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眾對聖誕宗教意識日益減弱 相信聖經對耶穌降生記載的比例下降

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項新調查發現,對比以往,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社會現時已不再強調聖誕節在宗教層面上的意義,很多人對這個趨勢都不太在乎。調查還顯示,不只在公共社會,美國人在個人生活與信仰方面,對聖誕節宗教意識也在減弱。該調查於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通過電話進行,採集了美國1,503名成年人的意見樣本。

在這次調查當中,55%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把聖誕節視為一個宗教節日,同樣數據相對於2013年的59%呈下降趨勢。

相信耶穌真的如聖經所述般降生的美國人的比例亦下降。調查顯示,66%的人表示他們相信耶穌由童女所生,比2014年的73%有所下降;68%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相信博士是由明星引領朝見耶穌,並為祂帶來禮物,比2014年的75%為低;相信耶穌的出生是由天使所預示,以及相信耶穌降生於馬槽裡的美國人的比例也有所下降。總體而言,57%美國人相信耶穌降生的記載中這四項元素都真實發生過,低於2014年的65%。在這個主題中,基督徒所佔比例有輕微下降,但值得關注,雖然大多數基督徒仍然相信聖經的關鍵記載,但整體來說,相信這四項元素都真實發生過的基督徒比例已從2014年的81%下降到現在的76%。

千禧世代(Millennial)對比30歲以上人士對聖誕的看法亦有差異。千禧世代較少把聖誕節視為一個宗教節日,較多視之為一個文化節日。只有42%的千禧世代表示他們會在聖誕節上教會,比老一輩的56%為少。另外,千禧世代相信聖經耶穌降生的記載的程度,由2014年的59%降至44%,比30歲以上人士普遍高於60%形成差異,顯示年輕一代對聖經存疑。

(來源: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12月12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為普世的年輕一代禱告,讓他們認識聖誕的真義。

「七重」職事?!——從使從行傳看各職事的興起 -【復興以色列】專欄

在使徒行傳第1章中,只有 「使徒」是事奉人員。據第6章所載,隨著教會增長,多方面的事工是必需的,因而形成了「執事」。第8章敘述到因著受迫害、耶路撒冷社區被分散,及福音的廣傳而形成了「傳福音」 事工。第一位福音宣教士是曾被膏為執事的腓利,後來他去了撒馬利亞傳道(徒21:8)。

第11章,會眾倍增到一個地步需要領袖。古代以色列稱領袖為「長老」,因此教會領袖被稱為長老在 11章30節 中首次提及。接下來的幾年,設立長老成為每個教會的標準做法(參徒14:23)。從 15章2節 看出,當地教會內的長老和跨教會服事的使徒組成了一個延伸的領導團隊。

第13章,當安提阿教會增長時,除了使徒和長老,另外還發展出「先知教師」(徒 13: 1)。「先知」這名稱,是採用古以色列對先知的叫法,但此時的先知代表了一種新階段的預言 ── 新約教會中領導團隊之一部份。那時之前,教導職責是由使徒擔任,後來聖經教導的職責已延伸到其他的教會領袖身上。

第14章,保羅和巴拿巴受安提阿教會差派,出去宣講福音並教導聖經。他們在安提阿服事時,既是先知又是教師。當他們開始建立教會,並委任長老時,他們就變成 「使徒 」(徒 14:14)。保羅和巴拿巴代表了使徒性事工一個新階段的倍增和延伸,許多其他的使徒隨後而上;比如羅馬書 16章7節 提到的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安,還有像亞波羅這種「超級使徒」(林前 3:3-6)和雅各(林前 15:7)。

使徒性領袖興起,成為在新約教會裡被接受的恩賜與功能的一部分(林前 12:28-29)。使徒性事工的豐滿可在以弗所書 4章11節 中看出 —— 其中有「 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教師 」。最初的使徒同時擔任這五種職分,後來使徒的角色演變成五種不同職分,也稱為「五重職事」;這五種職分是聖靈的恩賜,由耶穌升天後賜給信仰群體(弗 4:7-10)。

有意思的是,「牧師 」(希臘語 poimen)這個詞彙在新約只出現過一次,就在以弗所書四章。若無使徒、先知、傳福音和教師共同運作,牧師是難以成就的。在使徒行傳中,亦無特別提及牧師的角色,但對使徒的描述卻不少。今天,許多人認為不再需要使徒,對教會的資深領袖就直稱「牧師」;其實,許多資深教會的領袖是優秀的教師或使徒。這樣看來,牧師的角色是由長老的角色發展而來,是教會中的資深領袖。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按此購買新書《與神對齊》

(十四)說出你的夢想來! -【無限商機】專欄

十年來,我一直夢想有個國際性基督徒企業運動,能夠在工商界帶來影響力。我夢想著看見神的愛和大能,因著成千上萬人在商業領域中行使信心,彰顯在職場上。基督徒要在仇敵轄管的領域——企業金融界,堅定站立。這將會是個國際性的運動,就是「國際基督徒商會」。

在那段日子裡,我堅守著那個夢想,並沒有與任何人分享。然後在1984年,一個機會臨到而扭轉了一切。那一年年底,在厄勒布魯市有一個特會,我已經登記為講員,但我還不確定神要我在那兒分享我的異象。成立全球性企業組織的異象,即將與一個斯堪地那維亞小國家中,一個說少數民族語言的小群人分享。我是真的聽見神的聲音了嗎?我的不安全感促使我急於尋求印證。

神藉著一通我僅見過一次面的美國商人打來的電話,奇妙地回應了我的禱求。這位商人提議我們在他轉機的三小時當中,約在斯德哥爾摩的阿蘭達機場會面。當我走向他時,他的第一句話便令我大吃一驚:「我是要來告訴你,現在該是你說出你夢想的時候了!」接著他打開公事包,他製作了兩千個胸針,上頭有描繪全世界的特殊標誌,但卻不是各大洲的圖案,而是兩個人臉透過魚的符號彼此對望。我一點兒都不曉得這會成為「國際基督徒商會」的正式徽章。

在機場的經歷是導向「國際基督徒商會」誕生的數個先知性印證之首。後來在特會上,我發現自己講了一些不尋常的內容——一個沒有人提過的主題。每個人都喜歡成功,但沒有人喜歡挫敗;它最好是能被拋諸腦後,然而我描述了一個失敗企業家的孤獨。我談到人所必須承受的孤單道路,以及當事情出了差錯時,他的家人連帶受到的影響。從來沒有人聽過像這樣的信息。「我們需要一間急救診所來幫助生病的公司。」我這樣說,殊不知這些話將會對眾人有何等的衝擊。

翌日,這個故事便出現在40間大報的頭版新聞。「『國際基督徒商會』開張急救診所幫助生病的公司!」在各大報上廣傳。我因此而電話應接不暇,超過150通電話佔線,人們熱烈地反應。我在國家電視台上接受訪問,並在歐洲其他地方的一個衛星國際廣播電台上,成為特別節目。假如這個夢想所需的是媒體的關注,那麼這個目標確實達到了!

然而這數以百計回應的人,並不是我所想像的那種人。那些都是事業上失敗、面臨破產、幾近自殺的人。只有走投無路的人才與我聯繫,這實在沒有用。我想要的是事業有成、能夠服事他人的人,不是失敗者!「主啊!幫幫我!發生了什麼事?」我呼求著。

後來我翻開聖經,結果正好落在撒母耳記上第22章1-2節:「大衛就離開那裡,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他那裡。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

我驚愕地讀著這段話。這正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情景!大衛受神的任命要得著整個應許之地,卻率領著一支烏合之眾的軍隊。這些窮困不幸的靈魂是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支軍隊。就像這些我日復一日接到不停來電的商人,他們全都是窮途末路的可憐人。儘管如此,這些人當中有37名將會進一步成為大衛的大能勇士。他們是神親自精心挑選的,祂從起初就看到結局。

事件發生得相當迅速,「國際基督徒商會」在1985年逐漸成形。神引導我個別地與五位創立成員見面:一位澳大利亞人、兩位美國人、一位加拿大人,和一位比利時人。主以超自然的方式,仔細地帶領我的腳步。夢想正逐漸成真,情勢的發展完全不在我的掌握之中。聖靈不可思議地透過我的生命運行,我隨著聖靈的激流席捲前進。


文@剛納‧歐森

(節錄自《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作者是國際基督徒商會(ICCC)的創辦人及主席,也是一位企業家。他以神國原則在職場中服侍,並經歷神在生活中的超自然帶領。)

按此購買《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

(九) 心志改換一新 -【聆聽的藝術】專欄

你每天都在屬靈的旅程中,正如我們可以訓練自己成為更好的聆聽者,我們也可以訓練自己跟隨聖靈做決定。這就是保羅講述我們要脫去舊我,並要「將心志改換一新」。

重生是一次性的,但更新是一個終生的障礙賽,由許多的決定和機會組成,並有能力完全改變我們的生命。就像聖靈一樣,思想是神賜予的禮物。祂給你思維能力,你不必忽視你的思想才可聆聽聖靈——它只需要被「更新」。科學稱靈與魂之間的奇妙互動為「網狀激活系統」(RAS)。

人腦每秒處理600億位元組的信息。這些信息是由RAS接收,即大腦和脊柱的一部分。RAS充當大腦收集信息的過濾器,負責判斷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個過濾過程,大腦會因信息太多而負荷不了——我們無法運作並做出重要的即時決定。有些人稱這複雜的神經元組合為「我們思想的守護者」,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RAS與心意更新有什麼關係?我們可以訓練RAS來將焦點放在我們認為重要的刺激上。許多我們已訓練自己忽視的刺激,實際上都具有屬靈意義,然而許多我們注意到的刺激可能僅是屬魂的層面。被魂主導的行為是我們訓練RAS的直接結果。舉例說,如果我們已經訓練了RAS只專注於給我們帶來個人享受的東西,它又如何識別到他人的需要呢?它如何能認出我們可服事到別人生命的機會呢?心意更新而變化意味著重新訓練RAS去識別屬靈的事。當RAS變得對聖靈敏感時,它可以開始識別到聖靈何時運行、說話或提示某事。事實上,RAS就是我們常說的良心——內心聽到的安靜微小的聲音。另一個心意更新而變化的重要步驟是神的話語。

聖經能幫助重新編寫RAS並扭轉我們的思想,按照祂的計劃來定我們的計劃。我們越吸收及默想神的話語,RAS就越會將祂的屬靈真理放入我們的認知記憶中。隨著神的話語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活躍和相關,我們的靈慢慢變得與神的靈更加一致,我們內心的「戰場」開始轉變——因為我們的心思正在更新。這些真理喚醒我們的屬靈觸覺去識別周遭的需要,並準備我們更好地面對具挑戰的處境。

屬靈辨別力不是判斷基本的對與錯,而是要學習辨別神(或仇敵)無形的手在我們周圍工作。我們要建立與神同工的智慧和順服,並與祂合力制止仇敵的作為。這就是為什麼希伯來書指出辨別需要持續的操練和運用——辨別力是需要我們操練的,慢慢進步,就像訓練馬拉松比賽的跑手一樣。世界上最好、最有成就感的事之一,就是知道你剛剛聽到神的聲音——你的心志改換一新將徹底改變你的生命。


文@約翰.保羅.傑克遜(John Paul Jackson),國際基督教先知性領袖,國際溪水事工(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創辦人

國度1分鐘(67) – 宣告耶和華的名

+按圖放大

宣告耶和華的名

耶和華(YHWH)是神獨有的、救贖的名字,當「耶和華」與其他詞的組合,顯示了神以特別方式啟示自己,與祂的子民交往,彰顯祂的救贖計劃。2019年伊始,讓我們以八個耶和華的名,宣告神在我們生命和香港掌權。

  1. 耶和華以勒 (Jehovah-Yireh)

意思: 耶和華必預備
起源: 神要亞伯拉罕將兒子以撒獻上當作祭物,他完全順服及忠心,神預備了羔羊代替以撒。亞伯拉罕將摩利亞山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去記念這事。(參創22:8-14)
宣告 神是供應的主,祂早已看見我所需,也必看顧我到底。我要順從神作出信心的回應,相信神在適當時候完全供應我的需要,正如祂預備了祂的獨生子作代贖的羔羊。

 

  1. 耶和華拉法(Jehovah-Rapha)

意思: 耶和華是醫冶者
起源: 當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後,三天找不到水,神跟他們立的第一個約,是醫治的約。(參出15:22-26)
宣告: 神是醫治的主,祂醫治的能力必覆蓋我,使我的身心靈得著完全的康復。「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

 

  1. 耶和華尼西(Jehovah-Nissi)

意思: 耶和華是我的旌旗
起源: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面臨的第一場戰爭,亞瑪力人來爭戰的時候,摩西向天舉起雙手,以色列就得勝,神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摩西築壇,以此命名。(參出17:8-15)
宣告: 神常常帥領我在基督裡誇勝。(林後2:14)當我以神為旌旗,神應許要為我爭戰、幫助我得勝。因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在乎耶和華,

 

  1. 耶和華麥加底西(Jehovah –M’Kaddesh)

意思: 耶和華是叫你們成聖的
起源: 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要守安息日,作為使他們分別為聖的記號。(參出31:13)
宣告: 神使我分別為聖,學習遵行祢的話語,能使我藉著祢的道,成為聖潔。我也要將時間分別出來歸給神,在安息中享受祢的同在,重新得力。
  1. 耶和華沙龍(Jehovah-Shalom)

意思: 耶和華賜平安
起源: 神向基甸顯現並差遣他作以色列的拯救,基甸向神求證據。基甸面見了耶和華的使者還能存活,他為耶和華築壇,以此命名。(參士6:17-24)
宣告: 神是平安的主,祢所賜的平安並不加上憂慮,必定保守我的心懷意念,無論周遭的環境如何,祢的平安使我勝過一切的風暴,得著屬天的滿足、完全及和平。

 

  1. 耶和華銳亞(Jehovah-Raah)

意思: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起源: 詩篇23篇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我們是他草場上的羊。耶和華引導、牧養、尋找、保護他的羊。
宣告: 自有永有的神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我是主所看顧的羊,祢認得我的聲音,必側耳垂聽我的呼求,祢必使我的靈甦醒,引導我行在祢的旨意中。

 

  1. 耶和華齊根努(Jehovah-Tsidkenu)

意思: 耶和華是我們的義
起源: 神應許大衛的家將來有一王要取代西底家,這位王不僅按智慧掌權,並要以公平與公義治理國家。耶和華齊克努是這王的名字。(參耶23:5-6)
宣告: 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我已脫離罪的捆綁,並且憑著信心,得稱為義,宣告祢是那公義的主,日子將到,祢必掌權到永遠。

 

  1. 耶和華沙瑪(Jehovah-Shammah)

意思: 耶和華的所在
起源: 以西結在異象中領受耶路撒冷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參結48:35)
宣告: 我的神必與我同在,時刻看顧我,我要定睛於祢,憑信心仰望祢的再來,在新耶路撒冷祢要親自與我們同在,使我們與你一同掌權作王。

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基督教藝術展

「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基督教藝術展於2018年12月19-25日於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丹拿山循道學校舉辦,本次藝術展共有36位藝術家參與,展出作品包括油畫、水彩、書法、雕塑以及裝置藝術等,除觀賞視覺藝術品之外,觀眾還可以參與各類工作坊,從藝術角度去認識基督教信仰。

創造力是神所賜的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盧龍光牧師在開幕致辭中提到,「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這句說話來自詩篇,我們習慣認為「在全地何其美」是指大自然中神的創造何等美麗。其實這個「全地」不僅是指地,還包括人,特別是神造人的時候,是按照祂的形象造的。而神之所以是神,最重要是因為祂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是強調由「無」變「有」。創世記1章1-2節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然後神開始創造。我們相信這個創造力,是人承繼了神形象的一部分。

.游榮光,《愛在深秋》,以屋子代表人與人的關係,無論親人、朋友、情侶,或不認識的人,若能彼此相愛,世界將會更和諧美好。
.鄭桂苑,《觸》,一個手勢,是關於尋求或給予幫助、一份接納,也是對應人遇見神的一刻。

今日見到很多藝術作品,不是標榜人自己的能力,而是這個創造力或者創新,是源於神創造人的時候,給予人的。在歐洲,基督教藝術已經是文化藝術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15、16世紀,那些最重要的音樂和藝術都是與教會有關的,而今日我們所看到的最美麗雕塑,都是與聖經有關的。所以全地何其美,就不單是指大自然了,而是人可以參與,將這些很平凡的事物變成很美麗的存在,以致能夠有血有肉地將這個信仰在這個聖誕來紀念神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彰顯出祂的美麗。即使是用一些好像很簡單的顏料或材料,但當藝術家展現出人具有神賜給我們的創作能力時,就彰顯神的榮耀,而不是人的榮耀。

.張書良,《治好生來瞎眼的》,通過對約翰福音9章6-7節耶穌醫治情景的描繪,表達了神顯示神蹟於世人。

放下自我  全力呈獻

香港藝術動力會長、本次藝術展策展人周文志在致辭中指出,在聖誕期間預備這個藝術展是很有意義的。本次藝術展對參展藝術家有一些要求,其作品必須有神的信息。周志文強調,所定下的規則是對藝術家的關卡和考驗。一般藝術展是彰顯藝術家本身的能力和創造力,進而提升藝術家的地位、知名度和身價,是個人的演出,完全是彰顯藝術家的個人榮耀。基督教藝術展脫離了這個慣常模式,每一位參展者都是進入一個忘我的境界——忘記去提升自己,只要一心一意將自己的作品呈現給神。藉著藝術創作帶出神在他生命領受的信息,在作品中表現出來。他相信,在今次的藝術家中是竭盡所能,盼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向眾人說話,傳揚神在他們生命中的轉變。

.周文志,《分享的愛——五餅二魚燈台》,耶穌餵飽五千人的神蹟,顯示祂對人的憐憫,這個分享的愛是賜給普世的人,以五餅二魚構建燈台,寓意教會要照亮世界,延續祂的愛。

另外,這次藝術展同時也脫離了一般展覽廳、藝術館和文化中心而來到學校,目的是想進入社區,將藝術普及化,將我們想藉著藝術傳講的信息帶入人群。正如主耶穌在地上的職事一樣,其實他是親自走進人群的生活圈子,而不是留在會堂中邀請人進入。

.周文志,《讚美》,大地一切受造的萬物,都一起歌頌讚美祂。

(記者莫嵐報導)

【Kingdom LIFE】《我是王》漫畫家小偉:「我想做一本真正的聖經漫畫版」

看過聖經故事漫畫的讀者,或許對小偉(張文偉)的漫畫作品並不陌生,數年前憑著一股熱情畫出《使徒行傳》漫畫,今日神帶領小偉更深走進神的呼召,以耶穌是王的角度,推出新作《我是王》,用漫畫述說耶穌的故事。

(所有圖片均來自漫畫《我是王》)

早在17歲時,小偉還未進入漫畫圈,曾與神立志:「如果袮讓我成為漫畫家,我就畫一本聖經漫畫。」但當小偉成為了漫畫家,就忘記了這件事,繼續為名氣奮鬥。直到2004年,小偉經歷人生最大低潮,當時香港漫畫圈開始式微,他足足有一年時間找不到工作。但神很好,隔了這麼久還重提小偉過去的立志,當時有一個同事打電話給他,問他是否有興趣畫聖經漫畫。「但當時我覺得這不是我真正的回應呼召。因為這本聖經漫畫的劇本、工序等都不是我去做的。直到2009年,我再度燃起以漫畫服事神的心,就開始自己去畫使徒行傳。」小偉形容,使徒行傳就好像一個熱身,完成後經過一段時間沉澱,他目標要做得更好。後來他更去以色列收集資料,「去以色列之前,我已經畫了部分稿,但回來之後我放棄了那些稿,重新去想怎麼做。最後神感動我以馬太福音為主軸,就是在講耶穌是天國的王,以這個角度去畫。」

現在的年青人可以接觸的事物太多了,而這些事物與神的道越來越遠。以漫畫來說,通常香港年青人看的日本漫畫,當中就有很多其他神或者扭曲的價值觀。「如果我可以透過他們喜愛的媒介去講神的真理,以他們容易接受,富有娛樂性的方式,漫畫可以成為一條鑰匙,引導他們去看聖經。」而小偉也期望透過《我是王》,向年青人傳遞一個信息:「人都是需要跟從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的心,尊敬的人或領袖等,但值得我們永遠跟隨的,就是耶穌基督。」當小偉用這個想法去祈禱,神以馬太福音27章11節回應他:「當彼拉多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他說,你說的是。」「我是王」這個名字就是從這段經文中出來的。

「我的信念是不刪減任何經文,簡單講,我想做一本真真正正的聖經漫畫版。」為了豐富整個故事背景,小偉還會加入很多舊約預言,詩篇的詩句等內容。有時當小偉完成畫面,但想不到對白時,神往往在最後他的祈禱中,透過聖靈感動,給他一些從來沒有想過的對話,比自己想的更好。有時在很急趕稿的時候,聖靈感動小偉加頁。「其中有一頁講約瑟建造新屋準備迎娶馬利亞,聖靈感動我,在角落畫一塊房角石,正正是代表了基督,給讀者多些思考。」

而在創作《我是王》的過程中,與《使徒行傳》的最大分別是,小偉用很多圖像和畫面去表達。其中施洗約翰最後出場那段最令他印象深刻:「我畫了很多個版本,最後確認的版本有接近40頁沒有對白,我利用一些圖像吸引人留意聖經中舊約的片段,或者神與人對話的場景。而施洗約翰在前面出場中,我都沒有畫清楚他的樣子,直到他被神呼召,成為先知,我才清楚畫出他的樣子,是為了顯示他開始活出呼召的生命。」


 

(記者何雲深報導)

[國度觀點] 燃點祭壇的火

2018年年底,禧福協會與六福珠寶簽約,租下他們總部的整幢大廈,改名「八福匯」。2019年的除夕夜,數位領受要在八福匯頂樓建立祭壇的教會牧者及機構領袖在當晚祭壇的開幕禮中,宣告「禱告匯」(Prayer Hub)正式啟動。佐敦出現了一幢基督教大樓,大樓頂層出現了一個公開祭壇,使不少信徒領袖都感到鼓舞激勵。

在神國復興之前,神首先要復興禱告的大軍。在香港建立合一的祈禱祭壇,是很多代禱者多年的渴慕,期望匯聚更多信徒用禱告去改變這片土地。然而觀望去年香港教會面對社會種種問題,以及對內地教會受迫害的回應,雖努力嘗試尋求應對方法,但始終未能看到那種向神迫切的禱告,信徒群體靈裡積弱,甚至無力抓住屬靈權柄向仇敵反擊。越多開展的事工,若沒有首先在神面前委身祈禱,反而成為攔阻人成就神工作的障礙。你相信禱告的大能嗎,你相信有些問題或許只要持續祈禱,神便會出手解決?

舊約聖經中有不少築壇的例子,神非常看重祭壇,它是自然界與靈界之間的門戶,是人與神可以有更深的交通的所在(創28章)。建立祭壇與內室禱告有所不同,禱告祭壇不只是舉辦一兩次禱告會而已,是需要恆常維持的。在壇上必有常常燒著的火,不可熄滅。(利6:13)因此,祭壇是持續在神面前的一種禱告生活,這個「持續」是祭壇一個不可或缺的特徵,以致能打開天上的門,釋放神的同在與啟示。

筆者曾經在台灣參與一次國際性特會,在每場聚會開始之前的一兩個小時,有一群委身的代禱者在台前跪下為整個聚會方言禱告。他們不但為著每個列好的祈禱事項去代禱,還去領受神要釋放的信息,以致能為神的工作暢行無阻而祈禱。因著他們的代禱,在聚會開始之前,整個場地已經被神的同在充滿,使參與者一進入會場已經被感染,迅速進入狀態。其實,這群忠心的代禱者為著台灣的復興,已經委身祭壇代禱守望多年了。香港需要燃點代禱的火,神渴慕那些有負擔守望這個城市的代禱勇士,委身在合一的持續代禱中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同心以禱告尋求神的面,宣告神要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想所求。

特朗普顧問蘭斯•瓦納來台 站立七山關鍵位置 與神國度匯流

國度職場使徒中心網絡於1月3-4日假聖教會利河伯使徒中心舉辦「職場七山論壇」,邀請美國總統的策略與信仰重要顧問之一蘭斯•瓦納博士(Dr. Lance Wallnau),以「揭開終極命定匯集密碼」為題分享:教會要差派使徒,牧養職場七山領袖,建立微型群體禱告祭壇,站在城門口發揮影響力,連結各山頭,與仇敵爭戰,在列國得地為業;個人方面,應緊緊倚靠神,忠心順服神的帶領,克服苦難循環,進入神國度水流,成為蒙福的關鍵。聚會共有200多位職場領袖及弟兄姊妹出席,並多次邀請職場七山的領袖及弟兄姊妹站立為七山事工禱告。

蘭斯在論壇一開場,先講述外界最有興趣的話題,就是他預言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會當選美國總統這件事。他說,當時特朗普還在黨內初選階段,雖然美國各界都不看好特朗普會當選總統,神告訴他,「第45屆美國總統將按照以賽亞書45章行事。」這章經文描述波斯王古列,讓猶太人在被擄70年後歸回耶路撒冷,唯一吻合條件的人只有特朗普。結果特朗普贏出2016年大選,當選美國第45屆總統,他還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並把美國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因此,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美國,與特朗普會面,稱特朗普此舉如同2,500年前古列王幫助猶太人被擄70年後歸回耶路撒冷一樣,「特朗普是古列王。」蘭斯說,以他對特朗普的觀察,特朗普是非典型的基督徒,但神卻揀選他,站在政治山頭的關鍵位置上,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對於首次造訪台灣,蘭斯說,如同以色列建國70年一樣,亞洲的新加坡、南北韓、台灣及中國都正在度過一個70年週期。台灣今年面臨兩岸分治70年的關鍵時刻,神的心意是,列國正進入成熟時期,教會甦醒,就可以進入跟隨神的羔羊腳蹤的綿羊國,否則就成為敵擋十架的山羊國。他表示,台灣教會不要複製美國模式,要差派使徒去興起職場七山(宗教、家庭、教育、政治、媒體、藝術、商業)弟兄姊妹,「作首不作尾,居上不居下」,站在關鍵有影響力的位置上。他看見台灣將成為使徒性國家,成為合神心意的「綿羊國」典範。

「教會不可再被宗教的靈困住手腳,而是要門訓列國。」蘭斯說,教會位居職場七山的領頭羊,不能再以傳統思維只以搶救個人靈魂為主,而應差派門徒進入七山。在主復活500年後創立的伊斯蘭教,如今已有7個伊斯蘭國家,卻無一個基督教國家。差別在於宗教的靈捆綁,教會牧師只牧養宗教山頭,守住一成的基督徒,但其餘山頭的9成百姓形同棄守。如同使徒保羅傳福音門訓門徒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商業發達的城市,所以不只是傳福音得著靈魂,更重要的是門訓門徒,得著列國,使「萬國作耶穌門徒」。職場七山的城門口,不僅是進入神國的門戶,也是進入陰間門戶,若守門員不是神的百姓,很容易就被撒但謊言欺騙,或被世界誘惑。教會差派使徒,門訓七山基督徒擔任守門員,學習但以理及他的3個朋友,建立微型群體,相互代禱支持,登上有影響力的頂端,進而形成Ekklesia,得全地為業。

「使徒如同一支艦隊的領航者,當職場七山的領袖與領航的使徒對齊,就會形塑新文化。」蘭斯說,文化經由媒體、教育、藝術山頭長期形塑而成,商業、政治山頭則會受到文化的影響,使徒牧養各山頭守門員,取得關鍵位置,用權柄發揮影響力,治理這地。譬如美國同運團體的運作,使民眾同情變性人的模式:首先找到金援的企業主(商業),贊助學術界研究變性人相關報告(教育),學術研究白皮書發佈新聞(媒體),尋找藝人明星支持(藝術),對行政、立法機關遊說施壓(政治),出資的企業主支持陳情抗議、媒體廣告向政治施壓,制定有利變性人的法律。

至於如何追尋個人命定呢?蘭斯說,從聖經人物約瑟、大衛王蒙福的人生經歷來看,蒙福關鍵在於神的同在,就在神呼召我們腳掌所踏之地,得地為業。而我們要進入與神的國匯集的水流中,就必須跨越一次又一次的人生循環(夢想、苦難、成長、實現),經歷其中的歡喜、挫折、苦難、成長,每走完一次循環,就往上爬一層,有不一樣的眼光。但8成的人卡在夢想、苦難、成長的循環中,走不出來,只有2成的人會實現夢想。若有堅定信心,忠心做神的工,經歷多次的從失敗到成功的循環後,進入與神國匯集中,通常已50多歲,得享神同在的平安跟喜樂,卻也是傳承時刻,陪伴其他饑渴慕義者一起進入與神匯集的水流。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與神的關係並非儀式 讀經助明白聖經藍圖

漢語聖經協會(漢協)在2018年12月29日於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行讀經講座,講題為「火煉後的新生——《以斯拉記》研讀」。漢協總幹事郭罕利博士帶領與會者聚焦以斯拉記回歸子民面對的挑戰,神在當中的作為及給當代信徒的信息。講座後,漢協隨即舉行2019全年讀經計劃起步禮,推動各教會循三條聖經故事主線,有系統地讀經。共有十多位牧者領袖參與起步禮,用砌圖象徵透過讀經,明白聖經整幅的圖畫。

講座中,郭罕利首先綜述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及以斯帖記三卷書的脈絡和時代歷史背景。當時,神所揀選的以色列民被外邦人滅國,被擄到巴比倫,不再活在自己的文化中,聖殿被毀,對神的信仰被挑戰。失落了神子民的身分,使他們當中有些人開始反省信仰、整理經卷,不再倚靠外在的禮儀及神的聖殿作為信仰的根基。郭指出:「當虛假的信仰幻滅,真實的信仰開始誕生。」郭又解釋,在猶太人的舊約中,以斯拉記及尼希米記是一卷書,有學者相信它們在基督教的時期才被分成兩卷。「兩卷書由兩個作者所寫,引證了神會信實地讓祂的子民回歸。」而當中帶出了三個使命:重建聖殿、建立神的子民及建造城牆。

第一批子民回歸,是因為神激動波斯王居魯士和首領的心,成就了耶利米書24章及29章的預言,不是出於人的安排。回歸的會眾決定先恢復敬拜、與神的關係,之後才開始建殿。他們明白內在的關係比外在建築物更重要。其次,他們也不與信仰有參雜的當地人合作,因為敵人的示好並不可靠。後來,雖然亞達薛西王阻止聖工,神差派先知哈該及撒迦利亞鼓勵他們,至終聖殿得以完工。郭罕利認為:「回歸的會眾見證了,神的工作即使暫時受阻,最終仍成就。」第二批子民在亞達薛西時期回歸,神的恩手幫助以斯拉。然而,他們當中許多人與外族人通婚,背棄了神的約,與「行可憎之事的人」混雜。以斯拉教導人服從神的律法,叫他們因神話語戰兢,離棄外邦女子。郭指出:「當神的話光照我們生命的光境,會叫我們醒悟過來,從而作出改變。」

以斯拉記提醒今天的信徒,作神的聖工要有純全的信仰,才可以向不信的世界作有力的見證。神的話語大有能力,能使君王與人的心覺醒。郭罕利博士指出,首要之事不在於物質、經濟和政治的重建,而是恢復對神正確的敬拜,並要教導和遵行神的話。

 

(記者林暐皓報導)

全球首家基督教航空成立 盼望協助宣教工作

美國德州的航空宣教機構「猶大一號」(Judah 1)將成為全球首家基督教私人飛機公司,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近日已接受其申請,預計他們將在2019年夏季投入服務,主要目標是協助宣教團隊更簡便地前往宣教工場。

猶大一號主要服務對象是教會和宣教機構,運送他們到國內及國際的宣教目的地。宣教團隊不用付行李運送費,團員的行李、物資和醫療物品等也可隨身,避免遺失。

猶大一號的創辦人和行政總裁艾弗雷特.艾倫(Everett Aaron)分享他的異象:「猶大一號是主在1994年給我的異象。我看到很多宣教士和宣教物資已經預備好,神呼召我去預備飛機讓他們可以出發。神讓我看見航空宣教的必要性,我深信猶大一號有助福音的傳播,還能見證聖靈在行動中的大能。」

根據猶大一號的網站,他們的飛機已經接載了數百名宣教士並運送了數千磅的貨物,協助了許多團隊。艾倫表示:「乘坐猶大一號可免行李運送費和減少行李與物資遺失的風險。不少宣教士乘坐一般航空公司到宣教場地的旅途中,經常遇到行李和宣教物品遺失的問題,猶大一號希望提供解決辦法。另外,乘坐猶大一號毋須通過一般機場的安全檢查,宣教團隊可以在同一架飛機上,團員和一切行李與物資都可沿路隨身,讓整個宣教旅程更加順暢。」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8年12月19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禱告:興起更多航空業的資源推動普世宣教工作。

西班牙將開設中心 幫助涉及性奴販賣的受害兒童

位於西班牙北部桑坦德的基督教福音組織開設中心,救助曾經遭受人口販賣及性虐待的年幼受害者,此項先導項目獲得當地政府支持,中心預計將於2019年1月開放。

「新生活」(Nueva Vida)基督教中心由桑坦德的同名的福音組織運營。組織主席Julio García說:「除了計劃負責人之外,中心將僱用7名全職員工,只會同時幫助8名人士。我們有絕對合資格的房子和員工,維持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服務。」她又說:「三年前,政府告訴我們這個社會需求,於是我們教會的專家和計劃負責人便開始籌劃,現在這個項目已被納入國家稅收所支持的社會項目的預算當中。」除了公帑外,此項目亦由西班牙一家主要銀行以及來自加拿大的捐助者提供資金,項目的啟動預算為40萬歐元。

中心將會成為西班牙第三個專門為這種不幸遭遇的未成年人士開設的地方,也是唯一一個在半島北部地區運作的援助中心。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已經將一名被販賣的外國未成年少女轉介到該中心。

新生活組織已有23年相關經驗,他們主要透過桑坦德地區的另一個中心幫助遭受性販賣的女性,該中心目前有8名婦女和2名未成年人居住。

組織主席García說:「我們的角色是要回應社會上這個巨大的需求,我們現在只窺見冰山一角。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18年12月28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祝福中心順利運作,讓更多受害者得拯救。

猶太人對聖誕興趣大增 以色列基督徒傳揚節日真義

剛過去的聖誕節,以色列各地都有慶祝活動,民眾前所未有地對這個節日感興趣。不少以色列媒體刊登了大量文章和視頻,正面地談論耶穌及其故事。各城的基督徒趁著這個節日傳福音,宣告耶穌是救主,也是一個猶太人。以色列正進入對耶穌態度更積極正面的新時代。

聖誕節對大部分以色列人民來說是正常的工作天。不少正統派的猶太人視慶祝聖誕為偶像崇拜,但隨著以色列人的身分認同感和安全感提升,抗拒情緒開始消退。當地媒體Haaretz的評論指:「耶穌是個典型猶太人……以色列至少應把一些廣場以耶穌來命名。」

Haaretz另有文章報導伯利恆的聖誕慶祝活動,更說:「猶太人愛上了聖誕節。」伯利恆有名的民宿老闆Maoz Inon更表示:「就以色列猶太人參加聖誕節慶祝活動而言,今年絕對是破了紀錄。」伯利恆城掛起了許多聖誕裝飾,舉辦聖誕市集,平安夜更有夜間巡遊及子夜崇拜。

當地耶穌是王教會大膽地宣揚耶穌,在市中心的電視屏幕買下一個月的廣告,以阿拉伯語和英語寫上「耶穌是慶祝的原因」。教會的Saleem Shalash牧師說:「我們要告知本地人和遊客。」他們在聖誕期間積極進行外展工作,派發一千個裝有巧克力及寫上「耶穌是慶祝的原因」的磁鐵的禮物包給兒童。他們亦預備了140個食物包給社會福利署名單中有需要的家庭。Shalash牧師說:「我們希望成為猶太人的光,使他們嫉妒。」耶穌是王教會更會參與伯利恆的夜間巡遊,向途人派發巧克力。

耶路撒冷雅法門附近有教會「為耶穌舉行盛大派對」,邀請市民來教會一同慶祝。他們用巨大的聖誕樹裝飾教會,提供傳統食物、音樂表演,並舉行子夜崇拜,說明慶祝活動背後深刻含義。

(來源:Kehlia News,2018年12月19至1月5日,Vasco Lam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猶太人的心打開,認識聖誕節的意義。

伊拉克列聖誕為法定假期 伊朗聖誕抓捕基督徒

聖誕節期間,伊朗的基督徒面對特別嚴重的迫害,截至12月20日,已有超過150名信徒遭伊朗當局拘禁。

伊朗基督教傳媒Mohabat報道,當局於11月30日在德黑蘭省和附近地區合共拘捕最少100名信徒。另外,伊朗東北部馬什哈德一對三十多歲的夫婦,上月初在他們7歲的女兒面前遭情報部門人員擄走,當局此後一直禁止他們與家人或律師接觸。西南部阿瓦士一對年青姊妹與另外兩名信徒亦於上月初遭便衣革命衛隊成員擄走,家中書本、電話和電腦被充公。該對姊妹更在盤問過程中被毆打,她們的家人多次提出按法官要求以巨額保釋二人,均被阻撓。外界估計當局遲遲不肯釋放二人,是要讓她們先從毒打造成的瘀傷中復原。

關注中東情況的團體Middle East Concern表示,伊朗的抓捕情況前所未見,似乎有人定意有組織地消滅基督徒社群及威嚇信徒。該組織指,基督教在伊朗是合法宗教,但當局嚴禁非穆斯林遊說穆斯林改變信仰,由伊斯蘭教改信基督的信徒和其他基督徒經常受政府迫害。分析員估計伊朗的保安部門因為擔心削減撥款,於是通過拘捕大量基督徒來證明辦事效率,藉此合理化政府撥款。組職的倡議及發展經理Miles Windsor指,許多人正為當地的基督徒群體能夠站立得穩禱告,願主安慰被扣留的人,醫治遭伊朗當局傷害身心的人,使壓迫得以紓緩,信徒可以再次自由敬拜神。

在另一個中東國家伊拉克,內閣通過修例,將聖誕節定為全國假期。政府通過Twitter帳戶祝願所有基督徒國民、所有伊拉克人以至全球慶祝聖誕的人聖誕快樂。伊拉克於2003年遭美國入侵時約有140萬名基督徒,但該國此後遭逢多番巨變,加上受伊斯蘭國蹂躪,如今全國只剩約30萬信徒。

在北部基督教城鎮Bartella,300多名逃離伊斯蘭國迫害的居民乘坐旅遊巴重返該鎮,在美伊兩國聯軍的保護下到天主教堂出席聖誕彌撒。他們的教堂在五年前遭伊斯蘭國燒毀,整個城鎮亦被佔領,直至三年前才得到解放。

北伊拉克基督教救助組織的執行總監Emanuel Youkhana神父表示,當地對基督徒的迫害早於伊斯蘭國入侵前已經存在,要重建當地的信徒社群,並非單單將伊斯蘭國趕走就可以,而是要重建和加強信徒的信心,給他們生活的保障。他希望教會不會成為博物館,而是一個為信徒和社會人士帶來活著盼望的群體。

(來源:Morning Star NewsCNN, 2018年12月20日及25日,文奴編譯報導)

禱告:願主保守伊朗和伊拉克的信徒,在患難中仍有指望,並止住那惡者在中東地區的計謀。

2019栽種「篤信不疑的信心」 -【國度角度】專欄

「明天會更好」是事實,還是一個美麗的謊言?踏入新的一年,我們相信日子會越來越艱難,致勝之道,當然不是去聽那些偉大政治家所發出的「美麗謊言」,或是某偉大先知對2019發出的偉大預言。聖經教導我們,末世必有危險的事,決勝之道乃在乎:培育好的心境,學會讓心駕馭環境,且誓要靠主得力,誇勝逆境,為神為己譜出信心得勝的凱歌,叫主的名大得榮耀。

我們的靈程大多從「不信」作起點,但不一定以「篤信」作終點。「我信,但信不足,求主幫助」(可9:24)正是寫照。但聖經中眾多敬畏神的信心英雄,也都曾經歷從不信、疑惑、小信、失信、有信、確信、到篤信的靈命成長之路。而信心得以被建立,往往是從如火一般的逆境試煉中被熬煉出來的。逆境往往反變成靈命成長,信心得以提升最有效的催化劑。聖經中最激勵人心,最能造就,影響後世至深的生命見證,全都是在逆境中憑信心反敗為勝的感人故事,他們演活了一台好戲,成為世界不配有的人,今天仍如同雲彩一樣圍繞激勵著我們。(來12:1)

經上記著說,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末世逆境猶如照妖鏡,照出你信仰的真情。不管你口中怎麼說,到危險的日子終於臨到你身上,你的心境—你心裡真實的光景,定必反映在你反應上,抉擇中,生活裡,騙不了人也騙不了自己。提後3章1-7節提到的,不單是外在的危險,更是教會內在的危險;不單是外邦人,更是主內的人,這才嚇人。若你看見這些事己經發生在你教會或身邊的家人中間,你不要失望、沮喪,這更証明聖經預言之準確無誤,句句定準,你對神的信實無比應更篤信不疑。

2017年,父神讓我經歷第三次癌症,我求問祂:「祢必有美意,祢想藉此又教曉我什麼功課?」天父對我説,你要學會「單單的信靠我」。因在末世中,必有危險的事:外有天災人禍,患難逼迫,教會內有假先知、假使徒、假教師、假信徒、假基督湧現去迷惑聖徒,到時迷羊必因落在驚恐中,落入仇敵迷惑的網籮中不能自拔。唯有那些已經學會「單單信靠我」,篤信不疑的人,他們不單能夠救自己,更能夠為我救其他徬徨失措的迷羊。猶如保羅的見證一樣,救己救人:因我受的捆鎖,你們就篤信不疑,無所懼怕 ( 腓1:14)。現在我癌症不單完全康復,更藉此信心得以更加堅固,如今我相信逆境必會再臨,但我更相信:父神也必助我,再邁向「篤信不疑」的更高境界,若你正在困難苦膽之中,這是送給你 2019年的新年禮物。


文@何寶生

(五)「無電」的相交 -【家的韻律】

當孩子還年幼的時候,我們常帶他們到一些有同齡孩子的朋友家中,讓我們大人相聚時,孩子們也可一起玩耍。然而,這樣的情況時有出現:我們在朋友家中的客廳剛坐下來,正享用一杯熱烘烘的咖啡,我們的孩子就會來到身邊,一臉失望,在我們耳邊輕聲的問道:「何時可以回家?」其實,他們不過想回家玩平板電腦,或看電視節目。

此後,我就加倍的提醒自己和家人,當我們在別人家中作客,或有朋友到訪,我們是整個家庭跟人團契,不容許有任何電子產品打擾我們的相交 (嬰兒監控器等除外,並無異議)。既然有人花了時間親自與我們見面,他們就要比一切的人或事來得優先,將所有的注意給予在我們面前出現的人身上,就如說聲「請」或「多謝」同樣重要,這實在是表達對他們的尊重。

我們執行「無電子產品令」是有兩個原因的。首先,電子產品多是個人玩意,使用時並不需要與人聯繫。其次,當孩子或成年人知道不能使用電子產品時,心智中的社交和創意那部份便自然活躍起來,相交也變得豐富、滿足。

我們對孩子還有進一步的要求,就是規定當有客人到來時,不以媒體作為談話的內容,這不是禁止的,但我們並不鼓勵。孩子並不擅於總結,即使他們嘗試分享電影中的一個精彩片段,他們不是記著一個簡短空洞的笑話,就是帶出一個冗長的前傳,同樣是無聊之至。當有人來到另一個人的家時,他實在是說: 「我遠道而來,為的是想用我寶貴的時間與你分享,我想認識你,你的想法,你的夢想,你對生命獨有的見地,甚或只是上星期在商店發生過的趣事。」 如果你有什麼精彩的表演、電玩、歌曲等想他們知道,簡單的一句評語如:「你得試試/看看這個,我可以給你那個網址」,那就已經足夠了。

人們常稱讚我們的孩子能夠參與成年人的交談。但事實上,像其他孩子一樣,只要有部智能電話在身旁,他們的手就會自然遊走到那裡,很快進入忘我的狀態。電子產品不是一項選擇,因為孩子需要啟迪,要在心智和情感上與現實世界接觸。當我們成年人有重要的事情要談,我們有時會讓孩子自己玩,但大部份時間,我們會讓孩子留下來,而他們也寧願與我們大人一起交談。 我們常有朋友到來,起初是不習慣孩子在旁的 (更不用說我們有五個!) ,但原來被小孩接待是個獨特的經驗,朋友都享受在我們家中渡過一個晚上。孩子表現的愛和純真,有著非常叫人釋懷的能力,我們願意人們離開我們的家時,感到被愛,得著更新。要有這樣的效果,「無電」的相交生活,就是一個最簡單不過的方法。


作者Shani Fergu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以色列彌賽亞信徒敬拜主領,熱衷祈禱及家庭牧養。她和丈夫Kobi在耶路撒冷領導耶穌以色列(Yeshua Israel)以及以色列藝術家啟動」事工,讓以色列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敬拜,培育和擴展恩賜。他們5個孩子現居於耶路撒冷。

(八)用靈傾聽 -【聆聽的藝術】專欄

一個人有聽力並不代表那人是個好的聆聽者。在舊約中,「聽見」或「聆聽」的希伯來文是shama,意思是明白和遵從所聽到的話。出埃及記24章7節有一個例子。摩西向百姓宣讀約書後,他們回答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在新約裡,「聽」這個字的希臘文是akouo,它也意味著聆聽和服從,但同時表示用信心去聆聽。神期望人聽到福音時會以信心和順服去回應,並把生命與耶穌對齊。因此不論是希伯來文或希臘文,「聽」這個字都意味著聆聽和服從。當談到聆聽神的聲音和祂的話語時,這個概念是有道理的,但這個概念怎樣適用於我們聆聽周圍的人?

每一個對話都是我們選擇主動或被動聆聽的時刻。主動傾聽或用靈傾聽,就是當聽人說話時,我們的屬靈觸覺會專注於對方,並立即為對方的說話內容賦予價值。舉例來說,在對話開始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神在這人生命中有個計劃,而這次對話將幫助我們依這個獨特的計劃了解他。這是一種簡單而極好的方式去運用我們的屬靈觸覺,幫助我們培養一顆聆聽別人的心。

聆聽是其中一個最能表達愛及帶來醫治的行動,而這也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不一定容易,但很簡單。用靈傾聽能帶來醫治,因為這種方式使我們與人建立關係,並幫助我們與人連結。當我們用「屬靈耳朵」聆聽別人時,我們能鼓勵對方,並有機會恢復對方的自我價值。用靈傾聽可以激發別人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用愛和真誠去聆聽是一種深層而真實的屬靈表現。不僅對說話的內容賦予意義,也對說話的人本身賦予意義。

當我們從魂而不是從靈去聆聽他人時,往往會發生以下幾種情況:我們無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我們很容易忘記別人的名字,及錯過更多認識及了解別人生命的機會。我們會錯過神希望透過別人教導我們的一些事情。我們會失去藉著聖靈果子去影響他人生命的機會。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從靈裡去聆聽身邊的人,我們就會錯過聽到神的機會。唯有我們願意花時間聆聽,神才會常常安排一些人出現在我們生命道路中,並使用我們去滿足他們的需要。

如果我們被問到自己是否一個好的聆聽者,很多人會說是。我們會帶著微笑,凝望對方的眼睛,並提醒自己不要東張西望或注意更加有趣的人或物。這可能是有禮貌的聆聽,但這不是用靈傾聽。下次當你談話時,嘗試問自己這些問題:

  • 我在找機會將自己的故事插入到對話中嗎?
  • 我是否試圖藉講述自己更好的經歷來勝過他人的故事?
  • 當我的朋友在說話時,我內心的對話是什麼?

事實上,我們不能同時進行內心對話,又用靈傾聽別人。當我們以這種方式聆聽時,實際上是為自己的益處聆聽。用靈傾聽要求我們專注並為對方的益處聆聽。我們會出自真誠的興趣和好奇去問對方的經歷、成功歷程和所關心的事。用靈傾聽必須把思想放慢,讓屬靈的好奇心滲透我們的思想。這種好奇心會締造熱情去聆聽。如果我們相信自己已擁有所有答案,我們永遠不會培養好奇心,也永遠不會提出對方可能需要聽到的問題。

用靈傾聽意味著我們重視對方多於我們被聆聽的需要。這是建基於滿有愛地渴望了解對方的觀點。這也意味著在那時刻我們重視別人多於自己。當我們這樣聆聽時,我們就在這行動中展示了全部聖靈的果子。


文@約翰.保羅.傑克遜(John Paul Jackson),國際基督教先知性領袖,國際溪水事工(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創辦人

憑信心啟動恩賜 喜樂敬拜是爭戰武器

12月10-11日Arise 5 創辦人榮撒卡(Ron Sawka)來港於「翻轉時刻」特會中分享。他勉勵香港要進入先知性,作為推動使徒運動的根基,而充滿喜樂的敬拜是屬靈爭戰的武器。

憑信心啟動恩賜

榮撒卡認為,當人憑信心接受耶穌,就會啟動救恩,之後也可以幫助其他人啟動。因此,正如救恩是因著信心被啟動,各種先知恩賜也可憑信心得以啟動。他提出啟動預言恩賜的四個步驟,與啟動救恩是共通的:一、明白神話語的教導或應許。「聖經說我們要相信耶穌,同樣也叫我們切慕說預言。(林前14:1)」二、神的恩典使我們有信心,並渴慕該恩賜。「我們認識到神期望我們發預言,就會渴慕預言恩賜。」三、要憑信心求,然後接受。「我們禱告接受耶穌作個人的救主,也可以求神賜下預言的恩賜,並憑信心領受。」四、宣告出來。「正如口裡宣認耶穌為主就可得救,我們領受了預言的恩賜就要說出來。」他指出:「啟動先知性是香港當務之急,先知性是使徒中心得以前進的根基。」

榮撒卡認為,神正在恢復教會到初代教會的模樣,包括使徒和先知的基礎真理。五百年前,神透過馬丁路德恢復了因信稱義的基礎真理,這個真理就再沒有離開教會。廿十世紀初,世界各地都經歷聖靈的洗,成為之後恢復聖靈恩賜的根基。他說:「使徒的特徵是時常突破、充滿神蹟、常常開門、到最困難的地方,是被差派的。先知的特徵是聆聽神聲音的。神正在祂的身體恢復使徒性和先知性,預備眾信徒進入『聖徒世代』的復興與收割。過往數百年,教會因著牧師、教師和傳福音而為世界所認識,是時候讓這個世代憑著使徒性和先知性,去認出神的教會。」

自1975年以來,榮撒卡和妻子泰迪被呼召到日本宣教,推動先知性運動,他們在東京開設「預言咖啡館」,非常受人歡迎。團隊同工分成三隊,分別負責泡咖啡,招呼客人及向來賓發預言。「我們一星期可以向七百多人發預言,他們從日本各地慕名而來,當中不少人會信主,我們會邀請他們來咖啡館星期日舉行的崇拜。我很喜歡在那裡講道,因為每次都有30-40位新來賓。」榮撒卡相信,五重職事的恢復,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在服事之中:「信徒不一定需要受很多神學訓練才可以去接觸人。」

打破公式化的敬拜

教會要進入使徒性,改變敬拜讚美的方式非常關鍵。榮撒卡走訪世界各地教會,他發現,一個教會若不願意改變固有的敬拜的模式,很難進入突破。他說:「我希望打破對讚美舊有的想法,很多情況下它並不合乎聖經。」現在很多教會有一種公式化的敬拜模式,覺得敬拜一定要由歡樂輕快的歌曲開始,然後逐漸進入到安靜緩慢的詩歌。「這是人為的東西,是靈恩運動而出的傳統。聖經沒有說過進到神的同在中一定要很安靜,這是源於我們覺得自己不配來到神面前。」

他又分享當神帶領人進入先知性敬拜,會產生兩個轉變:一是充滿喜樂,二是發現讚美是爭戰的武器。他提到,面對停滯攔阻,我們可透過喜樂去突破。「當你需要一些改變,就要開始大大的喜樂,歡呼歌唱跳舞。天國是要暴力進入的,強烈的喜樂會使我們看到神的主權!神正在興起大能的勇士,建立祂的管治。使徒中心的建立,能夠粉碎魔鬼地區性的控制、謊言和計劃。讚美時神會工作,帶領軍隊向前衝。」他建議敬拜隊跟隨聖靈的帶領,可以預備一個詩歌清單,按當下的感動開始敬拜,再尋求推進。先知性的新歌將有領人在神的同在中暢遊,並帶下爭戰的恩膏,因此不應事先計劃敬拜中每個環節。

最後,榮撒卡向香港發預言:「神對這城有偉大的計劃,我們要向她發預言。主說香港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不但作為金融中心,主正呼召你成為先知性城市,你能夠興起企業家,成為中國與外國的橋樑。你擁有外交的恩膏,預備雙方可以見面,並保持中立。你也是一個使徒性城市,將有新的東西從香港發明,突破而出。現在是你被興起及持續提升的時間!」他又特別指出,香港好像大衛面對巨人一樣,得勝只須一顆石子,因此不是倚靠勢力、才能,而是靠神的靈方能成事。「神要使用香港行大事。即使你面對外面的壓力,你仍然保存你的身分。你會解決問題、創造奇蹟!」

 

(記者林暐皓報導)

【Kingdom LIFE】毒海回航 立志服事無家者 陳家洛:「神呼召我服事街頭的人」

港島東的某條天橋,除了聚滿鴿子,更有不少無家者在此「紮營」。一個瘦削、黝黑的男人走近,熱情地向幾位無家者打招呼那人就是家洛。一旦沾染毒品,想要抽身回頭是很困難的事。曾經染上毒癮的家洛,如今已從墮落的深淵走出,決志信主,立志服事其他他一樣的淪落人。

誤交損友 沉淪毒海

家洛現為「關愛動員」等幾間基督教機構的義工,專門服事露宿者及吸毒人士等。他年少時誤交損友,在朋輩的哄誘下吸食毒品。本以為一次半次無問題,沒想到這一食便是30年。家洛眯起雙眼,回想往事:「父親在我11歲那年過身,在我的成長環境中,沒人教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家洛曾經墮入痛苦的深淵,每天活在吞雲吐霧之間:吞下的不是雲,是痛苦與掙扎;吐出的不是霧,是人性和健康。

.家洛帶同關愛動員的義工去探訪露宿者

數年前在筲箕灣公園,家洛初次接觸信仰。那時他看到有一群來自教會的人去關心那些無家者,好奇心驅使下,他主動走去接觸他們。「我覺得很好奇,他們有車有樓,有正當職業,為何每個星期一都來這個地方?我觀察了他們9個月,我不明白為何他們要這樣做,我很想認識他們經常說的耶穌。」在弟兄姊妹的關心鼓勵下,家洛赫然發覺自己不可以再過這樣的生活,想要走一條新的路。回想往事,戒毒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家洛很感激神把他從深淵裡拉回來。決志後,家洛感到很大掙扎,但仍決定主動去教會。「一個30年的吸毒者,生命一塌糊塗,其實心裡很害怕,但我不知道為何有勇氣走進教會,是聖靈不斷堅固我。初時我沒有這麼健康,比較邋遢,教會對我有很大的接納和包容。」

.家洛手上佈滿過去因吸毒留下的肝斑,他現在稱這是恩典的記號

家庭關係的復和

家洛認識耶穌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反省自己,他感到很自責,以前沒有盡過做爸爸、兒子、丈夫的責任。「妹妹『嬲』了我30年,最近才開始多聯絡,關係和好,我的妹夫是警察,他以前很討厭我,但現在會邀請我去他家,煮飯給我食。尤其我女兒,她很『嬲』我小時候曾將她放在保良局一年。今日,女兒願意叫我一聲『爸爸』,這都是神的恩典。」以前家洛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其他人,但原來所作的最傷害的是家人。「信仰幫助我最大的,是關係的和好。這是一個復和的主,以前我不明白,但一路看到的印證,令我不能否定祂的同在,能力和愛。」

家洛記得有一次全家人為他慶祝生日,他妹妹本來是拜神的,但吃飯之前她竟然不上香,看見家洛在吃小食,她竟然說,你們吃東西有祈禱嗎?「原來有好多事情不需要我開口講,她會看見。我曾經問過她如何看我的信仰,她說:『你的信仰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在你身上看到沒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發生了。』這些印證,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家洛過去常常在這裡流連,現在立志將福音帶給這裡的朋友

興起街頭傳福音文化

對於那些無家者,家洛總有一份特別的感情。「可能是身同感受吧,看到他們的同時看到曾經的自己——失去了家庭、信、望、愛。」家洛在六年前跟隨機構到街上或公園探訪。他笑稱自己一開始也不知道怎樣和無家者溝通,一路上磕磕絆絆。隨著探訪的次數增加,家洛漸漸學習到溝通的關鍵:「和無家者溝通最重要是關心、關懷,讓他們知道神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經歷了幾年的街頭福音工作,家洛也坦言:「我在街上信耶穌,在街上洗禮,但我看到教會的福音很多時候流不到街上。一些教會文化、傳統觀念攔阻了神的工作。」而神給家洛的異象,就是在將街頭傳福音的文化帶到不同的機構和教會,推動「無牆教會」。於是家洛把聚會地點遷到天橋上,更每周向無家者派發飯盒。

神也真的使用家洛的服事,如同光照進黑暗人群。「以前有個與我一起『食白粉』的朋友,我之前邀請了他很多次去公園,他推脫了我幾次。有一日他找我聊天,我拒絕他。我說,如果你想聊天,來公園吧。後來他真的來了,他一來就決志信耶穌了,而且馬上決定戒毒,今日他已經在另一個機構服事神。」

.陳家洛

(資料來源:關愛動員,記者莫嵐綜合報導)

[國度觀點] 信徒要作黑暗中的光

2018年不知不覺已經接近尾聲,回望過去一年,無論香港還是全球局勢,繼續風氣雲湧,戰亂難民、人為災難、奇蹟救援、政治醜聞,以及爭議性科學研究等事件的發生,讓人應接不暇。展望未來,你是感到前路茫茫,還是依然充滿希望?近期移民的討論又再悄悄成為熱議,離開可能並非大家真正付諸行動的計劃,但似乎我們都想藉此幻想,來獲得高壓生活下的一絲喘息。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平安,生活環境?還是我們的軟弱?但耶穌說,我們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就是選擇那上好福分,是不能被奪去。(參路10:42)

事實上,今年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我們感受到的無所躲藏的壓迫,都向一個方向指證——末後的日子近了。當耶穌即將上十字架之前,在最黑暗的日子臨近之時,祂發出這樣的呼聲:「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裏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約12:35)今日我們面對這麼多令人失望的事情時,我們選擇如何回應神的呼聲?究竟是由外面的環境決定我們裡面的信心,還是由內向外發出照耀黑暗的光?「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2)眼目定睛何處,決定了我們生命狀態如何,真正使人失卻盼望的,是裡面的黑暗。若是我們裡面的光消失了,耶穌強調,那黑暗是何等的大,離開了真正的光,才是真正黑暗的臨到。

相對中東地區信徒時刻面對死亡威脅,真正的逼迫其實尚未臨到我們,可以預料再往後的日子將有更多艱難險阻。當先知彌迦面對亞述大軍的侵略壓迫,猶大百姓難逃厄運被擄,國力衰敗,一蹶不振之時,他發出這樣的呼喊:「我的仇敵啊,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裏,耶和華卻作我的光。」(彌7:8)在士氣低迷的時刻,正是神子民起來爭戰的日子,讓我們學習將目前的困難看作練習場,拿起爭戰的武器,就是神所賜的喜樂、平安和盼望,去打這場得勝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