才得以進入天國;那些愚拙的童女,卻因沒有儆醒為榮耀的君王預備主道,結果主無情地對她們說我不認識你們。末世的教會啊,所有等候新郎的童女,這是何等大的提醒!十個童女正代表等候新郎君王再來的新婦,正是永生神的教會,都是聽見這曠野喊聲的屬神兒女,一同等候主的再來。教會豈能接受自己在這最關鍵的時候全都睡着?不,不!教會絕不能接受,求主你再次大大興起並釋放那「夜半的呼聲 」: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

若我們深信主的預言,當無花果樹重新發嫩長葉的時候( 預表1948以色列復國 ),主就在門口了,這世代 ( 這世紀?)還沒有過去,主再來的預言就要成就應驗了。 ( 太24:32-34 )然而主卻明言: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 ,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 ( 俄烏之戰 ),多處必有饑荒、地震 、瘟疫(各種變種病毒),這都是災難(生產之難)的起頭( 太24:6-8 ),直到這一直被世上雜音所淹沒的天外呼聲,這「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作萬民的見證,然後末期才會來到! 顯然這「天國的福音」才是這黑暗墮落的世界,唯一的福音、唯一的好消息,唯一的那把從「天上來的聲音」。

讓末世的教會,站在當站的位置上,釋放出那曠野的聲音,那天外之音,這對末世華人教會的命定,是何等重要的提醒。華人回家旅程所到之處,豈不正是這曠野的呼聲,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豈不也是那「夜半呼聲」,喚醒那沉睡的童女,新約的教會,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

這「聲音」要充滿天下,淹沒一切充斥著謊言及雜音,已被高度政治化,失去純全正直 ,立場偏頗的媒體所釋放出來的雜音。Let His Voice over all the Noise,讓真先知呼喊的聲音,凌駕在一切雜音之上!使一切凡有耳可聽的,都可以聽見!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啟22:20 )

文@何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