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教會印象調查 年青人來教會多是因朋友邀請

新店行道會Radical顛狂世代協會於4月29日發佈「Z世代教會印象調查」(Z世代教為1995年後出生者),顯示國中到大學階段的年青人第一次來教會的最大原因,都是「朋友的邀請」。至於過去穩定聚會的Z世代,不想再來教會的前兩大原因分別為:「教會的領袖或組員讓我感到失望/受傷」,及「不想整個週末都花在教會」。

這次的調查,主辦單位共抽樣921位目前正處於國中(185人)、高中(312人)及大學(424人)的Z世代年輕人。在所有填答穩定聚會的基督徒中,54.4%是第二代基督徒,37.3%是初代基督徒,他們第一次來教會的原因都是「朋友和教會的邀請」。對於第二代基督徒來說,信主的家人扮演著幫助他穩定聚會的重要角色。對於初代基督徒來說,教會活動能否引起興趣很重要,且他們較易因朋友的緣故,持續來教會。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說,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此刻,從這份調查報告的結果中可以發現,傳福音領人歸主,無論時空環境怎麼改變、實體聚會還是線上連結,「友誼」(建立關係)是從邀請人來教會,到後來他們可以留在教會、委身教會及成為傳福音的人的一大關鍵。雖然調查中也顯示,Z世代可能因著「教會的領袖或組員讓我感到失望/受傷」,而不想再來教會。這也提醒教會要更多幫助來到教會的Z世代年輕人「自己經歷到神」,建立跟神穩固的信仰關係。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雙北逾百教會RPG大會師 點燃台灣復興禱告烈火

從2019年起,復興禱告小組(Revival Prayer Group)運動在台灣教會界蔚為風潮,要在這天災頻傳、人心失喪的末後世代,點燃禱告的火,遍地築起禱告祭壇,轉化城市、國家並祝福列國。

RPG核心精神

鑒於台灣多個城市陸續組成「城市復興禱告聯盟」,惟獨台灣首善之區的雙北(台北、新北)還沒有動起來。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與台北真理堂楊寧亞主任牧師3月18日招聚北部地區153間跨宗派教會及機構、350位牧者同工,齊聚台北真理堂舉辦「雙北牧者RPG大會師」。他們宣告,未來要有至少10萬個RPG在台灣的教會、家庭及職場被建立。

北部地區共153間教會機構參與

日前跌倒負傷,仍在休養期間的楊寧亞牧師在這場聚會中首度公開露面。即便仍需靠輪椅代步,楊仍如期出席聚會。他分享,當教會和信徒習慣在牆內以主禱文禱告的時候,我們必須更多與神的心對齊,重新學習禱告。不單只是受限教會內所關注的人與事,而是放眼神的國。

即便行動不便 楊寧亞牧師依然心繫RPG

「過去台灣向非洲、新加坡、韓國及歐美國家的教會學習如何禱告,現在的RPG就是台灣教會自行發起的禱告運動!」楊分享,他在2019年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面臨「禱告小組推不動」的瓶頸。當他禱告後,毅然決定暫緩原本要按立200個教會小組長的行動計劃,因為瓶頸就在於組長和組員之間的關係「卡關」。楊決定讓8位非小組長的弟兄姊妹組成新的禱告小組,重新學習禱告。當時他們藉著靈修、彼此關心代禱、以及關心周遭的職場福音朋友。當年的復活節,他們邀請了39位朋友到教會參與聚會,到了年底,其中有28人受洗,這就是「關係導向的禱告小組」,也就是現在RPG的核心精神。

RPG從「我」開始

最近幾個月密集南來北往到各城市推動RPG運動的周神助牧師鼓勵大家:「RPG從『我』開始。」他現在除了跟教會界的漢(國語、台語、客家)及原住民牧者RPG之外,也跟家人(師母、兒孫)及打網球的球友RPG。周說,台灣教會和信徒之間需要更多的「同心合意、恆切禱告」,而且不單是教會內,更要在各個職場及家庭遍地築起RPG的禱告祭壇。

同為推動RPG運動的核心成員台灣全福會總會長曾國生分享,2020年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台灣及全球都陷入困局,不單是經濟層面、更是心靈的層面。當全球的國家都封閉國境,甚至停止實體聚會時,神帶領楊道諾牧師來到台灣傳遞「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的RPG禱告,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RPG是關係的連結

劉群茂牧師分享

士林靈糧堂主任牧師劉群茂說,有人問他,教會有那麼多禱告小組了,還缺一個RPG嗎?他跟大家說,RPG可以5分鐘,也可以60分鐘,禱告的內容包括:「感謝讚美加上禱讀聖經神的話」、「為著日用飲食(需要)禱告」,更重要的是為著「神國降臨(福音、轉化)代禱」。舉例來說,RPG的成員就可以為著「不方便」在教會公開提出代禱事項的個人隱私彼此代禱,若是當事人同意,就可以由小組長及區長等進一步關懷,這樣彼此之間的關係會更緊密。

周學仁牧師分享

大會還邀請了在新北萬里、瑞芳以及台南都有拓植分堂的基隆靈糧堂周學仁牧師分享教會推動RPG的得著。周說,現在他有90個RPG,最近他們就迫切為台灣大缺水禱告。今天他從基隆來台北參加這場聚會時,基隆還正下著滂沱大雨,但「在台灣的每個人都是生命共同體」,中南部缺水,台灣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為不分東西南北都是神的國度及百姓,每個受苦的人,神都眷顧。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盟約式關係 -【復興以色列】專欄

以色列從亞伯拉罕這一個家庭開始,成為一個民族,而神向亞伯拉罕起誓說祂會信實不變。以色列的故事是關於神恩典的故事︰賜給人不配的愛及信實。所以,一切的基礎在於神和祂的信實。當我們說神是盟約的神,意思就是,祂是信實的神。既然神是信實的,祂也要求信實——不但是對祂,也是在基督身體裡彼此持守信實。

在兩個人之間制定最古老和最確立的盟約,就是在婚姻中訂立的婚盟。婚姻是表達屬神信實的一個機會,藉著一生的委身把盟約實踐在生命當中。這同樣適用於藉著耶穌的血所立的新約。如果我與耶穌有一個盟約,你與耶穌也有一個盟約,那麼你和我就因這盟約而連結。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就可以採取盟約式的忠誠態度彼此相待。

那麼如何成就此事呢?我們首先把愛和恩典延伸到所有人,就像耶穌所做的。但是一段關係並未開始,直到對方同樣以信任回應這愛和恩典。當我們不斷向別人證明,他們的蒙福和成功對我們來說是優先的 —— 有時更甚於我們自己的成功,信任就建立起來(腓2:3)。一旦建立了信任,就必須有意識地發展忠誠。但這需要時間:沒有人會認為一個人在結婚幾週後就能表現出顯著的忠誠度!

正是在這個階段,我們實踐盟約的兩個主要原則:對人忠誠也持守著正直。我們還必須學習用話語溝通來建立信任。我們「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也確保每個字都是「造就人的好話」(弗4:29)而沒有任何閒話;「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

最後,這持久顯出的忠誠會為合作建立一個基礎,並在多年後成為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見證;這樣的見證將會增加事工及其領袖所持的立場與教導的可信度。然而,盟約式關係的真正「潛力」,將會透過世代承傳見證到它的圓滿。

當我們按著盟約式原則去追求及建立關係,這些關係很自然連帶在事工關係中,使我們彼此的肉身及屬靈孩子也產生盟約式的連結。這些孩子成長時將會有著藉上一代在生命中顯明的原則,包括彼此相愛、有恩典、信任、忠誠、承擔和合作。如果這些做對了,下一代將願意承繼父母已開始了的關係,目的是為向下一代顯明相同原則。隨著每一代人過去,直到耶穌再來,基督的身體會因著對盟約式連結有共同的理解而有越來越大的合一。總括來說,盟約式關係可以用這個簡單的公式來概括:

盟約式關係 =(你的成功 + 我們的共同進退)+ 世代承傳

(本專欄完結)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一位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國際 (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受召服事兒童 讓愛除去一切恐懼

每年舉辦的「MEBIG研習會」都讓許多服事兒少族群的台灣教牧同工從中充電、重新得力。今年3月5-6日在台南北門長老教會舉辦的研習會中,內越努牧師(日本北海道札幌愛鄰教會主任牧師)率領團隊透過課程、信息、有趣的破冰、見證故事,裝備與會者明白「讓朋友全然改變的秘訣——諮商協談」。

內越努綜合兩天的課程強調,當與孩子談到他的錯誤和罪的時候,需要特別謹慎,關鍵在於孩子是否對教牧者有「信任」,因為協談著重於關係的深度。此外,若發現孩子有受虐的狀況,或是孩子自己分享出來,都必須報告教會的主任牧師,不應自己處理,也不要輕易承諾孩子會完全保密。因為許多時候老師或輔導不一定能夠有權柄或能力處理這類的問題,必須由教會的屬靈遮蓋介入。

內越努在最後一堂課以「神聽了少年的禱告」為題分享信息,他引用創世記21章8-21節,談到夏甲經歷了三個階段:一、夏甲的眼睛被遮蓋、蒙蔽,甚至看不到井水。好比現代的我們,也可能因著許多傷心的經歷或關係的傷害,以至於眼睛看不見神的預備與祝福。二、神聽見童子的聲音,在17節的經文中,重點在於神聽見童子的聲音,當生命發出聲音、要求幫助、表達需要有人瞭解他的時候,神總是會聆聽和回應。三、神對夏甲說話,她的眼睛就明亮。

內越努引用最後一點呼籲,無論在服事的任何景況,神都了解、明白一切,祂要每個人都經歷「愛將一切懼怕除去」的力量。因著夏甲愛孩子,所以神將她的恐懼除去;因著教牧者服事下一代的熱情與愛,一切服事的恐懼都要被除掉。「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彼前三9)內越努勉勵與會者,每位服事者的生命都會經歷許多基督的恩典,而這樣的恩典要成為回應呼召的確據,無論景況如何、服事的生命如何,都定意要跟隨主。

內越努牧師牧養的愛鄰教會在去年7月正式建立新會堂,共有7棟房子、內裝是3000坪大的地方。他深信,因著該教會將孩子事工放在最優先,而有這些祝福。他們也使用這樣的地方祝福許多兒童,例如:在日本的學校會規定不可以在走廊上奔跑,但在愛鄰教會,會鼓勵孩子盡情奔跑,所以也常在當中看到許多孩子的笑容,也因此,孩子們就在輕鬆的環境中認識信仰、經歷神。

.愛鄰教會走廊的牆壁創作——「創世記中的七天創造」。擷取自內越努牧師臉書
.愛鄰教會走廊的牆壁創作——「創世記中的七天創造」。擷取自內越努牧師臉書

內越努牧師分享一段見證,在該教會的一層樓裡,特別邀請孩子一起在牆上噴漆作畫,主題為「創世記中的七天創造」,原本要孩子們在牆上作畫,總難免會擔心美觀、畫得好不好看。但是他和美術老師討論後,認為可以嘗試看看,沒想到孩子們作畫的最後,就由美術老師用噴漆將整層走廊改造成非常有生命力的一幅畫,成為兩個世代共同打造的一幅榮美作品。

北門長老教會鄭育智牧師認為,與其說要「教育」下一代,更貼切的說法應是「養育」,意思就是不只給予信仰教育,而是全人的牧養。當學業成績與屬靈生活相提並論,家長如何為孩子選擇?有些家長可能在考試期間對孩子活動的取捨就選擇不要去教會,或不用去服事,久而久之,這樣的價值觀深入在孩子心中,自然就覺得委身教會、敬畏神並不是那麼的重要。除了活出敬畏神的榜樣,鄭育智認為家長必須讓孩子明白如何排列優先順序,並且要了解在學校獲得知識不只是為了未來的學位、經歷,也因為這樣的忠心也是一種敬畏神的方式。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報導)

[國度觀點] 宣教新路向:匯聚與合一

羅恩·博漢謨(Ron Boehme)所撰寫的《第四波宣教浪潮》(THE FOURTH WAVE),提出近代的宣教浪潮已經到達第四個階段,其中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信徒的高度參與——所有信徒都是宣教士。在今日網絡科技高度滲透的年代,不但人類的溝通方式被改變,人生價值觀也遭受巨大的翻轉,「打卡」、KOL(網絡紅人紅)、Youtuber、電競等網絡用詞已成為日常化詞彙,每個人似乎都有機會成為「名人」,甚至迅速致富。這種屬世的網絡潮流是否也在悄悄影響著屬靈事工的運作?網絡時代既驅動信徒看見媒體宣教的新形態,也令「我能夠」的心態在信徒群體蔓延,尤其使年青人的心分散,機構各自為政,致使大量花費人物財力製作的新媒體資料未能達到應有效果,就淹沒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之中。

「新媒體興起令宣教變得輕鬆容易了」的思維模式,令眾信徒群體誤以為掌握新媒體,就是掌握了強大的傳福音「武器」。然而這只不過是仇敵施行的又一分離計謀。科技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在不斷拉大。個體之間愈加明顯的獨立,令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往往也使心門更難以攻破。博漢謨在提出第四波宣教浪潮時,也提到創新科技與關係佈道等方式同等重要。人心真正需要的,仍然是群體中經歷真實的關係與愛,無論是為未信者,還是主內服事者,預備合一的群體和屬靈的「家」同樣重要。

「我另外有羊……我必須領他們來……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十16)今日人人都能成為宣教士,意味著人人都能參與宣教,建立關係,合成一群,同心聆聽大牧人的聲音,共同成就神的工作。近期,匯聚(Convergence)的呼聲開始在各處的信徒群體中湧現。去年9月,「國際禱告殿」(IHOPKC)及「回家」聚會的歷史性匯聚,彼此成就了神的預言,並誕生新的運動異象。今年1月,禧福協會接手「八福匯」大樓,在佐敦匯聚眾多服事不同群體的機構及教會,為要成就神的「屬靈超級市場」。「EKKLESIA」及職場教會小組的興起,就如同神要聚集一群群的基甸團隊,因著耶和華沙瑪的同在及非凡合一的靈,擊打米甸人如同一人。信徒的合一與匯聚,才能在今日瞬息萬變的時代,發揮協同效應,成就天國事業。

IHOPKC最後一屆Onething特會 重回愛神愛人核心

國際禱告殿(IHOPKC)宣佈, 2018年末的第19屆Onething特會將會是最後一屆。

去年年底,IHOPKC總監畢邁可(Mike Bickle)在網誌以英文撰文,並翻譯成中文及韓文,宣佈決定及原因。「正值我們第20週年晝夜不停的禱告,我們的高層領袖團隊一致同意在接下來的這幾年當中,暫停我們的年度特會、其他的項目和活動。」他又說,「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將是我們最後一次的Onething特會。」關於暫停的原因,畢邁可指:「我們需要花時間來打造與神更深刻的連結,在強健樸實的家人環境當中,重燃對耶穌和對彼此的渴慕和熱愛。我們盼望建立更深刻、活潑的靈命,領受並分享耶穌榮美的深刻啟示,並且帶著復甦的愛來唱新歌。」他們認為有必要將注意力轉到關係上,強調對神垂直向上的愛與彼此深切相愛的需求必須對等。現在是一個必須「重新開始」的時刻。

自9月IHOPKC及回家團隊歷史性的「匯集」(CONVERGENCE)後,IHOPKC被華人家人之間深厚的關係和愛所激動,自覺IHOP的家人關係需要進深。畢戴安師母(Diane Bickle)表示:「神使用華人喚醒了我們。他們受逼迫、被家人拒絕、被監禁、在折磨和激烈的苦難中建立了堅實的兄弟姐妹關係,仍然互相遮蓋。」她認為,IHOPKC是時候更深地發展家人關係,慶賀神在大家身上的作為。

早前IHOPKC已宣佈,今年的特會將不會列出講員名單,讓參加者的目光轉向耶穌。本次特會中,丁恩‧布里格斯(Dean Briggs),陳恩藩牧師(Francis Chan),戴冕恩(David Demian)及其他講員到來輪流分享及禱告,與IHOPKC團隊一同站立,迎接改變時刻。畢邁可說:「我們必須用家庭的模式來思考,而不只是一群宣教基地裡的代禱者,或是特會事工的人員。」

IHOPKC團隊曾在2008及2009年到訪香港,舉辦「Onething活出專一特會」,呼召一代青少年全心愛耶穌,進入分別為聖的生活方式,甚至成為利未人事奉神,並為亞洲的敬拜禱告運動建立了根基。

(來源:IHOPKC網誌Charisma News,2018年11月及2019年1月12日,Vasco Lam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教會都要更重視愛神愛人,多於事工。

與神的關係並非儀式 讀經助明白聖經藍圖

漢語聖經協會(漢協)在2018年12月29日於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行讀經講座,講題為「火煉後的新生——《以斯拉記》研讀」。漢協總幹事郭罕利博士帶領與會者聚焦以斯拉記回歸子民面對的挑戰,神在當中的作為及給當代信徒的信息。講座後,漢協隨即舉行2019全年讀經計劃起步禮,推動各教會循三條聖經故事主線,有系統地讀經。共有十多位牧者領袖參與起步禮,用砌圖象徵透過讀經,明白聖經整幅的圖畫。

講座中,郭罕利首先綜述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及以斯帖記三卷書的脈絡和時代歷史背景。當時,神所揀選的以色列民被外邦人滅國,被擄到巴比倫,不再活在自己的文化中,聖殿被毀,對神的信仰被挑戰。失落了神子民的身分,使他們當中有些人開始反省信仰、整理經卷,不再倚靠外在的禮儀及神的聖殿作為信仰的根基。郭指出:「當虛假的信仰幻滅,真實的信仰開始誕生。」郭又解釋,在猶太人的舊約中,以斯拉記及尼希米記是一卷書,有學者相信它們在基督教的時期才被分成兩卷。「兩卷書由兩個作者所寫,引證了神會信實地讓祂的子民回歸。」而當中帶出了三個使命:重建聖殿、建立神的子民及建造城牆。

第一批子民回歸,是因為神激動波斯王居魯士和首領的心,成就了耶利米書24章及29章的預言,不是出於人的安排。回歸的會眾決定先恢復敬拜、與神的關係,之後才開始建殿。他們明白內在的關係比外在建築物更重要。其次,他們也不與信仰有參雜的當地人合作,因為敵人的示好並不可靠。後來,雖然亞達薛西王阻止聖工,神差派先知哈該及撒迦利亞鼓勵他們,至終聖殿得以完工。郭罕利認為:「回歸的會眾見證了,神的工作即使暫時受阻,最終仍成就。」第二批子民在亞達薛西時期回歸,神的恩手幫助以斯拉。然而,他們當中許多人與外族人通婚,背棄了神的約,與「行可憎之事的人」混雜。以斯拉教導人服從神的律法,叫他們因神話語戰兢,離棄外邦女子。郭指出:「當神的話光照我們生命的光境,會叫我們醒悟過來,從而作出改變。」

以斯拉記提醒今天的信徒,作神的聖工要有純全的信仰,才可以向不信的世界作有力的見證。神的話語大有能力,能使君王與人的心覺醒。郭罕利博士指出,首要之事不在於物質、經濟和政治的重建,而是恢復對神正確的敬拜,並要教導和遵行神的話。

 

(記者林暐皓報導)

(八)用靈傾聽 -【聆聽的藝術】專欄

一個人有聽力並不代表那人是個好的聆聽者。在舊約中,「聽見」或「聆聽」的希伯來文是shama,意思是明白和遵從所聽到的話。出埃及記24章7節有一個例子。摩西向百姓宣讀約書後,他們回答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在新約裡,「聽」這個字的希臘文是akouo,它也意味著聆聽和服從,但同時表示用信心去聆聽。神期望人聽到福音時會以信心和順服去回應,並把生命與耶穌對齊。因此不論是希伯來文或希臘文,「聽」這個字都意味著聆聽和服從。當談到聆聽神的聲音和祂的話語時,這個概念是有道理的,但這個概念怎樣適用於我們聆聽周圍的人?

每一個對話都是我們選擇主動或被動聆聽的時刻。主動傾聽或用靈傾聽,就是當聽人說話時,我們的屬靈觸覺會專注於對方,並立即為對方的說話內容賦予價值。舉例來說,在對話開始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神在這人生命中有個計劃,而這次對話將幫助我們依這個獨特的計劃了解他。這是一種簡單而極好的方式去運用我們的屬靈觸覺,幫助我們培養一顆聆聽別人的心。

聆聽是其中一個最能表達愛及帶來醫治的行動,而這也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不一定容易,但很簡單。用靈傾聽能帶來醫治,因為這種方式使我們與人建立關係,並幫助我們與人連結。當我們用「屬靈耳朵」聆聽別人時,我們能鼓勵對方,並有機會恢復對方的自我價值。用靈傾聽可以激發別人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用愛和真誠去聆聽是一種深層而真實的屬靈表現。不僅對說話的內容賦予意義,也對說話的人本身賦予意義。

當我們從魂而不是從靈去聆聽他人時,往往會發生以下幾種情況:我們無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我們很容易忘記別人的名字,及錯過更多認識及了解別人生命的機會。我們會錯過神希望透過別人教導我們的一些事情。我們會失去藉著聖靈果子去影響他人生命的機會。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從靈裡去聆聽身邊的人,我們就會錯過聽到神的機會。唯有我們願意花時間聆聽,神才會常常安排一些人出現在我們生命道路中,並使用我們去滿足他們的需要。

如果我們被問到自己是否一個好的聆聽者,很多人會說是。我們會帶著微笑,凝望對方的眼睛,並提醒自己不要東張西望或注意更加有趣的人或物。這可能是有禮貌的聆聽,但這不是用靈傾聽。下次當你談話時,嘗試問自己這些問題:

  • 我在找機會將自己的故事插入到對話中嗎?
  • 我是否試圖藉講述自己更好的經歷來勝過他人的故事?
  • 當我的朋友在說話時,我內心的對話是什麼?

事實上,我們不能同時進行內心對話,又用靈傾聽別人。當我們以這種方式聆聽時,實際上是為自己的益處聆聽。用靈傾聽要求我們專注並為對方的益處聆聽。我們會出自真誠的興趣和好奇去問對方的經歷、成功歷程和所關心的事。用靈傾聽必須把思想放慢,讓屬靈的好奇心滲透我們的思想。這種好奇心會締造熱情去聆聽。如果我們相信自己已擁有所有答案,我們永遠不會培養好奇心,也永遠不會提出對方可能需要聽到的問題。

用靈傾聽意味著我們重視對方多於我們被聆聽的需要。這是建基於滿有愛地渴望了解對方的觀點。這也意味著在那時刻我們重視別人多於自己。當我們這樣聆聽時,我們就在這行動中展示了全部聖靈的果子。


文@約翰.保羅.傑克遜(John Paul Jackson),國際基督教先知性領袖,國際溪水事工(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創辦人

連續14年糖果屋創意比賽 鬆動台西福音硬土

台西靈糧之家,雖然地處廟宇林立的雲林縣台西鄉,卻連續14年舉辦糖果屋創意比賽。今年比賽於12月16日在台西國中禮堂舉行,數百名的家長帶同孩子報名參與,用餅乾、糖果建造糖果屋,享受家庭之樂,主責的吳宏泰牧師說:「用糖果、餅乾蓋房子很好玩,家人感情更融洽,現已成全鄉文化活動,更是傳福音的管道。」

今年的比賽是以家庭為單位報名,因為參加的人數比以往更多。家長跟孩子逐一拆開桌上的餅乾、糖果,發揮創意組裝糖果屋。對於糖果屋創意比賽活動內容,吳宏泰說,他們是偏鄉小教會,當初一開始就是設定營造家庭文化。用糖果、餅乾蓋房子其實很好玩,因著是全鄉活動,5所國小、2所幼稚園及1所國中的學生都參加,很多父母平日忙於工作,難得有機會跟孩子同樂,第1年就來了500多人,如今得借用可容納700人的國中學生活動中心才夠用,並且共動用約100位工作人員,其中有一半是教會外的志工朋友。

台西鄉公所登記在案的廟宇數破百,鄉內文化活動幾乎全跟廟宇相關,廟宇透過八軍將、遶境活動加強信念,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教會被邊緣化,有必要營造一種跟家連結的新文化活動。創意糖果屋比賽把教會文化包裝進去,有詩歌敬拜,有年輕人街舞,也有信息短講,透過聖經真理述說家庭問題的解答。因著每次糖果屋活動都要招募許多志工,教會更能跟這些未信主的志工建立關係,跟進關懷。台北、新竹、嘉義等地多個教會都派員來台西學習糖果屋創意比賽佈道模式。

「以前去村民家探訪,都會特別交待別說我是牧師或教會的人,但現在關係打開了,遠遠看到我就說牧師來了。」吳宏泰說,因為當地很多人打漁、養蚵,很容易發生意外。過去的人對教會很畏懼,當他去探訪,若有人跟教會接觸,長輩就會罵,「若不拜拜,難道不怕家裡會發生什麼惡事麼?」但當糖果屋創意比賽舉辦了8、9年後,如今他去探訪,村民不再害怕,一走到家門口,就高喊「牧師他們來了」,氣氛大不同,顯示教會跟村民的關係打開了。

除了糖果屋創意比賽,為營造家庭氛圍,教會每年還會舉辦母親節做蛋糕活動,把做好的蛋糕原型及彩色鮮奶油,給學生著色送給自己母親;父親節則辦親子闖關活動,親子透過好玩闖關遊戲同樂,親子關係更親密。吳宏泰強調,台西以前是未成年媽媽最多的地方,很多人在家庭中受了傷害,教會進來這裡就是要恢復人對家庭的情感,經營家的關係。為營造教會如同一個大家庭的氛圍,當同工從學校畢業,他就會帶著同工跟全家人一起去渡假,感受家人關懷與愛的溫暖,讓教會真實地成為一個家,成為祝福台西這塊土地的管道。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11.11祈禱會 祝福這城.祝福家庭

11月11日,「祝福這城.祝福家庭」祈禱會於政府總部添馬公園露天劇場舉行,約有200多位弟兄姊妹出席,同心為政府、房屋、家庭、夫妻及親子關係五方面禱告守望。祈禱會由甩石行者及以勒基金主辦,甩石行者執行長陳慧貞牧師主領祈禱會,以勒基金陳歐陽桂芬總幹事(陳太)分享禱告心得。會中亦有禧福協會的天國耆兵表演敬拜舞蹈及讚美操協會(香港)港島東區的夫婦表演讚美操。

陳太鼓勵與會者透過禱告,以神的話語取代城市中一切的問題。「負面的說話說四句就好,之後就要禱告。我們要得著仇敵的城門,不讓牠進入這城市。」她認為,任何國家都需要興起美言者,好像迦瑪列一樣,平息爭議的風波。我們可以認同正直人的禱告,宣告神的話語。她祝福與會者得著聖靈的大能,有足夠的心力禱告,並要成為蒙福的代禱守望者,禱告層面要不斷擴展,香港要成為守望全世界的城市。

陳慧貞牧師帶領與會者為香港房屋問題禱告。她指出香港基層家庭居住劏房的嚴重性,求主賜下智慧給予香港的掌權者,讓他們可以解決房屋問題。與會者同心禱告,祈求主釋放香港的土地,幫助香港建造房屋,地產商及有地的人要顧別人的事,讓市民有安居之所。

大會其後為家庭中的長者、夫妻及親子關係禱告。禧福協會的天國耆兵表演敬拜舞蹈,代表長者也要起來敬拜神,為這城禱告。基督徒的婚姻要彰顯神的臨在,成為在山上的城,香港的見證,讓人看到出路。親子方面,家長要教導孩童認識真理的主,照顧孩子心靈的需要,使他們心中有力量,又求神使恩言充滿家庭。大會以吹角作結束,願天國的管治和家庭價值觀臨到香港。

(記者林暐皓報導)

斷開青少年成癮連結 重塑生命價值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於11月2日舉辦「青少年與成癮」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及晨曦會同工分享主題信息和見證,幫助教會輔導同工、弟兄姊妹,認識青少年網路成癮、藥癮、毒癮,以及如何治療與輔導,特別是網路遊戲成癮問題嚴重,更是研討會關注重點。

對於青少年成癮原因及影響,喬美倫老師(靈糧教牧神學院副院長)指出,青少年是價值觀成型的時間,藉由拒絕父母來界定自己,進而脫離跟家庭父母關係的連結,他需要重新找到一個新的連結,卻可能找到錯誤的人或物連結,導致成癮。「錯誤與人連結,可能帶領他進入抽菸、打電動、吸毒、輟學等不良生活行為。」喬美倫說,青少年因大腦發育不健全,難以拒絕外界的誘惑,特別是自己身體及性的好奇,接觸到色情、網交、把妹、窺探;男生更可能因著沒有哥哥、父親陪伴來帶領進入男人世界,產生錯誤同性情慾化的連結,變成同性戀者。藉由打破錯誤的關係連結,重新建立新的關係連結,才有機會恢復正常的生活。

如何幫助青少年擺脫網路遊戲成癮?喬美倫認為,政府可以比照韓國在2011年推動「灰姑娘法」,規定午夜12點到隔天清晨6點遊戲公司不得讓未滿16歲的青少年用戶玩遊戲,另設青少年網路夢想村及2萬名專業諮詢師,提供心理諮詢,以降低青少年手機成癮人數;另外家庭、教會可以幫助青少年砍斷網路遊戲舊連結,產生與神新的連結,重新界定自己,找到未來的盼望。

關於如何尋找新的連結,喬美倫又播放一段謝智謀老師(台師大教授)的影片,介紹他在學校教授的獨處課、冒險治療課程。獨處課是帶學生上山,在無手機、電器干擾下,獨自過日子四天三夜,重新找回自己生命的意義;冒險治療則是帶著學生登山、划獨木舟,治療內心傷痛,告別過去,找到自己的優勢,展望未來,重新過日子。

「對於重度網路遊戲成癮的孩子,絕對不能立即拔網路線!」政大廣電系教授黃葳威老師強調。孩子叛逆,父母親友的高壓要求,反而造成孩子反彈。父母應承認自己與孩子親子間的連結斷裂,認罪悔改,花代價重新陪伴孩子,帶孩子走出戶外或安排活動,轉移對網路的注意力。同時要對孩子有同理心,因為孩子看東西及事物的角度跟大人很不一樣,父母不用跟孩子一起打線上遊戲,但要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喜歡做什麼,幫助孩子分辨過濾交往對象,劃好界線,不讓孩子遇上報紙社會新聞版面上的網路色狼性侵、暴力攻擊的惡事。父母幫孩子重新找到人生方向是很重要的,有了方向及目標,就比較不會重蹈覆轍。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國度1分鐘(61) – 解夢的5個關鍵步驟

+按圖放大

解夢的5個關鍵步驟

解夢的基礎

  1. 神盼望與我們對話。

    人躺在床上沉睡的時候,神就用夢和夜間的異象, 開通他們的耳朵,將當受的教訓印在他們心上 ,好叫人不從自己的謀算,不行驕傲的事〔原文是將驕傲向人隱藏〕, 攔阻人不陷於坑裏,不死在刀下。(伯33:15-18)

  2. 我們與神的關係。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 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路11:11-13)

  3. 神擁有一切夢的答案。

    他們對他說:「我們各人做了一夢,沒有人能解。」約瑟說:「解夢不是出於神嗎?請你們將夢告訴我。」 (創40:8)

[su_youtube url=”” height=”340″]

解夢的5個關鍵步驟

  1. 與神建立關係,與聖靈持續的對話。
    1. 將你的夢帶到神面前,祈禱求問祂:
      • 神要透過夢境說什麼?
      • 為什麼給我這個夢?
      • 神正在我的生命中做什麼?
  2. 找出夢境的焦點人物
    1. 夢的焦點:我是所有情節的中心,不可或缺。 夢是關於我的。
    2. 夢的參與者:我是夢的一部分,將我抽離夢境,情節並不會分崩離析。 夢是關於我所身處的群體,要為他(們)代禱。
    3. 夢的旁觀者:我只是在觀察這個夢,對情節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夢是給影響夢的情節的關鍵人物,要為他(們)代禱。
  3. 理解夢的主線情節:用一兩句說話總結整個夢
    1. 例子:你正在散步,並且碰到一個身穿白衣,幾乎要發光的陌生人。他給你一卷書,說這是給你閱讀和保管的。當你接過書卷,你立即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體育場的中央舞台上,並且你周圍有一群人。
    2. 這個夢的總結:我遇到了某人給我某件物品,然後我在別的地方。
  4. 將細節融入到解釋之中
    1. 細節與焦點人物或主線情節的關係
    2. 明白夢的整體解釋後,將細節拼湊一起作為增潤
    3. 解夢過程遇到困難可能是過分注重某個細節
    4. 按照聖經該事物的象徵意義或聖靈的啟示解釋夢境
  5. 解夢叫人敬拜神
    1. 解夢使信心在人裡面興起,使他們的心向神敞開,使人發現神正在生命中運行並關心他們,他們將見證祂的大能和計劃,激發作夢者和周圍的人敬拜神
    2. 解夢使尼布甲尼撒王由驕傲轉為敬拜獨一的真神。

      我樂意將至高的神向我所行的神蹟奇事宣揚出來。 他的神蹟何其大!他的奇事何其盛!他的國是永遠的;他的權柄存到萬代!(但 4:2-3)

夢的三個不同來源

  1. 來自仇敵的夢
    1. 往往是噩夢,帶有強烈恐懼或邪惡感覺,令我們不能行在信心中。它也可能是個謊話,把我們與神分開
  2. 屬魂的夢
    1. 我們知道、期待、感覺熟悉、想到或強烈地渴望的東西會在夢境中實現,是自己所促使作的夢(耶29:8-9),也可能是思想營壘,會產生不好的果子
  3. 來自神的夢
    1. 符合聖經,神的性情和屬性;
    2. 結出好果子;(雅 3:14-17)
    3. 指向耶穌;(啟19:10)
    4. 充滿色彩和光芒,清晰而印象深刻。

 

(資訊來源:莊.多馬,溪水國際事工總幹事(John E. Thomas, 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Kingdom LIFE】青木瓜汁營商宣教 改變沖繩破碎家庭

近期,各色各樣的市集在香港遍地開花,「行開市集」的朋友們是否留到有一支來自沖繩的青木瓜汁?原來這個主打青木瓜汁的品牌Forever Bride背後有一個從神而來的異象——餵養沖繩的兒童及修補破碎的家庭。今期Kingdom Life訪問了這個沖繩的兒童事工及品牌創辦牧師,了解神如何帶領他們透過營商,支持神國工作。

嚴重的家庭問題

.日本沖繩

沖繩風光如畫,是廣為人知的渡假勝地,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根據日本總務省2014年的人口調查數據,沖繩縣是全日本離婚率最高的地方。當地許多人很年輕就結婚,生子後很快離婚再婚的個案也不少。在新家庭中,這些來自上一段婚姻的孩子容易被漠視。有些後父不容許這些孩子和他們現在所生的孩子同桌吃飯。即使一家人到餐廳吃飯,後父會丟下這些孩子在餐廳門口等他們吃完。沖繩很多小孩子在這樣複雜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食物上都未必得到飽足,更遑論家庭溫暖,據統計,沖繩每3個小孩子就有1個面對家庭暴力問題,身心靈都受到傷害。

服事兒童的異象

.砂川和美師母

Forever Bride創辦人砂川和美師母分享,15年前,她在沖繩開始自己的飲品公司,直到10年前,神在夢中給她異象:「我看到很多小孩子,他們心中有鬱結,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們表達。」後來她發現,很多來自破碎家庭的小孩子,每天只能吃一餐,就是所讀小學所提供的午餐。他們的家人不會給他們提供早餐和晚餐,因此常常挨餓。原來即使在日本這樣的文明國家,在沖繩還有很多小孩子缺乏營養。神就是這樣透過一個異夢,呼召砂川和美去服事這些兒童。4年前,她就用自己飲品公司的資金,開辦了兒童食物銀行事工。由舉辦興趣班開始,在下課後提供食物給小孩子。她由一星期開放三天,漸漸擴展至每天開放。事工地點取名Kodomo Café,避免了「食物銀行」這種扶貧機構的標籤。砂川和美解釋:「我們不能叫做食物銀行,以免其他小孩子覺得只有很窮的小孩子才可以來。」Kodomo Café成為小孩子聚集的地方,讓他們一同讀書學習,或做義工,並且在基督裡找到盼望。然而,營運這種兒童事工需要的資金從何而來呢?

.Kodomo Café的孩子

從神領受青木瓜汁配方

數年前,砂川和美自覺身體開始轉差,於是就向神禱告,給她一種能讓身體變得健康的飲品。神再次透過異夢,賜給她青木爪汁的配方——運用沖繩的青木瓜、四季桔、生薑、艾草、蘆薈等食材,製成營養豐富,容易被身體吸收的飲品。她將青木爪汁給人試飲,反應都很正面。沖繩很多人有酗酒問題,當某項健康指數超過10度就會有健康問題。她遇到一個指數已達9度的人,一個月喝了六支青木爪汁後,指數已降至5度。而有一位患有癌症和高血壓的病人,醫生說他只有兩個月的壽命。他喝了青木爪汁8個月後仍然在世,還可正常進食。神對她說,很多人會買這青木爪汁,產品收入可以用來資助兒童工作,因此她將售賣青木瓜汁收入用作營運Kodomo Café。

神的愛醫治眾多家庭

Kodomo Café運作了2年多,超過30個小孩子來這裡認識耶穌,再向父母傳福音,結出了不少美好的果子。有父母改變了,不再吸煙。甚至有父母交出刀和槍給她,說他們決定放棄暴力。不少來到Café的孩子本來只能用粗口溝通,砂川和美說:「即使他們喜歡你,他們只會用粗口罵你,甚至打你,因為這是他們從家中學來的,並不知道有其他的表達方式。」有一些孩子被家暴,本來不能原諒父母。當他們相信了耶穌,禱告了一段時間後,願意放下仇恨,原諒父母。有一個男孩非常恨父親每晚打他,甚至想殺死父親。他來了Café一年,開始禱告,學習愛和原諒父親。然後突然有一日,他的父親決定,從此晚上10點就睡覺,不再深夜酗酒及打他。

在港工作多年的日本姊妹加藤宮子被Kodomo Café所作的工作感動,神呼召她成為Forever Bride在香港的代理人,除了推廣這個健康的青木瓜汁飲品,透過營商方式為事工籌募資金,更向香港教會及信徒傳遞沖繩的屬靈需要,常常帶領香港短宣隊到Kodomo Café服事,見證神醫治與改變下一代的大能彰顯。

.加藤宮子在觀塘市集向人介紹木瓜汁

Forever Bride

(記者林暐皓報導)

讓夢帶領你更親近耶穌 -【夢教室】專欄

每個人認識耶穌的故事都是獨特的,天父帶著我們進行精彩的冒險,使我們更多地認識祂是誰。一切的夢都是叫人更親近耶穌。無論你是誰,有怎樣的過去,我們與耶穌更深的親密關係都包括以下的共同點:

耶穌是門

耶穌是通往神的唯一門戶。關於夢、異象、預言服事、神蹟或任何超自然現象,唯一安全的起點就是耶穌。一切都從與耶穌的關係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祂身上,我們所有的屬靈活動都會引導我們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

神會說話

我們所服事的神是一位說話的神。祂稱自己為「道」,所以我們自然可以認為神喜歡說話!神是關係的神。祂不是在尋找機器或奴隸,而是尋找朋友(約15:15)。

降服和改變

當神介入我們的生命時,祂不會讓我們毫無改變。我們透過聖靈經歷到超自然的活動,是為了使我們更像耶穌。當我們聽到祂的聲音時,唯一恰當的回應就是降服於祂的旨意並改變我們的生活,以便我們與祂的啟示對齊。我們不是被迫或像奴僕而做,而是作為關心祂的心意並明白到祂是生命嚮導的回應。祂對於如何生活的想法將比我們的好得多,所以我們跟隨祂。

通過夢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神說一次、兩次,世人卻不理會。人躺在床上沉睡的時候,神就用夢和夜間的異象,開通他們的耳朵,將當受的教訓印在他們心上。」(約33:14-16)神如何透過夢說話?我們是否可以透過夢聽到祂的聲音,親近祂?

在創世記15章中,神與亞伯拉罕立約,並預言以色列會下到埃及。為了將這些事情傳達給亞伯拉罕,祂用了一個夢。第12節說,當神對他說話時,亞伯拉罕「沉沉睡了」。亞伯拉罕是我們信心之父,是聖經中第一個稱為神的朋友的人,在關鍵時刻,神用夢與他說話。創世記是起初的書,是神與人的關係最初的記錄。

創世記中的美麗故事中,夢發揮了重要作用:亞比米勒夢見亞伯拉罕(創20);在別是巴,神在晚上向以撒顯現(這可能是一個夢;創26:23-25);雅各在伯特利做了一個夢,他看到神,並得到了與他列祖同樣的應許(創28:11-22)。

當神告訴他如何增加有紋的、有點的、有花斑的羊群時,雅各在夢中獲得了財富策略(創31:10-13);在夢中,拉班被警告不要傷害雅各(創31:24);約瑟發了兩個夢,在獄中至少解釋了兩個夢,並解釋了法老的兩個夢(創37:5-10, 40:5-19, 41:1-36)。

有趣的是,神賜給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應許,是我們信心的基礎,是神在聖經中經常引用的應許,都是在夢中賜給他們的。夢不是神說話唯一的方式,但即使快速看一下創世記,也會發現那是祂說話的重要方式。

回應神的夢

既然神選擇用夢與我們交談,該如何回應呢?如果我們做以下三件關鍵的事情,我們將開始在夜晚認出祂的聲音:

  1. 按照聖經的觀點看待夢;
  2. 重視夢;
  3. 期待神用夢與我們說話。

我們會因此發現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找到的東西。我們與神的親密度會增加;會越來越認識祂,我們會發現,夢是祂吸引我們更接近祂的方法之一。


文@莊.多馬,國際溪水事工總幹事(John E. Thomas, 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教導預言服事、解夢和神的國度。)

你與神的獨特旅程 -【夢教室】專欄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神進入了我的生命,一切都改變了。侵蝕神賜給我的恩賜的黑暗和恐懼逐漸退去,我邁向自由,與神親密同行的旅程。我開始在夢中聽見神,看見異象,有特別的「預感」,能感應他人的感受。這些改變在短時間內發生。

在我遇見耶穌後不久,約翰.保羅.傑克遜前往我的教會講道時,談及我們的信仰,要仰望神奇蹟般行動。在他之後教導的「聆聽神的藝術」課程中,我明白到,神不僅給予我們夢,而且祂希望我們學習如何解釋它們所具有的那超越經驗本身的意義。我被夢吸引住了。

關於夢的事情

約翰.保羅的課程啟動了我的學習之旅。今天,差不多20年後,我只是觸及了神在夢的世界中非常表面的東西。我開始研究夢和異象,練習解釋它們並收集別人的反饋。「這個解釋對你有意義嗎?聽起來相關嗎?」我開始寫下我的夢。我尋求解釋,現在我的生活以夢為標誌——我做夢,解讀夢,讓它們引導我,我還教導別人如何解夢。到目前為止,關於夢,我學到最重要的是:夢的意義並不是它本身,它們不是答案;它們的意義在於與神的關係。來自神的夢將告訴我們關於祂的事,並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見祂。研究夢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天父的心。

你的經歷獨特又奇妙

你與神的故事可能看起來不像我的,但是不要緊,我們所有人都在與祂建立更深層次關係的過程中,並且每一個人經歷都不一樣。我們當中有些人一生充滿屬靈的經歷,但有些人當屬靈或超自然的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發生時,卻完全沒有察覺。我們當中有些人遇到超凡的遭遇,從此改變了他之後的生活,彷彿天國真實地敞開了大門。突然之間,在過著相當正常的生活時,我們踏上了一個奇怪、刺激又難以想像的冒險。

也許神通過夢向人說話的概念對你來說是新的。無論您是剛剛開始這段旅程,還是已經開始一段時間,都要堅持下去,這是值得的。我們的神是一位說話的神,雖然我們每個人與祂都有獨特的故事,但我們都與同一位不改變的神有關係。在祂的夢想世界中,一場盛大的冒險等待著我們。


文@莊.多馬,國際溪水事工總幹事(John E. Thomas, 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教導預言服事、解夢和神的國度。)

第二屆基督徒心靈健康研討會 「自我接納和包容」是主的心意

第二屆基督徒心靈健康研討會於7月9日假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舉辦。研討會以「和諧香港:為何不和諧?如何建和諧?」為題,同場發表「2018和諧香港調查報告」,並探討如何從個人內心、家庭婚姻及社會組織三方面建構和諧。

內心和諧的重要

「2018和諧香港調查」於5月份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香港886位14至71歲成年人,希望了解受訪者內心、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和諧狀況。報告由Nice Talk輔導中心服務總監鄭健榮博士負責發表。他引述2016年一項由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心理學家合作的大型幸福研究,發現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個人狀態、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是定義快樂最重要的三項指標,而其中內心和諧(如內心平靜、平衡和滿足)是穩定情緒的最重要因素。鄭表示,上述調查以歐洲國家為主要研究對象,激發香港忠僕事奉中心及Nice Talk輔導中心對香港人進行本土首個同類研究。

本次調查報告顯示7%的填卷者認為自己不是快樂人。鄭指:「事實上香港患有情緒病人士佔4.4%,老年人每10人中,便有1人患有情緒病。所以這7%不快樂的受訪者很有可能同時患上不同程度的憂鬱症狀,並不容忽視。」調查結果與歐洲研究類同:自我評估「幸福指數」愈低的受訪者,愈無法做到「自我接納和包容」,有更高機會認為自己是不快樂的人,並且擔憂健康、財務等各方面問題。

調查又嘗試比較個人因素與內心和諧程度的關係。數據顯示內心和諧與性別、教育程度和宗教信仰與情緒健康程度沒有直接關係,反而年紀愈大,內心愈和諧。然而鄭依然認為要達至內心和諧,需要信仰的幫助:「接納、原諒自己是主的心意。我們在主禱文中,求主赦免我們的罪,如同我們赦免人的罪。我們很多時候都無法赦免自己的過失,當神愛和接納我們,我們也要學習如何愛和接納自己,這才是比較健康的人生信念。」

家庭和諧的心得

研討會同場特邀資深親子及婦女教育工作者何羅乃萱師母分享達至「家庭婚姻和諧」的心得。她指出,香港家庭、婚姻問題嚴重,社會卻對此缺乏解答:「互聯網發達令資訊氾濫,網上充斥着解決方案,卻沒有真正的答案。」她又提出了幾個人們回應家庭議題的可行方式,包括:關注個人成長與成熟、調整空間與生活優先次序、處理和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與陰影、學習與苦難同行、建立支持系統守望相助、培養閱讀習慣,積存正能量。羅小時候曾被母親標籤成「不幸運的女兒」,造成很大的傷害。多年後她的丈夫何志滌牧師邀請她在一個嘉年華中,代表全家負責玩遊戲,讓她經歷到幸運地贏兩個大獎的喜悅。她感謝神的介入,醫治她原生家庭而來的創傷。有一次,她在主講一個親子講座後,有母親前來表示她不懂如何鼓勵孩子,因為她從未被擁抱過,羅擁抱她,她立即哭起來。羅指出:「若我們希望家庭狀況能改變,我們要關心別人的孩子好像自己的孩子。」羅認同信仰有助人達至「內心和諧」:「信仰有一個好處,我們可以求神讓我們明白,我們所見所聞給我們的印象是否真確。」

.左起鄭健榮博士、許志超博士、翁麗玉牧師及何羅乃萱師母

學習處理衝突

組織心理學家許智超博士則從社會組織角度,分析負面情緒和行為引發的惡性循環。他剖析:「人與人衝突是因為不信任,不信任是因為有異議。異議可以令團隊或組織更加健康,但當大家有不同意見而又無法及時一起集中精神處理這些異議,人與人之間便會產生不信任,逐漸累積為衝突。」許從生物學角度指出,腦部邊緣系統中負責處理、記憶情緒的杏仁體在人情緒低落時血量會上升,令腦部理性認知的部分血量減少,從而無法有效處理異議。

許亦提出了「鏡像知覺」的概念,說明當與人發生衝突時對世界、對事物的觀察有偏差:「在衝突中,雙方都會覺得對方有問題、有誤解,而只有自己才是對的。每當我們發現對方有任何不妥當的地方,便會將對方的過失到處宣揚。」許最後以箴言15:1作勸勉,認為要解決衝突,人們必須承認、體諒自己與爭執的對象,皆有負面情緒的循環,從而有助警覺自己在爭執中亦可能有犯錯。

 

(記者潘意韻報導)

如何與以色列連接 -【復興以色列】專欄

根據羅馬書11章和以弗所書 2-3章,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連結將會促成神計劃中的復興和主再來的完滿實現。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看見某些連結雖好,但虧缺了豐滿之處,那麼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達到豐滿的連結呢?

如果我們要尋找豐滿的連結,我們就必須針對合乎聖經中三個條件的「以色列人」:身為以色列人,相信耶穌為彌賽亞,是猶太餘民—猶太人(種族),屬以色列國(國籍),是重生的信徒,是有著聖靈印記的以色列餘民。依照保羅在羅馬書 11 章中所說,這樣的猶太人,不但肉身也在靈裡,就是背負了神豐滿的約和對以色列應許的一群人了。(羅馬書 11:1-15)

在以弗所書中,保羅在描述猶太人與外邦人在彌賽亞裡和好並合一成為「一個新人」時,經文應許我們,當列國中的教會在正確的亮光中,看到自己接枝在以色列餘民身上,而以色列餘民也認識到,他們與列國的基督徒乃「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時,我們就一起站在跨入末世豐滿的位置上了—復興,重建,以及等候耶穌的再來(羅11:11-15;弗3:6)。的確,在下列這些方面,它已經發生了:

教導:我們需要從神的話語和聖靈那裡得到有關這方面的啟示,我們必須接受保羅的警告,要尋求,而不要對這奧祕「無知」。(羅 11:25)

關係:我們看到全球的教會領袖和彌賽亞餘民的領袖之間的團契正在日益增長,「一個新人」的意思並不表示每一個猶太人和外邦人的信徒都非常熟稔—以全球教會人數之龐大和目前彌賽亞信徒相形之下的少數來看,這是非常不可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的領導者就處在機要的位置:當代表這些團體的領袖集合在一起禱告,彼此信靠,息息相關的時候,全球性的「一個新人」就實現了。

合作: 當彼此的關係促進增長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在其他方面的合作也跟著增長,好比敬拜禱告的特會,外展,傳媒方面等等。

政體: 神現在正在重新建立祂的使徒,先知預言,和屬靈的豐滿政體,而這復興的豐滿決定於主內的以色列人和外邦人所合成的「一個新人」,是否對準了神的心意,搭配得當。


艾立耶(Ariel Blumenthal)

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的亞洲總監及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牧師。著作:《一個新人》。

【Kingdom LIFE】享受安息日 進入神祝福的循環

今年是以色列建國70週年,筆者有幸親臨聖地探訪,除了參觀歷史遺跡,追尋耶穌當年行走的腳蹤,也有機會參與當地華人信徒的安息日家庭聚會,親身經歷這個已經繼承超過數千年的安息日傳統,更深體會安息日是神祝福的循環的關鍵,不但對猶太人,還有當代信徒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以色列,猶太人的時間管理及運作是以安息日為中心的。安息日是從星期五黃昏至星期六黃昏,筆者於星期五上午抵達耶路撒冷,便與當地華人信徒直奔城內最大的猶太人市場採購當晚安息日晚餐的食物。市場熙來攘往,到處擠擁著急於採購的猶太人,因為市場甚至整個耶路撒冷城的猶太人商舖都會在下午3點左右關閉,整個民族進入到安息日的預備中,準備與家人度過一個美好的晚上。接待筆者及一眾訪客信徒的華人信徒Jimmy是一名商人,他已於耶路撒冷定居7年,同樣按著神的感動過安息日也有7年了。

Jimmy為人謙卑低調,他自稱為蒙福的商人。以前Jimmy的生意經營範圍很廣,在多個大城市中都設有分公司,常常由加拿大到中國,甚至世界各地不斷奔波。但當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活開始越來越忙碌,甚至連安靜和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更遑論與家人有美好的關係。直到7年前來到以色列,當Jimmy夫婦在耶路撒冷居住下來,就發現聖經的真實,城中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石都具體地展現出神的真實及對這片土地的祝福。他們開始不滿足於當時忙碌的生活,發現猶太人得力及生活智慧的來源是從享受神所設立的安息日開始。於是他們決定學習聖經中猶太人的生活方式,享受每週一天的安息與喜悅。當Jimmy一家開始堅持過安息日,發現夫妻關係開始變得更和諧及美好,從前孩子們不喜歡回家吃飯,也開始準時在星期五晚在家中筵席中出現,有時甚至會帶朋友及同學參與安息日晚餐。

「享受安息日就好像扣好襯衫的第一粒扣鈕。」Jimmy邊做扣衫鈕的動作邊與我們分享。當第一粒扣好了,其他扣鈕就會按順序排列好。同時,猶太人守安息日是對神的信實一個重要表現。以賽亞書30章15節:「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Jimmy感嘆,很多信徒都記得這節經文的上半句,「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但卻忘記了下半句,就是「你們竟自不肯」。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尤其對華人信徒,雖然我們頭腦知道神的安息,但很多時候心裡並沒有真正相信。「神透過安息日想向我們傳遞的核心信息是,我們是否對神百分百信任。就好像神問我們:『你信任我嗎。』而我們過安息日的屬靈意義在於回應對神的信心。因為信任,我們才會懂得放手及交託,才能回轉向神,真正享受神的安息。

安息日當晚,Jimmy為我們到訪的眾人預備了豐富的晚餐,其中專門為安息日預備的有安息日麵包及甜酒。晚餐開始時,首先由家中的女主人Jimmy的太太點燃兩支蠟燭,邀請神的光來到家中。然後由男主人Jimmy祈禱祝謝,擘開安息日麵包,並將鹽撒在上面,喻意我們要成為世上的鹽及光。Jimmy提到,麵包提醒我們,神是一切的供應者,滿足我們靈性、身體以及工作的需要。然後他又舉起安息日的葡萄酒,因為這酒是為提醒我們,神是生命的源頭。接下來Jimmy用箴言31章來祝福太太,然後祝福孩子們及下一代。最後大家一同享受安息日的晚餐,享受與家人朋友相交的時刻

這就是筆者所經歷的第一次安息日晚餐的過程,除了認識猶太人的文化更多,也讓筆者經歷到神在家庭及承傳下一代的心意,信仰的生活化是我們從屬世的人中分別為聖的標記,也是我們生命彰顯神榮耀的屬靈印記。晚餐結束後,筆者暗暗祈禱,一定要將享受安息日的文化帶回香港的家中呀

(記者莫嵐以色列報導)

如何領受解夢所需的啟示 -【夢教室】專欄

我們天上的父親希望有人聽懂祂說的話。祂以隱藏或神秘的方式說話,所以我們要明白祂所說的,就需要啟示。夢,一直都屬於這個範疇。神在哥林多前書14章7-9節中設立了祂依循的原則:人不會對他們不明白的事情有所回應。我們需要理解我們的夢,但如何做到呢?

哪裡可以找到夢的答案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章10-11節中所寫的,解夢是聖靈的恩賜,不是人類悟性的程序。雖然該段經文在談論方言和翻方言,但這個原則可應用於所有屬靈的溝通,包括夢。只有神才可以解釋屬靈的對話。

神本身就是夢的答案,我們可以學習解夢的原則,並發展出一套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夢的技能,但是如果我們完全依賴我們所學到的,就無法掌握神預備給我們完全的理解。約瑟明白這個概念,所以問:「解夢不是出於神嗎?」但他也明白他在解釋的過程中要發揮他的角色,因此他補充說:「請你們將夢告訴我。」(創40:8)

門徒與群眾的差別

耶穌用比喻和隱蔽的言語向眾人說話,門徒問他:「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太13:10)耶穌告訴他們,理解力給了他們,卻沒有給眾人。為什麼理解力只屬於少數門徒,而不是所有人?這是出於他們與耶穌的關係。眾人聽到這些比喻會覺得有趣,但之後會回到本來的生活中,只視之為一個經驗,但門徒回到耶穌那裡,請祂解釋祂的意思。

解夢的關鍵

解夢的關鍵是「與夢的作者的關係」。當你發了夢,或者有人與你分享夢時,回到神那裡,問以下的問題,尋求祂想說什麼:

  • 「這是什麼意思?」
  • 「你想對這個人說什麼?」
  • 「你想在我的生命中作什麼?」

當你求問神有關祂的啟示時,祂會更詳細地對你說話。大部分的啟示都在邀請人更多求問神。與聖靈建立友誼,深化你與祂的持續對話,你會發現聖靈已經不斷地對你說話了,期待祂來澄清所說的話。正如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簡潔地指出:「祂不是『向』我們隱藏東西,而是『為』我們隱藏了東西。」

尋求關係

神隱蔽的話語揭示我們的心:我們真的想要明白,還是只追求一個經驗?我們正在尋求關係還是娛樂?

我們對夢的回應可以揭示我們是哪一種土壤類型(太13:3-23)。我們可以輕忽地對待夢,不用太在意它。或者我們可以把它視為神邀請我們尋求祂,傾聽祂的聲音。耶穌回答他們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12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13:11-12)


文@莊.多馬,國際溪水事工總幹事(John E. Thomas, 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教導預言服事、解夢和神的國度。)
譯@盧輝

為什麼神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請教拉比】專欄

創世紀4章5節:「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為什麼神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

拉比回答:

神看不中該隱的供物,其根本原因在於該隱。那時,亞當和他的妻子(就是該隱的父母)已經知道什麼是罪並深知自己是罪人。他們也知道要想和神繼續保持關係,就不得不來到神面前,獻上贖罪祭作為給神的第一份供物。然後,他們才可以獻上其他物品。作為贖罪祭必須是動物,且是有血有生命的生靈。用動物的生命獻上為祭為罪人代贖,這與神在創世記2章17節中所吩咐的是一致的。凡不順從神去吃那分辨善惡樹上果子的人,必會付上死亡的代價。該隱的兄弟亞伯明白這個道理:就是獻給神的第一份祭物必須是獻上那有血有生命的動物作為贖罪祭。故此,上帝與亞伯之間的關係得到了修復。

作為長兄的該隱本應同樣明白這個道理,這是上帝對祂所要祭物的明確要求。首先要有贖罪祭來修復與神之間的關係,然後再獻上其他供物。該隱卻不尊重神的這條命令和要求,不為神獻上贖罪祭。起初這個要求是神向他的父母亞當夏娃提出的。當時始祖犯罪後,神殺了一隻動物,並用動物的皮做衣服來遮掩始祖的羞恥,這就為他們做了榜樣教他們如何去與神重修舊好。而該隱卻選擇背道而馳,他不尊重神並無視「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的原則。這樣一來便阻礙了他與神的關係的修復。事實上,這是一種背道:既不遵守神誡命,也不相信祂的權威。當該隱去挑戰神,而不去認罪悔改的時候,該隱就降服於撒旦的勢力下並被罪所擄掠,該隱便開始公然反叛神的命定。同樣,這也是該隱內心怨恨的根源並謀殺自己的兄弟亞伯的原因。

重新回顧這個問題,神不悅納該隱獻上地裏的出產作為供物,是因為這些土產祭物不能為該隱贖罪,故此神與該隱的關係就不能重修舊好。隨後神對該隱說,你若行的好,我就悅納你的祭物,但該隱卻拒絕接受神的提議,最終導致他謀殺了自己的親弟弟亞伯!


文@Ari Sorko-Ram (作者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人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精於教導聖經)