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 「聖俗二分」的徹底打破

經過多人多年的深耕細作,職場使命觀在本港逐漸普及,每年也有不少職場神學講座培訓人材。然而,很多人觀察所知,聖俗二分的觀念未被真正打破,而這正是職場使命觀能否大幅推進的關鍵之一。過去,職場召命的推動以傳授知識教育為主,透過神學著作和課程改變聖俗二分觀念,但思想與行為其實互相影響,先後次序未必固定不變,從外在的行為開始變革,即從教會的制度、事奉模式、活動形式等進行更新,也可打開一條新路。

聖俗二分是指將神聖與世俗完全分開的觀念,凡屬教會的事情和工作都是神聖的,而信徒在世界裡的工作和事務都沒有神聖的價值。在此觀念下,只有聖職才是神聖的召命,信徒在職場的神聖任務就只有傳福音、愛人如己,或賺取金錢支持教會的聖工,除此之外便沒有什麼神聖意義。

聖俗二分觀念要打破得更徹底,可考慮將堂會內的一些職分與職場信徒分擔,例如講道、施行聖禮等,當然也要謹慎地在教會傳統和革新之間作出明智的決定。如果可行,並且時機成熟,也可考慮正式按立職場信徒擔任特別聖職,甚至授予職場傳道的獨特身分。

職場神學教育當然不可缺,但不應該局限於佈道技巧、個人生命成長、職場倫理等,傳道與建立文化是不能分開的召命。聖靈使生命成聖,同時賦予改變世界的權能,因此有能力建立文化的職場神學教育必須有「賦權」(empowerment)的元素,「權」是指聖靈在人身上彰顯的大能。耶穌在教導門徒這方面,沒有太多的神學講課,而是提供實戰經驗,差派門徒出去實習。教會打破聖俗二分觀念,不應只有課程,還要提供差派出去實習的體驗機會,形式可以多元化,最好由職場信徒與牧者共同摸索。

職場信徒被賦與的能力,不僅是宣講的能力,也要有屬靈爭戰的能力,爭戰的領域又不僅是人的內在心思,也有結構性的邪惡,就是要將根基建立在錯誤思想、違反天國價值觀的系統連根拔起。若果改變只局限於人的內心,而身處的邪惡環境完全沒有被震動,職場召命還只在幼苗階段,並未有在好土裡茁壯成長。

外在的改變並不困難,但為什麼願意尋求改變?今天聖俗二分觀念仍然牢不可破,其一原因是對現時狀況感到舒適,因為留在安舒區是人的習性。所以在進行變革之先,也許要尋求大的推動力,大得足以使整個教會都願意脫離舊的模式,成為真正有能力改變職場的教會。

2018台灣牧者國是論壇 跨區域教會連結 看見家庭婚姻盼望

2018第八屆台灣牧者國是論壇於1月22-24日在桃園機場飯店舉行,全台共有174位牧者及35位機構代表參加。在22日上午的開幕聚會中,台灣基督教聯盟(台基盟)舉行新舊秘書長交接儀式以及公佈新秘書長團隊。台基盟理事長台北真理堂楊寧亞牧師及新店行道會創會張茂松牧師,帶領眾人為台基盟的新團隊禱告祝福,盼望從跨區域的教會相互合一連結的行動開始,帶給台灣社會以及城市對於家庭及婚姻的盼望。

一起健康、一起宣教、一起轉化

新任秘書長台中旌旗教會蕭祥修牧師在會中宣告,台基盟的三個主要目標是「回應國家社會重大議題」、「促進各城市教會網絡健康發展」及「傳福音宣教完成大使命」。2018年,台基盟要和眾教會及機構一起連結同工,促進台灣教會「一起健康、一起宣教、一起轉化」。其中,一起健康就是「促進教會健康增長,彼此連結」,一起宣教就是「建構教會宣教植堂協作平台」,一起轉化則是「聯合教會同心轉化國家社會」,而推動家庭主流化就是轉化國家社會非常關鍵的部分。蕭牧師也再次重申2015年國是論壇的決議,推動台灣教會2020年的目標:每間網絡教會要100%成長、共差出2000位海外宣教士,以及堅固婚姻、關懷弱勢及教育下一代。

桃園市長與會肯定教會

桃園市長鄭文燦與會致辭時表示,他要感謝大桃園基督教聯盟(桃基盟)牧者及桃園眾教會對政府部門的協助,他相信不僅是桃園地區,各縣市的教會對於社區的深耕都是很紮實的。教會不只是傳福音,更是政府的好夥伴及倚靠的力量。鄭也提到,他去年參加救助協會在中秋節舉辦的課輔活動,從孩子臉上的笑容看到他們從教會得著的信心及盼望。他也在教會所做的醫療、長期照顧、毒品及監所關懷等層面中,看到各個角落的愛的力量。桃園市社會局長古梓龍也表示,不只是桃園,其實全台灣都在面臨少子化、高齡化以及跨國婚姻等衝擊,他看到教會在家庭及婚姻議題的關懷上,不僅與政府部門有很好的配搭,也帶出很大的祝福。

今年牧者國是論壇三天議程,將針對家庭主流化的危機與轉機以及未來的挑戰、長照議題、宣教植堂、教會建造等議題進行研討分享。

(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梁敬彥桃園報導)

 

國度1分鐘(44) – 轉化世界的Ekklesia

+按圖放大

轉化世界的Ekklesia

Ekklesia是什麼?

希臘文 Ekklesia是希臘文,可理解為一群恰當地召集而成的市民,原意沒有宗教含意。耶穌借用此詞語的世俗概念來表達祂要建立的教會。
希臘民主制度的產物 在古希臘社會,Ekklesia是由曾服兵役2年的成年男人所組成的市民集會,具有管治功能,目的是輔助政府管理城邦。
羅馬的管治系統 在耶穌時代,羅馬人繼承希臘的Ekklesia觀念而設立的管治系統,藉著羅馬公民聚集,將羅馬的權力和文化帶到帝國內的任何地區。
耶穌建立的教會 耶穌宣告祂建立Ekklesia,是一場沒有建築物的流動群眾運動,使列國成為門徒。

Ekklesia的特質

  • 教會成員委身於領袖的教導
  • 個人和集體的昌盛讓他們能夠滿足在社交圈子內外的一切需要
  • 人數天天增加
  • 持續地得到外人更多的恩寵,特別是在城中的權柄面前
  • 當Ekklesia成員和未得救者在所羅門廊交匯之時,神蹟奇事就會發生。
    所羅門廊對應現代的公共場所。

(參徒二:41-47、五:12)

缺乏能力觀的教會與Ekklesia之對比

缺乏能力轉化世界的

教會

VS 有能力轉化世界的

Ekklesia

制度化的組織 本質 耶穌在新約所宣講的教會
所有活動僅在建築物內運作 空間 沒有建築物的流動群眾運動
一星期一次聚集 時間 沒有限定時間,在職場裡24/7運作
只有行善的宗教活動,沒有改變生命的能力。 能力 有兩三個信徒聚集,耶穌就在其中彰顯祂的同在,以致對所有人事都能帶來影響力。
成為得救靈魂上天堂前的中轉站 目標 將神國的麵酵注入社會麵糰中,使人、城市、國家成為主的門徒。

Ekklesia成功應對四個社會問題

  • 系統性貧窮
  • 奴隸制度
  • 女性尊嚴受損
  • 家庭結構崩壞

內容取材自艾德.史福索牧師的中譯著作
《尋回神轉化世界的器皿》,天恩(台北)出版,2017年

【Kingdom LIFE】太太欲出家 丈夫為她削髮 神大能修補破裂婚姻

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如人的生命一樣,每個家庭都會面對不同問題與難處,但我們的神是定意要祝福家庭的主,使夫妻、父母與子女,甚至是三、四代人之間的關係經歷和好與復興。今期Kingdom Life採訪了唯君一家,與大家分享神是如何改變和祝福他們的家庭,成就神家庭復興的心意。

記者:莫嵐

全家決志歸主

唯君以前是一名佛教徒,從來沒有聽過福音。在她的女兒剛剛出生時,因著先生在異性關係上的軟弱,他們夫妻的關係非常差,有好幾年的時間唯君都覺得很辛苦,找不到希望和方向。而那些法師卻與唯君說,因為她的行為不夠好,功德也不夠,才會出現這些苦難。「當時我不斷去祈求,很想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條出路。在女兒出生後不久,我甚至想要出家。」唯君回憶過去,自己曾置身於絕望的處境中。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唯君的女兒讀幼稚園K1時,那年女兒從聖誕節派對回來後,不斷在唱一首詩歌給父母聽。唯君覺得很好奇,於是問女兒:「耶穌是誰?你為什麼會唱這首歌?」很奇妙地,女兒竟然拉著他們的手,說:「爸爸媽媽,我們一齊祈禱吧!」唯君和先生都很感動,流著眼淚聽女兒為他們祈禱。女兒在這個幼稚園的四年裡,學校的宣教師不但教導孩子認識神,也一直向我們一家傳福音。2013年,女兒上小學之前,唯君的先生又因著同樣的軟弱,夫妻之間的關係再次經歷巨大的危機。「有一天,我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狀態,我心底裡其實相信這個神是真實的。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就決定按著福音小冊子的祈禱文,在家中決志信主了!現在回過頭望,我知道神在那一刻不但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心中,也已經成為我們一家之主了。」

不再一樣的家庭

從決志的那天起,唯君全家真實地經歷了神的改變與祝福。之前唯君的婚姻出現破裂,是因著先生生命中的軟弱和罪的捆綁,令他無法靠著自己改變,夫妻間衝突不斷。但從決志的那天開始,先生立刻就被神改變,過去在異性相處上的軟弱,現在連想都不再去想。而先生本身的工作非常忙碌,過去基本上除了過年的那幾天休息,平時都在工作。但信主之後,從2013年9月1日開始,先生就決定每逢主日都會休息,分別出來歸給神為聖,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而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也經歷了和好,從過去的兩三天就大吵一架,到現在懂得以祈禱守護對方。「例如,有一次,當我先生回家時,我心裡有些不平安,隱約感到是他有異性方面的試探。如果是以前的自己,我可能會大發脾氣,甚至試過將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但其實這樣做只令他離我越來越遠。但現在我會問他:『你最近是否有特別事需要代禱?』先生會明白我的關心和憂慮,於是回應:『你為我工作祈禱吧,讓我有智慧,懂得如何應對。』神的平安就在唯君一家中間了,讓夫妻兩個都不再受到仇敵的威嚇和攪擾。而家庭祭壇也從他們一家決志開始建立了。以前,唯君在家中有個神壇,是不讓任何人碰的,而今天,他們常常全家一齊敬拜祈禱,甚至6個小時也不會疲倦。「當初,我差點出家了,是我的先生親自為我剃頭,我們的婚姻和我的人生都幾乎走到了盡頭。而今日,我明白了人的盡頭,其實是神的開始。以前我覺得沒有快樂,常常是圍繞自己的問題,找不到出路,但今天,我們仍然會遇到難處,但我卻有從心裡出來的喜樂。」

唯君削髮後

唯君一家的信主,也成為了兩個家族,三代人的祝福。唯君的媽媽從前有黑社會背景,遺留下不少的壞習慣,但因著唯君一家的緣故,也決志並且受洗了。她的生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經常在家附近的公園看聖經,有時長達6小時,已經維持了一年半的時間。而有時媽媽出現軟弱,甚至想離開耶穌時,唯君都會鼓勵她,一起向耶穌傾訴祈禱。而最近唯君與媽媽發生衝突,關係出現破裂,唯君就向神祈禱,祈求神幫助她饒恕媽媽。而在上個星期弟弟的婚禮當中,因著唯君的兒子向婆婆索抱,成為唯君與媽媽之間橋樑,關係的冰封開始融化,最後和好就在婚禮中成就了。唯君很感謝神,保守看顧他們家族三代人的屬靈生命。

家庭復興的異象

談到對家庭的服事關鍵,唯君認為同行是最重要的。「我喜歡與別人同行。而我自己就是經歷了女兒幼稚園的宣教師與我們家庭的4年同行,才能渡過艱難,並且願意接受神。如果沒有同行,即使有見證其實也是不夠的。」唯君的女兒讀幼稚園時,她經常去參加幼稚園星期五的親子崇拜。而就在她剃頭後第二天,唯君去參加幼稚園家長會時,情緒非常低落,那位宣教師見到後,就為她祈禱,唯君就開始不斷的流淚。「我相信,我當時被神的愛和聖靈觸摸了!」

因著自己和家庭經歷神的更新,唯君對家庭的復興特別有感動去服事。現在她也常常為著所認識的家庭祈禱,當中有很多都在經歷著困難,唯君選擇與他們同行,鼓勵太太們去祈禱,告訴他們有時人真的不能做什麼,唯有神能改變一切,不能放棄祈禱。「現在我們也常常站在台上講見證。而每次我們都是全家出動去為神作見證的。現在我的兒子只有幾個月大,但每當聽到某些家庭有緊急需要,我都會抱著兒子衝出去。我覺得能夠一家服事神就是最大的祝福了

一家參加「伊甸園共證婚盟」典禮

給基督徒父母的「心」功課 設計孩子視角的信仰故事

「基督徒父母透過說故事並提出疑問,帶領孩子反思、深入信仰,同時父母自己也成為他們信仰上的榜樣。」主講婚姻關係轉化特會的Rex Johnson博士,十月31日在台灣高雄場的事工故事之夜裡分享。

舉手網絡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高雄浸宣武昌教會、11月6-8日在台北貴格會合一堂,先後舉行「醫治婚姻中的傷痛」婚姻關係轉化特會,邀請美國婚姻諮商界大師、百奧拉大學泰博特神學院諮商教授Rex Johnson擔任講員。

Johnson博士分享自己從聖經角色創作的短編故事《彈弓與刀》,提醒父母說故事時不要做過多的解釋,留想像空間給孩子,且要試著以小孩的角度去設計故事,才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舉例來說,含有動作場面的故事對男孩特別有吸引力,另外對所有年齡層的女孩而言,故事是很有魅力的。

他提到一次帶領以家庭為單位的靈修中,小孩的年齡分布很廣,從學齡前到高中,因此他透過說故事代替講道,來打破年齡的限制。同時,他設計幾個問題,讓父母回去後與孩子做討論。以《彈弓與刀》為例,首先,父母問孩子有沒有聽不懂的詞,例如饒恕、赦免,之後以小孩能理解的方式具體說明,而不馬上下定義;接著,詢問故事中主要角色為什麼這麼做,來讓小朋友反思每個行為背後的動機。Johnson博士強調,故事的內容和之後的問題討論,都要依聽者的年齡作適當的設計。

一位家長問到「市面上有許多正面的兒童故事,其中有無信仰元素的差別是甚麼?」Johnson博士說,近年來許多的兒童文學,漸漸開始有強調做自己、靠自己才能實現夢想、掌握未來的趨勢。然而,這與根基於聖經的信仰故事大相徑庭,耶穌為我們的罪釘十架、復活,使我們與天父的關係恢復,藉由彌賽亞的故事可看出,無論人類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靠自己進入天堂、與神和好。

「學習如何讓婚姻中產生的傷害得到醫治。」對於此次特會,大會透過夫妻間重新建立信任、喜樂與親密的關係,不再為了避免衝突與傷害,而保持距離,讓婚姻不再僅僅只是單純的經濟協定。此外,特會提供一些方法,協助夫妻從婚姻的傷害中走出、並醫治修復關係,建立充滿神祝福的家庭,藉由父母本身進而影響孩子,成為下一代經營婚姻的效法典範。

(基督教論壇報特約記者李依靜高雄報導)

洛桑運動發表《創富宣言》 呼籲教會透過創造財富轉化社會

洛桑運動(Lausanne Movement)和BAM Global,於2017年3月在泰國舉行了一場全球協商會議,主題圍繞「創富在整體轉化中的作用」,並發表了《創富宣言》(Wealth Creation Manifesto)。會議召集人最近撰文,解釋宣言的重點,文章刊登在《今日基督教》。

該宣言表示,召集人盼望扭轉基督徒數十年來對「創造財富」的忽略,就是如何通過營商和創造財富整體地轉化人類和社會,並榮耀神。他們指出,基督教的重點常常集中在財富衍生出來的問題,而不是其正面的益處和可能性。關於財富是不敬虔、拜偶像和不公義的論述有很多,但片面地強調這些濫用行為是不平衡的做法。

他們又認為,創富是神的恩賜和命令,正如馬丁路德和加爾文所說,營商是一個崇高的呼召。商業和創富應該可以是解決人口販運和環境污染的方法。

他們同意聖經多次警告財富的危險,而且通過壓迫他人而獲得財富是神所憎惡的行為。宣言亦列明「創富必須按著公義並關懷窮人」。此外亦指出「屬神的營商能創造社會、知識、物質和屬靈層面的財富給許多持份者」。若教會認為創造財富者只是教會的搖錢樹,實在是悲劇。這不僅是對基督身體中的營商呼召的扭曲,而且也破壞了解決貧困的重要力量。

宣言指:「聚斂財富是錯誤的,分享財富應當受到鼓勵,但是如果沒有財富被創造出來,也就沒有財富可供分享。」宣言最後呼籲,教會將創富作為整體轉化民族和社會的核心使命,努力裝備和推動創富者,用神的恩賜去服侍神和人。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17年10月1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教會有智慧地推動信徒運用創富的恩賜轉化社會,祝福列國。

【Kingdom LIFE】不被「永久傷殘」限制 宣揚運動改變人生

缺乏運動對身體健康不利,是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事實,可是仍有不少香港人懶得去做運動。今期Kingdom Life受訪者吳凱琪卻極為熱愛運動,即使被醫生「宣判」了永久傷殘,仍然冒生命危險克服障礙再次參與運動。她面對逆境的無比勇氣,必定能激勵從不運動的人踏出第一步。

從運動健將到永久傷殘

吳凱琪自言,她自小就喜愛運動,並有打不死精神,不輕易放棄。「以往我什麼運動都會參與,也覺得自己很有天份,每玩一種新運動,都很容易上手。」她曾是學校籃球校隊成員,也曾被職業籃球隊招攬,及後更前往外國組織球隊。「直到病發,頓時覺得世界變成灰色!」2007年,吳凱琪因先天性腦血管畸形而突然中風,切除部份小腦組織,不單止無法再做運動,更連走路、吃飯、上廁所的基本生活技能都失去了。

常人面對如此的絕境,要重新振作談何容易,而自小認識耶穌的吳凱琪坦言,是信仰令她走出黑暗。「我會用以前讀過的聖經來鼓勵自己。」她的孖生妹妹見證著整個過程,從她發病到做手術,再陷入半昏迷的狀態,都一直在姐姐的身邊支持著她,更帶弟兄姊妹來為她禱告。「即使我半昏迷,聽不清楚他們說什麼,也覺得他們很好,再加上妹妹的支持,令我再有力量去為自己付出!」

krt322-13a醫生曾判斷吳凱琪永久傷殘

從永久傷殘變回運動健將

當時醫生已斷定吳凱琪永久傷殘,她連走路、拿一張椅、倒一杯水都需要重新練習,甚至說話也無法清晰表達,組織能力非常弱。雖然她行為上做不到,但裡面卻仍有努力嘗試的想法,首先是多吃東西,令自己四肢更有力。「吃完又嘔,嘔完又吃,即使情況如此惡劣,我仍然繼續堅決去做!」為了鍛鍊腦筋,她更不停說話。即使身邊沒有人聽得明白她說什麼,她仍然堅持繼續說。她又常常借護士扶她去洗手間的機會,多練習走路。「即使是去洗手間都要練習。」她在外國醫院就醫一個月,其後回港繼續接受治療,從躺在病床上,到坐輪椅,到後來慢慢站起來,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康復歷程。

回憶起當初的復康之路,吳凱琪形容是「百般滋味在心頭」。許多人在絕望中只看見「不可能」,但吳凱琪面對永久傷殘的「宣判」,不單止沒有就此放棄自己,更對人生仍然抱有夢想,仍希望參與不同運動。「首先必須勇敢接受事情!」她在自己的限制之上重新出發,從最簡單的行動開始做起,繼而再針對自己的弱項參與一些運動,例如知道自己視力不足,便嘗試射箭去鍛鍊視覺,又打乒乓球去鍛鍊自己的反應。「我常常跟家人說,即使我真的下半身癱瘓了,我也不會不開心,因為我仍然可以打輪椅籃球!」她說,「許多時候都是我們自設限制,其實只要稍為改變一下,沒有什麼是困難的!」從不能走路到可以再次跑步,到後來參加馬拉松,甚至是跑樓梯,吳凱琪說:「怎會沒有可能?」

永遠別覺得自己「不行」

即使醫生判斷她仍有突然爆血管的可能,她仍然堅持嘗試不同的運動。「就算是要爆血管,我也要在運動場上爆!」是什麼令吳凱琪對運動有這麼大的熱情?「運動後出一身汗,不但可以令體重減輕,更可以令人感到輕鬆快樂。」她又認為,跟別人一起參與運動,能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

談到現時的夢想,吳凱琪希望能推動更多人一起做運動。她認為,做運動令人身心健康,可以減免許多不開心事情的發生。許多人甚至連簡單的運動都不願意做,吳凱琪覺得凡事先別覺得自己「不行」,最重要是願意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吳凱琪參加跑樓梯比賽
吳凱琪參加跑樓梯比賽

吳凱琪在偶然機會下被提名參選由「運動改變人生基金會」主辦的「運動改變人生大獎」,更被邀到各學校分享自己的故事。該獎勵計劃藉著發掘及嘉獎「以運動改變生命」的真實奮鬥故事,對在人生路上,突破自己,自強,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的生命鬥士給予認同及支持。同時鼓勵大眾以得獎者為目標,令運動精神得以延續,以生命影響生命。

(記者陳淑安報道)

 

 

國度1分鐘(36) – 聖經展示的三種思維

320mid_3-mindsets
+按圖放大

聖經展示的三種思維

— 三種人生態度

思維(mindset)是什麼?

  •  固定的參考架構
  • 心思態度的傾向,決定你如何解釋事件和如何反應
  • 強而有力使人作出某些特定行為的假設想法

 思維有何影響力?

  • 思維下意識地支配和指引你思想和行為,從而決定你的人生。
  • 人生的成功程度,能否完成你的命定,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思維決定。

 聖經展示的3種思維:

野蠻人思維 希臘人思維 希伯來人思維
他們會說 「我們去攻擊弱者!」 「我們來尋求知識,真理是越辯越明的。」 「我們雖然不完全明白神的作為,但仍然愛祂,敬拜祂,遵守祂的道。」
典型人物 舊約時代的外族暴君 新約時代的希臘社會 思想和生活文化按照神的律法所塑造的古代希伯來人
現代例子 恐怖組織 高舉知識,而又否定頭腦不能明白的真理的教會 用信心跟隨神的基督徒
成功之道 發動攻擊,用威脅和武力得勝。 建立以人為本的知識體系,從教育和學習知識得力量,從而企圖控制一切。 順服神的帶領,在神的恩寵下獲得成功
人生態度 恐懼與信心不能並存,在恐懼裡生活,便不能認識神的慈愛。 知識就是力量,擁有知識就能成為自己的神,可以令世界變得完美,也能解決人生所有問題。 在信心裡與神同行,縱使無法完全理解和支配人生,但仍相信神,相信神的道路高於人的道路。

 反思:

  1. 你會否經常透過戰勝、操控、威嚇別人去達成人生目標?
  2. 神可以做一些你完全不能夠明白的事,你願意相信祂嗎?

培育希伯來思維的方法:

1. 默想神的話語 2. 奪回所有被擄的心思
每天常常思想神的話語,像動物反芻 嘴裡的食物,直到心思充滿神的話語,心思就會更新。 注視大腦裡浮現的每個意念,辨識來源,為從恐懼、驕傲、倚靠自己聰明智慧的思想認罪,求神更新你的思維。

(資料來源: A Time to Advance, Chuck Pierce, Glory of Zion, 2011)

曾金發牧師:善用屬神錢財 以生命實驗神的信實

本年度的「港九培靈研經會」中,新加坡聖約播道會的曾金發牧師(Rev. Edmund Chan)帶領查考傳道書,當中特別提到工作和錢財的意義,值得身處職場的弟兄姊妹參考。

曾金發牧師指出,我們要用敬拜神的態度去看錢,不要把錢當作偶像。「神是供應的主。我們不要亂花錢,也不是拒絕錢,而是作金錢的管家。」作管家的秘訣就是一切都是神所擁有的,不是我們。他以奉獻為例子開玩笑說:「在崇拜中,如果每一個人都將隔壁的錢包拿出來奉獻。你可以奉獻全部!因為那些錢不是你的,所以你很容易擺上。」他指出,錢都不是我們的,只是暫時給我們使用的。

傳道書五章記述了五個原因,說明金錢不是人生答案。曾金發牧師解釋,金錢令人腐敗、積存資財,反害自己、不能帶來滿足、安全感或帶到永恆當中。要領受神的供應,另有五點:首先,不要和神計較,要忠心地十一奉獻,因為人不可能奉獻多過神要給我們的。其次,金錢上負擔不要太重,以免有壓力。生活水平也不要高過賺錢能力,才可以學習奉獻。最後,生活要簡單化,而物質是用來愛人的。

曾金發牧師提到基督徒做生意有四個不同層次的態度。第一層是為生計,做老闆和要賺錢。第二層就是明白我們是被神呼召做生意的。第三層是將生意成為轉化社會、彰顯神國度的平台。曾指出以上三種都是比較常見的,但還有一個更高的層次,就是「把生意視作實驗室」。實驗室的目的就是印證一些結果和原理是不會改變的。曾說:「不論你在生命的開心或不開心的季節,你都應用神的說話,你就會發現答案都是一樣,因為神是信實的。」

曾牧師在十天的分享中數次引用他女兒的見證,來做呼召。一次是他女兒2歲時,他教她認識人體的內臟,從肺、胃及其他內臟開始,問她這些內臟的用途。最後到心的時候,女兒說:「我的心是用來愛神的!」曾呼召說:「要全心地歸向神!愛神又愛世界是行不通的。」另外一次,當女兒四、五歲時,她在崇拜中拿出1英鎊奉獻。崇拜之後,爸爸問她有多少錢,原來1英鎊是她錢包裡最大的幣值。她說:「因為耶穌是最大的,我要將最好的給祂。」曾於是呼召說:「耶穌是值得我們獻上最好的!當記念造你的主!」

(記者林暐皓報道)

SPARK啟發職場特會 動員合一職場宣教運動

由香港啟發主辦的「SPARK啟發職場特會2017」於7月14至15日在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行,參與的職場信徒來自全港18區、50個行業。兩天的特會共有接近500人出席。SPARK運動的目的是希望招聚和激勵每一個信徒,將神的國帶到職場當中。

為了更有效動員教會擁抱職場宣教異象,香港啟發在7月11日為教牧同工舉辦了一場「SPARK牧者午餐會」,招待了來自30間教會的58位牧者同工。餐會上三位資深的職場領袖分享神如何透過他們轉化生命和公司群體,以及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辛酸。參與的牧者同工分成多個小組,討論和探索教會可以如何服侍和轉化職場。最後,全場牧者一同為三位職場領袖禱告差遣他們。聚會後,有超過一半牧者回應希望探訪SPARK地區小組,認識前線啟發職場的工作。

特會晚上的兩位主講嘉賓圍繞職場信徒的身份分享信息。生命頌浸信會主任牧師陳潮源針對信徒在職場中所面對的恐懼、埋怨和自卑,提醒基督徒在職場是神所揀選的大能勇士。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客席講師黃元山則從自己多年來從事銀行、公職、社企的經驗,分享基督徒在職場中容易放棄活出神所呼召的生活和神兒女的生命,轉而過安舒、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信息分享後,大會帶領參加者祈求領受天父的愛和滿足,向主交託纏累自己的事物,包括金錢、地位、恐懼等,以致可以活出召命。

特會第二天早上以一連串見證,講述啟發的特色,包括強調真實、注重友誼關係、依靠聖靈工作,是能夠不斷繁衍的工具。其中仍在尋索信仰的Pearl分享,她在參加啟發初期,擔心自己的信仰歷程不同而不被接納,但啟發組員卻表現出真誠和友善,她因此能輕鬆表達真實的自己,相信不會被組員論斷。就在特會的前一天早上,她的早餐被咖啡店員工調亂了,繼而工作又不順利,她感到挫敗和低落,於是進到洗手間內祈禱等候神。意想不到的是,接下來整天的工作都很順利。而且第二天早上,啟發的組員竟然為她預備了昨天失去了的早餐,讓她驚喜不已!雖然到現在Pearl還在尋索信仰,但因為在啟發經歷了真實的關愛,令她十分喜愛公司的啟發群體!

特會設有三個工作坊,其中於「教會與職場:如何築起橋樑」工作坊上,牧職神學院院長冼日新指出,教會和職場的合一對於職場轉化相當重要,教會需要具備完整的教會觀和天國觀,又要認識職場的世界,才能作忠心、有見識的管家,回應現今社會和經濟的艱鉅挑戰。在另一個工作坊上,香港啟發總幹事楊亦田亦提供了實質的裝備,讓職場領袖與教牧同工能夠合作,幫助那些在職場上完成了啟發的人,能在教會建築物以外的地方經歷教會生活(群體)、教會的教導和培訓(門徒訓練)、教會的使命(宣教)。這是非常重要,因為「神要轉化職場這個巨大的宣教工場,成為祂龐大的宣教軍隊!」

(資料由主辦單位提供)

611珍珠復興特會 成全聖徒 轉化城市

6月21-24日,香港611靈糧堂舉辦了「國際教牧及職場領袖復興特會——珍珠」(簡稱珍珠復興特會) ,吸引了來自12個國家地區的144間教會,逾1800位的牧者和肢體參與,一起同心尋求復興的籲匙。其中逾二十位611的核心同工和分堂牧者分享他們如何透過愛的牧養,讓他們的生命從微小沙粒蛻變成珍珠的心路歷程。

主任牧師張恩年在會上分享,教會要成為珍珠,關鍵在成全聖徒,而不是追逐事工。當教會使徒能帶出「五重恩賜」的團隊,透過牧養興起門徒,為神孕育眾多珍珠,他們就能轉化家庭、職場,最終為神得著城市。張牧師又指,很多教會只著重事工,不看重人的生命,以為擴展事工就會帶來教會增長,但其實這是一條死路,因為忽略人的生命,團隊就無法成形。「若焦點在事工,當你離開,你的事工就會過去;但若焦點是人,當你離開,你的異象仍會繼續傳遞,耶穌就是如此。」而很多人以為建立「五重職事」的教會,就是建立五重職事的事工,但其實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是指得著這五種恩賜的人。人才是焦點!因此,使徒要建立的應該是「五重恩賜」的教會。

張牧師又以以弗所書4章11-13節為基礎,指出使徒居「五重恩賜」的首位,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把其他四種恩賜的人帶出來,成全聖徒,就是透過牧養,扶持和修剪門徒的生命,使他們成為珍珠;然後「五重恩賜」的團隊一起又再成全聖徒,使各肢體在不同服侍上各盡其職,在愛中建立自己,建立基督的身體,直到長大成人,有基督的身量。過程就是讓每個人從沙粒蛻變成珍珠,再由珍珠轉化為母蚌,為主孕育更多珍珠的生命。

張牧師進一步分享從神領受轉化城市的策略,他引述創世記1章28節說,神吩咐人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當教會不斷興起門徒,孕育珍珠,有基督身量的人遍滿大地時,大地就會被神轉化。他認為轉化城市的關鍵是教會,因為神視教會為萬有之首,教會的角色要牧養人的生命,建造家庭,然後影響職場,最終就能得著城市。

(資訊由主辦單位提供)

轉化城市 從天父的心開始

一群有基督信仰的生命教育工作者組成的生命教育基金會及「Steadfast Love.一個都不能少」團隊,十多年來見證並經歷許多青少年生命及家庭的轉化,深信每一個生命都寶貴,都不能缺少。在6月初舉辦的「天父的心與城市轉化」聚會中,生命教育基金會義務總幹事陳志耀先生(Tommy Chan)分享以愛與青少年同行的經驗,盼望透過一群願意擁抱生命的人,匯聚成一個跨學校、跨宗派、跨領域的社群,一個有機的平台。

天父的愛轉化生命

「今天不是一場聚會,而是相聚。當天父的眾子匯聚、連結和合一禱告,就把天上祝福在地上呈現」,陳志耀說。從事生命教育16年的他,曾被邀請到在許多學校分享。他鼓勵父母有「為父母」、「為師」及「為友」的心腸,在愛的氛圍陪伴青少年成長,這亦是生命教育基金會的中心思想。然而,近年許多學生自殺,震撼了他們的團隊。2016年3月,他們決定不再讓學生因為社會和文化而輕生。「每一個生命都是如此重要!」他當時發現,自己16年的生命教育工作,與許多生命同行;但現在願意多走一步,關顧生命的同時,也回應社會系統及文化,盼望屬天的教育可以在地上呈現,讓生命經歷到被愛、被重視。

生命教育基金會義務總幹事陳志耀先生(Tommy Chan)
生命教育基金會義務總幹事陳志耀先生(Tommy Chan) (Photo Credit:Steadfast Love)

「天父不是要我們為祂做什麼,而是要我們恢復兒子的身份。」陳志耀指出,人被恢復不是靠我們的力量,而是在一個彼此有家人心腸、有真實關係的群體當中,在地上相聚、互動,彼此經歷天父的愛當中,人的生命自會恢復。

「身份不是源於做過什麼,而是因為真實的父親。我們藉著聖靈住在祂裡面,心就可以感到穩妥。」

天父很渴望每個兒子回家,而不是要我們作甚麼取悅祂。陳深信,經歷天父的愛,就知道地上的轉化必然會發生,因為神愛每一個人。因著真實家庭的愛,可以成為社會的鹽和光,呈現影響力,而所有城市轉化都是來自個人的轉化。

陳志耀談到,小學大部分時間自己都在街邊幫忙父親,讀書成績不好。小二時遇到一位老師,主動替他補習其中一科,卻令他所有的成績都提升。「這令我明白,即使我不好的時候,都能夠被愛,經歷無私的愛。」他指出,生命不是行為、表現、能力導向的。社會告訴我們,先生存、再生活,最後才到生命。他反指:「任何環境都能展現生命的豐富和完全!不在乎我的表現和能力!」不是超越生存已經算好,而是要恢復天父創造我們的模樣。

「我的存在本身已值得被愛,而且重要,我的潛在可以被激發。」

這正是Steadfast Love的重要元素,是天父堅持不放棄的愛的呈現,讓每一個人經歷真實的愛。

Steadfast Love的啟示

神早前向他們團隊啟示,Steadfast Love中每一個英文字母都有意思,能夠解釋他們的目的。首先,Steadfast的意思順序分別是Seed(種子)、True Relationship(真實關係)、Existence(存在感)、Authentic(真實呈現)、Desire, Dream & Destiny (渴慕、夢想 & 命定)、Fullness(完全)、Authority(恢復權柄)、Sacrifice & Sharing(分享和犧牲)和Transformation(轉化)。陳志耀指出,孩子需要環境氣氛孕育,讓神所設計的身分被呼喚出來。只有天父知道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每個生命都是美麗的,不受環境限制。過去16年,他看到很多生命的改變,「沒有人能再說服我,說一個人不能改變。因我真實經歷到天父有改變萬物的能力!」陳續說,從前他認為人要經歷一些成功,才會發現生命的目的,可是後來他悔改,因為聖經沒有談成功,而是完全、完整,是生命能滿足神的心意。當人在罪中經歷天父不變的愛,雖然我們流露不完全的生命,仍能經歷完全的天父。這份真實關係不帶有目的,使人不再需要隱藏自己,可以對自己坦白。「經歷屬天親密的愛,就不用再努力扮演那個不是你的你。」真實呈現,會恢復屬天的渴慕、被創造的命定,不是回應環境或需要,而是作兒子回應天父。當有為父為母的人看見,基於愛的認識,靈裡感受到那個人的本質。那份與天父的共鳴,會把人帶進完全。

陳又深信,

當兒子身分被恢復,「我們就有權柄對社會作真實的影響,不只是教會關起門自己慶祝。」

人願意由心分享和犧牲,因為耶穌的影響力源於犧牲。心的轉化就是所有恢復的開始。人若因為一件事正確而做,只是出於懼怕,但當尋回屬天的共鳴,就會看見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愛。

心連心看見神國

而Love則解作Life(生命)、Openness(敞開)、Vulnerability(敢於脆弱)及Encounter(相遇)。陳志耀說,當人把心敞開,才會有真實的相遇,在脆弱的時刻仍然經歷天父和身旁同伴之間的愛,彼此就有心與心的連結,明白神的心意,得到深淵的共鳴。因為關係、親密、權柄、服務及分享等等,一起同行,見證人心的轉化恢復。他相信,個人、家庭、群體、社區、城市和國家,都可以看見神的國降臨。

與會者將印有Steadfast Love標誌的貼紙,貼到一張香港地圖上
與會者將印有Steadfast Love標誌的貼紙,貼到一張香港地圖上 (Photo Credit:Steadfast Love)

Steadfast Love團隊相信,除了個人生命的救贖,天父還有國度性的救贖計劃,包括屬天的教育制度。面對已經深深植根的文化價值體系,天父卻是關心每一個人。陳志耀由23歲開始第一次跟老師分享,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成長。今天與相同心腸的「家人」相聚,Steadfast Love團隊不是推廣工作或事務,只是分享一份簡單的心意。「我們需要你,我們幾十人沒有放棄!」他盼望地方教會的啟動和參與,合一禱告和聯網招聚。「這不單是一個運動,讓大家匯聚成生命河,流向周圍,所有都是一份愛。」最後,大會邀請與會者將印有Steadfast Love標誌的貼紙,貼到一張香港地圖上,象徵愛的江河湧流到各地,讓生命經歷流動的愛。

(記者林暐皓報道)

奪回所失 -【Joyce Meyer】專欄

我被劫了! 當我開始認真研讀聖經,並發現自己沒有活出基督藉捨身賜我的新生命時,這啟示對我猶如當頭棒喝。起初我真的接受不了,但我真的需要認識這真理,才能開始經歷那奇妙的改變,活出今天真正享受的生命。

作了信徒多年,昔日的我對與神同行並不著緊,終日只有愁眉苦臉,沒有經歷真正的平安和喜樂,且常有罪疚的感覺。感恩的是,透過約翰福音十章10節,神指示了我不用活得苦澀,並能靠基督得著豐盛的生命,但我必須作出改變! 於是,我求神指示我該作甚麼,才能成為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所說的「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當然,要成為從裡到外的「新人」是個漫長的過程,當我們接受基督作個人的救主,並重生之時,我們就有份於神的本性,像種子一樣,約翰一書三章9節:「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種」)存在他心裡…..」種子需經澆水,往下扎根,才能開花結果。扎根於基督的生命,就能結出這些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加五22-23),靠著神的恩典,我們能以面對人生的挑戰,並克服困難,讓別人見到基督活在我們心裡,並渴望得著我們所得著的。

要經歷這樣的人生,關鍵在於識別那到來「要偷竊、殺害、毀壞」的盜賊。(約十10)在約翰福音十章10節中,耶穌指出我們的敵人魔鬼,旨在叫我們離開神,但當你讀畢整章聖經,你會發現耶穌指責的其實是被魔鬼操控的宗教制度,因為牠最想攔阻你認識到神有多愛你,並你能透過與基督的關係,奪回魔鬼從你身上所偷去的一切。

當我認識到神對我無條件的愛,並祂為我的人生有美好的計劃時,我便明白到祂渴望與我建立深入、親密和個人的關係,而且基督徒的人生並不在乎宗教,而是與基督的關係,因為宗教就是那盗賊,攔阻我們變成基督的樣式。

當然,我說的「宗教」並不是指出席教會聚會。到教會去學習神的說話,幫助我們靈命成長,這固然重要,但我們要小心那靠行為表現的思維,它會誤導我們,以為神是否悅納我們,取決於我們的行為。

擁抱宗教態度的人會說:「我只要多禱告、多讀經、多作善事,或穩定出席教會聚會,神就會喜悅我了。」這樣,我們就像踏上跑步機一樣,疲於奔命的幹著各樣事情,為討神的喜悅。

事實上,與神的關係只建基於祂愛我們這個真理,它指出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我們認識到神有多愛我們,那是因為耶穌為我們死在十架上,透過祂的犧牲,我們能擁有所需的一切,成就神在我們身上的心意。

我們禱告、讀經、到教會聚會,幫助別人解決困難,這一切都是美事,但重點是我們所作的,只是我們對神的回應,而非為博取祂對我們的愛。我們要知道救恩是神給我們的禮物,我們為主而活是為了表達對祂的愛,這是關係,不是宗教。

在基督裡的新生命是十分美妙的,因為我們能因此成為神的殿,祂的靈也會住在我們心裡,與我們同工,在我們生命的每個範疇帶來修復和完全。當我們學習跟從聖靈的帶領,我們就能得著神為我們所預備的,並奪回本是屬於我們的一切!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逾越節宣告「跨勝」 進入華人使徒中心新時代

超過130位來自香港、台灣、中國內地、東南亞、北美的華人,今年4月中旬赴美國德州參加「錫安的榮耀國際事工」(Glory of Zion)的逾越節特會,其間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特別向華人釋放「興起使徒中心‧對齊猶太根源」的信息。

華人使徒中心將興起

恰克‧皮爾斯指出,神會興起不同類型的使徒中心,沒有一種固定模式。使徒中心不是由教會主導的,也不是教會的其中一個事工。使徒中心是為在華人中推進神國度而存在。恰克‧皮爾斯說:「是時候,讓神的國往前進!」

皮爾斯指出,「使徒中心是為在社會中恢復神的聲音而預備的」。如何彰顯神在你的領域中設立的新秩序?有以下幾項重點。首先,要回歸到神「起初的」盟約,對齊神的盟約子民和土地 — 以色列。要恢復「妥拉」(Torah)的教導,因為神的教導是先給猶太人。另外要重建神的豐收循環,和月朔對齊,慶祝安息日。最後,要興起作戰的軍隊,與天軍同工。

使徒中心不是直接建立神的國度,而是設立新的管理方式去開啟神的國度。使徒中心會興起新的聚集方式,當中有屬靈的兒女,而華人是這個發展的初熟果子。大衛帳幕的恢復使天地連線,恢復神的軍隊。除非華人有心志把神的榮耀帶回耶路撒冷,否則不能看到神的榮耀遍滿全地。神的約櫃正在進入中國,華人要知道如何跟神的國度同行。神正在華人當中點算祂的軍隊,華人要進入與天對齊、天地連線、把天上的權柄拉下來的時刻。當天上和地上的軍隊合一,將會震撼全地。皮爾斯請參加者宣告:「預備好成為震撼全地的人!

現在是使徒性教會在華人中間興起的日子。
現在是使徒性教會在華人中間興起的日子。

天上的大軍被頒令要與華人的大軍連結!」皮爾斯宣告他的領受。他鼓勵在中國和華人世界的信徒站穩,持守建立使徒中心的角色。「要留意你被差派的模式,也要看到改變的窗口。」現在是使徒性教會在華人中間興起的日子。

華人進入三年的異象

皮爾斯看見華人正進入「異象加速重組的窗口」的三年。神正在更新權柄架構、經濟架構,彰顯大能。我們要求問神會怎樣開啟新的供應,並且要宣告「我已預備好前進」。未來三年,中國海峽將有很大的爭戰,因此要合一地建造神的教會,去勝過陰間的門。

談到未來十年,華人將會在神的國度擁有最有影響力的位置。彌賽亞教會正在中國興起,要恢復猶太根源。華人是地上最能夠承接使徒中心和恢復猶太根源的群體。中國要帶領其他國家進入這個轉換,華人將興起帶來全球豐收的模式,天國要以新的方式在中國展開,而香港將會成為榮耀轉換的主要關口。

皮爾斯說:「我相信今年我們要得土地,並改變土地的氛圍。」教會要尋問如何在神給你的疆界建立神正在做的事,與適當的人對齊聯絡。我們正進入國度對壘的時刻,看到大衛帳幕的恢復,神的國權將超越所有地上的政權。

美洲及華人地區的原住民彼此立約,在主裡成為合一的身體。
美洲及華人地區的原住民彼此立約,在主裡成為合一的身體。

然而,神的醫治才能帶來土地的改變,而原住民的合一和復興會是關鍵的因素。是次聚會來了美洲及華人地區的原住民,他們彼此立約,在主裡成為合一的身體。

 「處於十字路口」的季節

皮爾斯認為,現在是「處於十字路口」的季節,我們須要作出必要的改變以致能夠邁進。這是神復興之火臨到的時候,不要回復以前的樣子,而是要有倍增的心態,期待三十、六十、一百倍的收成。而且要操練「此刻就跨越」的信心,這卻不是帶來歷史性復興的信心,也不是初代教會所擁有的信心,而是神為了「此刻」所賜下的信心。

永活的真神一直尋找願意與祂立約的人。祂差派獨生子耶穌來到世上啟示祂的心意,當人接受耶穌和聖靈,就能夠明白天父的心意。他宣告:「全球正轉換到使徒中心這一個新的管治模式,是服事一個地區的通訊中心。你被安置在地上是作為領袖,要與聖靈同工。」他續說:「神正在重整祂的教會,到一個地步我們可以代表神國今天在地上的工作。」

他談到,2017是「跨勝」的一年,邁向新的一頁,而華人站在前線,需要有裝備和策略去突破。這些準備包括:要成為一群希望作出很多改變的人,知道自己的關鍵定位,也知道前面將有很多抗爭,且要很靈巧地將神國滲透這世界,要很有創意,並運用國度的戰略、計劃和次序方式去突破。

(記者林暐皓報道)

[國度觀點] 逾越節的「跨越」信心

今年有逾百名華人信徒從中港台三地,遠赴美國參加「錫安的榮耀國際事工」的逾越節慶祝活動。是次主題為「解封未來的時刻」(A Time to Unseal the Future),活動不僅是紀念逾越節歷史事件,意義卻更深遠,是開啟未來的預先慶祝活動,即在預言未成就之前,就透過宣告啟動它的開始,藉信心今天就進行「跨越」,預備進入神所命定的境地。

出埃及記記載逾越節事件。神差派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向應許之地進發。他們在出發前,慶祝首次逾越節,而守這節就成為永遠的律例。神賜他們土地的應許,首先是向亞伯拉罕啟示的,這應許要等到數百年後才成就。在「解封」聚會上,有講員分享他的領受,宣告今年是神成就一切應許的一年,特別是等候多年、一直沒見實現的預言,今年都要發生。

然而今年也是爭戰的一年,地上和靈界都有激烈的戰爭,情況好像在以色列人在離開埃及前,遇上法老的阻撓和追捕。信心就成為跨勝的關鍵,所以逾越節的意義不只是關於離開為奴之地,而是關於前行的信心,無論如何也不能回頭,不能有掉頭回去的心態。所以在身軀離開埃及時,「埃及」也得離開人的心中。今年的逾越節是開啟未來的時刻,卻不能沒有屬靈的預備,而心態的改變是必須有的過程基督是逾越節的真正羔羊,因為祂,我們在未來的爭戰中必然得勝,並且有餘,但我們也需要改變自己,以配合神為我們展開的計劃。

雖然出埃及記的逾越節是歷史事件,發生在以色列人中,但因為基督才是真正被殺的羔羊,今天我們外邦人慶祝逾越節,也會深受屬靈的祝福。但這不是律法主義的要求,神不會強迫我們必須接受祂的祝福,人可以選擇祝福,也可以拒絕祝福。而在今天,出埃及記的歷史事件在神的活潑啟示下,對我們的未來有新的意義。然而逾越節的核心屬靈意義從來不變,它是在乎基督的救贖,而只有在基督寶血的大能下,我們的未來才有新改變的可能。

古巴教會正蓬勃發展

古巴長老會牧師喬.多巴基(Joel Dopica)領導32個新教宗派,擔任獲得官方承認的古巴教會理事會主席的職務。他說:「所有教會都在增長,不僅會友人數,而是在社會領導和行動力上。」他指出,古巴政府正在允許教會提供曾經被壟斷的社會服務,包括愛滋病預防、可持續農業、可再生能源、藥物分發和救災。

理事會估計,全國各地有約25,000個福音派和其他新教徒的敬拜場所,顯示教會蓬勃發展。神召會近年增長最顯著,在90年代初,他們有大約1萬個會友,目前升至12萬。約有10萬古巴人自稱是浸信會會友,4萬人屬於衛理公會。古巴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受過天主教洗禮。

正如CBN在2015年知悉,古巴政府不允許教會或其他宗教團體建造敬拜場所或其他建築物。這無意中引發了古巴信徒的家庭教會倍增發展。

2016年,「國際無聲者之友」聲稱,古巴政府已經宣布2000間神召會教堂是非法的,正在取締其中1400間。神召會普世宣教總理事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總裁大衛.埃利斯(David Ellis)告訴記者,他們沒有收到教會被取締的報告。然而,「國際無聲者之友」發言人說,他們的說法可能因受到政府壓力所致。

(來源:CBN,2017年3月2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 古巴教會的復興進一步帶來國家轉化。

「Mercy憐憫」敬拜音樂會 李思敬博士:讓神在聖靈與真理中改變你

2月18、19日,由同心圓‧敬拜者使團主辦之「Mercy憐憫」敬拜工程高峰敬拜音樂會於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一連四場聚會共有近8,000人參與。其中李思敬博士在「全港敬拜讚美研習會」中,與會眾分享了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的真正屬靈涵義。

耶穌關心撒瑪利亞婦人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4)李思敬博士一開始與會眾分享,這句聖經金句對帶領敬拜讚美的弟兄姊妹應該一點都不陌生,甚至在祈禱的時候閉上眼睛都可以背出來。但耶穌為何要說,敬拜神要用心靈和誠實?上文是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論她的丈夫。基督徒經常因此段經文,對這個婦人有一個很不好的判斷。但細心思想,古代男性為主的傳統社會,一個婦人怎麼可能有5個丈夫。耶穌這句說話,只有一個理解,就是這個女人很年輕就結婚,帶著憧憬進入她的第一段婚姻。不知什麼原因,婦人的婚姻結束,但在哀傷當中,這個婦人沒有放棄生命,仍然追尋愛情,仍然相信婚姻,所以她有第二個丈夫……直到第五個。我們可以批評她現在的第6段關係不符合聖經,不過李博士認為應該欣賞這個婦人,仍然堅持每日中午出來打水。而耶穌是坐在井旁等她,還打發門徒去買東西,單對單和她談話。耶穌不是和這個婦人討論神學問題,不是譴責她沈淪在罪惡情慾當中不能自拔,耶穌關心的是她的生命。

真理的聖靈來到我們當中

耶穌說:「神是個靈。」耶穌的意思是不在乎敬拜的地方,只在乎心靈和誠實的敬拜。但李博士指出,敬拜不是耶穌在這個時候和撒瑪利亞婦人討論的焦點。參考一些比較近代的聖經譯本,「In Spirit and in truth」,意思是在靈裡及真理裡敬拜。這裡所用的「靈」這個字眼,不是說世間的靈,而是聖靈。根據約翰福音1-4章,每一次出現「靈」這個字,其實都是指聖靈。譬如施洗約翰為耶穌作見證。他說,我看見聖靈降臨在他身上。而第3章,耶穌和尼哥底母談論重生,人若不從水和聖靈生,就不能見神的國。敬拜不是講人的心靈,而是講神的聖靈。敬拜不是單單講人的誠實,而是神的靈和祂的真理。約翰福音13章到第17章祈禱之前,耶穌講的主題是真理的聖靈。而這個主題其實早在第4章,耶穌已經和撒瑪利亞婦人講過,敬拜神,是靠著神的靈和真理。耶穌說,人要從水和靈重生,是指施洗約翰的水,主耶穌所應許的聖靈。施洗約翰的洗禮是悔改的洗禮,但他說,耶穌來了,不單單是要你決志悔改,也不是要你參加約旦河的水禮,那些都是外在的。主耶穌所應許的,是生命的改變,是聖靈的能力工作,是真理改變人的心,釋放自由。

李博士又指出,嚴格來說,耶穌和這婦人講的不是敬拜,因為上下文都不是在討論敬拜。耶穌不是開敬拜研習班,而是在和這個婦人講活水,講生命的改變。耶穌明白這個婦人咬緊牙關,經歷這麼多的挫折,仍然沒有放棄。耶穌愛她,找她,並放下九十九隻羊,為了這一隻迷路的羊,耶穌坐在井旁等這個婦人。因此,耶穌不會改變話題,不會人講什麼,祂就跟著講什麼。耶穌的每一句說話,都拉回來到祂等這個婦人要和她說的主題。耶穌告訴她,不是靠你自己去改變,而是靠神。神的恩典臨到你,神的靈改變你,你願意嗎?這個婦人說,我等了很久,我知道彌賽亞要來。耶穌說,和你說話的這位就是祂。

敬拜是容許神來改變你

李博士最後談到,敬拜是生命的改變,不是人努力爭勝,做一場好的表演給神,為要得到神的掌聲及天使的歡呼。有時候領詩主席會鼓勵弟兄姊妹大聲唱,神才能聽到。但其實神無所不在,我們心裡唱不出的聲音,祂都知道。耶穌說,你來敬拜,是神改變你,是神向你動工。我們不想改變,只想安安樂樂及重複好的感覺。我們以為敬拜就在我們看得見的這個群體,但真實情況是,敬拜是看不見的神,是神的靈和真理改變我們的生命。曾經有位牧師說敬拜是天下間最危險的事,因為你來到獨一的真神面前,你承認祂是神。我們要祈求的,是我們要聽祂的說話,而不是祂要聽我們無窮盡的申訴:「主啊,我要這樣那樣……」祈禱不是給神一張購物清單。祈禱是求主改變我們。

李博士又講到一個金魚缸換水的比喻,養過金魚的人都知道,換水最多只能換走三分一,如果全部水換成清水,魚就會死。同樣,神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不會一次做完所有工作,祂可以出手,但我們會承受不住的,所以我們願意透過敬拜來到祂面前,其實是對神說:「主啊,我很不舒服,不過我願意聽你,請你動工,請你繼續完成你未完成的工作。」神是靈,所以敬拜神不是我們在做什麼,而是我們在聖靈和真理裡去經歷神的信實和慈愛。所以,這樣的信徒群體,生命經歷神的改變,來到神的面前,有不同的情感流露,但那個決心那個信靠,就成為托住整個敬拜的實質,而不是那個氣氛,不是說話流利,而是我們來到神的面前,願意祂的手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家庭及我們所愛的人動工。「主啊,你是陶匠,我是泥土,這就是敬拜。」

(記者莫嵐報道)

美國研究指 國會議會逾九成為基督徒

當報稱自己是基督徒的美國成年人比例不斷下降,美國國會仍然和60年代一樣,絕大部份議員都是基督徒。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新的第115屆美國國會536名議員中,91%稱自己是基督徒,與1961年的第95屆國會的95%相若。

當中293名共和黨議員中,除了兩名猶太裔議員外,全部都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民主黨的242名議員中,則有八成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剩下的兩成有猶太教徒、佛教徒、穆斯林及沒有信仰者。由此可見,兩黨中自稱基督徒的議會佔了大多數。

研究亦發現,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在國會中的成員比例與人口比例十分一致。相反,在國會中欠缺代表性卻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一群。現今美國已有超過23%的人自稱「沒有宗教信仰」,但國會的代表只有1位。

研究引伸到一個問題,神的手一直在美國的政治山頭工作,可是這個狀況卻為教會帶來一個嚴肅的問題:國會這麼多基督徒,為什麼社會和文化沒有反映天國的價值觀?

(來源:Charisma News,2017年1月6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在政治領域興起可以代表神發聲,而不是代表民眾口味的議員。

[國度觀點] 為特首選舉禱告的首要重點

2017年將至,未來一年對香港有重大影響的事件,莫過於下屆特首選舉。神做事的法則,其一是透過設立領袖治理社群,將祝福帶給整個社群,所以為一個城市的政治首長禱告,是信徒祝福城市的屬靈方法。現時選舉名單眾說紛紜,社會上存著不同的猜測,謠傳四起,信徒應如何為特首選舉禱告?

首先要理解,在聖經中,神沒有說祂必定選立基督徒為城市的首長,事實上,祂可以揀選任何人做任何事,包括非信徒。但有些信徒會有假設,以為基督徒出任首長,才合乎神的旨意,又或是,只要是基督徒出任首長,才會有合乎神心意的管治,城市也會越來越好。這假設簡化對事情的看法,在因果關係中忽略了很多因素,例如,稱為「基督徒」並不表示「跟隨基督」,即使是跟隨基督徒的門徒,生命可能仍在不成熟的階段,對真理的認識亦然。除非領受「某人是神的揀選」的特別感動,否則不應因上述的假設而祈求某位基督徒候選人勝出,這只是人意,而非尋求神的心意。

雖然對候選人的認識是重要的,包括施政理念、道德操守、倫理價值等,但禱告的焦點其實不應是在「候選人」上,而是在神對城市的心意上。此時此刻,在未來,神對香港有什麼旨意?神要如何轉化這土地?怎樣的城市改變才是符合神的心意?神對城市的計劃永遠比特首人選重要,雖然後者對前者有重大影響,但城市轉化的禱告視野要超越個人層面,以宏觀的國度視野,守望我們的城市!

得力在乎恩典與信心 -【Joyce Meyer】專欄

神為每個人的生命設定了美好的計劃,然而,若我們終日惶恐、信心不足,就無法享受生命的每一天。信心就是相信你能夠做那需要或渴想做的事情,神實在賦予我們這樣的信心,但我們需知道如何靠著「信」去支取。

這「信」原是父神給我們的恩典,恩典常被理解為人所不配得的神恩,或是神為不配之人成就的事情。但恩典的真義不僅如此。對我來說,恩典是神白白賜予我的能力,容讓我去承擔起那靠一己之心思和力氣也無法做到的事情,並且綽綽有餘,這樣的認識改變了我的一生。

凡接受基督作救主的人都知道這是本乎恩,也因著「信」的事情(弗二8),得救如此,我們重生以後也是同樣道理,神願意我們凡事都本乎恩,也因著信。

當我明白神不單是在危難中才幫助我們這道理時,我是何等雀躍興奮。神渴望在我們的每一天,每件大小的事情上有份,沒有一件關乎你的事是神不關心的,祂要你為到生命的每個細節向祂祈求、請祂介入,祂不希望你只靠著自己掙扎求存,祂要成為你個人的、親密的朋友。

我作了多年的信徒,才學會怎樣靠著神的恩典去過每一天。首先,我需學會自得救以後,神不要我靠自己力量來規行矩步,就如我不能靠自己的行為「賺取」救恩,我也不能靠自己改變心思和行為,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五章4節說:「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

我們當每天來到主前,向祂說:「神啊,沒有祢我就甚麼也不能作,沒有祢我就事事不成,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我的信心只在乎祢,我時刻需要祢,主啊,我相信祢、我信任祢。」當我們在主面前謙卑,求祂幫助,我們就能憑信領受祂的恩典。

此外,我要指出打擊我們信心去支取神能力的三個常見障礙,就是發怨言、自憐和驕傲。

  • 發怨言是負面的,難阻我們為到神已作的、正作的,和將作的感恩,這是罪,我們須悔改,並決意在凡事上感謝神,且時刻如此。事實上,祂在我們生命中豐富的恩典和祝福,遠遠超過我們想要埋怨的事情。
  • 自憐只不過是「我好苦呀」的心態,是拜偶像的一種,叫你只聚焦自己和經常想著「那我呢?」這問題。自憐和自強是不能同時並存的,就讓我們決心放下所有的自憐吧 !
  • 驕傲就是神作工的功勞由你來領,奪取祂所當得的榮耀,它叫我們靠己不再靠神,而事實是離了主,我們就不能結好果子。

在我認識如何靠主恩過每天以前,我的生命簡直是一團糟。我是個嚕囌的妻子,終日要操控他人,而我也不滿意這樣的生活。然而神開了我的眼睛讓我看到,除非我開始認真看待祂的話,信任祂去改變自己,否則我不能真的改變。於是,我下定決心,在自己軟弱的地方不停的禱告,和閱讀有關經文,直至真理叫我剛強起來,神的恩就給了我力量,去修補過往的錯失,今天我仍繼續這樣前進,在人生路上與神同行。

全能的神能賜你力量去作需做的一切事情,愛你的主要給你常常喜樂的力量,只要倚靠祂,完全信任祂的智慧和美善,你就能以神所賜的信心過每一天。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