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打破界限 活出神裡的身份
在世俗的文化下,孩子容易被冠上負面的標籤,無法展現神創造他們的美好。作為家長,讓我們幫助孩子打破界限,活出神所命定的身份。
1. 解放定型
社會文化、父母和他人有時將孩子錯誤的定型了,局限了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和行為,使他們無法變好。家長可以透過以下的方法破除孩子固有的定型。
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 (箴 20:11)
破除定型的溝通方法:
方法: | 效果或實踐: |
1.鼓勵新的體驗 | 孩子能夠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 |
2.以讚賞建立自尊心 | 被讚賞的行為會重覆出現 |
3.示範好的行為 | 以正面的行為突破負面 |
4.適當表達你的期望和感覺 | 「當你……我不高興……我希望……。」 |
2. 鼓勵自主
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他們會從錯誤中學習。家長只是陪同孩子成長,不要代替孩子去做或思考。
「不要把孩子限制在你的知識範圍內,因為他誕生於另一個時代。」
—猶太人諺語
鼓勵自主的6個方法
1. 讓孩子選擇
問孩子想喝半杯還是一杯牛奶看似不太重要,但每次的小選擇都代表他可以掌控自己某部分生活。 |
2. 對他們的努力表示敬意
站在孩子角度,就會明白任何新體驗都是不容易,嘗試以這種方式鼓勵孩子:「這不簡單,但你試試看。」如果他成功了,會為自己完成一件困難的事感到驕傲。 |
3. 不要問太多問題
一位母親分享,當她不再以問題轟炸兒子,而是充滿興趣傾聽,兒子反而向她敞開心扉。這並不表示永遠不能問孩子問題,而是要敏銳察覺你的問題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
4. 不要急著給答案
當孩子問問題,通常已經對答案進行過思考,家長只須與他互動,有所共鳴,幫助他進一步探索自己的想法。尋找答案的過程與答案本身同等珍貴。 |
5. 鼓勵孩子運用家庭以外的資源
減少孩子依賴父母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知道擁有珍貴資源的廣大外在社群,正等著他去運用,例如圖書館,博物館等。 |
6. 不要剝奪孩子的希望
生活樂趣大多來自幻想、期待和規劃,如果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面對可能會產生的失望而介入阻止,就會剝奪他們許多重要體驗。 |
其他建議的溝通方式:
3. 尊重孩子的感受:
了解並接納他們的內在感受,給他們機會表達困擾,讓孩子覺得被尊重。要用心傾聽,不要否定、建議、質問、分析等等。
4. 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的5個步驟:
- 討論孩子的感覺與需要
- 討論你的感覺與需要
- 一起找出雙方都同意的方法
- 寫下所有想法
- 討論並達至共識
參考:《怎麼說,孩子會聽 vs. 如何聽,孩子願意說》— 安戴爾.法伯 及 依蓮.馬茲麗許,高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