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耶穌遊行二萬五千信徒 公開見證信仰

5月25日於法國巴黎舉行的耶穌遊行(March For Jesus),根據法國當局統計,今年打破紀錄,有超過25,000人參加。其他四個城市(里爾、南特、梅斯和斯特拉斯堡)的參與人數都達到數千人。當時參加者公開並團結一致地聚集,見證他們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Jean Luc Trachsel牧師在埃菲爾鐵塔附近講道時分享:「如果我們想影響世界,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彼此相愛,像基督愛我們那樣。」

主辦方告知EvangelicalFocus.com,「這次聚會使各宗派的基督徒能夠超越神學差異,高舉耶穌的名。」負責巴黎遊行的Gilbert Léonian牧師向法國媒體InfoChretienne.com分享,「感謝眾教會的參與,我們向整個福音派新教光譜敞開自己,如MLK、Hillsong、ICC,也包括浸信會、靈恩派和更多傳統的新教教會。作為協調員,這是我的職責去保持眾人團結,並以耶穌為中心。」

Léonian牧師又指,去年的遊行有15,000名信徒聚集巴黎,約有3,000名信徒在其他城市聚集。今年他曾盼望聚集參與人數能達到20,000人。

是次巴黎的遊行以Hillsong FR和天主教隊伍Glorious的音樂會作結,Trachsel表示,許多人在遊行期間「得救、得醫治並領受靈浸」。

禱告:願神復興的工作繼續燃點全地的信徒群體,神的見證不斷湧現,國度、榮耀歸神。

(來源:Charisma NewsCBN News,5月30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萬人大型音樂劇 歌頌馬丁路德金傳奇一生

由Creative Church推動,展現馬丁路德金生平的大型音樂劇將於今年10月起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共10個城市公演,讓參演者和觀眾細味這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背後的故事。

除了Creative Church,德國福音派教會(EKD)和福音派自由教會聯盟(Federation of Free Evangelical Churches of Germany)都是促成這部音樂劇公演的重要推手。日前,三個國家合共約有10,000參演者在他們所在的地區參與音樂劇排練。參與演唱的成員年齡最小的是7歲,最年長的為91歲。

數百名歌手在德國的韋茨拉爾排練

作曲家Hanjo Gäbler和Christoph Terbuyken是這部音樂劇的創作人。他們曾參與製作音樂劇《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以及流行音樂神劇《馬丁路德》(Pop-oratorium Martin Luther)。記者及馬丁路德金研究專家Andreas Malessa也加入了製作團隊,參與撰寫劇本。Malessa說:「『我有一個夢』代表一個烏托邦,一個縱使此時未能完全實現,也值得為人們為之奮鬥的理念。這部音樂劇是關於馬丁路德金的原則,以及他為支持被剝奪權利的人而進行非暴力抗爭行動的實際體現。60年代美國黑人對馬丁路德金的意義,正好對應今天21世紀歐洲的難民和『在職貧窮人口』對我們的意義。」

主辦單位歡迎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參與

創作團隊在音樂劇的官方網站表示:「這部音樂劇充當了一個大使的角色,傳揚當年曾激勵馬丁路德金的福音信仰,也讓參演者和觀眾意識到,每個人微小的擺上都可以為人類和環境帶來好處。馬丁路德金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人,他的夢想以及為爭取人權所作的,都激發人們對世界事件和自身行動的反思。」

音樂劇將於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間公演。參與演出的歌手在過去幾個月一直積極排練。主辦單位沒有特別對參加者訂立門檻,沒有教會背景、沒有合唱團經驗的人士也可參與。

禱告:願主的百姓遵祂的心意,扶助弱小,看顧貧窮孤寡,為受壓的發聲。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9月7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2022呼召歸回特會講員籲會眾委身傳講福音 復興歐洲

覺醒歐洲(Awakening Eurpoe)於7月14-17日於荷蘭鹿特丹舉行「2022呼召歸回特會」(The Call Back 2022),覺醒歐洲創辦人Ben Fitzgerald牧師呼籲會眾完全委身予神,放膽在歐洲傳講福音,帶來復興。「天上人」雲弟兄及他的兒子劉以撒(Issac)也在聚會中分享信息和見證,盼望將中國大陸的大復興,延燒至歐洲。

Fitzgerald牧師在特會第一晚分享,多年前先知Rick Joyner領受異象,神向他啟示教會最嚴重的罪是自義、懼怕人、驕傲,以及靠自己不依靠神。基督徒擔心世人如何看待自己,多於倚靠天國的榮耀。他表示,現在是奉獻委身的時刻。「你來到這裡不是來聽講員的分享,然後生命依然故我,而是把你自己的生命全然獻上。祂用了3年時間向你顯示什麼是虛空,什麼事值得付上一切的代價。要學效馬利亞打碎玉瓶,全然愛耶穌,在歐洲放膽宣講福音。」

雲弟兄於第三晚分享,他感謝Fitzgerald牧師說出的先知性話語,現在歐洲正經歷最大的復興。神也回應Fitzgerald牧師,要他和所有人看見歐洲列國好像枯骨,而黑暗籠罩整片大陸,教會空盪盪,牧師不愛神,但好消息是耶穌並沒有離開過。雲弟兄問道:「這些骸骨,這些國家,這些教會能復活嗎?」他又呼籲與會者,向這些墳墓、骸骨發預言,向死蔭的幽谷發預言。「你要向自己的心思意念說預言,對家庭、教會、國家宣講神的話,說:枯骨要活了,長出肉來,並且帶來改變。不僅對這片大陸說預言,而且向神的氣息說預言,從四方八面呼喊神的氣息,讓祂的氣息注入生命。」

「現在全世界疫情嚴重,戰爭爆發,又有饑荒,我鼓勵所有弟兄姊妹,不管面對什麼問題,每天早晨起來,像耶利米一樣,選擇用喜樂面對。因為信仰是每一天的決定,而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

劉以撒鼓勵與會者,「容讓神使用你的(福音)船,你的生命。雖然我不知道神會帶領你去哪一個地方,但祂對你有一個呼召,不是要賺大錢、買房子,我們唯一的呼召是在這塊土地上還福音的債。」

(新聞來源:國度復興合一禱告聯盟。)

 

 

歐洲宣教禾場廣大 非洲宣教士起來回應

非洲基督徒人數在過去50年增長超過五倍,由1970年一億基督徒,增長至2020年近七億,帶來跨越國界的影響力。近年歐洲有數以千計由非洲人建立和帶領的教會,為倫敦、阿姆斯特丹和柏林等多個城市帶來改變。

Israel-Oluwole-Olofinjana牧師盼望能招聚不同民族的信徒一同參與宣教

英國福音派聯盟(EAUK)事工One People Commission負責人Israel Oluwole Olofinjana牧師非常了解非洲人教會在英國的情況,亦熱切盼望招聚不同民族裔背景的基督徒一同參與宣教。他近日接受《福音焦點》(Evangelical Focus)訪問,談到非洲教會和宣教差會在歐洲城市建立教會的情況。他表示,非洲人的教會似乎較多集中在英國,也許與地理位置及彼此之間的歷史連結有關。一些在英國的非洲人教會歷史可追溯至18世紀,隨著時間推進,教會的數目也在不斷增加。荷蘭、德國、瑞典、西班牙和義大利也有不少非洲人教會。Olofinjana更指出,實際上歐洲一些最大的教會是由非洲人帶領的,而在烏俄戰爭爆發之前,烏克蘭有一個由尼日利亞人帶領的大型教會。

Olofinjana指,歐洲各地有很多非洲信徒宣教,他們大多來自迦納,也有來自津巴布韋、岡比亞和肯雅的的宣教士和信徒。「他們有的是受教會或機構差派,有的則是難民、尋求庇護者或經濟移民,但他們都在歐洲投身於神國使命,並正在改變我們對21世紀宣教士的理解。非洲宣教士和教會的存在,體現了歐洲是一個宣教禾場的事實。以往在歐洲從來沒有這樣的概念,人們強調的永遠是,我們要到非洲、拉丁美洲或亞洲去宣教,如今卻有許多人帶著這個呼召來到歐洲。」

Olofinjana認為,歐洲的基督徒成長於世俗社會文化中,需要局外人來指明他們的問題,一同思索和尋求解決方案。「非洲人民沒有受啟蒙思想影響,他們對神存單純的信心,對信仰充滿熱情,相信神能成就不可能的事,他們成為增長最快的基督徒群體並不意外。他們為歐洲帶來的就是這種積極的思想和相信神蹟的信念,我們受理性主義世界觀引導,只著眼於自然世界。非洲信徒相信超自然,也敢於挑戰世俗的觀念,提出自然世界固然存在,但不應忽略超自然的領域。他們向眾人宣講:『神確實存在,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和見證。』」

Olofinjana相信,當歐洲信徒和來自非洲的信徒攜手合作,將有助他們把福音融入歐洲本土文化和處境,畢竟歐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區。「我們需要從神而來的智慧,就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三章所說的『神百般的智慧』。」

禱告:願主使用非洲信徒,在歐洲帶來更新和翻轉,成為福音遍傳歐洲的力量。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2年6月9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2020歐國盃 見證球場上神的足跡

原定於2020年舉行的歐洲足球錦標賽,因新冠疫情推遲至今年6月11日至7月11日進行,而當我們回顧足球的發展,以及球星的見證,可以看到神在其中的工作。

奧地利有史以來首次晉身16強,隊中兩位基督徒球員不時公開談論信仰。隊長阿拉巴(David Alaba)去年為當時所屬的球會拜仁慕尼黑贏得歐洲聯賽冠軍盃後,特意穿上印有「基督是我力量」的白色上衣慶祝。他亦曾拍片朗讀詩篇23篇,邀請人們尋求神,與主同行。而進攻中場紹布(Louis Schaub)被問到其人生座右銘時,亦不諱言是出自聖經詩篇18篇30節。法國中鋒基奧特(Olivier Giroud)是其中一位經常公開談論自己信仰的球員,他曾表示:「信仰幫助我懂得如何看待事物,並懂得原諒,使我心境寧靜。」在足球以外,基奧特也是活躍於教會的成員,他積極參與啟發課程,並為受迫害的基督徒發聲。

爆冷擊敗法國晉級的瑞士,陣中22歲的巴爾加斯(Rubén Vargas)素來以「神走在我前面」簽注其社交媒體貼文,在許多人的眼中,巴爾加斯在足球場上常展現謙卑的態度,他指自己從小就被教導,即使處於順境也要腳踏實地。瑞士國歌《瑞士詩篇》被稱為本屆歐國盃最具基督教色彩的國歌。歌曲由Alberich Zwyssig於1841年創作,其中一段的歌詞:「當狂風暴雨來襲,你(神)是我的高臺,全能的主宰是我的拯救。縱在驚雷之夜,我仍如孩童般信靠祂。我們感覺到,且曉得,是的,我們感覺到且曉得,神居於此地,神就居於此地。」這首富濃厚信仰色彩的頌歌,在日趨世俗化的瑞士備受批評,國民曾多次倡議修改國歌。2015年,有公益組織發起新國歌創作比賽,最後提出以舊曲填上沒有「神」的新歌詞,但國會並沒有就這象徵國家身分的爭議性議題展開討論,國歌曲詞因而沿用至今。

現今不少英超球會均由教會創辦,包括1880年由聖馬可教會成立的曼城足球會

 

英國乃現代足球的發源地,舒曼歐洲研究中心(Schuman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總監Jeff Fountain指出,足球起源於19世紀教會吸納年輕信徒的「健碩基督教」運動,現今不少英超球隊均由教會和主日學創辦,包括愛華頓、利物浦、曼城、修咸頓和熱刺等,而傳統聖詩仍是英國足球的重要元素。他表示:「正如歐洲許多的生活文化,足球也深受福音真理塑造。」然而,英格蘭的足球產業也有其醜陋的一面,世界福音聯盟總幹事Gavin Calver引用蘭卡斯特大學研究報告指出,當英格蘭國家隊在賽事落敗時,當地的家庭暴力事件遽升38%。同時,種族歧視以及賭博也是嚴重的問題,他呼籲當局關注,並祈盼此等問題得以解決,人們能享受美好的賽事。

禱告:願神打開我們的眼睛,看到生命中神的工作,獻上神當得的讚頌。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1年6月29日,Eason Pun編譯報導。)

 

 

歐洲與基督教漸行漸遠 外來移民成復興主力

歐洲曾經是基督教興旺之地,但當地教會如今非常凋零,信徒流失問題嚴峻,一座座莊嚴巍峨的教堂遭出售作其他用途。許多學者都相信,外來移民是令當地信仰復興的重要新力軍。

在蘇格蘭一家殉道者自由教堂,如今成為以「科學怪人」作裝飾招徠的酒吧;英格蘭布里斯托的聖保羅教堂,現在變成馬戲團表演者學校;西班牙利亞內拉的聖芭芭拉教堂,已改裝為滑板公園。歐洲的基督教文化如今已經失落,數以千計丟空的教堂成為待沽物業。

倫敦聖瑪莉大學神學家Stephen Bullivant表示:「英國30歲以下人士中,有7成至7成半表示自己沒有宗教信仰。」他認為歐洲正在加速離開基督教:「人們,特別是天主教會,常常問我要做些什麼才能稍稍讓大家重新回歸信仰?我會半開玩笑的說:『去投資時光機技術吧。』」

利物浦希望大學非洲基督教及神學教授Harvey Kwiyani博士形容,英國正在回歸「異教文化」,情況令人驚訝:「我在非洲馬拉維長大,基督教在當地快速增長,信徒平均年齡是19歲。來到歐洲,我發現歐洲人都是『後基督徒』,已經完全離開基督教,有些學生跟我說:『我是家中第四代異教徒。』」他認為,數據顯示基督教在歐洲正在衰亡。「歐洲不單離開基督教,更是離開宗教信仰。要說服歐洲人重歸信仰是個挑戰。」

一些歐洲國家甚至開始迫害基督徒。位於倫敦的基督教關注團體Christian Concern的Andrea Williams經常協助因信仰而面臨訴訟的人,擔任他們的代表律師。Williams表示,只有激進的復興才能改變一切,但如果我們沒有根本的改變,一切會變得越來越黑暗。

這種根本的改變,可能來自飄洋過海到歐洲的亞洲和非洲移民。Kwiyani指出,早期的歐洲宣教士曾經禱告某日會出現「有福的反饋」(blessed reflex):「就是他日有來自非洲和亞洲的基督徒回來堅固英國和歐洲的信徒。」如今,差不多歐洲各國的首都均有由新移民信徒組成的生氣盎然的教會。在倫敦,教會的出席人數在經年下跌後終於重新增長,主要動力來自非洲裔信徒的教會。Kwiyani表示:「在倫敦,每個主日有超過6成上教會的人是非洲五旬宗教會的非洲裔黑人。」而非洲人只佔倫敦人口的14%。

以尼日利亞為基地的基督教救贖會,在愛爾蘭有超過100所堂會,領導愛爾蘭堂會的Tunde Oke牧師表示:「愛爾蘭人多年前到非洲,不但引入信仰,也帶來學校、醫院等設施。如今非洲人將信仰重新帶回來,看到愛爾蘭今天的狀況,著實鼓勵我們作更多的事。」他又說:「神似乎幽了一默,因為在這裡變得更世俗化的同時,神將收穫帶回給當日向我們介紹耶穌的人。」

東歐國家也是愛爾蘭基督教的新動力來源,當地兩所最大的教會都是羅馬尼亞五旬宗教會,其中一所位於都柏林市郊的伯大尼教會正興建一所550萬美元的聚會設施,牧師Valerian Jurjea表示:「沒有人來愛爾蘭當宣教士,但神對來愛爾蘭工作的羅馬尼亞人有祂的計畫。神的計劃像一幅大圖畫,但我們只能看到小小的拼圖塊。然而這一切是神的計劃和方法,所以就算我們現正在締造歷史,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就在締造歷史。」

祈禱:願主繼續使用新移民,成為歐洲各國的祝福和信仰的新動力。

(資料來源:CBN News,2020年3月4-5日,文奴編譯報導)

 

西班牙將開設中心 幫助涉及性奴販賣的受害兒童

位於西班牙北部桑坦德的基督教福音組織開設中心,救助曾經遭受人口販賣及性虐待的年幼受害者,此項先導項目獲得當地政府支持,中心預計將於2019年1月開放。

「新生活」(Nueva Vida)基督教中心由桑坦德的同名的福音組織運營。組織主席Julio García說:「除了計劃負責人之外,中心將僱用7名全職員工,只會同時幫助8名人士。我們有絕對合資格的房子和員工,維持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服務。」她又說:「三年前,政府告訴我們這個社會需求,於是我們教會的專家和計劃負責人便開始籌劃,現在這個項目已被納入國家稅收所支持的社會項目的預算當中。」除了公帑外,此項目亦由西班牙一家主要銀行以及來自加拿大的捐助者提供資金,項目的啟動預算為40萬歐元。

中心將會成為西班牙第三個專門為這種不幸遭遇的未成年人士開設的地方,也是唯一一個在半島北部地區運作的援助中心。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已經將一名被販賣的外國未成年少女轉介到該中心。

新生活組織已有23年相關經驗,他們主要透過桑坦德地區的另一個中心幫助遭受性販賣的女性,該中心目前有8名婦女和2名未成年人居住。

組織主席García說:「我們的角色是要回應社會上這個巨大的需求,我們現在只窺見冰山一角。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18年12月28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祝福中心順利運作,讓更多受害者得拯救。

50萬匈牙利人得著福音 多人回轉歸向基督

8月24至26日,基督教機構基督傳萬邦(Christ for All Nations)的烈火復興特會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吸引了一萬四千多人參加,當中有接近1500人寫下決志卡,宣告要把一生奉獻給主,佔了參與人數的10%。

機構義工在當地派發了50萬本由佈道家科倫達(Daniel Kolenda)所寫新書《不顧一切的愛》(Reckless Love)的匈牙利文譯本,讓布達佩斯近25%的民眾都拿到這本簡短卻有力的小書。書本透過《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比喻,鼓勵民眾接受神對世人這種慷慨、無盡、不計代價的愛。有50萬名匈牙利人(及其親友)可以以母語閱讀這本書,更清晰地領略神邀請他們得救歸主的訊息。

匈牙利三十年前曾經是社會主義國家,宣教士從前在這裡會被拘捕,現在雖然有更大的宗教自由,但當地政府認可的教會數目仍然受限制。縱使存在政治壓力,不同的佈道團體和教會仍表示匈牙利教會有所增長,基督傳萬邦也可以在布達佩斯自由工作。

這次為期三日的烈火復興特會講員包括佈道家科倫達、韋智迪(Todd White)、費茲杰拉德(Ben Fitzgerald)、吉爾慕爾(Eric Gilmour)、特拉契瑟(Jean-Luc Trachsel)、范登堡(Peter Vandenberg)以及班森(Russell K. Benson),更有匈牙利頂尖的敬拜主領和音樂家一起帶領敬拜。

敬拜團隊由基督傳萬邦的敬拜佈道家席皮爾(Charles Ciepiel)組織,他說:「看到神席捲歐洲的浪潮真的太棒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只有1%的人是基督徒,要在匈牙利的城市傳福音更是困難。所以,看見有一萬四千人參與聖靈充滿的特會,實在讓我們感動落淚。」他又說,匈牙利人決定成為基督徒的「心志很真誠」,神真的開始要在布達佩斯動工了,並且要擴展到各地。正如基督傳萬邦副總裁范登堡在開場禱告時宣告:「願復興的火從這裡開始擴散,橫掃歐洲!」

神更以眾多神蹟彰顯衪話說的真實。基督傳萬邦引述,在特會中一名女士,她肩膊有多年傷患,痛得難以入睡。在其中一場崇拜中,聖靈運行在她身上,她便突然舉起手,讚美神超自然的醫治。見證著種種神蹟,機構相信這個復興浪潮定會翻轉歐洲。

基督傳萬邦在1974年由佈道家布永康(Reinhard Bonnke)成立,現時由佈道家科倫達帶領,主要在非洲和其他國家舉辦大型佈道會,在過去40年在不同特會中呼召7千8百萬人跟隨耶穌,上十萬計的民眾在此經歷過神的神蹟和醫治大能。機構在10個不同國家設有辦公室,恆常制作文字、語音、音樂和視頻,透過全球電視網絡以供收看。

(來源:ASSIST News Service,2018年9月22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願大復興臨到歐洲,神國得以擴展。

愛爾蘭公投贊成墮胎合法化 維護生命群體:「歷史性的悲劇」

愛爾蘭於5月25日舉行公投,為是否推翻憲法的第八修正案進行表決。參與公投的選民以接近二比一的比例,即超過140萬選民贊成廢除該議案,令墮胎在愛爾蘭邁向合法化。

1983年通過的第八修正案保證未出生的胎兒及母親得享同等的生存權利,同時禁止任何情況下的墮胎。然而,作為世界上最堅定的天主教國家之一,近年愛爾蘭各項社會共識均出現轉變: 2015年成為第一個通過公投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現任總理是公開的同性戀者;民眾更在最近的公投爭取墮胎權。公投前,Facebook及Google封鎖了其網站上來自外國群體關於公投的廣告,令廢除修正案的聲音接近一面倒。

此次廢除第八修正案的運動是由一名牙醫的死引發的。2012年,31歲的牙醫哈拉潘納瓦(Savita Halappanavar)流產並胎死腹中,卻在法律下無法進行墮胎,最後在醫院死於敗血性休克。衛生部調查認為過度嚴格的墮胎法是她的死因。據估計,每年約有3,500名愛爾蘭女性前往英國墮胎,亦有另外2,000人非法取得墮胎藥自行墮胎。公投有結果後,總理回應指,他將致力在未來幾個月內,在議會通過一項新的自由墮胎法。

當地的維護生命群體普遍對公投的結果感到悲傷。「為生命步行」總幹事說:「我們非常難過,許多愛爾蘭人反對愛和生命。」

「愛爾蘭天主教協會」發言人認為,贊成廢除該議案的勢力來自境外支持墮胎的利益集團。愛爾蘭誤將母親的權利與兒童的生命視為對立,改變了同時尊重兩者的立場。

「拯救第八修正案行動」發言人表示:「女人在愛爾蘭比墮胎普及的美國安全得多,墮胎合法化不會令女人得到更多保障。投票結果是個歷史性的悲劇。」

愛爾蘭一群醫生在當地報章上撰文表示:「大多數墮胎都不是以健康為理由,墮胎顛覆醫學的真正目的,而重視救人召命的醫生應該置身事外。」維護生命的醫生John Kehoe亦認為不需要修改憲法才令女性得到保護。

美國「維護生命聖職人員」總監Frank Pavone神父接受Life News訪問時認為:「今天一些支持墮胎者的歡樂的淚水預表著愛爾蘭各城各鄉的悲痛,母親會因為墮胎而流淚。」

另一方面,美國踏出維護生命的一小步。特朗普政府動議修改《公共衛生服務法》第十章,禁止計劃生育機構運用政府資助進行墮胎,轉介母親到其他墮胎服務機構或與墮胎服務機構共用職員及設施。

(來源:CBNChristian News WireLife NewsChristian HeadlinesBreak Point,2018年5月25日,Vasco Lam 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向普世教會啟示每條生命的重要性,遠超過個人及女性的權利。

羅馬尼亞大使館將遷往耶路撒冷

羅馬尼亞一位政治人物4月中與以色列副外交部長霍托夫利(Tzipi Hotovely)會面後,宣布該國的大使館將遷到耶路撒冷。這將是全球第4個也是歐盟第一個有此計劃的國家,此舉打破了規矩,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

羅馬尼亞總理丹西拉(Viorica Danciln)是社會民主黨人,於4月11日向政府提出這個建議後,過程進行得很迅速。

第一個將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的將是美國,其臨時大使館將於5月開幕。接著是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4月10日宣布,目前至少有六個國家,正在和以色列商討將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他在以色列獨立日活動中,向至少六個國家的外交人員表示:「認清事實才能建構和平,和平不能建立在謊言上,因為禁不起事實的考驗。事實上以色列有首都,而且這個猶太人的首都已經有3,000年之久,就是耶路撒冷,這是無法否認的,現在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我很高興地說,至少還有六個國家正在認真地考慮將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我們也要感謝危地馬拉這麼做。」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8年4月24日,台灣國度復興報Sylvia編譯報道)

禱告:為各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過程和平禱告。

全球趨勢調查:重視「靈性生活」多於「宗教信仰」

據全球第三大研究機構Ipsos最新一份「Global Trends」調查指,歐洲受訪者普遍著重「靈性生活」多於「宗教信仰」,且有逾8成中國籍受訪者「嚮往生活更具靈性深度」。

「Global Trends」調查乃全球最大型的同類調查,繼2014年後,最近一次於2016年底進行,以問卷形式訪問來自23個國家,共超過18,000名市民,內容涵蓋科技應用、個人健康、環境保護、展望將來等主題。

論及宗教實踐,逾8成來自中國(84%)、印尼(84%)、南非(84%)和祕魯(80%)的受訪者均不約而同認為自己「嚮往生活更具靈性深度」。

除此以外,超過九成(93%)印尼籍受訪者同意「我的宗教信仰對我十分重要」。不少來自南非(88%)、印度(78%)和土耳其(77%)的受訪者也認同此觀點。調查更將此項數據與2014年的結果進行比對,發現認同宗教信仰重要性的人數上升,並且超過半數(53%)。

值得留意的是,數據顯示大部分歐美國家受訪者重視「靈性生活」多於「宗教信仰」,反觀非洲、亞洲國家,重視「宗教信仰」的人數仍佔較多數。總體而言,著重「靈性生活」多於「宗教信仰」已成為全球趨勢。

(來源:Evangelical FocusIpsos Global Trends網站,2017年5月2日,潘意韻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指引各人將信仰融入生活,無論在教會內外均身體力行活出真理教導。

歐洲青少年現信仰危機

最近,一份由英國一所大學發表的報告顯示,歐洲多國的大部分16至29歲年輕人宣稱自己「沒有宗教信仰」。研究負責人、宗教信仰與社會學教授Stephen Bullivant更告訴《英國衛報》:「在20至30年內,主流教會將會萎縮,但是留下來的少數人將會是熱心投入的。」

研究收集歐洲多國16至29歲的年輕人數據,並比較2014—2016年期間數據的差異,結果綜合在《歐洲青少年與宗教報告》中。

研究發現,捷克有最低的青少年基督徒比例(9%),曾經禱告的比例亦最低(20%)。跟鄰國波蘭和奧地利形成鮮明對比,這兩國大部分受訪者宣認自己是基督徒(波蘭83%,奧地利52%)。兩個國家均擁有悠久的傳統天主教背景。

Bullivant教授表示:「相鄰的國家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卻有截然不同宗教信仰數據。年輕人宣認或信奉宗教的比例逐漸減少。」

在宗教信仰認同方面,捷克(91%)、愛沙尼亞(81%)、瑞典(75%)、荷蘭(72%)和英國(70%)絕大多數受訪者宣稱自己「沒有宗教信仰」。相反,波蘭(83%)、立陶宛(75%)、奧地利(52%)、斯洛文尼亞(59%)、愛爾蘭(59%)和葡萄牙(57%)的受訪者則大多數宣稱自己是基督徒。

一些國家如俄羅斯、瑞士和西班牙,約有一半的年輕人對基督教信仰毫無興趣,而另一半則有參與基督教信仰團體。有研究發現,許多自認為基督徒的人是名義上的基督徒,對信仰沒有很深的委身。

在禱告程度方面,捷克、愛沙尼亞、瑞典、荷蘭、英國、法國和比利時超過6成的受訪者從未試過禱告。

Bullivant教授總結道:「歐洲的新宗教主流是沒有宗教信仰。」《英國衛報》的標題亦指出:「歐洲正逐漸去基督教化。」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18年3月22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委身的基督跟隨者興起,再次挑旺歐洲的復興。

歐洲教會2018年反思主題:「客旅和外人」

歐洲福音聯盟的「禱告週」有150年的悠久歷史,2018年禱告週主題是「客旅和外人」(Pilgrims and Foreigners),於1月14至21日在數以百計的歐洲教會同時舉行。

負責人蒙提斯(Israel Montes)表示:「這個主題提醒我們聖經充滿『寄居者』的例子。我們被召成為世上的客旅,並提醒自己所有信徒共享一個家鄉。」

今年的禱告手冊以「客旅和外人」為主題,因為在多元的歐洲,越來越多外鄉人前來定居。雖然報紙不再大幅報道,但難民問題依然重要。歐洲對此還沒有對策,教會也往往未回應挑戰。而今次主題提醒教會,聖經充滿寄居者的例子,被召成為世上的客旅,與所有信徒共享一個家鄉。在聖經裡,代表人物有亞伯拉罕、約瑟、路得、但以理、約拿、保羅、百基拉、亞居拉,及耶穌基督。

「我們看見政治問題和民族主義的發酵升溫,作為教會,我們應醒覺自己在世上都是客旅。作為基督徒,我們天國子民的身分應清楚顯明。如果意識到我們天國子民的特質、品格和習性,我們在社會中就更有貢獻,意義也更大。」

(取材自Evangelical Focus,2018年1月8日,台灣國度復興報Opal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賜下合一的感動與異象,復興歐洲福音工作。

瑞典教會以中性詞稱呼神捱轟 教會稱傳媒報道不實

瑞典信義會更新其崇拜手冊,加入中性用詞來稱呼神,但在消息經廣泛報道後收到許多查詢,甚至批評。教會發言人澄清,有關教會日後只以中性詞稱呼神的報道不實。

瑞典信義會的決策組織於11月23日召開大會,二百多名與會代表大比數通過更新已有30多年歷史的手冊。參與籌備工作的崇拜部主管Sofija Pedersen Videke表示,今次更新是為了讓新手冊的用語符合在2000年出版的新瑞典語聖經,更具包容性:「神是超越『她』和『他』的,神遠超這一切。」

其中一些更新用語包括以三種稱呼神的方式開始崇拜,分別為「奉父、子、聖靈的名」、「奉父、子、聖靈神的名」,以及中性的「奉三一神的名」。教會又會跟隨希伯來語和新瑞典語聖經的用法,改以陰性詞稱呼聖靈(“den heliga anden”)。另外,自由派代表在決策大會上動議修訂《榮歸主頌》(Gloria),將「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愛的人」中「他」一詞修改成「神」,亦獲得接納。新手冊將於明年5月生效。

瑞典信義會的決定經國際傳媒報道後引起廣泛討論。有報道指會方促請神職人員避免使用「主」、「他」等陽性詞語稱呼神,並引述該會領導人、女大主教Antje Jackelen指:「神學上,我們知道神是超越性別定義的,神並不是人。」部分報道又引述神學家批評該會的做法不智,認為不尊重神學傳統。

對於有國際傳媒指瑞典教會今後不再用「他」或「主」指代神,Pedersen Videke直斥有關報道是假新聞:「任何希望稱神為『主』的人可以放心,『主』一詞仍會在新手冊中多次出現。」

瑞典信義會又稱瑞典教會,以往是瑞典的國教,已受洗會眾610萬人,佔全國人口逾六成。

(資料來源:《The Local》及《紐約時報》,2017年11月24日及27日,文奴編譯報道)

禱告:願超越性別和語言的神,差祂合一的靈來團結那些追隨祂的人。

德國議會通過同性婚姻議案

德國議會於6月30日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議案由社會民主黨推動,而德國人很多支持同性婚姻,當總理默克爾在投票前幾天,表示國會議員不必跟從黨路線而投票,加上在野黨的支持,外界已預計議案將獲通過。結果,國會以393票贊成、226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議案。

荷蘭是歐洲首個國家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後有九個國家跟隨,德國因而面臨合法化的壓力。

(王妍綜合媒體報道,2017年6月30日)

禱告:德國教會發出良知的聲音,向這世代宣講聖潔之道。

法國新總統馬克龍 反對巴勒斯坦單方面宣布建國

法國共和前進黨的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以64%的票數贏得了總統選舉。在大選前,他重申了以前的聲明,反對巴勒斯坦單方面宣布建國,並承諾支持兩國解決方案。

馬克龍表示:「我捍衛兩國方案的原則,這是法國的承諾。現在承認巴勒斯坦單方面宣布建立,將會破壞穩定和損害法國與以色列的關係。」

馬克龍先前提到抵制以色列是「深深地反猶太人」,指出反以色列國主義直接等同於反猶太主義。

世界猶太人議會議長Ronald S. Lauder相信,馬克龍將努力支持以色列面對國際舞台上的敵人。法國駐以色列大使Helene Le Gal表示,96.3%在特拉維夫、內塔尼亞、海法、阿什杜德、埃拉特和貝爾謝娃等地投票的法國以色列人都支持馬克龍。她認為馬克龍將對以色列非常友好。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和法國都面臨激進伊斯蘭恐襲威脅,我相信長期盟友將繼續深化關係,並期待與馬克龍抓住兩國共同面臨的機遇。」

馬克龍的對手馬琳勒龐曾為法國在大屠殺期間捕捉法國猶太人的責任開脫。她又表示,她將在法國禁止屠殺動物,影響猶太人按宗教規例(Kosher)的屠宰活動。勒龐還呼籲法國猶太人放棄穿著傳統服飾,作為她禁止公開信仰表達和打擊激進伊斯蘭教的計劃的一部分,同時表示打算禁止國民擁有非歐盟國家雙重國籍,令持有以色列公民身份的法國猶太人感到困擾。

宗教領袖對特定總統候選人的公開認可在法國被認為是罕見的。然而這次選舉中,法國首席拉比Haim Korsia聯同穆斯林和基督教領袖,給選民發公開信,呼籲投票支持馬克龍。

(來源:猶大通訊社(JNS),2017年5月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馬克龍按神的心意支持以色列及猶太人。

法國基督徒未免於宗教迫害 個案大幅上升

據法國基督教組織French Observatoire de la Christianophobie的報告,過去一年來,國內基督徒遭受迫害的個案顯著增加。

該份報告追蹤了在法國的基督徒所受到的襲擊,發現個案上升了38%。2015年有273次針對基督徒的襲擊,但在2016年,襲擊次數上升到376次。極端伊斯蘭暴力正在法國增加,並正在迫害基督徒。

最著名的襲擊是神父Jacques Hamel的事件。他在法國小鎮聖艾蒂安德魯弗萊教區舉行彌撒時,被穆斯林極端分子割破喉嚨殺死。據說在他被殺之前,這位老牧師命令他的襲擊者:「撒旦,退去吧!」

除了基督徒外,法國的猶太社區也遭受更多的暴力侵害。許多猶太人選擇離開法國。僅僅在2015年就有近8000名猶太人離開法國。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7年1月1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讓法國的基督徒堅強壯膽,向穆斯林見證耶穌。

挪威正式實行政教分離

自2017年元旦開始,挪威將實行政教分離。早在8年前,國會就已通過要這樣行。這意味著路德宗教會的1,250位牧師和主教不再是擔任公職。

儘管這項決策的宣布勢必牽連甚廣,但有些人相信,挪威教會將產生什麼樣的變化,教會的出席人數會不會受到影響,均不可知。挪威人的教會出席率極低,只有5%。

由於會眾人數是教會獲得政府補助金的重要因素,所以許多教會都虛報人數。政教分離後,教會將不再需要虛報。儘管挪威教會將不再被視為「國教」,但新的決議案認定,「挪威的福音派路德宗教會依舊是挪威的國立教會,且仍受國家支持。」

挪威人道協會(Norwegian Humanist Association)秘書長麥爾(Kristin Mile)告訴挪威《每日新聞報》(Dagsavisen):「只要憲法認定教會是挪威的國立教會,教會仍應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們依舊有國立的教會。」麥爾進一步指出,新的決議案事實上將政府與教會的關係拉得更近,因為它提到特定的宗派,而不是一個宗教。

(取材自Christian Headlines,2017年1月3日,台灣國度復興報Susie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賜挪威教會智慧與福音策略領人歸主

波蘭總統宣認基督是波蘭君王

11月19日,波蘭的天主教多位主教在總統安傑伊.杜達及眾多信徒面前,正式承認耶穌基督是波蘭的君王,並呼求祂治理他們的國家、人民及七山領袖。

在克拉科夫的神聖憐憫教堂的儀式上, 他們宣告說:「主耶穌基督,我們的神、救主及永活的王,宇宙之王,我們在祢面前屈膝。我們承認祢管治波蘭和我們的國民。我們以大的信心和愛,敬拜祢的權柄和榮耀,我們呼喊:基督統管我們!」

誓詞節錄:「在我們心裡,我們的家庭、學校、大學及整個波蘭,基督統管我們!基督是我們的君王,我們承諾會持續敬拜祢,傳揚祢的榮耀!要行使祢的旨意,保護我們的良心!要守護家庭的神聖和孩子的基督教育!萬王之王,萬主萬主!我們把波蘭人民和領導人交給祢,使他們根據祢的律法行使他們的權力。」

雖然11月20日是天主教禮儀日曆中的基督君王的慶典,但這次儀式起源於20世紀初一名護士羅莎莉婭.澤爾科娃﹙Rosalia Zelkova﹚從神領受的啟示:「耶和華說祂要以特定的方式成為波蘭君王,不僅是在人的心中,而這將在將來的戰爭中令波蘭得救。」以往這個想法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持,直到近年天主教徒和神職人員對此熱心起來。

「我們的主在社會中執掌王權絕對是必要的真理和教條。」神父保羅.麥當勞﹙Fr. Paul McDonald﹚說。

(來源:CNS News,2016年11月2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將列國賜我們為基業,宣告世上的君王要存敬畏的心事奉耶和華 (詩2)。

歐洲教會領袖:歐洲需要新的福音化運動

歐洲福音聯盟(European Evangelical Alliance,簡稱EEA)與歐洲洛桑運動組織(Lausanne Movement in Europe)召聚歐洲各宗派教會和福音機構領袖和青年代表50多人,9月12-14日在西班牙聚會,尋求「在敞開的過程中,傾聽神及彼此感覺神對歐洲的心意」。

主辦單位表示:「歐洲社會各階層都需要盼望。在恐怖主義和各生活領域都不安全的情況下,歐洲人更需要盼望。因此,我們要求你與我們一起禱告,籌劃基督徒能夠及應該如何回應這局勢。」

為期兩天的這項聚會旨在聆聽神及眾人的心聲之後,盡力與神聯合,好讓歐洲得著更大的祝福。經敞開心討論後,與會者獲得以下結論:

  1. 數十年來,歐洲已大幅改變成新歐洲。重新傳福音還不夠,歐洲需要新的福音化運動。
  2. 信徒有責任要在新歐洲為基督作見證。歐洲人對福音和聖經都喪失信心。歐洲信徒需要協助民眾重拾這信心,並學習在各行各業作見證。
  3. 為成為堅實的見證,信徒需要深刻、全面生活化的門徒訓練。
  4. 歐洲人迫切地在生活各領域尋求認同。強烈個人化的生活模式需要被顧及,脫離社區模式的生活也需要被探索。
  5. 全歐洲各教派缺乏連結─東歐、西歐、北歐與南歐等等。

 

聚會達成的結論是,歐洲所有國家興起一項運動,是有可能點燃及加油的,各宗派、組織和網絡都可以加入,各種背景的基督徒都團結起來。這是了解「年輕世代(包括20歲以下的世代)扮演顯著角色」的關鍵。

(取材自Evangelical Focus,2016年10月11日,台灣國度復興報 Icula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用教會凝聚的心志,復興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