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拉丁》女主角為牧師女兒:「信仰佔據我生命 無法想像失去它」

目前正熱映的迪士尼真人版電影《阿拉丁》(Aladdin),片中飾演「茉莉公主」的英國演員娜歐蜜.史考特(Naomi Scott),近日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若沒有信仰帶來的力量,她無法想像如何獨自面對生活的高低起伏。

史考特年紀輕輕就結婚,常和老公分享討論信仰觀點。(來源:Naomi Scott FB)

史考特在接受基督教機構國際至善社會基金會(Compassion International)訪問時說,信仰帶給她的平安,令她「難以置信卻完全信靠」。

年僅26 歲的她,出生於英國倫敦,母親是出生於烏干達的印度人,年輕的時候移民到英格蘭;父親則是英國人。雙親都是牧師,史考特也參加過宣教活動。她在21歲時,就和交往四年的男友、英格蘭足球員佐敦.史賓斯(Jordan Spence)結婚。史考特說,她與丈夫二人會經常分享及談論信仰。

「我和先生兩人的話題經常談到信仰,有時我們會被問:『如何兼顧信仰及工作?』對我而言,我不曉得生命若沒有信仰,會變得如何?」她補充:「這種知道自己是被愛及被重視的平安,使我感到難以置信,卻也完全信靠著。老實說,我不認為信仰是獨立的。它佔據我的生命,且成就了今天的我。」

史考特說,她知道外界會因著自己的宗教信仰評論她,但她不會被言論影響。「無論別人如何在社群媒體論述我,要知道他們不能定義我,這些都無法塑造我的身分。儘管『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但這將是我繼續向前邁進的原動力,就是保持心中最重要的信念──我的信仰。」

史考特參加宣教活動,關心弱勢族群。(來源:Naomi Scott FB)

此外,曾有福音媒體說:《阿拉丁》劇情隱藏與基督教信仰相違的信息。片中提到阿拉丁與茉莉公主生活的世界裡,精靈是宇宙「最強大者」,這與基督教信仰相違逆,對基督徒而言值得警醒。不過,電影同時也提供部分正面教導。例如片中精靈警告阿拉丁說,世上沒有足夠的金錢及力量能使人滿足,帶出「金錢與權力不能帶來幸福」的道理;其次在影片開場時,阿拉丁被預言家告知「他生來毫無價值,且將死得一文不名」。然而他最終住在宮殿,身分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語,帶出「人能夠克服困難,並帶來改變」的道理。

(資料來源:Faithwirecrosswalk基督教論壇報曾雪瀅編譯報導)

禱告:願神在各行業興起更多職場領袖為主發光。

(十)禱告台 -【家的韻律】專欄

記得我們第一次舉行家庭祈禱會時,最小的孩子只有一歲,老大也不過五歲,他們大部份時間都在傢具中間攀爬,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次祈禱會實在沒有作太多的禱告。但當時鐘響起,禱告時間要結束時,五歲的大女兒竟作了如此美妙的結語 :「我感到與神好接近呀!」

那時候我才明白,當我們大人相信一個安靜和敬虔的環境才能蒙神悅納,原來神並不害怕孩子製造的混亂。門徒指責那些圍著耶穌的小孩子時,也可能有同樣的想法,但耶穌卻說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祂沒有被小孩分心或感到冒犯,雖然我們大人很難在聲浪和干擾下專注,但感謝主,祂並不是這樣。

要幫助孩子專注某個題目,我們會採用一個方法叫「禱告台」,我們每個大人帶著一個題目及扮演禱告台,孩子們則要環繞我們走過每個禱告台。這些禱告台可以是客廳的沙發,或家中的後院,讓孩子可以像棒球場上跑壘一樣的走向每個禱告台。在每個禱告台,大人和孩子會輪流為某個題目禱告,如孩子數目較多,每個台可容納多於一個的孩子。

禱告的題目可以是大人心裡的任何事情,我們會事前彼此溝通,避免題目重複。例如,我們經常為孩子未來的配偶和家庭祈禱,也會為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祈禱,或是求神讓孩子認識敬虔和喜樂的朋友,可以一起成長。

隨著每週祈禱會的進行,我們的孩子慢慢開始明白,捉迷藏等遊戲是可以延後的,他們也能越發投入祈禱。起初,有些家長以為我們是召開一個家庭祈禱會,打算留下他們的孩子稍後接回,但我們會向他們解釋,家庭祈禱會是專為整個家庭一起禱告而設立的。當我們的家庭祈禱會漸入佳境,甚至間中也有未婚的人出席。當然,帶著年齡較大的孩子來一起祈禱會比較輕鬆,但也有牙牙學語的孩子來到我們當中,讓我們渡過不少美妙的時刻。

因為小孩專注的時間有限,家庭祈禱會會以敬拜開始和結束,並分幾個環節(禱告台)進行。我們會先用 10-15分鐘放鬆心情來敬拜,然後圍成一圈為自己的家庭祈禱,接著我們會輪流走到不同的禱告台,每個禱告台都可以快或慢的詩歌結束,並有不同的祈禱重點,例如第一個會集中為自己的家庭祈禱,接著我們的焦點慢慢向外,為著自己的城市和國家,最後是全球的情況祈禱。祈禱會來到尾聲時,我們所有的家庭會聚在一起,以生動或幼稚的詩歌來結束,認同大家排除萬難的努力。

即使孩子在過程中會有不受控的時間,我們只會聚焦他們專注的時候,避免事後的長篇責備,重點是讓孩子感受祈禱是愉快的經驗,以免他們將「親近神」與不快的感受連在一起。

我們整個家庭一起親近神所踏出的每一小步,都得著回報,並且叫神大大的喜悅,希望你們也能一家人在禱告中親近神,得著同樣的福氣。


作者Shani Fergu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以色列彌賽亞信徒敬拜主領,熱衷祈禱及家庭牧養。她和丈夫Kobi在耶路撒冷領導耶穌以色列(Yeshua Israel)以及以色列藝術家啟動」事工,讓以色列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敬拜,培育和擴展恩賜。他們5個孩子現居於耶路撒冷。

誰來滿足天父的的心?-【國度角度】專欄

「在華人當中,我的心一直未得著滿足。」1991年,當我在韓國,父神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我立時雙膝下跪,淚如泉湧。同時,羞愧、扎心、痛心、懊悔湧進我的心,我向天舉手,為我們民族五千年來得罪、虧欠、辜負父神的大愛而悔疚痛哭,呼求天父的憐憫醫治,領我們這全世界最大的族群,回歸到天父在創世以先已定下的計劃與命定之中。我向父神許願:「袮的心若一直得不著滿足,我的心又何以能滿足?作為流著華夏血脈的天國兒女的一份子,我願一生委身於這異象:有一天,我要看見全地華夏屬神的兒女,一同來滿足天父的心,滿足袮對華夏民族的計劃與命定。我甘願為此而生,甚至甘心為此而死。」蒙父的大恩,信實與憐憫,在父面前的小小心願,竟使我這個原本非常自卑、懦弱、退縮、害羞的小男人,領受一顆「兒子」的心,得以轉化成為一個立足香港卻胸懷中國,以至胸懷天父國度的「愛子」,下半生得以活在主的應許之中。「我來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下)

作小孩的時候,我們都會要求父親來滿足我們的需要。什麼時候我們知道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呢 ? 就是你開始願意盡心盡力去滿足父親未被滿足的心。「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喜悅的 。」(太3:17)

我們都是天父的兒女,但不都懂得討天父的喜悅。你我可以是叫天父的心大得安慰,叫祂的聖名大得榮耀;同樣也可以叫祂榮耀的名被羞辱,使仇敵大得褻瀆神的機會,傷透天父的心。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 (出4:22),命定要成為列國的祝福 (創26:4),結果卻事與願違,成為列國的笑柄 (耶24:9)。他們的歷史,正正是我們全地華夏民族的借鑒,兩個族群同樣充滿了血淚的歷史,同樣承受莫大的恥辱,也同樣散落在列國。但若這兩個民族能藉歷史汲取教訓,同心攜手,與天父的心對齊,必能在末世化咒詛為祝福,叫祂的名大得榮耀。

如今,三而一的真神正把我們華夏全地中、港、台、澳、海外的兒女連結成五胞胎,為要在末世為神預備三樣珍寳,完成末後最大的收割:一、為「聖父」預備好一個可安息的居所,一個愛的大家庭,使列國得以回家;二、為「聖子」預備好一個合一的身體,一個恩賜、職事、功用都配搭合宜的身體;三、為「聖靈」預備一個新的皮袋,一個有足夠彈性,柔軟的皮袋,等候領受新酒的灌滿。

而你我作為華夏大家庭的一份子,正正為要成就父神在末後的計劃與命定,去滿足天父仍未得滿足的心,成為列國的祝福!


文@何寶生

(廿二)吃屬靈食物-【無限商機】專欄

有一晚當我禱告的時候,主告訴我關於吃屬靈食物的事。祂向我顯明,當我們看見神的話語藉著神蹟和醫治彰顯大能時,就在看台上歡欣鼓掌,但當一切都落幕之後,卻難以將神的話語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屬靈的食物,就是遵行父神的旨意。頓時間,我明白聖靈的帶領了。我祈求主能讓我很快地領悟,而祂果真那樣做了。

第一個例子是在某一個夜晚,主把我喚醒,十分清楚地向我說話:「去找英吉瑪(Ingemar)。告訴他,他要為主的家立定根基。」當時是嚴冬的夜半時分,神要求我爬出溫暖的被窩去尋找一個不認識的人!

我順服地駕車出去,我知道我必須往北方行駛,卻不曉得確切地點。「聖靈祢是我的幫助者,我願意順服祢。請指引我到英吉瑪的住處。」我一邊駕車往前行一邊禱告著。最後,我來到了斯德哥爾摩北緣的濃密森林,一間簡陋粗糙的小農舍前面。屋裡頭亮著燈,我湊上前看見屋內坐著一個男人,是英吉瑪!我敲著木頭門,他不開門,直到我解釋自己莫名其妙在凌晨時分出現的原因:「我來是要把主的信息傳給你的。我相信祂要告訴你,你要為主的家立定根基。」

英吉瑪盯著我看,然後便熱淚盈眶。他啜泣地解釋:「我一直在這裡等候,禱告尋求主三天三夜了。我對神說:『主啊,我不要離開這個地方,直到祢向我說話。』」他繼續解釋說,有人想買他的房屋,而他也正考慮要買另一間房子,要為神所用,但是他需要印證,否則那只會是他自己的好意。而我來向他印證他心中的主意了!

之後又有另一個事例,有一天,當我開車經過韋納穆,主告訴我再往北行駛,停在一間大公司前。在那間公司裡,我不認識任何人,我的內心在跟神的指引交戰,我害怕出糗,但我知道神是為了某個目的要我去的。於是我對櫃臺小姐說:「不好意思,我需要見一見採購經理。他叫什麼名字呢?抱歉,我忘記了。」

這個人答應五分鐘後見我。我得趕緊想辦法!我的胃已經揪成一團了,接著我聽見有人走下螺旋梯的聲音。「你是剛納・歐森先生嗎?」有人喊著。我很驚訝:「是的,你認識我嗎?」「不,但我讀過你的書。真可惜!我現在只有極短的時間。沒關係,我們去喝杯咖啡吧。」

我們坐下來飲咖啡時,他慢慢打開心,暢談他私人生活的細節。他相信神,不過他陷在一個困難的私人狀況裡。他曾試著禱告但是沒辦法,也曾長時間在整個森林裡漫步,試著讓心思平靜,但他做不到。他的家庭狀況還是一團糟,他的妻子想要離開他。「我向神哭喊,」他告訴我,「卻只聽見我自己的回音。神究竟到哪裡去了?」

當他分享的時候,我靜靜地坐著,聖靈在我的心中放下了一個詞:「前列腺。」這一點兒也不屬靈!這人正在談他的家庭狀況。這有什麼用處呢?但是這個字久久揮之不去,因此我知道我必須有所行動。「恕我冒昧,你是否生病了?」我試探性地問。「沒有。」他回答。「嗯,主告訴我你有前列腺的毛病。」「沒錯,我是有的。我有這個毛病好幾年了,所以我已經學會與它共處,因此當你問及時我並沒有想到。」

他的印證讓我馬上明白為何神帶我來到這裡。主想要他以新的方式來認識神的慈愛,他的前列腺毛病得醫治後,就會發生了。這件事或許看來不足為奇,但是神知道這是那位男士的心結。我注視著他說:「主現在要醫治你,而且祂要你知道祂並沒有遺忘你。」我們一起禱告,他立刻得了醫治。當下他很清楚神正垂聽他,且他沒有被遺忘。今日那位男士仍繼續與主同行,他還是教會裡的長老呢。

那一天我學到不少東西,我必須順服而行,無論祂帶領我往何處去。我也明白除非天父的指示,否則我無法說任何話或做任何事。這是一門要緊的課題——學習不當說任何話,除了父神在特定情況所賜給我們的話語。


文@剛納‧歐森

(節錄自《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作者是國際基督徒商會(ICCC)的創辦人及主席,也是一位企業家。他以神國原則在職場中服侍,並經歷神在生活中的超自然帶領。)

按此購買《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

【特稿】二十年「神蹟般的堅持」 —— 一段關乎你我的先知性歷史

1982 – 1999 – 2019
20年來,是神親自持守了這個殿(國際禱告殿,IHOP),這不是靠任何有智慧的策略、有能力的機構或有魅力的領袖所能成就的。整本聖經中神對我們最常發出的勸戒就是「回想」和「記得」,我們太容易遺忘,失去焦點。如今我們要再一次回想和紀念神在我們當中所做的,以及將來祂仍要成就的。

「我們並非將我們的生命和事工建立在先知性預言的根基上,而是在神的話語和與耶穌的親密關係之上,神會賜下先知性的話語來剛強我們,特別在那些很有挑戰性、不容易堅持到底的使命上。」IHOP總監畢邁可牧師(Mike Bickle)不斷強調。論到如今我們所熟知的24/7國際禱告室,要從1982年畢邁可一次遇見神的經歷說起。

全球禱告運動的先知性根基

搬家的時間到了
1982年夏天,一位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先知性僕人奧古斯丁(現已歸主),從神得著了一個可聽見的聲音,他開車來到聖路易斯,當時畢邁可牧會7年的地方,告訴畢邁可說:「神要將你搬去堪薩斯城。」接下來他講了主告訴他的四件事:「第一,在神的時間,你所去的堪薩斯城將有聖靈恩賜的充分彰顯;第二,將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聚集在那裡;第三,要警醒,會有假先知混入你們當中;第四,逼迫和爭議也會時常臨到你們,但不可自己回應,神會親自看顧,一切都有祂的心意。」

起初畢邁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但此後不久,神又向畢邁可和太太黛安確認了,祂要將他們搬來堪薩斯城的旨意,於是他們順服而行,並在歐弗蘭帕克市(堪薩斯城的富人區)開始牧養一個500人的青年人教會。那時的畢邁可只有27歲。他們每晚聚集禱告,為城市的復興呼求。

如今我們所熟知的24/7國際禱告室,要從1982年遇見神的一次經歷說起

假先知真先知
1983年春天,有位年長的弟兄向畢邁可說,有一位名叫鮑勃瓊斯(Bob Jones)的先知,此前多年已有關於他和他所建立的年輕人事工,以及即將興起的敬拜禱告運動的預言。經這位弟兄介紹,1983年3月7日,60歲的先知鮑勃瓊斯第一次前來與畢邁可見面。那時的堪薩斯城已進入早春,在20多度的天氣下,白髮蒼蒼的先知鮑勃穿著冬天的大棉衣走進了畢邁可的辦公室。他並沒有去握畢邁可伸出的手,而是四下打量著那地方,並不斷念著:「是的,是的,就是這裡。」接下來的話更讓邁可摸不著頭腦:「春分之日,你必會親口承認接受我,而且神要用天象做印證,春天來時必要下雪。」鮑勃繼續用使徒行傳2章17-19節向畢邁可預言兩週後即將發生的事。

鮑勃對邁可預言道:「你將開始一個24/7的敬拜禱告事工,有歌者和樂者從世界各地聚集而來;你將帶領這個青年人的運動,你將離開歐弗蘭帕克市你正牧養的這個教會,搬去格蘭德維尤市(堪薩斯城的工薪階層地區)的杜魯門總統之地。杜魯門是神在政治界為以色列設立的守望者,對以色列1948年復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神要設立你和你的事工為以色列在末世代禱守望。我還看見整個亞洲地區,都有人在稻田中拿著不插電的小電視,觀看杜魯門之地的歌者樂者,並加入一同向神敬拜禱告。」

當年的畢邁可起初完全不相信先知鮑勃所說的話,甚至以為他是假先知。那時他不會唱歌也不愛禱告;對亞洲全然沒有負擔;更不了解以色列的身分和命定。連鮑勃都驚訝神選中了這樣一個「遲鈍」的器皿。殊不知,神實在藉先知的口預言了祂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所要做的事,並且這歷史至今仍繼續發生在堪薩斯城。

IHOPKC國際禱告殿的先知性歷史\

果然,兩週之後,當時頗為有名的神的僕人卡亞瑟(Art Katz)來到畢邁可的教會主日,再次向畢邁可確認,鮑勃是神所差來的先知。當晚,亞瑟與畢邁可前往鮑勃家中拜訪,結果聚會持續到凌晨四點。7小時的相談中神的同在如此強烈,在場幾人多次停下靜默哭泣在主面前。不可思議的是,先知鮑勃將畢邁可18歲時對將離世的父親在主面前所立下的誓言,一字不差地覆述了出來,終於震驚不已的邁可脫口而出:「你實在是個先知!」因邁可一生從未向任何人提及他與父親約定的誓言。而那一天,正是3月21日春季的第一天(春分),突如其來的大雪落在堪薩斯城還未融化。一切正如兩週前神藉著鮑勃的口所預言的一樣。

改變一切的但以理禁食
1983年4月13日,在一次禱告會中,神用但以理9章向畢邁可說話,關乎末世祂將要興起的禱告運動,並要呼召城市的眾教會進入21天的但以理禁食。這對於剛來到堪薩斯城才不到半年,年紀輕輕的畢邁可來說並不簡單。當他打電話給先知鮑勃想要尋求幫助時,神又給了他一個驚喜。「你不用告訴我,昨晚神已經讓我看見了。天使加百列向我顯現,對我說:『告訴他(畢邁可)但以理書9章,他就知道該做什麼了。』神對我說,你要在5月7日開始一個21天的但以理禁食,那一日天上將有一顆彗星,甚至科學家都無法預測,是為要印證,這話乃是出於神。」

幾週後,由堪薩斯城中幾間教會共同舉辦的但以理禁食於5月7日開始,約有一千多人參與其中。鮑勃拿著當日的報紙來到台前,給畢邁可看上面的頭條新聞:「科學家未曾預測到的彗星經過美國」。他不斷向畢邁可確認,這實在是出於神的工作。此後的21天,每天從早到晚18小時的禱告會,大部分時間都在枯燥乏味中度過。然而當神要藉著祂的百姓在地上生出一波新的工作時,往往不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驚心動魄,而在這樣「平常無奇」日復一日的與神同工中,新的突破和復興被孕育了出來。

在禁食的結束,5月28日,先知鮑勃走到台上拿著麥克風說:「神說復興不是現在降臨。祂要在堪薩斯城釋放三個月的乾旱季節作徵兆,因為這地在屬靈裡也是乾旱無水的。然而在8月23日,大雨會降下。神說,雖然這國是乾旱無水的,但我有所立定的時候,復興將要到來。」果然在8月23日的禱告會之前,神用一場瓢潑大雨結束了為期三個月,堪薩斯城數十年來最為乾旱的夏天。

畢邁可在1983年創立了堪薩斯城團契,在這個教會中每天舉行的禱告會,為如今IHOPKC國際禱告殿的24/7禱告室栽下了起初的種子。

 

別再懷疑!
1983年11月7日,先知鮑勃再次鼓勵搖擺不定的畢邁可,向他確認神在這半年來所不斷釋放的先知性話語。他再次發預言:「神說一個禮拜之後,祂將直接賜給你一個從天上而來的啟示,你從此將再也不會懷疑。」

11月15日,邁可充滿了期待,但一整天都沒發生什麼。直到晚上的禱告會,其實也與平日一樣「索然無味」。10點結束時,還是什麼都沒有,於是邁可決定在辦公室留到午夜12點。

晚上11點15分,已經準備放棄的畢邁可坐在辦公桌前,看到一本其貌不揚的小冊子,是一位名叫賀沃·波特曼(Howard Pittman)的牧師所著的書《安慰劑》 (Placebo)。他便拿起來翻看,準備消磨最後的45分鐘。這本書紀錄了作者在1979年8月,一次瀕臨死亡卻被主救回的經歷,以及他看見神的寶座和三層天,和神叫他向世界分享的信息。再一次讓畢邁可震驚不已的是,這本3年前的書上竟然赫然寫著:「當我站在神面前時,祂對我說,祂將要釋放末世的復興。神很清楚地對我說,1983年5月7日,將有一群年輕人聚集禱告,神要發出天象的預兆。神興起這一群人成為祂末世的基甸大軍,這預言是神對他們的鼓勵。」邁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一字一句正是指這他所說的一毫不差!他抬起頭看向時鐘,正是11點59分。

畢邁可馬上拿起電話打給鮑勃,鮑勃接起電話便說:「我已經等你一整天了!」

自此,畢邁可牧師再也沒有懷疑過,這一切,都是神親自開始並策劃的。

「我的一生被IHOPKC國際禱告殿深切地影響著。這些年,這裡實在改變了我對神和自己一切的認識。」—— 哈艾德(Ed Hackett)
艾德是國際禱告殿IHOPKC寶貴的元老級成員,1999年當神向畢邁可確認「是時候開始禱告殿」的時候,他也在場為見證人。20年後的今天,艾德仍在國際禱告殿教會肢體中,任職牧師領袖。

你我仍在鑄造歷史
「神在不同的時節,將祂的百姓擺在不同的位置上,賜給他們不同的使命。神所呼召的人多,回應神的也不乏,然而數十年持守到底的卻少之又少。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在哪裡,職場或教會,都當為全然釋放神的旨意盡心竭力,為末世神所應許的大復興不斷呼求,忠心到底。」畢邁可40年來不斷地強調著。

「耶穌再來時所找尋的是禱告的教會。我想將來在全地的每一個地區,都將興起24/7晝夜不息的敬拜與禱告。」——畢邁可

如今國際禱告殿(IHOPKC)的建立已有20年,而這也只是聖靈在全地所興起的千萬個禱告殿其中之一。歷史雖已過去,但故事尚未結束。如今神的手仍在全地描繪祂的藍圖。國際禱告殿的興起,是神對祂末世教會心意的一抹伏筆。祂正不斷呼召和興起敬拜禱告的大軍,明白祂的心意和對以色列及列國的命定,預備一個施洗約翰的世代,為主耶穌的再來鋪平道路。

如今年近七旬的畢邁可牧師

今天,我們正看見神不斷實現著祂藉先知鮑勃瓊斯對國際禱告殿的預言:「最重要的將是與亞洲的連結。」2018年9月IHOPKC國際禱告殿與「回家」運動的匯集,以及12月最後一次的Onething(一件事)特會,正式帶領國際禱告殿進入了一個全新「重置(RESET)」的季節。而這一切,也正是神藉華人的手所推動而成就的。我們相信,這是一段與你我都密切相關的先知性歷史。而其中還有許多話語,於我們的世代仍在不斷成就中。何等榮幸成為末世先鋒的世代;何等榮幸見證並參與神在全地榮耀的工作!時候將到,華人的先鋒者,願你興起!

華人家人們更與國際禱告殿(IHOPKC)立約一同站立成為家人,為領袖們禱告甚至伏身用擦眼淚的紙巾為他們擦鞋代表「洗腳」。

(資料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IHOPU中文先鋒事奉學校資訊】
官網:www.ihopuchinese.org
聯絡方式:fsmchinese@ihopu.org

 

【國度1分鐘】開發右腦潛能 釋放屬靈的生命力

+按圖放大

開發右腦潛能 釋放屬靈的生命力

建立四大屬靈能力

屬靈理解力

理解力需要經過靈裡透徹的思考。耶穌欣喜祂的門徒用裡面的眼睛看見;用裡面的耳朵聽見,是指他們有屬靈的理解力,也就是心裡明白了。

 

屬靈記憶力

屬靈的記憶力是在大腦和心靈裡,記得聖經上的話語,以及聖靈對你個人的啟示和神蹟奇事。「專一的心志」和「從上面看的洞察力」,是鍛鍊屬靈記憶力的絕佳方法,即使是在一般的閱讀和做事上也是如此。

屬靈想像力

屬靈的想像力和喜樂、信心、平安、仁愛、大膽開創等特質有緊密聯結。我們從耶穌所說的比喻,就知道耶穌有超凡的屬靈想像力。保羅所描繪的基督國度版圖超越了人們的想像,是出於他的「心意更新而變化」,從聖靈領受豐沛的想像力。

屬靈創造力

唯有獨一的真神是人類創造力的源頭。「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我們領受從神來的靈,就能突破物質化的環境,擺脫世界的網羅。當我們有屬靈的智慧,又有基督的心才能成為有屬靈創造力的人。

開發右腦的屬靈意義

左腦在已知的事上循環,右腦在沙漠中開出江河

  • 人的左腦稱為「理性腦」,是為「眼前的現實」而工作。我們的左腦不停地分析從外在世界傳進來的訊息,希望事件遵循一個標準化、符合公式的經驗完成。固執於傳統,偏重使用左腦的人,難以在舊有生命中得著突破。
  • 人的右腦是以整體圖像來看事物,動用內在五感(裡面的看見,聽見,聞,嗅,摸)的通力合作,形成強大的內在知覺,將認知對象完整地聯結起來。發揮「超右腦」思考力量的人,能依循夢想——想像力——創造力的屬靈路徑前進。

超右腦是人從物質化通往靈性的橋樑

  • 我們的理解,記憶,想像,創造能力,都是自己思想的運用與轉化,源頭是人的靈。一旦我們的靈甦醒了,我們的大腦智力必然大幅提升。開發右腦潛能,就是在脫離物質化世界,通往靈性的深淵之上,搭起一座宏偉的橋樑,讓我們的靈聽見聖靈的呼喚。

 

開發右腦潛能的練習方法

  1. 放輕鬆
    拿走「這不可以,那也不行」的刻板意識,進入放鬆,自由的心靈狀態,讓資訊在不設防之下自然流入腦中。
  2. 用右腦畫圖
    儘量在文字或數字的背後,用右腦尋找生動的圖像,讓記憶的對象鮮活起來。
  3. 看清楚
    專注地想像你渴望得到的物件,仔細用心地描繪,直到它清晰,明確地浮現。
  4. 誇張化
    平凡、平淡的思考,常使你得到的很有限,嘗試以誇張,甚至荒謬的方式思考,這樣的學習將更有效果。
  5. 放大圖像
    如果你的想像太細小,容易被遮蔽或隱藏,要放大圖畫,使心靈之眼記得很清晰和深刻。

 

資料來源:

《超右腦聖經記憶王》,關爾嘉,林乾義合著,台北以琳出版

創意與突破是信仰本質 與神一同向世界釋放盼望

很多人對基督教信仰的印象是刻板而沉悶;教會過於著重傳統,以舊為美。然而,基督信仰的本質創意有衝突嗎?5月11,建道神學院助理教授陳韋安博士於恩光書院的信仰視角研討日「新世代的創意」為主題神學角度思考基督教信仰與創意的關係。他認為,神所賜予的自由、空間和盼望是創意的基本條件。

創意與順服都出於人的自由

陳韋安首先談到基督教常常從神的創造去理解創意。他指出,神的創造是「從無到有」,是一種轉化,而不是從已有的東西去建構。神所創造的人有神的形象,有靈魂,能夠理性思考;人有自主性,可自行作出選擇;人與神有本體類比性,而且能與神建立關係。神給予人的自由是「順服神的自由」,在舊約的時代服從律法,在新約時代回應救恩。因此在舊約猶太神學中,對律法絕對跟隨就成為自由的根基。在新約中,服從聖靈的律,卻需要人有一種比律法更高的創意。陳指出:「神不單是口述和書上所記的神,更是人類和整體歷史的主。因此我們要更加宏觀,明白耶穌今天仍然面對我們的處境。而跟隨耶穌往往需要冒險,打破舊的方式,是充滿可能性的。」創造和突破既是神的本質,服從與創新當中就必然存在張力。陳總結:「我們既有自由去服從,也需要創意去跟從神的『新』。」

.陳韋安博士

想像是一種美德

另一方面,陳韋安亦引述德國神學家Dorothee Sölle的看法——「想像是一種美德」。Dorothee Sölle曾著書《想像與順服》(Creative Disobedience),論到順服與自主性的關係,更批判教會對順服僵化的觀念。陳指出,想像力不是天賦,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自由的一種呈現。想像力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的結果,是從教育和經驗中培養出來的。陳說:「耶穌也有很多想像,他打破很多框架,挑戰律法的傳統。耶穌是有『自我』的,卻同時願意放下自己;教會傳統卻喜歡打壓自我。」雖然人會濫用自由,以致充滿創意去犯罪,但陳建議教會可嘗試理解想像是一種美德,是需要教導栽培的品格。「教會過往文化覺得順服為好,但屬靈文化已經轉變。家長式的信仰,要求人必須服從,會叫下一代流失。年青一代主張獨立思考,著重對自主性的栽培,想像力需要在神裡面好好栽培。」自主帶出創意,並非否定律法。律法背後的精神,能夠由創意展現得更好。

盼望叫人看到生命的可能

創意亦牽涉世界與個人的關係,是一個「生命空間」的議題。生命空間不單是在物理上的空間,而是全人靈性發展的空間,彰顯神在空間層面的作為,包括聖靈運行、生命成長、生命的潛力等等,代表著生命的可能性。因此,發現問題是創意的起點,代表現狀有改善的空間。我們要有盼望,才不會被問題擊倒。神就是那位開創空間的神,祂在沙漠中開江河(賽43:19),是做新事的神。因此,創意的源頭是盼望。陳說:「神的空間超越人眼見僅有的空間,盼望使人能夠在僅有的空間中發現神的空間。沒有盼望的人,不能發現神的空間,就不能想像或創新。另一方面,若覺得我們活著的世界已經很好,安於現狀,也是沒盼望的表現。絕望與過於樂觀都是創新的敵人。」

當德國柏林圍牆將東西德分隔的時期,很多人用創意的方法從東柏林到西柏林,可見人為了追求自由,會顯出許多的創意。陳韋安提到,當時有人從東柏林踏鋼線到西柏林、有人飛索、建造氫氣球、用火車偷運人、掘隧道、用假證件、假冒蘇聯軍人等等,各出奇謀,是因為他們有逃離現實的盼望。陳說:「人為得到自由是充滿創意的。自由是神創造人的本性,空間是充滿神的空間,使人是面對世界會有盼望。自由、空間和盼望三者成為創意基本條件。」

信仰視角研討日另設有多個環節,包括基督教藝術家黃喜蓮女士(「喜蓮創作坊」創辦人、前突破機構美術設計師)分享「恩情連繫馬賽克」;劉澤光博士(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及方家煌先生(唯獨舞台有限公司聯合藝術總監)透過書法和舞台藝術主講「創意的時空與文化」,從多角度呈現創意在信仰中自由展現的美妙景象。

 

(記者林暐皓報導)

[國度觀點] 你們要回轉如「孩子般」思考

有科學研究指出,人的大腦潛能90%以上都蘊藏在右腦,一般人習慣於使用只佔有大腦潛能10%的左腦。人類擁有兩個平行的大腦,是造物者創造的完美分工,它們分別掌管著不同的思維方法:左腦是邏輯思維的「理性腦」;右腦是形象思維的「藝術腦」。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左腦功能被過度高舉,理性思維主導著人類思考以及做事方式,不僅限制了人的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的發揮,更是關閉了人與神之間溝通的屬靈道路,轄制屬靈生命力的彰顯。

當我們渴望聽見神的聲音,很多時候與我們是否有很多知識和學問沒有關係。神是個靈,祂渴望與我們的靈對話,當我們去除在外的干擾,心靈的雜念,停止左腦的活躍思考(很多時候就是心思不集中的表現),啟動右腦的感知力和屬靈五感,才能接受神的聲音、圖像或意念。

同時,科學研究也發現,人的右腦比左腦發育要早得多。從胎兒時期直到6歲,都是右腦發育的高峰,而左腦還只是初期發育。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為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感到驚奇,而他們不經意提出的問題卻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因為孩子主要利用右腦來思考和記憶,他們還未進入左腦設定的思維框架中,只要引導得當,孩子很容易能聽見神聲音,並且可以聽得很準確。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耶穌肯定孩子般的單純心思如同一條打開屬靈門戶的鑰匙,使人得以進入神的國度。

我們今天能變成小孩子的樣式嗎?氾濫的資訊和過分依賴高科技的行為,逐漸吞噬著人的思考能力,使靈魂枯乾。破除基於眼見為實的思考模式,以音樂、圖像、動作、甚至是作白日夢的方式去訓練右腦的思考,活化我們的想像力和屬靈感官接受能力,就如同為我們的靈與神的相遇,預備最理想的場所。正如章伯斯在《竭誠為主》一書中所說:「想像力是神給聖徒的一種能力,叫他從『己』出來,進入從未經歷過的關係裡去。」當屬靈的道路被打通,屬天的創造力、恩賜就能源源不絕地流向我們的生命,從而激發我們更多發揮右腦潛力,跳入一個屬神的祝福循環。

艱難中求生存 激發以色列成創新大國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貿易處處長藍子律(Tslil Lahav)應邀於5月19日在台灣新竹新恩堂,以「以色列的高科技與修復世界精神」為題分享,吸引上百位關心以色列的弟兄姊妹出席聚會。

「為什麼以色列的創新能力高人一等?」藍子律解釋說,猶太教教導的「修復世界」(Tikkun Olam)觀念深植每一位猶太人心中,亦即是解決困難,用責任與義務造福週遭的環境,並對人有益。以色列創新高科技都本於此一理念,譬如缺乏水源的以色列,透過滴灌技術、海水淡化、以及造水技術,讓以色列水源自給自足,所生產的農業品造福數以億計的民眾。

另一方面,以色列全民年滿18歲就要當兵,以色列國防軍是全世界最有戰爭經驗的部隊。藍子律說,當兵的期間所受的考驗及磨練一輩子都用得到,因為軍人必須第一時間在巨大壓力下,做出迅速的判斷,這讓年輕人生命有很好的磨練。因服兵役緣故,年輕人在以色列都是20多歲才讀大學,經歷軍隊嚴格考驗,大學選修的課程更能貼近自己夢想與興趣。

「猶太人好議論,10個人可能就有11種不同的意見!」藍子律說,以色列的文化比較不拘小節(informality),不給標準答案,鼓勵更多的創意,而且以色列公司文化不像其他歐美跨國公司注重階層領導,而是平行領導,員工常直接找公司經營者溝通對話。記得他之前在美國跨國企業工作時,這間企業在全世界有10個研發據點,美國總裁說以色列員工最難搞,總對總公司的決定好發意見,雖然10次員工所提的意見,9次是錯的,但靠著那1次對的意見,卻使公司超越其他同領域競爭者,彌足珍貴。

「從失敗中學習,擁抱犯錯,就離成功不遠了!」藍子律指出,他觀察到大部分亞洲人都害怕犯錯,其實應去擁抱犯錯,這樣就更接近成功了。如同愛因斯坦面對失敗的坦然態度,他說:「我沒有失敗1,000次,只是有1,000個想法沒有成功而已。」而且因為以色列是個移民國家,由世界各國猶太人回歸組成,從企業到食物料理,以色列人沒有傳統包袱,處處可見新的創意。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尚伍校瑟二週年感恩分享會 以藝術推動靈性培養

推廣心靈藝術工作的「尚伍校瑟」於5月13日舉行2週年感恩分享會,共有40多位教牧同工、機構領袖出席。分享會上會長莫揮牧師除致辭外,更即席示範水彩畫,及帶領與會者親身體驗水彩自由繪畫(Watercolor Art Jamming)。

在致辭中,莫揮感謝神的帶領,在短短兩年竟然與近三十間本地及海外教會、社福機構、學校和職場的公司合辦心靈藝術工作坊,使他能不斷學習,獲益良多。往後「尚伍校瑟」將繼續在四方面發展:一、正向價值——2019年9月至10月假灣仔大有廣場舉辦師生油畫展,主題為『生命奇點』,替社會帶出正能量。二、普及藝術——開辦各類型繪畫工作坊,讓都市人舒緩壓力,透過繪畫調節心靈健康。三、靈性培育——繼續尋求與不同教會、學校、機構合作,舉辦退修會、講座、工作坊的等活動,推動以藝術作為生命培育的平台。四、藝術宣教——今年年底將組織義工隊遠赴柬蒲寨遍遠地區擔當藝術義務工作,以藝術作品宣講福音,活出信仰。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巴基斯坦辱穆案被告離國 安全抵達加拿大一家圑聚

巴基斯坦基督徒阿西亞•比比(Asia Bibi)因褻瀆指控而入獄8年,去年被判無罪釋放,但獲保護拘留6個月後,最終得以在5月7日離開巴基斯坦,前往向她提供庇護的加拿大,與家人團聚。她的代表律師Saiful Malook於5月8日證實了這消息:「她得自由了。案件已經結束,她可以安全地在加拿大生活。」

比比在2009年與數名穆斯林婦女因喝水發生爭執,被指控出言褻瀆先知穆罕默德而被捕。這名穆斯林婦女拒絕比比送上的一杯水,她認為來自基督徒的水是「不潔的」。2010年,比比被判有罪,成為首位根據巴基斯坦刑法典第295C條,因對褻瀆穆罕默德的罪行被判處死刑的女性。嚴厲的褻瀆法經常被利用對付其他宗教少數群體。

2018年10月,她被判無罪釋放。但由於穆斯林激進分子發起大規模抗議活動,並對她控罪提出了上訴,比比一直行蹤成謎,有指她被當局禁止離開。穆斯林強硬派更揚言要殺死釋放比比的最高法院法官。2019年1月,最高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判决釋放比比。

加拿大曾表示願意為比比一家提供庇護。她的女兒們18年12月悄悄溜出巴基斯坦,前往加拿大。5月7日,比比秘密地離開了巴基斯坦,在加拿大與家人團聚。他們在加拿大獲得新身份作為掩護,並受保安人員保護。Malook表示,比比得以安全抵步,實有賴維權人士、外國使節和其他在艱難時刻站在比比一邊、為她重獲自由而努力的人。

英國巴基斯坦基督徒協會(British Pakistani Christian  Association ) 主席喬德理(Wilson Chowdhry)為比比最終獲釋感到欣喜。他表揚比比堅持信仰的勇氣,為基督徒作了美好的見證。他指出比比與家人在加拿大獲得新身份作為掩護,並受保安人員保護,他們可能需要待緊張情況紓緩後才能重過正常人的生活。加拿大一名穆斯林男子在網上威脅要殺死比比,懲罰她侮辱穆罕默德。

比比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目前Malook正處理另一宗基督徒被指侮辱伊斯蘭教的官司,該宗案件的被告Shagufta Kausar是目不識丁的女子,但有人聲稱收到自她手機SIM卡發出的侮辱穆罕默德短訊,Kausar與她的丈夫因而被捕,並於2014年被判處死刑。Malook指,在巴基斯坦為被指辱穆的人擔任代表律師,是先判了自己死刑,並隨時可能遭人以亂槍殺死。

巴國的褻瀆法被指遭人濫用作報復私仇的工具,根據國際特赦組職的數字,2011至2015年間有最少1 200人被控褻瀆罪,維權律師Sarah Suhail表示,少數族裔和其他弱勢族群往往成為受害者,褻瀆法的字眼、調查搜證方式等都非常不可靠,導致許多冤案發生。但因為宗教團體施加龐大壓力,因此無人願意對有關法律作出絲毫改變。

(來源:《衞報》加拿大廣播公司網站Christian Headlines,2019年5月8日及13日,林國祥及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感謝主保守比比一家得自由,開展新生活。

佛州青年在海難中呼求神 被「阿門」號拯救

美國兩名佛羅里達州青年在一次驚險的海灘之旅中大大經歷禱告的力量。

泰勒•史密斯(Tyler Smith)和希瑟•布朗(Heather Brown)是基督學院(Christ Church Academy)的高中準畢業生。二人於4月18日在Vilano海岸游泳,無意中漂浮到距離海岸兩英里的開放水域且被困,他們很快意識到生命有危險。二人與海浪搏鬥了兩小時,並互相幫助對方維持在水面上。

.泰勒•史密斯和希瑟•布朗

那時他們只可以向神求助。史密斯告訴記者:「當時我向神呼喊,若祢對我們真的有什麼計劃,就讓我看到。」

約30分鐘後,一艘從南佛羅里達州開往新澤西州的船碰巧經過,船長發現了這兩位瀕臨溺水的青年人。

布朗說:「我開始游向那艘船,當時我只想著:『我要游到那艘船去。堅持!我做得到的,我們要活下去!』」後來船長埃里克•瓦格納(Eric Wagner)和他的船員將青年從水中拉出來,挽救了他們的生命。

「在一片風聲、波浪聲和引擎的聲音當中,我們好似聽見了絕望的呼叫聲。」瓦格納在接受採訪時說,「男孩告訴我,在他已經精疲力盡、快撐不過去的時候,他呼求神的幫助,然後我們便出現了。」

更意外的是,這艘拯救他們的船名叫「阿門」。瓦格納說:「當我告訴他們這艘船的名字,他們便開始哭。這對年輕人很感激我們和神,其實一切都是神的作為。」

事件中所有人都相信神真實地回應了他們絕望中的祈禱。

史密斯說:「從我們向神呼求,到祂派人來拯救我們,再到這一艘船名為『阿門』,這一切不可能不是神的作為。」二人正準備入伍參軍,並知道神與他們同在。

(來源:CBN News,2019年5月3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感謝主回應這對青年絕望中的呼求,願更多青少年尋見神的拯救。

盧旺達種族滅絕25年 教會致力醫治與和解

4月7日,盧旺達紀念造成80多萬人死亡的種族滅絕結束25周年。近年,教會在醫治與和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盧旺達是一個家庭。這解釋了為何我們經歷了這一切,但仍然存在……我們都受傷和心痛,但沒有被擊敗。」,總統保羅.卡加梅(Paul Kagame)在基加利種族滅絕紀念館(The Kigali Genocide Memorial)說。他和歐盟委員會主席Jean Claude Juncker等人在4月7日的典禮上一同點燃了紀念遇難者的火焰。

IFES盧旺達國際婦女聯合會成員Alex Shyaka說:「盧旺達人的內傷正在癒合,請求寬恕,承認種族滅絕期間所做的一切,並處理種種損失。」

該國近90%人口信奉基督教,教會積極參與了該國的恢復。Shyaka說:「教會舉辦醫治工作坊,在圖西族和胡圖族之間的醫治與和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教會還一直支援政府提供種族滅絕倖存者家屬的基本需要。」

世界銀行統計,盧旺達每年兇殺案率為每10萬人少於3位,成為國際間處理歷史記憶的成功轉化的例子。

Shyaka說沒有「看到盧旺達再爆發另一場衝突的空間。盧旺達人現時把重點放在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上。」該國近年的經濟增長率達6%以上,成為非洲大陸中的一顆新星。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19年4月22日,Connie Lee編譯報導)

禱告:各地教會都學習盧旺達教會,在國家中發光。

先知訓練學校 -【復興以色列】專欄

我們的門徒訓練計劃有一堂關鍵兩小時的學習,就是一起敬拜神並且訓練年輕人發展從聖靈而來的先知性恩賜,就像一間先知訓練學校,當中以聖經中的撒母耳服事團隊為參考模式。

「你到了城的時候,必遇見一班先知從邱壇下來,前面有鼓瑟的、擊鼓的、吹笛的、彈琴的,他們都受感說話。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你就與他們一同受感說話;你要變為新人。」(撒上 10︰5-6)

撒母耳帶領並教導一班跟隨他的先知。在他年輕的時候,並沒有人門訓他,除了年老的以利,而以利自己也不太懂什麼是預言(參考撒上3)。現在,撒母耳不但自己能發預言,更能訓練其他年輕人作先知。

當撒母耳即將結束他在世的服事時,他招聚並且詢問以色列眾人能否指證他在多年的公開服事中是否曾有違正直(撒上12)。眾人都毫無異議地說他的正直是無可指摘的,這讓人看見神超自然的能力與持守道德正直之間的關係。訓練先知不單包括領受恩賜,也包括如何讓他們結出果子。在傳遞先知性恩膏時,我們想同時傳遞正直的品格給人。我們並不想「教導」人服事,而是「預備」他們進入服事。

或許會有人疑惑能否教導人去發預言?在以弗所書 4章11至12節中,神賜給我們「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換句話說,已在這五重職事服事的人訓練較幼嫩的信徒去作他們正在作的。那麼是什麼服事呢?開拓教會、發預言、傳福音和牧養。 你不能夠訓練人去「創作」預言,這是專屬聖靈所作的工。但你能訓練人去敏銳聖靈,聆聽並且說出祂所賜的預言。我們不能強逼神說話,卻能訓練自己去聆聽。

聆聽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營造一個充滿敬拜的氛圍,這能幫助我們聽到神的聲音(參王下3︰15)。在撒母耳記上10章5節中,奏樂是在先知「之前」,也就是說音樂是為預言效力的「僕人」。我們的目的不是唱歌或奏樂,而是邀請聖靈臨在,讓祂帶領我們進入祂的旨意。音樂只是「工具」,聖靈的同在才是「目標」,預言則是「結果」。

在今天,聖靈的恩賜包括方言及異象,都在延續從古代以色列先知而來的恩膏(徒 2︰14-16)。撒母耳的先知性恩膏引進受膏的大衛王;而約翰的先知性服事則預備彌賽亞耶穌的第一次來臨。神正在興起新一代的以色列信徒,讓他們藉著同一位聖靈促成耶穌再來。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按此購買新書《與神對齊》

(廿一)順服聖靈的帶領 -【無限商機】專欄

「給予」在神的國度裡是相當特別的一件事,主在這個領域教導了我十分重要的功課。在1998年左右,我加入了「公元二千普世福音遍傳運動」(AD 2000 and Beyond Movement),其目標是要向世界上的未得之民傳福音。我意識到企業能夠成為服事主的工具,向全球的人民傳福音。我們能夠領養一群人,或者向世界上那些地區的信徒提供幫助,抑或是裝備鄰近國家的基督徒去傳揚福音。

那年的12月23日,有一位來自芬蘭的朋友打電話給我。「主告訴我,你需要一些錢。」他說。我向他解釋了我的內心如何對福音未得之民有負擔。「好,嗯,主已經對我說話,所以我就順服了。我會過去!」當他抵達「國際基督徒商會」於厄勒布魯的辦公室時,隨即把一筆現金塞進我的手中,他這麼做的時候,有某樣東西牽動了我的心。我聽見聖靈說:「在這個金額上增加三倍!」在隔天,又有另一個來自德國朋友的電話,他重複了那位芬蘭朋友一模一樣的話:「主告訴我,你需要錢。」那天晚上我增加了三倍的金錢!

那次的給予行動極不可思議地爆發開來,而這不過是個開端,因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為這個緣故而奉獻。最後,1999年早春,當我在「公元二千普世福音遍傳運動」上會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宣教領袖時,我有榮幸能帶著成千上萬的克朗瑞幣作為指定奉獻,給予福音未得之人群。而錢財仍不斷地湧進來!在整個給予的領域裡有令人嘆為觀止的一面,神渴望我們都能夠進入其中!

給予的行動裡有著極大的自由,我們要成為一個愉快的給予者,但是絕不可因不順從內裡聖靈的印證,而違背了你內在的「靈人」。我們要如何得知自己何時違背了聖靈在我們靈裡的印證呢?這一次,與我們從斯德哥爾摩搬家到厄勒布魯的事件有關。

1976年,我們知道必須在厄勒布魯找一個住處,因為我在週間外出工作,到了週末才回到斯德哥爾摩看雅思特和孩子們。我們渴望找個能居住在一起的地方。我們不停地尋找,過了一年仍舊一無所獲。

在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竟發現一則廣告刊登在斯德哥爾摩的報紙上,是在厄勒布魯的一棟房屋!當我閱讀詳情時,在我的靈裡有一股強烈的見證,這就是我們的房子了。那個週末當我們去看房屋時,我們的心歡唱起來!它正是我們所想要的。當然我們也禱告了,而且每當想起這屋子的時候,我們一直都感到平安和喜樂。於是我們聯絡房地產經紀人,合約很快地就擬定好了。我們準備要搬到厄勒布魯了。

接著有一天,一位過去曾在我們生命中扮演相當重要角色的女士來電找我。她一如往常地直言不諱,大聲說:「主說你不應該買大房子。」我驚愕萬分。為什麼我們全都有如此強烈的內在印證,覺得這就是我們的新家呢?我變得沮喪洩氣而且困惑不已,結果我們並沒有簽合約。這位女士如此地被主重用,以致我們毫不質疑她這次是否聽見神。

結果我們搬進厄勒布魯一間小的連棟住宅,這間房屋根本不適合我們全家人居住。還是我們付款買的!這件事以後,我們陷入了一片慘淡的沮喪。每當我下班回家後,往往疲憊不堪。我的喜樂消失無蹤,往後幾個月我都處於抑鬱和疲乏的狀態中。

之後,我們得知這位親愛的女士是受到某人的影響,認為我們不該擁有大房子。我們花了五年的時間才從這樣嚴重的錯誤中恢復過來。我們違背了聖靈在我們心中的印證,結果落入了一段靈命枯乾的曠野期。這件事教導了我們絕對不要違反「內在的靈人」。別讓任何人所說的話,違反了你心中聖靈的印證。雅思特與我太沒有經驗了,無法正確分辨聖靈溫柔的帶領和這所謂「來自主的話語」。我們必須學習一步一步地跟隨內住在我們裡頭的聖靈,我們靈裡的印證乃是最重要的。


文@剛納‧歐森

(節錄自《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作者是國際基督徒商會(ICCC)的創辦人及主席,也是一位企業家。他以神國原則在職場中服侍,並經歷神在生活中的超自然帶領。)

按此購買《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

聽說「垃圾DNA」證明了進化是事實,真的嗎?-【創造問答】專欄

進化論者一度普遍認為,人體內有著多達180個痕跡器官(又名退化器官或殘遺器官)!所謂痕跡器官,乃先假定進化論屬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人類假定從較低等生物經長期進化而成的。在這假定進化過程中,身體原有的某些部分跟不上進化步伐,輾轉間失去實際用途,仍殘留體內。試舉例說,多年以來,人們以訛傳訛地認定闌尾(俗稱盲腸)純屬痕跡器官;然而,現時科學家已知道,盲腸其實很有用,在人體的免疫系統裡,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今有可信證據顯示,前述那180個曾被忽視的所謂痕跡器官,根本上各有各的用途,絕不是無用的。

同樣地,原來進化論者亦曾認為,在人體內主要負責傳遞遺傳訊息的脱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呈現了相若情況,這就是只有約1.5% 的DNA能夠恰如其分地提供製造蛋白質的編碼,餘下的98.5%則一無是處;基於這些DNA不能製造遺傳蛋白質,故被標籤為「垃圾DNA」(Junk DNA),昭彰著那彷彿無可辯駁的人類進化歷程。

起初,垃圾DNA這說法受到進化論者吹捧,皆因這說法有助解釋一個進化假說所引發的巨大疑團——經年累月的隨機突變,怎足夠產生進化所需的海量遺傳訊息、又不會破壞現存的顯著的累積資訊呢?藉著引入「垃圾DNA」的概念,進化論者即可辯稱,就體內那些漸被淘汰的無用廢件而言,任何變化皆不致於波及一切屬乎功能性的基因。

垃圾DNA的說法甫一面世,即很快變作「正統」進化理論的一部分。試舉例說,就那位自命為神導進化論者(Christian theistic evolutionists)生命之道(BioLogos) 的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他一度堅決認定,絕不相信大多數垃圾DNA仍具有各樣功能。有趣的是,他如今已改變初衷,不得不承認,眾多垃圾DNA仍是有用途的。

總括而言,進化論倘若屬實,基於它不牽涉任何固有目標,定必是隨機發生的,因此,整個緩慢的進化過程,勢將會異常不完善、低效率、以及混亂無序。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推想,人體內絕大部分的DNA,既屬過渡歷程中所無意遺下的,再也不具實際用途,難怪往昔垃圾DNA之說曾大行其道。反過來說,許多DNA已被確定各含獨特功能,垃圾DNA的概念,不可免地遭到推翻,進化論自亦隨而陷入嚴重窘境。

我們大可預見,在不久的未來,「垃圾DNA」說法將被徹底摒棄,成為進化生物學所犯下的一大謬誤!對於基督徒來說,應要引此為鑒,學習如何明辨是非,免遭一些流行的「科學」觀點所迷惑,繼而建立有偏差的神學觀。

 

(詳細回答可見:https://www.creation.hk/tc/is-there-really-a-god-how-would-you-answer/


「創造問答」為常見的關於創造的問題提供解答,分享最新的創造科學資訊,見證聖經是創造者真實可靠的話語。歡迎電郵發問ask@creation.hk,或瀏覽香港創造科學資源事工網站

面對同婚專法強行通過 教會要行公義 也要好憐憫

「民主已死,這是台灣民主最黑暗的一天!」面對立法院院會於5月17日上午10時逐條審議同性專法,民進黨團強勢表決通過關鍵的政院版同婚專法第4條,同志可到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下一代幸福聯盟(簡稱幸福盟)理事長曾獻瑩、以及公民行動總召游信義表明,執政黨強行表決法案,嚴重違背公投民意,幸福盟會公佈違背公投民意的立委名單,呼籲全民讓這些立委在2020大選全面下台。

立法院院會於17日審議同婚專法的三個版本包括:一、行政院版本,「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草案;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提案的幸福盟版本,「公投第12案施行法」草案;三、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所提信望愛版本,「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暨公投第12案施行法」草案。審議過程中,立院民進黨團祭出黨紀,強力動員,靠著絕對優勢,排除其餘兩版本條文,逐條表決政院版同性專法。

曾獻瑩表示,政院版同婚專法的爭議點,在於民進黨立院黨團雖在16日協商拿掉第一、第二的同性婚姻字義,卻在第四條條文,明列相同性別之二人可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其餘包括法案第20條的「收養」準用《民法》收養規定及第26條宗教自由。曾獻瑩又指出,不管是公投第10案、第12案主文,都載明為保障同志朋友,不以婚姻名義為前提,而是以婚姻以外的其他形式保障,但政院版本同性專法全面準用《民法》,等同是同婚法案。

對於執政黨強行通過政院版本同婚專法第四條,曾獻瑩回應說,這是多數暴力,正式宣告「15位大法官高過於公投民意」,台灣人民應永遠記住5月17日下午1點歷史時刻,看見執政黨用如坦克車壓境,用極短時間通過高度爭議的法案。因著公投法規定,相同議題2年內不得再提公投,幸福盟將推動讓違反公投民意的立委,在2020年大選中下台,同時推動複決公投,廢止違反公投民意的法案。

面對此狀況,教會該如何回應?楊寧亞牧師(台基盟理事長)透過網絡直播分享:「不是我們要做什麼,重點是神要教會做什麼!」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楊牧師表示,教會有責任行出公義,讓國家與土地了解何謂公義。即使立法院通過了行政院版本的同婚專法,台灣的教會可從以下3個方面行使公民權柄:1、申請大法官釋憲。針對愛家三公投以及行政院、立法院的同婚專法,再次請大法官作出解釋。2、對立法院通過的同婚專法作複決。再次由人民來複決,真正落實民主的民意。3、透過明年(2020年)選舉把公義彰顯出來,選出符合聖經真理和國家法律的人。

此外,除了行公義,也要好憐憫。楊寧亞強調,人裡面最深的需要是「真愛」,因此,教會要有充分表達真愛的行動,即使在我們身旁有支持同婚的人,也要彼此相愛、給予關心,而不是憤怒與指責。

在此同婚法案中,真正的弱勢是我們的下一代,特別是正在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處在承受霸凌的環境裡,倘若法案成立,他們就更模糊於自己或周圍的人的性別身分。教會應當主動站出來把真正的愛,給予弱勢中的人群。台灣最真實的問題在於「家庭問題」。教會應當好好地謙卑悔改,婚姻家庭要活出見證。若我們的婚姻家庭出了問題,社會問題也就會層出不窮。因此要正本清源,好好地經營婚姻家庭,讓幸福家庭的氛圍自然從你我的生活中流露出來。活出好的婚姻、好的兩地關係,就會在社會中產生極大的影響力,是真愛的影響力。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綜合報導)

國度1分鐘(75) – 興起營商宣教運動

+按圖放大

興起營商宣教運動

「營商宣教」定義

  • 可持續和有盈利的商業行動。
  • 定意對人及國家帶出天國目的及影響。
  • 著重經濟、社會、環境和靈性果效,並實現整全轉化。
  • 關顧世界上最窮困及最少聽聞福音的群體。

營商宣教的救贖潛能與應用

一、營商恢復人的尊嚴並賦予權力

營商提供就業機會是神救贖計劃和過程的一部分。神也期待公平的價值觀能夠在生意中被塑造。營商可以賦權予人,使人有尊嚴、自信、有生產和創造財富的能力,這些皆是社會轉化的重要因素。

二、營商提供訓練門徒的環境

商界基督徒成為職場的鹽與光,門徒訓練是透過日常人際關係展現神的作風。當基督徒商人工作如同為主做,在言行上分享福音時,神的名就被榮耀了。

三、營商能加強和平與合一

企業以三種不同的方式為社會做貢獻:主要的商業活動;社區和社會投資活動;公開參與政策討論。這三種方式都有助於社區穩定和防止社區衝突。

四、營商能鞏固教會

越多人投身到生產工作上,越多地方教會得力勝任其工作。收入增加與組織的能力加強使教會拓寬自己的角色,也加強其在社會和全球中的相關性和影響力。

五、營商促使人往「萬族」

當基督徒帶來商業前景和經濟優勢時,即使懷敵意或封閉的社會和國家也歡迎他們。透過營商及其帶給社會的正面影響,基督徒商人最終會帶領人去尋求神。

營商宣教的獨特特徵

一、公司擁有神國度的動機,目的和計劃。

「國度動機與目的」是指一份對當地社區和教會產生長遠和正面影響的渴望。商業的影響力是持久的,而且公司對屬靈事務的優先考慮,會以一種敏感於當地文化的方式與員工和顧客溝通。

二、力爭個人與社區的整體性轉變。

為了與神的國度動機一致,營商要運用每個機會為整體社區帶來屬靈的、社會性的、經濟和環境的利益。它應當尋求與所有利益相關者和睦相處,以對社會負責,適合當地文化的方式行事。

三、力爭員工的整體性福利。

在對待員工方面,公司樹立一個高標準,努力營造安全和愉快的工作環境。員工獲得尊重,並且常獲得個人和職業方面成長的機會,家庭價值觀得到支援。

四、力爭用其經濟與非經濟資源產生最大的國度影響力。

管理層與公司持有人都應承認神是公司的最終持有者,並專注於使公司產生最大的國度影響力,把生意看成營商宣教,以及如何將商業與宣教策略結合起來。

五、樹立像基督的僕人領袖榜樣,並在其他人當中發展這一品格。

營商宣教之領袖要透過樹立榜樣來作帶領,借著服事他人來活出基督的樣式。公司員工應該定期聚在一起禱告。在一些情況下,公司可邀請屬靈的導師來關懷員工的情感與屬靈狀況。

六、有目的地推行尊主為大的道德實踐,但不與福音相衝突。

國度商業是按照聖經的道德原則運作的,商品和服務都應當在地上成就聖經所啟示的神的旨意。營商宣教是有目的地將耶穌的教導應用於商業生活與實踐中,也應謹慎地評估公司產品和服務,以確保沒有與福音發生衝突。

七、積極尋求他人的禱告支持。

撒旦會盡己所能來破壞公司的國度目標,因此必須特別留意屬靈的爭戰。管理層與企業持有人應尋求別人的禱告支援,並且保持與代禱者之間的溝通。

八、力爭與志趣相投的機構合作。

與其他機構組成團隊的公司能夠成為一股巨大的力量,共同努力較公司單獨工作能為神的國度取得更大的成就。良好的國度性營商會竭力尋求這些關係,並且樂意去服事那些有著共同目標的機構。

 

資料來源:

洛桑運動的營商宣教顧問邁茨‧圖內哈格 (Mats Tunehag) 於2004年召集 「第一屆全球營商宣教智庫」中發表的《洛桑第五十九號專案報告》

以色列與教會的雙重復興 彌賽亞猶太人是全以色列的初熟果子

推動彌賽亞運動的父老之一,但恩.賈斯特博士(Dr. Dan Juster)最近來港,與「邁向耶路撒冷議會II」(Toward Jerusalem Council II)的領袖之一拜恩.考克斯牧師(The Reverend Canon Brian Cox)一同於4月29日舉行「教會的身分——以色列與教會的雙重復興」聚會中分享信息,約有200人出席。

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合一

但恩.賈斯特於1970年代開始推動彌賽亞信徒運動,他現今監督多個彌賽亞信徒網絡,連結眾多教會和事工。1972年,他在神學院學習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猶太人信了耶穌會怎樣?」一年多後,他得出結論:信了耶穌的猶太人,仍然應該保持猶太人的身分及妥拉的生活方式,只要同時符合新約的基督徒生活原則。現在,但恩是「復興國際(Tikkun International)」事工的監督,也致力推動「邁向耶路撒冷議會II」的異象。

.但恩.賈斯特博士(Dr. Dan Juster)

「邁向耶路撒冷議會II」運動致力推動列國不同宗派的教會跟以色列及各國的彌賽亞猶太人事工合一、連結和合作,讓彌賽亞猶太人在耶穌基督裡興起,展現一個新人。但恩指出,這個運動的神學根源非常久遠,由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已經開始,當時的人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做什麼,才可以迎接耶穌再來?」他們的結論有四方面:第一、教會要復興,人要對耶穌有熱情。第二、教會要合一(約17:20-21),使世人相信耶穌是天父差派來的。五重職事(弗4:11)的恢復會使教會走向合一。第三、福音要傳給萬民(太24),傳遍每個族群。第四、普世宣教的終點在於以色列得救。救恩臨到外邦人,為要使猶太人發憤(羅11:11)。當他們嫉妒,願意相信耶穌,重新接上,那是教會的標誌性的得勝。最後,但恩補充第五點,認為是前人所忽略的:彌賽亞猶太人及外邦人將會彰顯什麼是一個新人。他指出:「基督的身體若沒有猶太人,不能成為一個新人。當以色列有彌賽亞猶太人在當中作為初熟果子,全民族就因他們變得聖潔(羅 11:16)」。他引用300年前的解經家Matthew Henry的見解,認為約翰福音17章的「合而為一」是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合一,因此仍要有猶太人和外邦人之區分。

外邦人在耶穌裡的身分也跟彌賽亞猶太人息息相關。但恩指出,初代信徒認為,耶穌叫他們先向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傳福音,之後再逐步向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作見證。初代信徒領受要「全世界的猶太人」認識耶穌,當整個民族接受主,全世界就會轉化。但恩說:「接觸外邦人的想法在使徒行傳第十章之前從未出現!」彼得只是打算向猶太人傳福音,保羅宣教也是先到猶太會堂,當猶太人拒絕後,才向外邦人傳福音。直到使徒見證了聖靈也降臨在外邦人身上,才在耶路撒冷會議(徒15)決定接納外邦人。因此,外邦人得救,首先證明耶穌是彌賽亞,天國已降臨。其次,新約中猶太人和外邦人已在天上合而為一,與耶穌坐在天上(弗2:6),超越了舊約的聖殿中兩者分隔的條例,可直入至聖所,因此不必在耶穌以外尋找以色列的身分。當外邦教會與彌賽亞猶太人連接,以色列就是教會身分的一部分,以色列是教會的父親,列國的教會是以色列的子孫。

猶太人外邦人復和

.拜恩.考克斯牧師(The Reverend Canon Brian Cox)

其後,拜恩.考克斯牧師談到「邁向耶路撒冷議會II」的根基。第一是禱告,第二是悔改,第三是復和。他指出,耶路撒冷會議接納外邦人成為門徒,他們不用放棄身分,成為猶太人。後來反猶主義在教會中開始萌生,到了第八世紀第二尼西亞會議,在沒有猶太信徒參與的情況下,領袖卻決定要求猶太人放棄身分,成為外邦人,才可作耶穌的門徒。

這個結論有三方面的展現:替代神學、大屠殺及真教會主義。

拜恩認為要對齊以色列,要認同錫安主義的三方面:首先,以色列要有國民在境內。其次,要有一群服從神主權的子民,今天猶太人守摩西律法仍是降服神主權的表現,直等到他們認識更大的管家耶穌。再者,以色列要成為列國的光,祝福列國。「邁向耶路撒冷議會II」的領袖團隊到各國見證猶太人外邦人復和,作出先知性行動,看到聖靈大大的醫治和工作。

拜恩鼓勵華人按聖經與以色列對齊(創12:1-3)。作為華人餘民,我們可以作認同式悔改,好像但以理為以色列悔改一樣(但9)。中國可以成為鹽和光,祝福以色列。不論是個人或國家,只要正確地與以色列建立關係,就是與彼此之間正確地建立關係的關鍵。

主辦:復興以色列

 

(記者林暐皓報導)

[國度觀點] 啟動世代協同 承接歷代禱告

神盼望祂的教會跨代同行,承接過往世代的祝福,領受天國的豐富。即使近年很多的恩賜、職事已在基督的身體開始恢復,教會亦意識到若要改變一個世代,接觸並轉化社會的七山領域非常重要。然而,若單靠我們一個世代單打獨鬥,或未足以應付末後激烈的爭戰。一群雲彩般的見證人正在等待後人,啟動世代協同效應,讓我們在個人、堂會、地區或國家層面都帶來意想不到的倍增果效。

聖經中許多偉人的禱告、過往聖徒的呼召、我們國家的命定等,這些並沒有隨時間而流逝,而是一直存留在天上神的寶座前(啟5:8)。只要地上有人再次認同他們的禱告和異象,繼承他們的屬靈外袍,我們就能與先前的世代一同見證應許與預言的實現。以利沙跟隨以利亞的步伐,承接他的恩膏及外袍,他行出的神蹟是以利亞的雙倍。今天關於全球大復興、末後教會的榮耀和萬物復興的預言,都正等待一個個世代的阿門及禱告,去加速耶穌的再來。

十九世紀初期,大量西方宣教士來華,也有不少來到香港。他們看到華人沒有教會、缺乏教育、社會貧窮、衛生環境差,便致力建立教會、學校、醫院,惠及貧苦大眾。他們當時沒有太多傳統和歷史包袱,更在商界,政府發揮影響力,大膽地開展各種社區工作。今天這些宣教士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許多教會亦是由他們所創立,他們的禱告和熱情應該一代接一代的倍增。若每個教會都追根溯源,再次尊榮差會或宣教士的禱告,神必會讓未完成的使命再次點燃,掀起下一個宣教浪潮的高峰。

今天,教會面對許多的逼迫,年青人對社會、教會感到失望,從人的角度看並沒有出路,有人甚至覺得國度與城市的命定不關己事。可是,在神掌權的歷史劇本中,我們所面對一切的困難就像接力賽的其中一棒,仇敵希望我們孤軍應戰,缺乏支援。過往已經有多個世代忠心地按著異象擺上生命,而他們所跑的路需要我們去接續,才可以走到終點,我們是有信心的人,願意擺上生命去奔跑嗎?當我們願意,那些雲彩般的見證人會為我們加油,歷代呼召相連的外袍會為我們披上,禱告的烈火會點燃我們,供應屬天的資源和裝備。前人已為我們建好台板,讓我們建築起一個偉大的佈景,給末後的一代演出精彩的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